这首诗是北宋文人杨亿的作品,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他。他是西昆体诗歌的代表人物,他还是《册府元龟》等著作的编纂者。从身份地位讲,他是顶尖级文人;从作品看那就见仁见智了。比如,他写过一首《无题》,估计除了他没几个人能看懂。如果有人不服气,非要解读一番,那就共同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先看关键词“巫阳”、“晓月”、“怨春风”,好像写的是爱情故事。再看“黯黯”、“盈盈”、“飞蓬”,好像写的是思妇。通篇看来下,又像抒发怀才不遇。感觉有点儿乱,有点儿堆砌,有点儿做作,看来他把西昆体的风格特征,运用到极致。 西昆体是一个诗歌流派,写作内容以唱和为主,点缀太平盛世、享乐生活。这个流派的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美感,强调声律对仗。在西昆体诗人看来,形式比内容重要。这样的诗歌,一旦在内容上脱离真情实感,读来相当空洞。知道了这些背景知识,再看《无题》就不会显得束手无策了。起码知道,找到了杨亿的感情线索,就能猜到他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首诗名为《无题》相当恰当,这就是杨亿在无病呻吟。他觉得痛苦可以激发创作灵感,没有痛苦也要装出痛苦的样子。为什么说他装?有证据啊!其一,杨亿说梦到了巫山神女如何如何,描写爱而不得的痛苦。他用故事推动感情发展,而不是靠情绪感染读者。其二,“桂魄”指月亮,“蕉心”是芭蕉芯儿。日月盈仄是变化规律,芭蕉生长是自然现象,两者相提并论,堆砌感十足。 为了表达一种虚无的、不可琢磨的感情状态,杨亿只能用典故和华丽辞藻完成作品。也许他知道这样的作品,会让人厌烦,就故弄玄虚起名为《无题》。希望大家忽视他的创作目的,只看他的写作技巧。 有人会说,李商隐也写无题,也很难读懂,也有华丽语句,为什么不说他堆砌?李商隐的《无题》为了含蓄地表达情感,他的诗歌有情感贯穿。叹息怀才不遇,感慨生不逢时,思念亲人故友。再看杨亿的作品,缺乏真挚的情感。所以说,杨亿的《无题》读起来没有滋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