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全!骨科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H珠Q 2022-06-18 发布于福建

2022-06-18  来源       来源:康知了



一、康复功能锻炼相关知识




随着医学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骨科患者诊治过程中,康复功能锻炼逐渐成为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是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导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对骨折愈合、伤肢功能恢复及患者身心健康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骨折治疗的目的
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骨科病人在外伤和手术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对预防骨关节、肌肉、软组织的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功能恢复得好坏与早期功能恢复锻炼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功能康复锻炼在整个康复期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对病人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的指导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

什么叫康复功能锻炼
所谓康复功能锻炼是指在骨与关节的损伤中,除医生治疗外,患者自己锻炼、按摩、伸缩肌肉、活动关节来恢复肢体的正常活动就叫做康复功能锻炼。

康复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什么
康复功能锻炼的目的在于恢复躯干和肢体各部关节固有的功能,防止由于出血而产生的关节挛缩、韧带短缩、肌肉僵硬、滑膜粘连等不利于关节活动的各种改变。即使关节周围已有血肿、水肿、机化,通过活动也可以使疤痕松弛、软化,不再影响关节活动。

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1、复位、固和康复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三个基本过程。复位和固定是治疗的核心,而康复功能锻炼是骨折术后肢体获得满意功能和疗效的保证。没有正确而积极的康复功能锻炼,即使复位和固定都很理想,也不能很好的恢复肢体的功能。

2、据有关资料报道,患肢制动超过3周,在肌肉和关节周围疏松的结缔组织变为致密的结缔组织,易至关节挛缩,卧床超过3-5周,肌力即减一半,肌肉亦出现废用性萎缩。

康复功能锻炼的作用
1、促进消肿,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
2、促进骨折愈合
3、促进血液循环
4、减少并发症

通过康复锻炼可以减少并发症
急性肌萎缩
深静脉血栓形成
脂肪栓塞
筋膜室综合症
关节僵硬与粘连
骨不连

康复功能锻炼的原则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次数由少到多
时间由短到长
强度由弱到强
活动以不感到疲劳
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为宜

康复功能锻炼的要求
功能锻炼的要求是以达到恢复原有的肢体生理功能为目的。
对上肢要求灵活机动,达到恢复功能。
对下肢要求坚固稳定,恢复负重、行走




二、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图片

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主要依靠他人或健侧肢体带动。

适应征
适用于体弱无力,暂不能作主动运动的患者。
在固定部位的远端关节做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腱粘连,但运动要轻柔,以免影响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被动运动的方法
(1)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2)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 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力,防止损伤,以病人不痛或轻痛为度。

主动运动
关节制动:等长收缩锻炼,即静力性肌肉收缩,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整个肢体的肌肉紧张用力然后放松。
关节可以活动:等张收缩锻炼,即动力性肌肉收缩
原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图片

(一)第一阶段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使肿胀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主要形式是使患处肌肉作舒缩活动。

上肢骨折:可作握拳、提肩活动,握拳时使整个上肢肌肉用力,而后放松。
下肢骨折: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节屈曲。
踝关节骨折: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

(二)第二阶段
锻炼的形式:逐步活动骨折附近的关节。
上肢骨折:除作握拳外,还可作一些主动性的关节伸屈活动。整个上肢的伸屈、外展、内收,先由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
下肢骨折:可进行抬腿和髋关节伸屈活动,并可上下肢结合,进行攀扶站立,逐步开始轻度负重活动。

(三)第三阶段
这时患处软组织已恢复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够的骨痂,一般接近临床愈合。

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面的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动都可以进行,活动的次数及范围可扩大。

(四)第四阶段
此期病人的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运动,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

上肢骨折病人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工作。
下肢骨折病人可作上下坡、上下楼活动,在拐杖或手杖保护下,作一些负重的活动。




三、上肢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





锁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早期(2周内)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图片

(2)中期(2-4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图片

(3)后期(4周后)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4)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
图片

(5)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

图片

肱骨干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 1、图2、图 3)。

图片

(2)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 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 11)。

图片

(3)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 9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图片

(4)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 13)。

图片
(5)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回至原处(图14)。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可得到锻炼。以上锻炼方法每次 15 分钟,每天 3-4 次。

图片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尺桡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 1、图2、图 3)。

图片

(2)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 2-4周肿胀消除后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见图 11)。

图片

(3)骨折愈合后的锻炼:骨折愈合后,增加前臂旋转活动及用手推墙动作,使上、下骨折端产生纵轴挤压力(图15、图 16)。

图片




四、下肢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
早期 (1-2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
图片

中期(2-4周)髋膝屈伸

图片

后期(一月后)扶拐→弃柺→下蹲起立

图片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就是大腿前面肌肉群的绷劲练习。所谓等长收缩,指的就是肌肉在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变,不会产生关节的运动,只是肌肉内部张力增加。因为肢体和关节不用动,所以又叫做静力性收缩。是最常用的伤病和手术后早期的肌力练习,可以保持肌肉的张力,维持或者是增强肌肉的力量。
图片
下肢伸直平放在床上,大腿肌肉绷劲再放松。如果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不容易找到肌肉收缩的感觉,可以在膝关节下面垫一个小毛巾卷,这样在收缩肌肉的同时有个伸膝向下压毛巾卷的动作趋势。(注意!只是趋势,不需要真的做出伸膝的动作。)

可以用力绷紧肌肉5-10秒,再放松算1次。因为这个练习的强度非常小,即使每天练习很多次也只能减缓肌肉萎缩速度。还可以把股四头肌收缩绷劲之后,一直保持这种紧张状态,直到感觉疲劳为止,放松休息算1次,休息5秒之后再做,如此循环10次为1组,每天练习3-5组,或者每个小时练习1组。

要注意的是,在练习的时候不要只练手术的那条腿,而是要两条腿都练。因为康复功能练习中,有一种理论,叫做交叉效应,是一种神经生理概念,指的是一侧肢体用力可以导致对侧肢体正在同时收缩的肌肉力量增加。所以在伤病或者手术后的早期康复功能练习中,要双腿的股四头肌同时做等长收缩练习。

有研究表明,通过这种交叉效应来练习,可以让手术这一侧腿的肌力增加30%!两条腿同时练习的原因还有:这样练习可以更好地促进整个下肢的循环,同时健康一侧的腿的力量不至于因为卧床休息而下降,在之后的下地行走和其它难度更大的练习中,能够更好地帮助支撑和稳定身体,保护伤腿。

直腿抬高

图片
直腿抬高也是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

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 踝关节尽量背伸, 缓慢抬起整个下肢大约15CM, 保持5秒钟,再保持同样姿势,缓慢直腿放下。

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就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跖屈、背伸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对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要意义。远胜于任何药物(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每日2小时1次,每次1-2组,每组20个。

踝泵运动分为屈伸和环转两组动作。

1.屈伸动作(跖屈、背伸)

图片
躺或坐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图1),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图2),然后放松,这样一组动作完成。稍休息后可再次进行下一组动作。反复地屈伸踝关节,最好每个小时练习5分钟,一天练五至八次。 

2.环转动作 

图片
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度绕环,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

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1)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早期做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旋转活动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每天3-4 次,每次 10 下。(图 17)。

图片

(2)术后第二周开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转、不内收情况下做髋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图18)
图片

(3)3周后可主动做屈伸患肢练习,方法是坐在床边,小腿下垂,双脚踩地或脚蹬地,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抬起臀部。(图 19)

图片

(4)在骨折恢复期,术后 1个月要加强髋、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复行走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主要方法是进行坐位与站位转换活动练习,以锻炼髋关节;踝关节主动屈伸、旋转活动,以及下蹲起立。(图20、图 21)

图片

股骨干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骨折早期,做下肢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伸屈活动。(见图17)
图片

(2)4周后可以练习坐在床边进行髋、膝、踝部的主动运动(锻炼方法同股骨颈骨折)。

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术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病人即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髋、膝、踝、趾关节主动运动。(见图17、图 18)

图片

(2)固定后 3-5天可两腿直腿抬高和膝关节屈伸运动,扶拐进行患肢负重练习。(图 22 图 23)

图片

(3)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时可做髌骨倾向被动活动 ,做主动屈膝活动练习,6- 8周可负重行走。( 图 24 )

图片

胫腓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外固定后早期,疼痛减轻即刻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运动,髌骨被动活动及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活动。(见图17、图 18)

图片

(2)外固定去除后,伤口愈合,可充分练习下肢各个关节活动,并逐步去拐行走。(见图23)

图片

(3)增加髋、膝、踝关节活动练习,可做起立与坐下练习,健肢站立,患肢做髋屈伸、内收。外展活动,膝、踝关节去说活动,踝关节内外翻抗阻活动。(见图24)

图片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外固定早期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旋转大腿,以免影响骨折稳定。

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1)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使患者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主动功能锻炼。

(2)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骨折愈合进度,锻炼后的反应效果等各项指标,不断修订锻炼计划,增删锻炼内容。

(3)一切活动均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

(4)功能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惫,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

(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固有的生理功能为中心。

(6)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

康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汇总(康复基础)

康复医学研究 2022-06-29 

来源:康复你知道

当知道君还是康复科懵懵懂懂的实习生的时候,每天背的最多抽查最多的除了各种治疗量表就是治疗项目的禁忌症和适应症了,相信各位也是深有感触吧。所以康姐今天特地总结了常见康复治疗技术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赶快收藏好了,熟练掌握这些注意事项,安全有效的进行康复训练,避免康复意外不良事件发生。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团队(team)方式进行工作,涵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和辅助器具(也称为支具与矫形器)的应用等。贯彻早期介入、综合措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的原则。

01
物理治疗

1、软组织牵伸技术:

禁忌症:

主要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炎症,如结核、感染、特别是在急性期;新近发生的骨折、肌肉韧带损伤;组织内有血肿或有其他创伤;

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后1月内,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剧痛;严重骨质疏松症。

此外,当挛缩或缩短的组织具有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或使肌肉保持一定力量,增加功能活动的作用时,牵伸应慎重,特别是四肢瘫或肌肉严重无力的患者。

2、肌力训练技术

禁忌症:

1、全身有严重感染和高热患者。

2、严重的心脏疾病患者,如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况。

3、皮肌炎、肌炎及发作期患者及严重肌病患者不宜进行高强度或抗阻训练。

4、局部有活动性出血,不宜进行局部肌肉训练,以免加重出血形成血肿。

5、骨折后只行石膏外固定、骨折断端尚未形成牢固骨痂时不宜进行肌肉长度有改变的训练

3、运动处方

有氧运动的注意事项

用耐力性(有氧)运动进行康复和治疗的疾病多为心血管、呼吸、代谢、内分泌等系统的慢性疾病,在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时,要根据各类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每个参加锻炼者的具体身体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注意事项,以确保运动处方的有效原则和安全原则。一般的注意事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运动的禁忌症或不宜进行运动的指征在耐力性(有氧)运动处方中,应有针对性地提出运动禁忌证。如:心脏病人运动的禁忌症有:病情不稳定的心力衰竭和严重的心功有障碍;急性心包谈、心肌炎、心内膜炎;严重的心率失常;不稳定型、剧增型心绞痛,心肌梗塞后不稳定期;严重的高血压;不稳定的血管栓塞性疾病等。

(2)在运动中应停止运动的指征在耐力性(有氧)运动处方中应指出须立即停止运动的指征,如心脏病人在运动中出现以下指征时应停止运动:运动时上身不适,运动中无力、头晕、气短,运动中或运动后关节疼育或背痛等。

(3)运动量的监控在耐力性(有氧)运动处方中,须对运动量的监控提出具体的要求,以保证运动处方的有效和安全。

(4)要求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5)明确运动疗法与其他临床治疗的配合如: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须与药物治疗饮食治疗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运动的进时间应避开降糖药物血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在运动前、中或后,可适当增加饮食,以避免出现低血糖等。

力量运动的注意事项

  • 力量练习不应引起明显疼痛。

  • 力量练习前、后应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及放松整理活动。

  • 运动时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 必要时给予保护和帮助。

  • 注意肌肉等长收缩引起的血压升高反应及闭气用力时心血管的负荷增加。有轻度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慎做力量练习;有较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忌做力量练习。

  • 经常检修器械、设备,确保安全。

02
物理因子治疗

1、中频电疗法

禁忌症

急性炎症,化脓性疾病,痉挛性麻痹,出血倾向,肿瘤,活动性肺结核,孕妇的下腹,心脏前区,严重心功能不全,植有心脏起搏器者,治疗部位有效大金属异物.刚植皮部位。

使用注意事项:

1、电极:电极不能直接与皮肤接触,必须在电极之间垫上由多层绒布(2~6层)或海绵制成的衬垫方能进行治疗。当用绑带时要绑得均匀,最少要用两面条绑带,使电极与皮肤接触均匀,电流密度分布均匀,防止发生电流灼伤皮肤。

2、电极放置于人体身上后,禁止开,  关 电源。

3、仪器工作时必须远离强电器(如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及高频设备等),不要与其共用一个插座,以防干扰和出现电刺激过强。

4、当启动大电压输出后,不可以使输出导线两端相碰短路。

5、电极输出线应避免大角度弯曲及缠绕。

6、因电极板衬垫浸有水或药酒,使用时不应放置在机器面板上,以免损坏机器面板。

7、患者治疗部位的金属物品(如手表、发夹、首饰、别针等)应予除去,体内有金属异物(如骨科内固定物、气管插管、金属碎片、金属节育环等)的部位,应严格控制电流强度<0.3mA/cm2方可避免组织损伤。

2、微波

微波对以下人体部位不宜照射:

1、孕妇,危重及感知失控者;

2、人的大脑部位,眼睛、睾丸;

3、心血管机能代偿不全。

4、恶性肿瘤。

5、植入心脏起搏器者。

6、体内有金属物,如人工关节、纲钉、等。

7、出血倾向者。

8、男性会阴部,前列腺炎者不宜做。

3、TDP(神灯)

使用注意事项:

1、治疗时,照射部位必须完全裸露,否则影响疗效。

2、平时注意观察灯头线、电源有否绕圈现象,如有则应松开绕线。注意有无断线现象,防止漏电电伤病人。

3、不要将手指插入防护网内,防止烫伤和触电,更不允许将防护网取下。

4、注意观察支架各螺丝是否松脱,有否断裂现象。

5、照射面部应对双目保护,以免眼球发生干涩现象。

6、检查治疗部位知觉是否正常,有感觉缺失、神志不清、昏迷者一般不予治疗。

7、新鲜疤痕处不宜治疗,因易促进增殖,植皮术后因局部散热功能差,应慎用。

8、出血倾向者忌用。因热作用可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增加出血倾向。

9、急性创伤后24小时内忌用。因可加剧肿痛和渗出,24小时后可从小剂量开始照射。

10、肿瘤部位不宜使用。因局部温度升向,改善肿瘤组织血循环,易促使其生长和转移。

11、心血管功能不全者慎用,因长时间高热量照射,可诱发心绞痛。

4、紫外线疗法

禁忌症:心肝肾功能衰竭,出血倾向,急性湿疹、结核病活动期、红斑狼疮、日光性皮炎、光敏性疾病、应用光敏药物等。

5、超声波疗法

禁忌症:恶性肿瘤(超声波抗癌药物透入时例外)、急性炎症、出血倾向、孕妇腰腹部、小儿骨骺。眼和睾丸部慎用超声波疗法。

6、磁疗法

禁忌症:高热、出血倾向、孕妇、心力衰竭、极度虚弱、皮肤溃疡、恶性肿瘤晚期、置有心脏起搏器者。

7、冷疗法

禁忌症:动脉硬化、血管栓塞、雷诺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血压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致冷血红蛋白尿、冷过敏、恶病质。

8、肢体压力疗法

禁忌症:急性软组织或骨关节感染、急性静脉炎、急性淋巴管炎、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严重动脉循环障碍、肺水肿、心力衰竭、恶性肿瘤、骨折未愈合、急性创伤。

03
手法治疗

禁忌症:主要为关节过度活动、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增加)、炎症、以及恶性疾病和未愈合的骨折。

04
作业治疗

注意事项:

1、作业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对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起到一定治疗作用的方法,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2、作业治疗是从临床康复治疗向职业劳动过渡。因此,所选择的各种作业活动应具有现实性,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背景,适应患者的文化教育背景和就业需要。

3、尽量采取集体活动治疗的形式,以增强患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加强患者的社会参与和交往能力。

4、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患者自己挑选某一作业治疗方法,以提高其兴趣性,促使更积极地自觉参加。但也不应该无原则迁就,随意更换作业治疗内容。

5、作业治疗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则,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时间、强度、间歇次数等进行适当调整,以不产生疲劳为度。

6、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作业治疗的医嘱、处方、进度、反应、患者完成能力和阶段性的评估及治疗方案。

05
吞咽障碍治疗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暂时不宜经口进食:

1、昏迷状态或意识尚未清醒;

2、对外界刺激迟钝,认知严重障碍;

3、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

4、处理唾液的能力低,不断流口水,口部严重受损。

腰椎压缩性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方案


2022-07-14  来源

腰椎压缩性骨折需要手术吗?


对于无神经症状者非手术疗法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治疗方法是垫枕复位仰卧硬板床,有的单纯只是仰卧硬板床而不考虑垫枕复位。

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目的是复位骨折和恢复功能,而骨折的复位主要是要使压缩的骨折恢复其高度,保守治疗很难达到,大部分是在椎体压缩的情况下愈合,但其功能一般影响不大。如果要考虑恢复椎体的高度,手术复位内固定是较好的选择。



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功能训练

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功能锻炼主要为腰背肌及双侧股四头肌的舒缩锻炼。腰背肌的力量增强,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减少脊柱退变的发生,避免遗留慢性腰背部疼痛和畸形。双侧股四头肌的舒缩锻炼,可防治股四头肌的萎缩,增加腿部的力量,防止下床后摔倒。功能锻炼一般在伤后一周左右开始,要循序渐进,每日坚持不懈。根据患者伤后的情况,依次采用下述锻炼方法。   

第一阶段(共3-5天)

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及下肢屈曲运动:防止神经根粘连,初次运动由30°开始,保持连续运动由15秒开始逐渐增加,每组10次,每天2-3组。   

图片

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每个动作保持10秒,每组20次,每天3-4组。  

图片

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坚持连续运动。 

图片

第二阶段(术后一周开始)

1. 五点支撑法  

图片

伤后1周可采用5点支撑法练习,方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   

2. 三点支撑法   

图片

伤后2~3周可采用3点支撑法练习。方法:让患者双手置于胸前,以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  

3. 拱桥支撑法   

图片

伤后3~4周可采用拱桥支撑法练习。方法:患者双手及双足跟撑于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式。  

4. 飞燕点水法   

图片

伤后5~6周可采用飞燕点水法练习。方法:俯卧,颈后伸稍用力后抬起胸部离开床面,两上肢向后背伸,两膝伸直,抬双腿以腹部为支撑点,形似飞燕点水。

第三阶段(术后30天开始)

在佩戴腰围(腰围的选择应与患者的体型相应,一般上至上肋弓,下至髂嵴下,不宜过紧)的情况下,练习下床活动。站立练习法,即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于腰部,挺胸凸腹,使腰背肌收缩。练习行走时,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抬头挺胸收腹。坐位时必须端正,不要弯腰。注意不要连续使用腰围3个月以上,以免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  

术后3-6 个月,避免剧烈活动及提重物,尽可能避免久坐、跑、跳,避免睡软床,从地上搬起重物时应采取屈膝、下蹲的姿势。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经常改变坐姿,加强腰背肌锻炼并坚持半年以上,增强腰部肌肉及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慢性腰痛的发作,防止腰部损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研究 2022-07-18 

来源:南京市一院康复医学院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偏瘫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于脑血管意外发病后1-3个月内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一般分为III期,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持续约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会很快转入II期、III期,一旦进入III期,将无法控制病情,可能落下终身残疾。



病因及发生机制  

1、患者卧床或坐在轮椅上时,可能未曾注意到手长时间放在体侧,腕被动处于屈曲位。长时间的腕关节强制性掌屈。    

2、对手关节的过度牵拉可能引起炎症反应,出现水肿和疼痛,过度腕关节伸展可产生炎症样的浮肿及疼痛。   

3、长时间病侧手背静脉输液时常需用偏瘫手的静脉,液体外渗到周围组织中,则引起明显水肿。

4、病侧手伤,一些患者可因各种原因引起病侧手的外伤,如:跌倒、灼伤或感觉缺失患手被卷入轮椅的轮子等,影响自律交感神经,造成末梢神经血管障碍 。                    

5、肩关节微小损伤,长期不运动造成的废用性萎缩,造成血管神经反射异常。 



表现及分期 

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   


第一期


病人的患侧手突然浮肿,并很快使运动范围明显受限。水肿主要出现在病侧手的背部,包括掌指关节、拇指及其他四指。皮肤失去皱褶,特别是各关节。水肿触及有柔软感和膨胀感,常终止于腕关节及其近端。手肌腱被掩盖而看不出。手的颜色发生改变,呈橘红或紫色,特别是手处于下垂状态时。水肿表面有微热及潮湿感。指甲逐步发生变化,与健手相比表现为苍白不透明。同时伴病侧上肢肩及腕关节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制,特别是前臂被动外旋、腕关节背屈更为显著。如做超过腕关节可活动范围内的被动屈曲时,病人有明显疼痛感。指间关节明显受限,突出的指骨因水肿而完全看不出。手指外展严重受限,使健手指难插入病侧手指间,Bobath手抓握困难,近端指间关节发硬,因此仅能做稍微屈曲动作,不能完全伸展。被动活动即产生疼痛。持续3-6个月,20%是两侧性。            

主要表现的症状有:疼痛、水肿,温热,指甲变白。

如在症状出现时立即治疗,常可控制其发展,并且治愈;如不及时治疗很快转入第二期。

第二期


手的症状更为明显,手及手指有明显的难以忍受的压痛加重,肩痛及运动障碍,手的水肿减轻,但血管通透性发生变化,如皮肤湿度增高、发红,可见于绝大多数病人。病侧手皮肤、肌肉明显萎缩,手掌呈爪形,手指挛缩。X线可见病侧手骨质疏松样变化。肉眼可看到在腕骨间区域的背侧中央和掌骨与腕骨结合部出现坚硬隆起。     

主要表现的症状有:疼痛加重、肌肉萎缩、关节挛缩。    

平均持续3-6个月,预后不良,为了把障碍减少到最低程度,必须积极治疗。 

第三期

水肿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手的活动能力永久丧失,形成固定的有特征性的畸形手。腕屈曲偏向尺侧,背屈受限制,掌骨背侧隆起、固定、无水肿,前臂外旋受限,拇指和示指间部分萎缩、无弹性,远端及近端的指间关节固定于轻度屈曲位,即使能屈曲也是在很小程度内,手掌呈扁平,拇指和小指显著萎缩,压痛及血管运动性变化也消失。            

主要表现的症状有:皮肤干燥、皮温下降、畸形手    

第三期是不可逆的终末阶段。X线显示广泛的骨腐蚀。病侧手完全废用,成为终身残废。



诊断

(1)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

(2)手和腕部水肿;

(3)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4)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上述肩和手的症状全部出现为临床确定的肩手综合征,若仅有手部症状而肩部不受累或仅出现手部肿胀伴掌指关节和/或腕部触痛为临床可能的肩手综合征。



治疗

早期治疗手肿胀,要防止发展到终末期。避免固定的畸形尤其关系到手功能性活动的恢复。

1、  患肢放置适当的位置:将患肢抬高,防止患手长时间处于下垂位;维持腕关节于背屈位,可采用上翘夹板固定腕关节。卧位时,将上肢平放,远端抬高与心脏平齐,手指放开,半握空拳,可置一圆形物体于手掌中。此姿势可促静脉血的回流。 

2、向心性加压缠绕:即以一根粗约1-2毫米的长布带,对患肢手指、手掌、手背作向心性缠绕,至腕关节以上,随后立即除去绕线。反复进行可减轻水肿,促进周围血管收缩舒张自行调节机能。

3、冰疗:即将患手浸于冰水混合液中,连续3次,中间可有短暂的间歇,本法可消肿、止痛并解痉。但应注意避免冻伤和血压升高。  

4、运动疗法

一旦生命体征稳定,立即开始进行床上适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尤其是肩关节外展、外旋和腕、指关节屈伸。

(1)主动运动

治疗中尽可能让患者做主动运动,即使手完全瘫痪,也应结合有主动功能的肌肉进行锻炼。例如让患者仰卧,上肢保持上举,往往能刺激伸肘肌活动。肌肉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良好的泵的作用。

任何可以刺激患肢功能恢复的活动,特别是抓握活动,都可以应用,如在治疗师帮助下拧毛巾,抓握木棒再放松。在疼痛和水肿消除之前,不要做伸肘负重练习,这些活动可促进综合征的发生。应避免任何能诱发疼痛的活动和体位。

(2)被动运动

小心地进行肩关节的被动运动可以防止出现肩痛,手和手指的被动活动也应该非常轻揉,不应引起疼痛。在手水肿时,治疗量要适当控制,治疗师应在患者仰卧位,上肢上举有利于静脉回流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水肿减退,疼痛减轻后门关节活动度会很快恢复。

5、作业疗法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性质以及范围,进行功能性作业训练,比如:磨砂板、肩梯、肩关节旋转器、滚筒、肋木等等。

6、药物治疗

(1)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2)钙通道拮抗剂;

(3)兴奋性谷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兴奋剂;

(4)其他还有α-神经节阻滞剂、抗惊厥药物、神经安定药物、降钙素等。



预防

肩手综合征的目的在于避免所有引起水肿的原因                

1、在床上及轮椅上必须保持正确的姿势,特别是病侧上肢的位置。  

2、在病侧上肢负重训练时,训练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应适当控制。                              

3、必须防止对病侧手的任何外伤。 


区分“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疼痛来源

2022-06-12  来源  

来源:康复小南宁

编辑:KF姐

直腿抬高试验对于每一位从事相关专业的人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些体格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探索吧。

图片

直腿抬高试验不同角度时临床意义

1、直腿抬高20°附近出现疼痛,一般不呈放射痛,而多为大腿后侧的牵扯痛,这是由于在腘绳肌的反射性紧张痉挛所致,一般为双侧性,患侧较重。

2、直腿抬高在30°一40°前出现疼痛,临床称强阳性,多为放射性痛,在此角度神经根并未明显受牵拉而位移,其放射性痛多于神经根周围严重的机械压迫水肿有关,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处于急性发作期。

3、直腿抬高60°时出现疼痛,临床上称为阳性,此时神经根已受牵扯,若疼痛为放射性起始于腰骶部,即提示神经根受压;若放射痛起于臀部并出现疼痛弧体征,必须疑及梨状肌损伤,可做梨状肌紧张试验以证实。

4、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上出现疼痛,临床称弱阳性,若放射痛起于腰骶部,提示神经根轻度受压;若疼痛起于骶髂关节的牵扯痛,提示骶髂关节病变;若疼痛局限于髋关节周围,提示髋关节病变:若抬腿至最大限度,腰骶部疼痛,则提示可能有腰骶关节病变。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①足背伸试验(Bragard征):在直腿抬高出现疼痛时,将患肢稍放低,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此时用力背伸足部,若疼痛重又出现或加剧,则为阳性,此附加试验在腰臀部软组织受损时则为阴性。

图片

②弓弦试验(克尼氏征):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在疼痛后保持屈髋的角度不变,将膝关节略为屈曲,以松弛坐骨神经,若疼痛随即消失,即表示坐骨神经受损,为了进一步证实,检查者用一手固定髋膝关节的角度,另一手拇指压腘窝中间,若放射性疼痛又出现,并随压力增大而加剧,则为本试验阳性,可进一步提示神经根性损害,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最大。

健侧直腿抬高试验

健腿抬高试验阳性是由于直腿抬高健肢时,健侧的神经根牵拉硬膜向远端及健侧移动,从而使患侧的神经根也向远端及向下移动。当患侧的椎间盘组织突出在神经根的腋部时,患侧的神经根向下移动受到限制,引起患侧腰痛及放射痛。

一般情况下直腿抬高试验多在患侧阳性,只有少数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其机制为:

①健侧直腿抬高试验时神经根袖牵拉硬膜囊向骶尾部移动,患侧神经根也向下移动,此时若患侧的突出物在神经根的腋下部,神经根向下移动受阻而受到牵伸引起疼痛;若突出物在神经根肩部则为阴性。

②直腿抬高试验时患者骨盆旋前、骶骨向下运动,对突出巨大或中央型突出的患者,可造成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出现疼痛。

③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腰椎间盘可以游离到神经根的腋下,健侧直腿抬高试验可以阳性。

如何区分疼痛来源?

我们应该如何鉴别“直腿抬高测试阳性”的疼痛来源是神经根,椎间盘,硬脊膜,骶髂关节还是腘绳肌?

椎间盘损伤

并不一定是椎间盘突出引发张力增加,椎间盘本身的损伤也会引起张力增高,诱发神经根出现阳性。同时,椎间盘损伤本身也会导致疼痛。所以我们需要根据椎间盘组成成分中不同的神经支配阶段去判断是椎间盘的什么部位出现了损伤:

若是外层纤维环损伤,则疼痛面积广泛;若是深层纤维环损伤,则疼痛在局部。

原理在于:正常的椎间盘的外1/3受神经支配,外层纤维环受多节段的神经支配-——因而损伤产生弥漫性疼痛,而内层纤维环受单节段神经支配——因而损伤产生局部的疼痛。

因此当直腿抬高测试未出现下肢放射性麻木的神经根症状,而出现腰部的疼痛,可怀疑椎间盘内部的损伤。

神经根症状

如果患者直抬腿在35°-70°范围区间内出现下肢放射性麻木或疼痛,结合对应的肌节和皮节的异常、反射下降等来做出判断——症状来源于神经根受压。同时还可通过直腿抬高加强试验(Bragard测试)进一步确诊:检查者缓慢放下患者的腿,然后嘱患者颈屈曲使下巴碰到胸部,或仅由检查者帮助患者做足背屈,或两个动作同时做,使其神经张力测试更敏感,如果出现根性放射麻木或疼痛——则神经根受压。

图片

还有另一种可能情况:患者直腿抬高阴性,而健侧直腿抬高阳性——出现腰痛并且伴有根性放射痛。这种现象称为交叉现象。出现交叉现象则表示有一相当大的椎间盘突出,并且突出发生在神经根内侧,即腋下型椎间盘突出,此测试造成同侧和对侧的神经根被拉紧,牵动硬膜囊向外侧移动。

硬脊膜症状

Brudzinski-Kernig测试:患者仰卧并且双手抱在头后,接着嘱患者屈曲颈部至碰到胸部为止,患者屈曲髋部并主动伸直膝部直到有疼痛感才停止。紧接着患者屈曲膝部,如果疼痛消失则表示为阳性反应——说明其疼痛来源于硬脊膜。

图片

骶髂关节

如前文所述,单脚直腿抬高至70°时坐骨神经被完全拉紧。70°之后产生的疼痛可能来源于骶髂关节或腰椎的小面关节,如果单腿直腿抬高试验中>70°出现阳性,则考虑骶髂关节或腰椎的小面关节,为了进一步确诊,可以做双腿直腿抬高试验。

图片

在患者仰卧放松并且膝伸直的姿势下,检查者屈曲患者的髋部使双脚抬离直至患者感到疼痛和紧绷感。如果疼痛发生在髋部屈曲70°以前,则损伤可能来自于骶髂关节;如果疼痛发生在髋部屈曲70°以后,则损伤可能在腰椎的小面关节。

腘绳肌

如果大腿后侧出现牵拉感或疼痛,则怀疑腘绳肌的紧张,做90-90直腿抬高测试。

图片

图片

患者仰卧并屈曲髋膝,且双手抱膝后方来保持髋关节屈曲90°。然后患者主动轮流尽量伸直一脚膝部,若大腿后肌群的长度正常,则膝关节可伸直到20°以内(此角度成为腘角),如果角度小于125°,表示大腿后肌群是紧缩的。


【超全分析】急性腰扭伤的诊断与康复治疗

2022-07-27  来源         来源:好医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常生活中,常会因为某些原因而造成腰部扭伤,称为急性腰扭伤。它多数是因为腰部肌肉突然猛烈收缩导致肌肉和筋膜的损伤。如猛然挪动过重的物体或者搬运重物时姿势的错误等均可能造成腰部的急性扭伤。今天就为大家详解急性腰扭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1

腰椎解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

急性腰扭伤定义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常因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引起,多发生于老年人、劳动强度大的人群、久坐人群等。在注意力不集中、肌肉力量不够时,因为本身稳定结构不好,腰部肌肉和筋膜受力过大或不均匀而出现拉伤、撕裂、出血等损伤。

3
病因和病机

急性腰扭伤分为两大类:扭伤和挫伤,扭伤者比较多见。

1.腰扭伤

多因行走滑倒、跳跃、闪扭身躯、跑步而引起,多为肌肉、韧带遭受牵制所致,故损伤较轻。

2.腰挫裂伤

是较为严重的损伤,如高攀、提拉、扛抬重物的过程中用力过猛或姿势不正、配合不当,造成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与关节囊的损伤和撕裂。

多因突然受到外来间接暴力所致,致伤的原因较多,最常见的损伤原因有以下几种:

1.动作失调

人拾重物时动作不协调,或其中一人突然失足,伤者瞬间处于姿势不当且毫无思想准备的状态下,身体为了保持平衡,反射性引起腰肌强烈收缩.导致腰肌及胸腰筋膜损伤。

2.姿势不良 

猛然搬提过重物体或搬物时姿势不正确.所提物体的重心离躯干的中轴线过远,致使腰部肌肉负荷过大,或腰肌收缩不协调,常可使腰部肌肉、筋膜受到过度的牵引或撕裂。

3.重心失衡

不慎跌倒时,身体重心突然失去平衡,腰肌骤然收缩;跌倒时腰部屈曲,下肢伸展,造成腰部肌肉及筋膜损伤。

4.外力撞击 

外力直接作用于背部使腰部前屈,或腰部直接受外力挫伤,均可造成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的损伤。此种损伤常较严重,多合并有骨折、脱位或神经损伤。

5.腰部活动准备不足

日常生活中,如泼水、弯腰、起立,甚至咳嗽、喷嚏、打哈欠、弯腰等动作,在思想无准备的情况下,会使腰部肌肉骤然收缩而造成腰部肌肉和筋膜的损伤,即所谓之“闪腰”。

图片

总结:腰部挫伤多由直接暴力所致,如车辆撞击,高处坠跌致使肌肉挫伤,血脉破损,筋膜损伤,引起瘀血肿胀活动受限,严重者还可合并肾脏损伤。

腰部扭伤 多因突然遭受间接暴力致使腰肌筋膜,韧带损伤和小关节错缝。

4

诊查要点

1. 有明显的外伤史。

伤后腰部即出现剧烈疼痛,其疼痛性质为持续性,深呼吸、咳嗽、打喷嚏等用力时均可使疼痛加剧,常以双手撑住腰部,防止因活动而产生更剧烈的疼痛,休息后疼痛减轻但不消除,遇寒冷加重。脊柱多呈强直位,腰部僵硬,腰肌紧张,生理前凸改变,不能挺直,仰俯转侧均感困难,严重者不能坐立,行走或卧床难起,有时伴下肢牵涉痛。

2.疼痛部位

①腰肌及筋膜损伤时,腰部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制,在棘突旁骶棘肌、腰椎横突或髂嵴后部有疼痛。

②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时,在脊柱屈曲受牵拉使疼痛加剧,压痛多在棘突或棘突间。

③髂腰韧带损伤时,其压痛点在髂嵴部与第5腰椎间三角区,屈曲旋转脊柱时疼痛加剧。

④椎间小关节损伤时,腰部被动旋转活动受限并使疼痛加剧,脊柱可有侧弯,有的棘突可偏歪,棘突两侧较深有压痛。

⑤若挫伤合并肾脏损伤时,可出现血尿等症状。

3.检查

①局部压痛:损伤局部有明显的压痛点,部分患者可伴有下肢牵扯痛。

②肌肉痉挛:多数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腰部肌肉紧张痉挛,多位于骶棘肌、臀大肌等处。这是疼痛刺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③脊柱侧弯:疼痛引起不对称性的肌肉痉挛,可改变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线,表现为生理曲度消失或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多数向患侧侧弯。

图片

4、X线检查

损伤较轻者:X 线平片无异常表现。

损伤严重者:X 线表现一般韧带损伤多无异常发现,或见腰生理前突消失棘上、棘间韧带断裂者侧位片表现棘突间距离增大或合并棘突,关节突骨折。

5

常见类型

1.腰肌扭伤

腰部肌肉在脊柱各节段中最为强大,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坐位或立位时,腰背部肌肉无时不在收缩,以抵抗重力作用于头、脊柱、肋骨、骨盆,不仅控制前屈时身体向下传达的重力,且能恢复直立姿势。除侧方的肌群外,骶棘肌最易受累而引起损伤。其好发部位以骶骨附着点处最常见,其次为棘突旁或横突上的腱膜附着处,而位于肌腹中部的撕裂则较少见。

2.棘上韧带损伤

棘上韧带是附着在各椎骨棘突上的索状纤维组织,表面与皮肤相连,起保持躯干直立姿势,以及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腰部棘上韧带较强大,但在腰5~骶1处常缺失或较为薄弱,而腰部活动范围较大,故也易造成损伤。

3.棘间韧带损伤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位于棘上韧带的深部,其腹侧与黄韧带相连,背侧与脊肌的筋膜和棘上韧带融合在一起,形成脊柱活动的强大约束。腰部屈伸动作使棘突分开和挤压,棘间韧带的纤维之间相互磨擦,日久可引起变性。在此基础上,加之外伤因素,棘间韧带可发生断裂或松弛。

4.腰椎小关节紊乱

每节腰椎均有三个关节,即两个后滑膜关节和一个前椎间盘关节。相邻椎体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相吻合,构成关节突关节,周围被一层薄而坚的关节囊所包裹,可从事屈伸和旋转运动,起着稳定脊柱和防止椎体滑移的作用。当腰部突然过度前屈并向一侧旋转时,可使关节突关节间隙变大,滑膜进入关节间隙,直腰时将滑膜嵌住,发生急性腰痛。

5.腰骶关节损伤

人体上半身重量依靠腰骶间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支撑在下半身上,腰骶部是整个脊柱中负重最大的部分。当脊柱发生屈曲、后伸和旋转运动时,都作用于关节突关节上,而关节有关节囊、韧带相连,允许一定的活动,但在过伸时遭到牵拉伤、撕裂和半脱位,导致腰骶关节损伤。另外,腰骶部的异常结构如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也是诱发因素。

6

治疗

卧床(硬板床)休息:对外伤引起的急性腰扭伤应真正做到绝对卧床休息,使损伤完全恢复。对于疼痛严重者应该延长卧床时间。但若疼痛持续,需要排除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有没有腰椎不稳或滑脱等情况。

局部封闭:对急性疼痛的止痛作用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必须分清是浅位疼痛还是深位疼痛,区别对待。封闭药物为 1% 普鲁卡因及醋酸泼尼松。一般 5-7 日封闭 1 次, 2-4 次为 1 疗程。

理疗:在急性损伤的头3日应用冷疗法,减少损伤部位的出血及创伤反应。并能起到止痛作用。3日后可用热疗等其他理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伤部的吸收。

先冷敷后热敷:冷敷可以减轻疼痛,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肌肉筋膜组织出血。48 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血液循环。

图片

手法治疗: 急性期不可盲目按揉,恢复期以轻手法为宜。

药物治疗:消炎镇痛药物、肌肉松弛剂( 肌安松 4 mg )、维生素及能量药物( 维生素 B1、维生素 E、三磷酸腺苷等 )、镇静剂( 阿普唑仑 2mg )等。

7

护理

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3-5天。

急性腰扭伤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事项:

1.对症状较重的患者,卧床休息要求完全、持续和充分,床铺最好是硬板床,褥子薄厚、软硬适度,床的高度要略高一点儿,最好能使患者刚坐起时,大腿平面与上身呈大于90°的钝角,利于患者下床。

2.患者仰卧时,髋、膝关节应保持一定的屈曲位,利于长期忍受。腰部可垫叠起的毛巾被4~8层,以保持或矫正腰椎的生理曲度。

3.卧床休息期间应尽量下地大小便,在床上利用卧便器容易加重病情。去厕所时最好有他人搀扶,以减轻腰椎间盘的负荷。大便时可用坐式便盆或有支持物。

4.卧床休息期间应注意进行适当的运动,如俯卧位挺胸、后蹬腿等,动作要求轻柔、和缓而有节奏,运动量逐渐增加。

5.卧床休息期间,饮食应注意多食用水果、蔬菜,少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等热能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患者在卧床休息几日后可适当下床活动,在能耐受的情况下每日行走一段时间,以使肌肉韧带有一个收缩、舒张的过程,促进血液循环。

指导患者出院后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

训练1:腹部收缩训练

图片

背肌1

仰卧屈髋屈膝位,正常呼吸,无屏气及深呼吸,肚脐眼主动下沉,沉到最大程度的时候保持10秒,放松10秒。以上为一次,重复20次。该动作主要锻炼腹横肌,它是很多训练的基础,也可在站立、行走或坐位时训练。

训练2:腰部扭转训练

图片

背肌2

仰卧位,屈髋屈膝90°,运动过程中保持腹部收缩,缓慢地控制双膝一起同时向两边反复运动,保持髋关节一直接触地面。重复20次。

训练3:四肢交替撑地训练

图片

背肌3

跪趴在垫上,双手双脚与肩膀同宽,将对侧手脚分别向上平举,与身体持平,保持5~10秒慢慢放下。尽量保持头部不伸展或屈曲,背部保持水平,身体尽量减少向两侧晃动。两侧轮换进行,每侧重复10次。

训练4:挺腹训练

图片

背肌4

仰卧位,双脚固定,抬高臀部,使身体的重量由肩及双足跟支撑,保持5~10秒慢慢放下,重复做10次。

训练5:“飞燕”训练

图片

背肌5

俯卧位,手背伸,头后仰,双腿绷紧后伸,后背发力,身体反翘,抬起5~10秒放下,然后重复一次,一般5~10次左右,年轻人可以长一些。

训练6:直腿抬高训练

图片

背肌6

仰卧位,将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慢慢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可做双腿或单腿交替),然后放下,重复15次

8

疾病预防

在此种损伤病例中,约50%以上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发生,主要措施如下所述:

1.劳动前的准备工作  

不仅是不经常进行体力劳动者,即使是天天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也应在正式劳动开始前适当活动腰背部,以减少意外的发生;对偶然参加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者更应如此。

2.掌握体育训练(锻炼)中的要领  

任何一项运动项目均有其十分科学、合乎解剖生理要求的训练要领,并已经过实践反复修改,证明既可提高竞技能力.又可预防运动伤,包括剧烈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因此必须遵循该要领进行训练.切勿因自行其是而引起损伤。

3.动作要量力而行  

对各项劳动与运动,每人均应根据个人的体能量力而行,切勿勉强,以防因发生意外而得不偿失。

4.腰部保护  

对腰背部肌力较弱或活动强度较大的活动,应预先用宽腰带将腰背部保护起来,以增加腰背部肌力,正如举重运动员或摔跤者所戴的宽条状护腰一样。

骨盆前倾和旋转,评估治疗及康复训练!

2022-08-08  来源 

1

骨盆

骨盆是连接脊柱底端和腿部的骨性结构,具有旋转或倾斜的功能。

骨盆是我们整个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接近身体正中央,需要承受上半身的身体重量、以及控制下半身的活动。

图片

图片来源:作者自画

骨盆前倾指骨盆向前旋转,使腰椎过分弯曲,形成弓背。

2
骨盆前倾常见原因

1、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髋部前方肌肉——髂腰肌被缩短,久而久之导致这一肌肉伸展性弹性下降,导致这一肌肉拉动骨盆向前旋转从而引发骨盆前倾。

2、扁平足(足弓塌陷),足弓塌陷会导致胫骨外旋,股骨内旋,骨盆前倾(X型腿)。

3、站立姿势,总是将重量压向一侧脚(骶髂关节紊乱)也会导致骨盆的侧倾,一侧旋前一侧旋后或一侧不变,还有像弯腰、女性长期穿高跟鞋、不良的睡姿,这些都会使腰椎前倾,骨盆肌肉的韧带出现一些僵硬、粘连,负重能力减弱使骨盆前倾,从而出现局部的疼痛和姿势的异常。

女性容易出现骨盆前倾还和锻炼不足、肌肉力量差有关系,同样的劳累、受凉,女性因为肌肉力量不足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3
如何自测

骨盆前倾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前后两侧肌肉不平衡,分2对。

第一对:腹部肌肉力量过弱和下背部肌肉(竖脊肌)过紧;

第二对:臀部和腘绳肌(大腿后侧)肌肉力量过弱和髋腰肌过紧(主要由久坐引起)。

托马斯(Thomas)试验:

目的:检查髂腰肌紧张度;

方法:双手抱健侧的膝关节下方并屈膝,同时腰部紧贴于床面,另一侧腿于床边自然放松;

图片

阴性:患侧大腿略低于水平面,小腿与地面几乎垂直;

图片

阳性:若患肢自动抬高屈膝离开床面或迫使患肢与床面接触则腰部前凸时,称托马斯征阳性(提示髂腰肌紧张)。

直腿伸髋试验:

目的:检查臀大肌、腘绳肌、腰段竖脊肌;

方法:俯卧位趴在床上,其中一条腿往上抬20°左右;

图片

阴性:骨盆无活动,未抬离床面且腿伸直;

图片

阳性:膝关节发生屈曲(提示腘绳肌过度紧张,臀大肌无力);骨盆抬离床面(提示腰段竖脊肌过度紧张)。

卷腹测试:

图片

目的:检查腹部肌肉力量;

方法:仰卧位,治疗师的手放在足跟下面,患者做卷腹使肩胛骨抬离床面,观察足跟对手的压力变化;

阴性:压力无变化;

阳性:压力减少(提示髂腰肌发力,腹肌力量不足)。

4
骨盆前倾改善方法

(1)髂腰肌牵拉

图片

后腿膝盖贴于瑜伽垫上,重心前移,就能够充分感受到髋前部肌肉髂腰肌受到牵拉,保持 15-30 秒,可重复 3-5 组。

(2)放松背部肌肉

图片

双手紧紧抱住大腿后侧或双膝,用力向身体一侧拉,然后做抱腿翻滚动作,能充分放松拉伸下背肌群。

(3)腹肌训练

图片

平板支撑式,然后将双手交叉握住,双腿稍稍放宽间距,收缩腹肌,感受类似要将肚脐往脊柱方向收进去的感觉;同时收紧臀部,骨盆向后收住,尽可能久地保持支撑,且整个过程都要保持后背笔直。

(4)臀肌及骨后肌群力量

图片

臀桥:双脚支撑勾起脚尖,臀部和大腿后侧肌群发力,把臀部抬高,颈部稍微往后缩,同时配合呼吸,保持20~30s/个,3~4个/组。

(5)股直肌拉伸

图片

首先一腿弯曲90度在前,后腿则弯曲抬起,将脚置于长椅或沙发上。可以通过调整前腿间距来改变拉伸的强度,每条腿保持拉伸10个呼吸的时长,然后换腿拉伸。

(6)猫式骨盆前后倾练习

15-20个一组,每天做3-4组。

图片


5
骨盆旋转

骨盆旋转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多发现于运动员或经常锻炼者。因其错误的训练动作导致身体两侧、上下肌肉力量不平衡。骨盆旋转会影响正常骨盆、脊柱、髋关节的节律,造成核心区域的损伤,进而造成更多阶段的损伤。

图片图片

康复训练

1.手法放松紧张阶段:

拉伸:足跟后坐式跪姿,臀部坐在足跟处,双手尽量伸展向前方。

2.髋关节稳定性训练:

超人跪姿,对侧手脚抬起,手膝两点支撑,膝下防止平衡垫。

3.腰肌训练:

单侧小燕飞 身体屈向要加强一侧,腰部收紧将腿和胸部抬离地面。

4.臀大肌、腘绳肌训练:

单腿罗马尼亚硬拉 单手持壶铃,对侧腿离地。微屈膝,屈髋向下,伸髋返回。

5.运动模式矫正站姿:

可在患者腰椎位置贴上白胶布,让患者感觉白胶布的张力。让患者做屈髋动作,并保持白胶布张力不变。

6.过顶深蹲:

双手持长杆,举过头顶,下蹲,动作过程中保持长杆水平于地面,身体中线垂直于地面。

图片

训练过程中更需要注意的是:

①错误的硬拉模式(屈背),首先会对腰椎间盘造成直接的损伤,其次对竖脊肌也会产生过度的刺激。

②在错误的深蹲情况下,中心的偏移会对身体两侧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导致左右肌力不平衡。

③在卧推情况中,如果手腕放置在中立位的话,会使力的传导出现严重问题,导致手腕造成直接的伤害。

④手肘过伸状态,会对肘关节的骨性、软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⑤卷腹时过度仰下巴,胸锁乳突肌会过度激活,造成肌肉紧张,从而导致肩颈问题。

6
骨盆侧倾和旋转的初步纠正

关于呼吸问题,如果可以,让呼吸引导动作,在吸气时落胯同时收骨盆底和下腹,呼气抬高臀部收缩腰腹。

图片

仰卧缩胯:

一、仰卧屈膝,双脚踩地,双侧膝盖都冲正上方,垂直天花板。

以右侧练习为例,右脚后跟收回一些(这一步是练习姿势的重点),更靠近同侧臀部。

双臂屈肘,手放头两侧。

二、左脚推地抬起左侧臀部,同时做到以下2步:

①务必保持右侧膝盖垂直天花板(需要大腿内侧收紧防止右腿向一侧倒下去,左边臀部抬越高,右边大腿的这种内收力量会越强)。

②右侧臀部紧贴地面不能离地,(需要同侧腹部做一点收缩,让膝盖向身体中心靠拢,大家可以通过对比看到这个变化),上面这个过程就是:缩胯。

这步是练习重点,能感受到右边大腿内侧有强烈的肌肉收缩,在这维持3秒或5秒然后放松回起始位置,换另一侧练习。

动作练习建议:

每侧重复20-30次左右,不限组数,注重动作稳定,以感受大腿内侧肌肉收缩和同侧胯向后收让臀部紧贴地面 为主。如果感觉良好,可以多练习。但针对个别患者还需要做针对行评估、训练。

倾斜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022-08-08  来源

01

概念-

Pusher综合征(Pusher syndrome),也称瘫痪侧倾斜综合征,是指一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特殊行为模式,表现为在所有体位都强力地向偏瘫侧倾斜,并抵抗使体重向身体中线或过中线向非瘫痪侧移的校正。

脑卒中患者其发生率是25%;

国内统计脑血管病患者其发生率是23%。

02

特征-

01

头转向右侧,同时向右侧移,即从右肩到颈的距离明显缩短。偏瘫数月后,颈部可能僵硬到几乎不能活动。

02

患者对从其左侧接受刺激的能力,如对视觉、触觉、运动觉及听觉刺激的接受能力均明显降低。

03

仰卧位整个偏瘫侧拉长,头抬离枕头。健侧腿主动向下压,微屈膝,患者用健手把住床边,担心掉下来。

04

坐在轮椅中,头和躯干采取典型姿势,偏瘫腿外展。坐位时,左臀部负重,右侧躯干明显缩短(左侧偏瘫)。

05

床椅转移困难。把患者转移到放在其健侧的椅子上尤其困难,其右手和右腿有力地向运动的反方向推。

06

站立时,患者整个重心偏向左侧,姿势歪斜,甚至治疗师都难以保持患者直立。

07

难以步行。摆动期偏瘫腿内收,使足横到另一只脚前面;患腿重心不能转移到健侧腿。

08

患者学习自己穿衣、梳理等一般的日常生活活动都相当困难。

09

患者侧手在完成技巧性活动时似乎很笨拙,即使是利手也如此。


03

量表-

1.对侧倾斜量表

(scale for contraversive pushing,SCP)

①自发的身体姿势(0分为无明显倾斜;0.25分为中度倾斜,未倒;0.75分为严重倾斜,未倒;1分为严重倾斜,倒于患侧。);

②健肢的伸展/外展(0分为无明显伸展,0.5分为只有在体位改变时伸展,1分为静止时,自发伸展);

③对被动矫正姿势的抵抗(0分为不抵抗,1分为抵抗)。

每项分别在坐位和站立位两个姿势下评价。倾斜行为的指标为每项评价都≥1分。

2.改良对侧倾斜量表

(modified scale for contraversive pushing,MSCP)

①静止坐于床边,脚放于地面;

②静止站立,身体要完全直立;

③从床转移到椅子或轮椅(带扶手)上时保持髋屈曲;

④从床转移到椅子或轮椅时保持完全直立姿势,并迈步或旋转90°。

上述每项0~2分,总分8分,≥3分为存在倾斜行为。

3.伯克侧倾量表

(burkelateropulsion scale,BLS)

评价包括仰卧翻身、坐位、转移、站立和步行5种体位。依据患者开始出现抵抗时距垂直位置的角度分析。

①0分为无抵抗;

②1分为抵抗开始于距垂直相差5° ;

③2分为抵抗开始于距垂直相差10°;

④3分为抵抗开始于距垂直相差10°以上

站立和坐位分别用来评价患者是否存在倾斜行为,总分≥2分则认为患者存在倾斜行为:仰卧翻身、转移和步行评分用来评价患者倾斜行为的严重程度0分为无抵抗,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

04

治疗-

01
运动想象疗法

把床椅进食、整容、穿衣、转移等项进行动作分解,在完成动作前先让患者回忆这些动作,再说出每项活动包括的各个步骤。用以指导其行动。

02

感知觉训练

治疗过程中强化对患者的视觉、躯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的感觉输入,并给予脊柱、踝及髋等的运动,使患者的感觉和运动系统更好的协调。对于伴有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可以应用半侧空间遮盖眼镜来纠正该忽略症,并不断地让患者集中注意他所忽略的一侧。

03

镜像疗法

纠正视觉性垂直定位障碍,如纠正头的非瘫痪侧屈曲倾向、保持正中位。

04

循序渐进治疗方法

恢复头部运动,维持全关节的被动运动。

05

刺激低张力的躯干侧屈肌活动。

06

恢复中线站立位

07

站立位的重心转移训练。

08

增强偏瘫侧下肢负重的训练

最新版:半月板损伤术后康复四个阶段

康复医学沙龙 2022-08-13

半月板(meniscus)是膝关节中的纤维软骨,是保护膝盖防止退化最重要的组织,它可以吸收运动时的震荡,传递下肢的力量,润滑和稳定膝盖关节。

一旦半月板受伤会使膝盖的生物动力学改变,导致进一步的软骨受损、甚至早期的膝盖退化。所以半月板撕裂受伤的病人,目前治疗方式都是尽量的保存半月板的完整性,不做半月板切除(menistectomy),而是做半月板修补(meniscus repair)。

图片

半月板撕裂种类

图片

半月板撕裂后进行手术的病人,在进行术后康复运动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先分辨是属于哪种半月板撕裂,撕裂的大小,半月板修补时组织的强韧度如何,才可以推估康复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可以分成:

稳定型:vertical longitudinal tear,horizontal tear,bucket handle tear

不稳定型:radial tear,complex tear,posterior root tear

稳定型的病人因半月板修复较快,术后受伤的那脚就可以适量的踩地承重(Weight Bearing As Tolerated),而不稳定型的病人,因为半月板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愈合,所以通常会不踩地(Non Weight Bearing)几周,在康复进度上也会更严谨。




半月板术后康复



康复主要分成四个阶段,和以往不同的是,不刻意强调每一期需要花多久的时间,而是强调可以恢复一定的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可以完成特定动作后,再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康复。

01
第一阶段康复

(一)康复频率:每周三次,在术后两周内开始

(二)康复目标:

1.保护修补的半月板组织
2.减少疼痛水肿:可以使用电疗、冰敷、弹绷,水肿严重的甚至可以请医师帮忙抽水
3.恢复膝盖伸直到0度
4.重启股四头肌肌力

(三)关节活动度(ROM,Range Of Motion):

1.在伸直方面,一定要让膝盖可以完全伸直

2.在弯曲方面,对稳定型的患者,在四周前可以在非承重下来让膝盖弯曲到90度(可用gravity assisted ROM或CPM),4周后再进行踩地承重下的关节活动。对于不稳定型的患者,可以先让半月板好好修复1 ~2周后,再进行关节活动运动

(四)肌力运动:

1.股四头肌训练:非常重要
2.核心肌肉训练
3.髋关节肌肉训练

(五)走路护具使用:

1.稳定型半月板撕裂术后:使用枢纽式膝盖护具(Hinged knee brace)把膝盖固定在伸直状态,前4周可以适量的踩地承重走路,如果走路会疼痛不稳,可以使用腋下拐帮忙。等到股四头肌力训练足够、不会软脚(约6周之后),再把护具拿掉。
2.非稳定型半月板撕裂术后:使用枢纽式膝盖护具(Hinged knee brace)把膝盖固定在伸直状态,但前4周尽量不要踩地,4周后再开始适量的踩地承重走路

(六)进到下一阶段的条件:通常稳定型的约需6周,非稳定型的需6~8周。

1.膝盖可以完全伸直
2.步态正常,不须拐杖或护具
3.可以直膝抬腿20下
4.膝盖没有积水
02
第二阶段康复
(一)康复频率:每周三次

(二)康复目标:

1.膝盖活动度完全正常
2.回到轻度负荷的工作和运动(走路、游泳、直线慢跑)
3.走路步态平衡正常

(三)关节活动度(ROM,Range Of Motion):

1.膝盖可以完全伸直
2.在弯曲方面,可以使用徒手治疗或踩脚踏车,让关节活动度完全正常

(四)肌力运动:

1.下肢肌力训练:做闭合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 exercises)为主,像是腿部推蹬(leg press)、深蹲(squat)、弓步蹲(lunge)等。如果要做开放炼运动(open kinetic chain exercises),记得先不要加重量,因为开放炼对半月板的负荷比较大。
2.核心肌肉训练
3.心肺训练:游泳(不要做蛙式踢腿)、平地骑脚踏车

(五)进到下一阶段的条件:

1.可以一脚一阶的上下楼梯
2.活动后膝盖酸痛不超过一天
3.可以单脚站超过30秒
4.可以蹲下两脚膝盖弯曲超过75度
03
第三阶段康复
(一)康复频率:每周三次

(二)康复目标:

1.单脚站立可平衡
2.恢复下肢的本体感觉
3.回到重度负荷的工作
4.可做休闲的网球、羽球运动,可每周慢跑五次
5.切记还不要做会让膝盖旋转的运动(像是折返跑)或增强式训练(Plyometric Training)

(三)肌力运动:

1.大腿肌耐力训练:包含股四头肌和大腿后侧肌群
2.平衡稳定度训练
3.低速度低震幅的敏捷度训练:像前后小跳跃,前后慢跑,侧向交替跳步
4.心肺训练:游泳、跑步机、滑步机训练

(四)进到下一阶段的条件:

1.单脚站立可以平衡稳定
2.正常慢跑
3.活动时疼痛感不超过两成
04
第四阶段康复
(一)康复频率:每周二次

(二)康复目标:

1.正常的双脚或单脚落地控制
2.回到竞争性的运动(足球、篮球、橄榄球等)
3.肌力或增强式训练中,膝盖不会疼痛

(三)肌力运动:

1.大腿肌耐力训练
2.增强式训练,敏捷度训练
3.下肢神经肌肉控制再教育,本体感觉训练

4.针对运动作的特殊训练




回到球场RETURN TO SPORT



当达到以下的要求和测试后,就可以准备回到球场,包含:
1.做运动时都不会感到膝盖疼痛,也不会有积水产生
2.两脚的大腿腿围相差不超过1.5公分
3.两脚膝盖活动度相差不超过2度
4.通过一系列的功能性检查,像是Isokinetic test,Y balance test,Lateral step down test,Hop test等

除了球员的生理情况都达到以上标准,这几年也越来越重视球员伤后的心理状况。一般来说,手术4~6个后,球员几乎都能回到球场上,并有高达八成以上能回到他们受伤前的水准。

半月板损伤有必要手术吗?哪些人可以保守治疗?      来源 

半月板是位于膝关节内的纤维软骨结构,内、外侧各一块。

图片

图片来源:运动解剖书:运动者最终要读透的身体技能解析书

主要功能是通过加深相对应的胫骨关节及其本身的组织结构特性来传递膝关节运动时所产生的负荷,缓冲应力和增强膝关节在运动时的稳定性。
造成半月板损伤的原因大致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外伤造成的,常见于运动损伤。当膝关节受到过大动作,如快速扭动、弹跳落地时扭伤、大力踢球踢空、蹲下行走等冲击时,半月板受到的外力超过它能承受的范围时,半月板就可能发生撕裂、断裂急性损伤。
另一类是由退行性改变造成的。退行性改变造成的半月板损伤可无明显急性损伤史,通常是由于长年累月的半蹲位或蹲位工作,半月板多次被挤压和磨损等而导致裂伤引起。
半月板损伤后往往会出现膝关节疼痛、功能受限、肿胀、弹响、交锁等症状。


核磁报告显示半月板1、2、3级损伤是什么回事?
0级为正常半月板,表现为均匀低信号且形态规则;
Ⅰ级表现为不与半月板关节面相接触的灶性椭圆或圆形高信号;
Ⅱ级表现为水平线形的内高信号,可延伸至半月板的关节囊缘,但未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缘;
Ⅲ级表现为半月板内高信号达1个或2个关节面。半月板大体形态明显异常以及移位明显,也要考虑半月板损伤诊断;
Ⅳ级半月板大部分或全部结构消失,局部呈弥漫性高信号,伴有严重的增生性骨关节病和关节软骨破坏缺损,其损伤程度和范围明显重于Ⅲ级损伤。
半月板损伤有必要手术吗?
半月板属纤维软骨,其本身无血液供应,营养主要来源于滑液,只有与关节囊相连的边缘部分能从滑膜得到一些血液供应。
所以,除边缘部分损伤后在制动的情况下(比如用石膏、支具固定)可以自行修复外,其他部位的半月板破裂是无法自行修复的。因此出现任何疑似症状都应当第一时间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以下情况可能需要手术
  • 发生严重扭伤,且此后不能恢复活动;

  • 膝关节交锁或活动严重受限;

  • 合并有前交叉韧带撕裂;

  • 经过3-6周的保守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


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磁共振提示为Ⅰ度或Ⅱ度损伤是退行性变,不需特殊处理。急性期损伤为小的(<5毫米)、稳定的边缘纵形撕裂,并且没有典型的弹响、交锁症状,仅存在膝关节疼痛不适感的情况,可进行保守治疗。
对于年龄大于55岁的患者,其半月板损伤多为退变性,多伴发关节软骨磨损,因此不是单纯的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损伤清理效果不佳,医生对老年人选择手术很慎重,手术对已有的关节软骨损伤帮助不大。
14 岁以前半月板中存在较多的大血管, 14岁以后75%的大血管从半月板体部消失, 仅在周围有血管, 故许多学者认为 14 岁以下的半月板损伤也可以适当的选择保守治疗。

划重点

半月板损伤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最关键的是要明确损伤的半月板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这需要根据患者的过往病史、体格检查以及核磁共振做出准确的评估后再做决定。

保守治疗具体怎么治?

固定方法

急性期可用夹板或石膏固定膝关节于休息位,并鼓励患者同时进行下肢肌肉的主动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固定4~6周。去除固定后,可指导进行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和步行锻炼。半月板边缘型损伤的大部分可以自愈。

推拿治疗

患者取仰卧体位,先广泛抚摩、揉捏患肢大腿及小腿各肌群 5 min,以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及胫骨前肌、髂胫束及膝关节周围为主,施用揉捏、提弹股四头肌、推压、搓、叩击等手法 10 min,并在血海、足三里、犊鼻、阴陵进行点压 3 ~ 4 min,最后广泛揉捏、轻手法抚摩结束。

针灸治疗

取穴鹤顶、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为主穴,根据情况配用阿是穴、血海、梁丘及阳陵泉。损伤早期使用疏密波,疏密波型可促进代谢和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症水肿;损伤后期使用疏波,该波型能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张力,对各种肌肉、关节及韧带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逐渐增加电针强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宜,通电时间20min,每日1次。针灸同时用TDP照射。

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分两个阶段,前阶段以加强患侧股四头肌内侧头肌力为主,从而改善髌股关节接触面外侧倾斜,降低外侧接触应力;后阶段目的是提高股四头肌与腘绳肌的肌力,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全面增强其他肌群力量。
图片

1

图片

泡沫轴松解

图片

动作要领:泡沫轴放置于大腿前侧,在膝与髋之间来回滚动。

图片

动作要领:将泡沫轴放在大腿下方,另一条腿搭于上方,双手支撑,腹部收紧。双手用力带动身体移动,使泡沫轴在膝关节到臀部的范围内来回滚动。
图片

2

图片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图片

动作要领:伸膝坐于垫上,一侧膝后方放薄垫并下压,使小腿产生向上抬离床面的趋势,能感觉到大腿前侧的紧绷感即可,保持10s,休息10s,重复30次。
图片

3

图片

靠墙静蹲

图片

动作要领:并腿靠墙蹲,逐渐感受双侧大腿及膝关节绷紧感,逐渐下降至膝关节弯曲75°,坚持15-30秒,2组。
图片

4

图片

直腿抬高

图片

动作要点:仰卧,两腿慢慢抬起至80°左右,缓慢放下,每下抬起保持5秒钟。
图片

5

图片

屈曲训练

图片

动作要领:取坐位,身体保持自然放松,膝关节呈90°左右,缓慢伸直膝关节,髌骨和脚尖垂直向上,踝关节尽可能向头部背伸,注意保持大腿不离开椅子,缓慢放下。
图片

6

图片

腘绳肌抗阻

图片

动作要领:坐在椅子上,将弹力带系于患侧踝关节处,另一端系在门把手或者某一固定处。向后屈曲膝关节,牵拉弹力带,直到脚后跟碰到椅子,无法再弯曲,然后再放松伸直膝关节,过程缓慢进行。
图片

7

图片

外展训练

图片

动作要领:侧身躺平,稳定好上身。两只脚伸直叠在一起,放松。用臀部发力,将上侧腿抬起,必要时可使用弹力带增大阻力。
图片

8

图片

内收训练

图片

动作要领:仰卧位双腿屈髋屈膝踩在床上或瑜伽垫上,双膝内放入瑜伽球,练习时用力夹紧瑜伽球,动作缓慢。
图片

9

图片

髋屈伸训练

图片

动作要领:仰卧在瑜伽垫上,双腿屈曲略宽于肩,脚跟踩地发力将臀部抬起至大腿与身体呈一条直线,臀部抬起时上背部支撑地面,下落时下背部贴地,但臀部悬空。抬起时呼气,下落吸气。臀部有收缩挤压感。
图片

10

图片

离心训练

图片

动作要领:前脚掌踩在台阶上,快速抬起后脚跟缓慢向下落,至脚后跟低于前脚掌的位置。

半月板损伤后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具体要看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一般磁共振会给出明确判断

如果是稳定的半月板损伤

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更多半月板知识

请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

半月板为什么容易受伤?损伤后如何康复?

膝关节咔咔响,警惕这6种疾病,10条护膝小妙招请收好

一套分解动作解决膝关节活动疼痛,9种常见病超全!




髌骨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康复汇 2022-08-22

髌骨是膝关节的籽骨,也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可以起到保护膝关节在屈曲时出现髌韧带摩擦,并可在膝关节伸展范围到终末端时控制股四头肌和肌腱远离运动轴,避免摩擦。

髌骨的损害会削弱股四头肌的作用;不利于膝关节的稳定,保护膝关节。


髌骨的相关疾病有很多,那么小编今天着重跟大家说说髌骨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01
病因

1、高位髌骨过大的Q角(Q角:是股四头肌牵拉轴线和髌腱线所呈现的正常外翻角);

2、外侧支持带的挛缩肥厚;

3、髌骨的发育类型;

4、股四头肌内侧头肌张力不良。

髌骨半脱位发病原因髌骨脱位往往发生在跑步(特别是弯道、转体时)、半蹲侧方移位(打篮球防守移步)或膝关节侧方撞击等直接创伤。部分髌骨脱位的病人可以有自身的解剖异常,如全身性的关节囊松弛、高位髌、膝关节外翻(X形腿)等表现。

02
病理


髌骨脱位绝大部分是向外侧脱位,脱位后,髌股关节内侧的稳定结构,包括髌股关节内侧支持带、股内侧肌、内侧髌股韧带均被撕裂,导致膝关节腔内血肿和滑膜炎;在自行复位过程中,髌骨内侧面与股骨髁外侧面撞击,会引起软骨损伤或切线骨折。

图片
03
临床表现和体征

膝关节突然剧痛,可有脱臼感觉或无力。在膝关节伸直后髌骨经常自行复位,复位时常可听见“卡嗒”声。继而膝关节肿痛。

图片
04
鉴别诊断

半月板撕裂。与半月板撕裂不同的是,髌骨脱位的患者在髌股关节内侧缘,而不是膝关节内侧间隙可以明显的触及肿痛。

图片
05
体格检查

1、髌骨研磨试验可阳性,通过压迫髌骨,并用手法使其在滑车沟内向内、外、上、下移动,当髌股关节有病变时膝关节前部疼痛;

2、推髌试验阳性,屈膝50。位侧方推髌骨,髌骨一半以上超出股骨髁外侧缘;

3、恐惧试验阳性,侧方推挤髌骨时,患者反应过敏,拒绝侧推;

4、Q角增大。Q角相当于髂前上棘到髌骨中心连线与胫骨结节到髌骨中心连线的交角,正常值男性为8°~10°,女性为10°~20°。

图片
06
影像学检查

常规的膝关节正侧位片十分必要,屈膝30度侧位片,观测是否有高位髌骨存在;拍摄屈膝30度或45度髌骨轴位片(Merchant位)或CT片,可以发现髌骨外侧半脱位。最理想的检查方法是磁共振,可以清晰的显示髌股关节半脱位、膝关节积液,同时还能判断有无伴随的股骨髁软骨损伤或其它关节内结构损伤。

图片
07
保守治疗

1、急性髌骨脱位或半脱位后,采用市售制动器及Jones型加压敷料固定膝关节,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如果存在4+的关节积血,引起明显的疼痛和关节肿胀,应在肢体制动前在无菌条件下行穿刺抽吸。

急性期应每日进行4或5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和直腿抬高锻炼,直腿抬高锻炼每组三节,每节15~20次。每隔2~3小时冰敷20分钟以减轻肿胀。急性反应缓解后,大约在2~3周时去除膝关节固定器和加压敷料。当病人能在踝关节负重5镑下直腿抬高并能以接近正常的步态行走时,即可放弃拐杖。

康复应强调闭链锻炼(closedchainexercises),包括靠墙操,即病人下蹲约40°、保持腰背靠墙15~20秒,共重复10~15次。急性炎症反应缓解后,进行侧面与正面的跨台阶锻炼。继而进行小弧度压腿机练习,并使用固定自行车与楼梯机(Stairmaster)进行耐力强化锻炼。当患者股四头肌与腘绳肌肌力恢复正常、恢复了体育运动所需的敏捷性后,患者可参加体育活动。一般而言,参加体育活动的头2~3个月要使用髌骨固定带。

2、髌股对线不良及髌骨复发性半脱位

所有髌股对线不良及髌骨复发性半脱位的患者大多不需要手术治疗。我们与其他学者采用一种保守锻炼治疗方案获得了极好的结果。加强股四头肌肌力的训练最为重要。可早期开始进行类似于急性脱位后的锻炼方案,同时附加较多的抗阻力锻炼,可使用髌骨固定带以协助预防慢性复发性半脱位。




最全面的的骨科术后康复治疗指南!

康复医学研究 2022-08-21 来源

经常有患者骨折术后,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满意,但下肢肌肉萎缩严重,甚至挛缩,软组织缺乏营养,皮肤无光泽,膝关节活动度极差,甚至无活动度。

这一类患者,他们接受了近乎完美的外科手术治疗,其疗效也很好。

但仍抱怨下肢常有疼痛,关节活动度差,跛行或只能在支具辅助下行走,功能恢复不满意,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手术治疗只是四肢骨关节创伤早期治疗的一部分,合理的物理康复治疗及早期的功能锻炼在整个恢复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文为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些简单有效的康复治疗,并与各位分享。

概论

01

康复治疗的意义

骨折临床愈合一般需要3~6个月,在此期间患肢正常运动受到限制,肌肉失用性菱缩,肌张力降低,骨质脱钙,肌腱挛缩,关节僵硬,严重者导致残疾。

骨折愈合接骨板去除后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等康复方法进一步加强骨折的良好塑形。而微创治疗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发展,为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了福音。

微创的理念和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对软组织的刺激和损伤,不仅有利于保护骨组织的血运,也有利于保护软组织的功能不受影响,显著缩短了患者术后康复的时间。


02

常用的康复治疗措施

  • 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技术可有效的恢复所失去的关节内动作而不对关节软骨造成创伤或压迫骨折部位。开始于温和的牵拉,在可以预见关节反应后逐渐增进强度。

  • 牵拉肌肉:

于固定期后使用固定-放松与主动-收缩技术,强度可以视病患的耐受性而控制。

监测收缩力度是很重要的,并且直到影像学证实骨折愈合之前,不适合在超出骨折部位应用阻力或牵拉力,以避免在骨折部位形成弯曲力。

一旦影像学证实骨折愈合,可在骨折范围外执行牵拉力。但目前的情况发生了明显改变,各种内固定物的应用,患肢在早期进行骨折肌肉牵拉运动。

  • 功能性活动:

病患可以谨慎地恢复正常活动。在固定后初期,不伤害无力肌肉、软骨、骨骼及结缔组织是很重要的。

下肢骨折后,必须持续部分承重,达几个星期,直至骨折部位完全愈合,方可完全的承重。

  • 肌力和肌耐力训练:

固定术后2~3周,由于无论骨或软骨都不能容忍过度的压缩或弯曲力量,所以以轻微的等长运动开始。

随着关节内动作和关节活动范围(ROM)改善则进展到在适当范围做轻微的阻力运动。阻力应施与骨折近端处,直至达到骨性愈合。

  • 瘢痕组织松动术:

如果有运动限制性的瘢痕组织,则使用徒手技术以松动瘢痕。技术的选择,视涉及的组织而定。


03

分期康复

MI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术后一般需分期进行康复治疗。

表:分期康复治疗方法

图片

通过以上分阶段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使骨折部位及患肢的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04

分部位康复

MI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在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时,也根据不同部位的骨折选择不同的锻炼方法。

表:不同部位骨折康复锻炼方法

图片


05

术前康复

  • 患者教育、沟通:讲明康复的意义、方法及可能的并发症。

  • 肌肉力量的锻炼:通常情况下患肢行等长收缩;其他肢体行等长及等张收缩。

  • 关节运动范围的锻炼:通常远离骨折部位的关节,争取达到正常的运动范围;对骨折相邻部位的关节,由于没有可靠的固定,在不影响骨折稳定性及增加骨折端副损伤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

如患者为胫骨近端骨折,即可以进行踝关节的有效功能锻炼。切不可发生像股骨干骨折患者,最终踝关节却发生功能障碍的情况等。

如患者为胫腓骨干骨折,虽未手术固定,但可以通过髋、膝关节渐进式被动运动法来部分恢复髋、膝关节的运动范围。


06

术中康复

术中康复包括手术及其相邻部位的手法松解,亦包括全身各部位的手法松解。

由于患者已经麻醉,患肢已经没有痛感,在骨折妥善固定后,行患肢各关节的手法松解,既可以解决关节及肌肉挛缩,又可以有效的验证骨折固定是否牢固,为术后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检查是否合并韧带损伤。

对陈旧性骨折、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患者尤其适合。当然,对于那些关节挛缩形成较久的患者,手术松解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采用全身麻醉,可以进行全身各个部位的康复及手法松解。如脑外伤患者全身多关节发生挛缩,可以利用一次手术时机全部进行手法松解。

图片

股骨干骨折术后1年X线片:骨折愈合良好。

图片

股骨干骨折术后1年外像:右膝关节屈曲达100°。

图片

小切口取出接骨板,术后手法松解:右膝关节屈曲达130°,超过取板前30°。


07

疼痛控制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疼痛可以导致患者心情烦躁、焦虑、恐惧、失眠等心理疾病,亦可导致活动受限、肌肉菱缩、关节功能障碍等器质性疾病。

通常在康复过程中,做到无痛最好,轻微的患者可以耐受的疼痛亦可,切不可以有剧烈疼痛。

止痛药物的使用:首次康复时先不要服用止痛药,要通过沟通及语言安慰解除患者的抵触情绪,再施以轻柔的手法,观察患者的疼痛域值及痛点;如果患者痛域较高,则应用止痛药的可能性较低,如果痛域较低,则应用止痛药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有明确的痛点,通过手法按摩或理疗可以解决疼痛后,在不间断地沟通的情况下,再进行康复锻炼。

如果以上措施均无效,则可能需要在康复前20分钟应用止痛药物,必要时可能需要留置止痛泵或硬膜外导管进行持续镇痛。


08

骨折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1. 功能锻炼活动以恢复患处肢体的原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各种活动要以增加手的握力为重点,下肢以增强其负重、步行能力为重点。

  2. 功能锻炼活动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骨折部位稳固程度的增加,活动范围应由小渐大,活动次数由少至多,活动强度由弱到强。但自我不能感到太疲劳,骨折处不能发生疼痛明显加重。

  3. 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愈合,所以各种功能锻炼动作和方式均不能影响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4. 骨折康复期间,患者应询问主管医师,了解自己骨折的病情、康复的目标、固定的要求、功能锻炼动作的作用、病程的发展、各阶段特点及大概愈合的日期,做到心中有数,树立信心,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5. 在医院康复或在家庭中疗养,医患之间都要常通信息,密切配合。尤其是患者要树立持久战思想,既不必心情太急,又不能消极不练,要主动取得医务人员的科学指导。

  6. 对某些严重复杂的骨折,或伴有颅脑伤、其他脏器伤等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要注意家中陪护人员给予被动锻炼,还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女性多见)、大便秘结、结石症等。有条件者家中配以多功能自动护理床及床上功能锻炼器具,达到自动、定时起坐、翻身、大小便自动清理、会阴区自动烘干和在床上能功能锻炼的目的。

几种简单康复方法简介

01

足蹬法

适用于足、踝、小腿骨折内固定术后需要做踝关节及足部康复练习的患者。

图片

足蹬法功能康复外像。A.小腿及足踝部肌肉放松状态,正确;B.为肌肉收缩状态,错误。

在各跖骨头对应处安放一个障碍物,足底空置,膝关节伸直,利用躯干及对侧下肢向远端的力量,使足跟向远端被动推进,达到踝关节被动背伸的效果。

这样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且患者患肢肌肉完全放松,并根据疼痛程度自己掌握康复进度,多数患者在一周后,踝关节达到背伸120°。

检验患者肌肉是否放松的标准是足趾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足蹬法联合膝关节伸直下压法,可以矫正足下垂及无意志力进行踝关节康复治疗的患者。足蹬法是主被动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表:分期应用足蹬法进行功能康复

图片


02

踝关节被动背伸法

适用于踝、小腿骨折,尤其是陈旧性骨折合并足下垂者,腓总神经损伤合并足下垂者,新鲜骨折踝关节周围皮肤条件较差,不适合切开复位或石膏外固定者。

图片

图片

以上3种方法(AB、CD、E)巧妙利用更换下来的外固定架进行临时固定辅助功能锻炼。

采用可调控的简易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一期外固定、二期拆除的外固定支架,在更换为内固定后,将外固定支架废物利用,临时固定,辅助功能锻炼,既不增加患者负担,又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使用伊利扎诺夫外固定架及泰勒架)进行矫治及预防足下垂,其原理为通过缓慢牵拉软组织,使挛缩的软组织再生以达到矫形的目的。


03

膝关节伸直下压法

适用于膝关节屈曲挛缩或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接骨板固定,患膝不能伸直或患者因疼痛拒绝伸直者。联合足蹬法,还可以矫正足下垂及无意志力进行踝关节康复治疗者。

图片

膝关节伸直下压法结合足蹬法功能康复外像。


04

小腿重力下垂法

适合于膝关节周围骨折及股骨骨折,患者不配合进行膝关节屈曲功能锻炼者。

图片

小腿重力下垂法功能康复外像。


05

小腿重力下垂加强法

需要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患者,配合被动下压小腿,可在一周后,膝关节达到120°。

图片

小腿重力下垂加强法功能康复外像。


06

髋、膝关节渐进式被动运动法

适合于下肢骨折术前观察或合并血栓不能进行髋、膝关节主动锻炼或较剧烈被动锻炼的患者。

亦适合于患者痛域较低,不配合功能锻炼。通常在1周后髋、膝关节屈曲接近90°,2周后膝关节屈曲达120°。

图片

图片

图片

髋、膝关节渐进式被动运动法外像。


07

髋关节被动旋转法

适合于股骨骨折合并血栓不能进行髋、膝关节主动锻炼或较剧烈被动锻炼的患者。亦适合于患者痛域较低,不配合功能锻炼。应用时就像儿童时使用的“摇篮”一样。通常1~2周后旋转功能接近正常。

图片

图片

图片

髋关节被动旋转法外像。


08

上臂上抬下蹲法

适合于肱骨骨折、肩胛骨骨折及锁骨骨折,不能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者。

图片

上臂上抬下蹲法功能康复外像。


09

直面墙壁上肢上抬爬墙法

适合于上肢骨折,不能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者。此方法主要锻炼肩关节前屈功能。

图片

图片

直面上肢上抬爬墙法功能康复外像。


10

侧面墙壁上肢上抬爬墙法

适合于上膜骨折,不能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者。此方法主要锻炼肩关节外展功能。

图片

图片

侧面上肢上抬爬墙法功能康复外像。


11

肘关节被动屈曲法

以下2种方法适合于肘关节周围骨折的康复,其巧妙地利用墙壁及身体的重量进行被动康复。

图片

方法1肘关节被动屈曲康复外像。

图片

方法2肘关节被动屈曲康复外像。

富贵包?颈后大包?不仅是一个包那么简单!教你如何科学矫正

康复医学网 2022-08-22 来源



富贵包,不一定富贵!

富贵包是现在很多人的“通病”

有人的大一些,有人的小一些

之所以叫富贵包,是因为很多年前,只有大富大贵的人家,才有资格在后颈部的颈胸交界处,长出这么一个突出的“大包”来凸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毕竟,只有你吃得好睡得好一天不干活,才可能长出这种“退行性”的大包。

然而,现在时代变了,餐餐有肉已经不是奢侈,而是常态。

“兜里可以没有钱,手机不能没有电”

如果你再喜欢高枕无忧的睡觉,那富贵包的几项必要条件,你就都具备啦。

图片

这么一个“异物”一定不是上天赐予你的特殊符号,它一定有着什么含义。

是的,这个“大包”不仅不是天赐之礼,反而是不良生活埋在你颈后的一枚“定时炸弹”!

01

什么是颈后大包/富贵包?


现在让我们来摸一摸自己的脖子

有没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突起?

别着急,想搞定“颈后大包”,就要先充分地了解它!


咱们先来看看什么是颈后大包?

简单的说,是在我们的颈胸结合部(颈7和胸1)的位置,鼓出一个大包。

图片
第一种情况:这种大包大多数摸起来软软的,是因为在脖子后面囤积了多余的脂肪所致,一般常见于发福的中年妇女,鼓出来一个包,除了影响美观以外,通常没有任何感觉。小区里面搞中医养生的人说可以通过精油按摩去疏通,使大包变小,家人不愿意去做,认为不疼不痒的就让它这么呆着吧。

第二种情况:这种大包通常是骨性包起,伴随相关肌肉群的紧张痉挛而肿胀,所以摸起来是硬硬的。这种情况,会伴随有类似颈椎病的症状,比如出现上背广泛酸胀痛、头晕、放射性的手麻等。这种情况建议做一下核磁共振检查。富贵包越大,说明骨性包起和肌肉痉挛肿胀越严重,不但会有酸麻胀痛感,还可能出现胸闷心慌、失眠、血压升高等症状。

你可以自我检测一下:

首先处在正常放松的体态下,也就是说不用为了要检测刻意做某些动作保持日常即可,用中指(图片中大概是是指接触的位置,让大家用中指是因为中指指腹是五个指头当中最敏感的)去摸一摸我们的脖子后面是不是有明显的凸起?当然你的可能没有上图那么大。


如果有,你就要注意了!


你可以想一想你的肩颈肌肉是不是比较僵硬紧张,颈椎最近是否不舒服?是否有疼痛?是否会有头晕,头皮发紧,甚至会有手臂麻木的症状?

如果是的,希望你能够引起重视,认真看完文章,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富贵包,对于体型偏胖的人,身体脂肪多一点,富贵包就会很明显。特别偏瘦的人,看起来小一些。


所以不能以包的外观大小来判断,还是需要以自身的症状为处理前提。有些人一辈子也无大碍,有的人会时不时的肩膀颈椎紧张僵硬、酸痛不适,有的人疼起来会寝食难安,整夜难眠。

02

颈后大包是如何形成的?


正常颈椎有一个前突,胸椎有一个后突,颈胸结合部的位置正好是前突和后突结合的地方。

图片
正常颈椎的生理曲度

当颈椎下段(颈3——颈7,下颈椎主要负责屈伸,上颈椎主要负责旋转)过度前凸,胸椎上段过于后凸时,骨性的颈胸交界处骨性包起;骨性的改变往往伴随相关肌肉的变化,形成这样的骨性凸起后会直接影响到附着的肌肉,相关的肌肉群因此紧张痉挛而肿胀,两边的第一第二肋骨也因此而翻转,椎肋间的肌肉群也肿胀痉挛,甚至翻转的肋骨还波及斜角肌以至于斜角肌间隙变得狭窄。这样肌肉的肿胀是的这个骨性的包起变大并且更加突出,“富贵包”就此成型。
颈后大包的形成

那什么动作会让颈椎下断过度前凸胸椎上段过度后凸呢?

就是头前伸或者低头情况下再仰头,含胸弓背之后又加重了颈后大包。

这一点很重要哟,我们最后的康复训练动作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分分钟矫正颈后大包。


03

颈后大包有哪些危害?


骨性和肌肉的包起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富贵包”产生酸麻胀痛导致相关的神经激惹、压迫和钳夹,甚至出现卡压症状

支配颈胸交界后补小肌群的神经主要是脊神经的背支,这些神经从椎间孔发出后内侧支支配脊柱附近的肌肉,外侧支则行走较远,科支配肩胛上背部的肌肉和皮肤感觉。

图片

所以当“富贵包”越大,说明骨性包起和肌肉紧张痉挛越严重,对于脊神经背支的刺激就越严重和明显。

尤其是外侧支,更是引起上背部广泛酸胀痛和“富贵包”区域麻木、麻痹等感觉异常或消失的主因。

另外,背支还与交感链相交通关联,而颈交感的星状神经节和胸交感链也在横突前方的椎体旁,也容易受压迫激惹,所以不仅仅是酸麻胀痛,还可能有胸闷心慌、失眠、心率增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激惹的症状出现。

图片

从中医理论分析,颈后大包的位置是大椎穴。它又是人体的十字路口,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椎不通,会堵塞七条经络:督脉、膀胱经、大肠、小肠、三焦经、胆经和胃经。

大椎凸起,影响心脑血管寿命;大椎穴瘀堵,会导致亏气,亏血的状态。

气血不能上于头部,会引起头晕,头疼,失眠,健忘等症状。大椎瘀堵同时会造成左右肩血脉不通,肩周炎,手麻,肩部肌肉劳损等风险增加等。

从西医运动解剖分析,颈后大包周围有很多重要的肌肉,我就不一一说了,骨性凸起必然会引起周围肌肉的改变,紧张、僵硬。

图片


长此以往你便可能出现下面的症状:
1. 肩颈肌肉觉得紧张僵硬,肩颈不适,容易疲劳。
2. 肩颈疼痛,上背部广泛性酸胀不适,头晕、眼睛模糊、健忘,有的会出现麻木。富贵包一般的话会增加肩颈肌肉张力,长时间保持此种体态会使肩颈酸痛。
3. 胸闷心慌、失眠、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激惹等等。


03

如何预防颈后大包?


那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矫正颈后大包,并从整体改善、加强能够让症状不再反反复复呢?我想这是你很关心的事情。

01

改正头前倾


头前倾的发生是生活工作习惯、身体体态和肌肉关节发生改变造成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身体形态力的改变

大家都知道杠杆原理,有支点,有动力矩,有阻力矩。

我们的颈椎和头颅也类似这种关系,寰枕关节相当于支点,头颅相当于阻力臂,颈后的肌肉相当于动力臂。在正常情况下,动力矩和阻力矩平衡,寰枕关节也没有发生不平衡的牵拉,头颅处在正常的位置:耳垂和肩峰处在一条垂直线,脑袋在肩膀的正上方。

图片
正常体态到不良体态的转变

头部前伸,也就是头在肩膀的前面,不仅姿势形态身体气质不美观,还会大大影响关节肌肉。
图片
我们的脑袋大小和重量和保龄球差不多,此时寰枕关节乃至整个颈椎负重大大增加,我们平时低头玩儿手机时,颈椎负重甚至能达到27公斤!相当于在颈椎上吊三个大西瓜!

图片
颈后大包的形成过程

头前倾之后,颈椎后侧的肌肉处于被拉长无力的状态,这种肌肉平衡被破坏之后,此时我们习惯和动作模式也会悄悄地发生变化。

低头,头前伸前倾,下颈椎屈曲,我们的视线需要向前,所以上颈椎又向后伸展,不知不觉中,颈后大包慢慢形成......

所以,想要改善颈后大包,一定要改正头前倾的问题!

02

纠正日常习惯


我们不仅要注意头前倾的问题,还要在生活中注意我们的日常习惯,这点很重要!我们身上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颈椎的问题,要从整体去改善

不要低头玩手机和看电脑,办公室电脑屏幕不能低于眼睛,距离不要太近。保持正确的姿势去工作和学习,不仅能让我们变得更健康,还能让我们减少久坐带来的疲惫感~

图片


不要一个姿势停留太久,多活动颈椎和身体,也可以多晒太阳,补充钙,防止颈椎退化。

另外,在睡觉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枕头的高度

千万不要睡过高或过低的枕头,选择一个合适的枕头,也是预防和改善颈后大包的重要因素。 

图片
图片
选择合适且正确的枕头


04

针对性康复颈后大包


下面重点来了!

不管你现在有没有富贵包,你的富贵包是大还是小,下面的几个动作,每天坚持去做,都可以针对性去改善我们的颈后大包,效果非常好!

第一步:颈椎推动复位



1.  低头,他人辅助,手放在突出的位置
2. 低头时不发力,仰头的时候用适当的力往前上方的方向推
3. 重复低头仰头,仰头时推的力要适当
4. 推完一节再往上移动,一节一节去推

图片

如果你没有他人辅助,也可以自己去完成这个动作:

1. 把手指放在脖子后方
2. 边仰头边向鼻尖方向推
3. 从上到下做5遍,每天一次

图片



第二步:泡沫轴放松肩背



1.  仰卧,把泡沫轴放在后背的位置,抱头,肩膀放松
2. 膝关节屈伸,来回滚动泡沫轴
3. 每次放松2—3分钟,做2组

图片



第三步:拉伸胸锁乳突肌



1. 伸展颈部,将脸移向与手相反那侧
2. 同时手按在锁骨处保持压力,拉伸完换另一侧
3. 每次4组,每组30秒

图片
图片来源:精准拉伸:疼痛消除和损伤预防的针对性练习


第四步:拉伸斜方肌



1. 坐直,收腹,右手向下,左手辅助将头向对侧拉
2. 感受到右侧斜方肌的拉伸感,收下颌,看向左侧脚底
3. 将右手微微向外侧伸
4. 右手顺时针、逆时针各画圆五次
5. 30秒为一组,每天做3组

图片



第五步:胸椎灵活性训练



1.  侧卧,如图中的起始姿势
2. 手向后打开到最大,感受到胸大肌明显的拉伸感
3. 每天做三组,每组做10次

图片



第六步:锻炼中下斜方肌


「 TYW训练 」

图片


1. 膝盖微屈,双手打开,像一个英文字母 Y / T / W
2. 肩胛骨内收,到极限时收缩,停留1到1.5秒钟
3. Y / T / W每天各做6组左右,每组15到25个




第七步:靠墙站



1.  头、双肩、臀、腿、脚后跟尽量靠在墙上
2. 双肩一定用力打开,靠在墙上,有种肩膀去找屁股的感觉
3.  腰尽量贴墙,如果贴不上,就留出大概2-3公分
4.  屁股收紧、双腿紧靠在一起
5.  头顶有种能碰到天花板的感觉

图片

肩疼?冈上肌(君)有话说!来源  2022-08-25 

大家好!我是冈上肌(君),我住在你的肩胛骨顶端的一个小间隙里,就在肩胛冈上方。

我住的地方有点小,而且我的一头还被锁骨外端和肩峰压着,因为这事我想一直拉着肱骨大哥,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这个空间老是不够用。

图片

冈上肌

我是臂的重要外展肌,肌腱行于肩峰骨面之下,经常处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的挤压、摩擦与撞击之中,所以肌腱的变性与钙化十分常见,是全身最常发生钙化的肌肉之一。

我也常因摔跤,抬举重物或其他体力劳动,上肢突然猛烈外展而损伤或撕裂。严重的话我的肌腱会断裂哦。撕裂的部位多在肱骨大结节以上12.5mm处,即经常受到撞击的腱末端,此处便是我肌腱的高应力点,容易损伤。

另外,我受肩胛上神经支配,该神经来自C5-6节段,当颈椎损伤、颈椎病波及该节段时,则会引起冈上肌的放射性疼痛、酸麻胀感等症状。因此,当有我有损伤症状时,亦应考虑是否与颈椎病有联系。

图片

而且也你按摩我的时候得找到我的位置,很多人觉得肩膀痛,就是三角肌那个小南瓜的问题。因为我有问题的地方通常就在肩里面,被三角肌包裹着不说,还被肩峰和锁骨外端的这个肩锁关节给藏在它们里面,让别人是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就是疼。

这样说你可能还是很不难明白什么时候的疼痛是我引起的。其实我还是个比较有性格的肌肉的。医生们有个检查评判叫做疼痛弧。

图片

是指患肩外展未到60度时疼痛较轻,被动外展至60-120度范围时,疼痛较重,当上举超过120度时,疼痛又减轻,且可自动继续上举。因而对60-120度这个范围称为'疼痛弧' ,疼痛弧试验阳性,提示冈上肌肌腱炎。

就这样引起的疼痛问题就很容易被分出来了。但治疗还是比较麻烦的事情,我疼痛的部位依然是藏在里面呢!不处理又不行,我引起的疼痛可是牵扯很广泛呢,

图片

看看吧!谅你也不敢随便应付我,我会在你运动的时候,睡觉的时候煎熬你。疼痛的失活你想要梳头那也会很困难,更不要说手举过头顶。我疼痛的时候害怕极了,就会紧紧拉着肱骨头大哥,所以会在你动的时候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 

肩膀前面tongteng放射至大拇指食指中指指部,无法从后面系上内衣扣,手无法深入裤子后面的口袋。

可沿着整个上臂和前臂向下传送,并可远至整个手的尺侧,我的功能不良通常会引起其他肩袖肌群的代偿性收缩,使他们超负荷工作。所有的四块肩袖肌群最后都会形成损伤。很快肩关节就会完全无法活动。肌肉的僵硬会引起肩膀的僵直,通常会说你有关节粘连性囊y,这种情况常称为冰冻肩。

但是触发点的按摩还是很有效,你经常的按摩按摩我,让我休息,看见没上面就是我的触发点,你就哪里就行了,我只要放松了不害怕了,就会放松下来,不去紧紧拉着肱骨头大哥,紧张状态消除的我也不会和周围发生挤压和触碰了。

还有一点是很多人过度的使用我们,平时也不怎么运动,突然有一天,你就要去抬重重的沙发,或者一直让我帮助提重重的箱子,这样我可真的受不了,你要强迫我去做,我就会受伤的。如果不努力收缩你的肩关节很容易脱位的。甚至你那天拉着你那条不听话的大狗出去溜使劲拽都很容易把我拉伤的。

抚触放松冈上肌小攻略:

冈上肌有两处可以形成激痛点。一个就是肌腹,位于肩胛冈的下方。另一个在第一个往外一或两英寸处、靠近肩峰下方的肌肉内。肩峰是肩部的一个骨性标志。激痛点就在肩胛冈和锁骨在这个地方所形成的V形骨性结构内。

图片

手指很敏感,可用于定位冈上肌的激痛点,但是手指按摩的效果却不行。且由于冈上肌可以是非常厚,手指用力下压的深度也不够。深度按摩杖是一个更好的工具,至少可以让手指休息。首先用手指感觉肩胛上角和肩胛冈,并小心地引导结节到达所需按摩的部位。

图片

冈上肌君提示你:记得轻柔舒适的按摩。不要太粗鲁。

冈上肌(君)如拉伸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注意:1.手肘过度弯曲

2.手肘没有放在太阳神经丛前面

3.肩部和手臂没有放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注意:1.肩部和手臂没有放松

2.手肘没有放在心窝前方

3.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缺乏柔韧性

膝超伸危害大!一文干货带你精准判断 真实有效改善2022-08-25 来源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

站久了膝盖疼,身后看小腿会特别粗,走路、跑步时小腿会先累,大腿前侧突出……

图片

今天让我们用最容易理解的语言,从问题的根源,扒一扒困扰很多人的膝盖超伸。

膝盖超伸几乎是所有运动都需要关注的问题,除非你不在乎膝盖的健康。关于膝盖超伸我们曾讲到过很多次,但是这个问题真的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今天我们再来详细地聊一聊膝盖超伸。


01

什么是膝盖超伸?

膝超伸,英文是Hyperextended knee。人体在站立时,膝盖应该是伸直的,也就是大腿和小腿基本是一条直线。

但是,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膝盖再进一步伸直超过5度大腿和小腿就形成一个“C”的弧形(从解剖上讲,是胫骨的顶端相对于股骨向后滑动使得膝关节向后过度打开),就形成了膝超伸,也叫膝盖反弓。

图片

02

为什么我们的膝盖会超伸?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下肢的运动模式,了解我们的膝盖是如何超伸的。

1


原因1  :髋部伸肌太弱 
髋部伸肌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臀大肌和大腿后侧的腘绳肌,大腿后侧的腘绳肌收缩使膝关节屈曲,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收缩使膝关节伸展。

图片
我们平时走路、慢跑、向前迈腿等动作,靠大腿前侧的收缩就可以搞定了。而快速跑、跳跃、蹬腿这些动作,则需要用到更多大腿后侧肌群。

所以,可想而知,运动较少的人,一般大腿后侧也都比较弱,导致大腿前侧越来越紧张,造成非正常体态,增加膝超伸的风险。

再来说说臀部,臀部虽然是我们身体中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但大多数人的臀部都极度虚弱。臀部力量不足也会造成不良体态、站姿,增大膝盖受伤和疼痛的风险。

2


原因2 :足背屈能力太弱
足背屈能力?听起来很拗口,其实就是指脚丫向回勾的能力。小腿肚太紧,就会限制脚向回勾的能力。

图片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脚应该可以向回勾20度。足背屈的动作,在日常走路、跑步、跳跃,甚至是在深蹲的时候都会需要,当足背屈不足,小腿肚过紧时,在上楼梯,下蹲等小腿位于脚前方的动作中,都会给支撑关节(膝关节)带来更大的压力。

3


原因3:站立时小腿后侧过弱
小腿肌肉在我们站、走、跑、跳时,都需要收缩来维持脚踝的稳定。但如果小腿肚(腓肠肌)过弱,站立时,膝关节就会向后顶。

图片


当膝盖前侧感到压力太大、难受时,身体就会本能地用小腿后侧发力,把膝关节尽可能拉回正常位置,减少膝盖前侧的压迫感。从而形成了小腿由松弛(弱)到紧张(僵)的过程。

4


原因4:站立/行走时核心没有收紧
日常中,不管是站立还是走路,核心力量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稳定性较弱,就会造成腹部前突,腰椎前凸,膝盖超伸。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1 膝关节疼痛:
因为需要过度收紧股四头肌来维持身体平衡,同时小腿后侧肌肉紧张,降低了踝关节的足背屈能力,下蹲或下台阶动作容易出现膝关节活动代偿。但是网上单纯的拉伸股四头肌而不进行训练,不加请强膝关节稳定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后面我会具体提到。

2 功能性扁平足
因为过度紧张的小腿后侧降低了主要维持内足弓的胫骨前肌力量。


图片


3 腰痛
腰椎不在正常排列上,看图也能看出来,解剖上比较常见大腿后侧腘绳肌紧张,出现骨盆后倾,使得腰椎生理弯曲变小,最后出现疼痛。也可能由于膝盖超神,需要重心前移来维持平衡,这时骨盆前倾或者骨盆前移,随后引起腰疼。

4 为了维持姿态平衡,继发性出现X型腿、O型腿

5小腿肌肉发达或经常感觉僵硬或酸痛

03

评估你是否有膝超伸

如果你中了下面至少2条,就很有可能存在膝超伸:
1 站立时大小腿之间的角度超过了180,侧面呈“C”形
2 小腿腹侧相对于脚跟的位置靠后
3 自然站立时,膝关节向后锁死,也就是说,正常人的站立,膝有略弯,但膝超伸的人像立正一般
4 自然站立时,骨盆习惯性向前移(小腹突起)
5 穿平底鞋或光脚站立时,感觉足部主要靠前脚掌承重(重心前移)

如果出现膝关节疼痛、功能性扁平足、腰痛、骨盆前倾、X型腿、XO型腿腿型问题 、腿肌肉发达僵硬酸痛,那就说明情况比较严重了。

刚才咱们也讲了,在站立时,大腿和小腿如果呈现一个弧形基本可以判定是膝超伸。当然,除了小腿过于发达给人带来的错觉。

图片

我们来看右边这个图,正常情况下当你站立伸直自己的膝关节时,股骨头和外侧踝链接而成的直线应该大约通过膝关节的中心,大概是腓骨小头的位置。倘若站立时你的腓骨小头明显在这条直线后面,也就是说你的小腿明显向后倾倒,那就说明有膝过伸的存在,理论上超过正常伸膝幅度5°以上即可称为过伸。结合X光片会看得更准确,但是并没有这个必要。

图片


在网上有很多方案建议拉伸股四头肌,依据是股四头肌的功能是伸膝,过紧的话会导致过度伸膝从而造成膝超伸。其实从生物力学分析的话,这个理论很容易被推翻的。

我们来看这张图:

图片


Fq和Fp两个分力相当于大腿前侧股四头肌的发力,当膝关节屈曲角度比较大时时,合力R是比较大的,然而,当膝关节接近伸直时,合力就变得很小,就不足以让膝关节过伸。

04

高效纠正膝盖超伸

讲了这么多原理,那下面的重点,就是如何真正有效的纠正我们的膝超伸。

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足底承重方式、增强膝关节稳定性、纠正膝过伸的动作模式同时考虑其他部位的代偿效应,全方位科学的去改善我们的膝超伸。
图片

松解足底筋膜


每周三次,足底踩高尔夫球或网球,在脚趾与脚跟间来回滚动,每只脚滚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可能很多地方都疼痛,先大面积滚,找到压痛点后再重点滚压痛点。每个地方按压30-50秒,在可以承受的疼痛范围内操作。

图片


拉伸松解小腿肌肉


拉伸小腿后侧,30秒,三次。拉伸小腿后侧肌肉,增加伸展性和力量性,提高灵活性。本身有瘦腿纤腿的作用。弓步,后面的脚后跟贴地,尽量前倾身体和弯曲前面的膝盖,感觉后面的小腿后侧拉伸 保持40秒一次,每侧3次。

图片


臀腿部肌肉激活


螃蟹步训练,每天做5分钟。肌肉激活为我们后面的有效训练做充足的准备。在膝盖上方套一个弹力带,屈髋屈膝,侧着缓慢行走,注意体会臀部的发力感。

图片


大腿后侧腘绳肌训练


如果我们有膝盖超伸,练习大腿后侧腘绳肌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两个动作都是可以高效锻炼到大腿后侧的力量,如果你有家人朋友的辅助,那么效果会更棒!

肩周炎从检查到治疗           来源


肩周炎致病因素

(1)制动。一般发生在外伤或手术以后,肩关节的活动减少,尤其是上肢长期靠在身旁,垂于体侧,被认为是肩周炎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2)肩关节内在病变。最常见导致肩周炎的软组织退行性疾病是肌腱炎和腱鞘炎,其次是撞击综合征和肩峰下损害。

(3)邻近部位的疾病。常见的邻近部位病变为颈椎疾患,还包括心脏病、肺部结核、膈下疾病等。

(4)神经系统疾病。患偏瘫、神经麻痹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肩周炎发生率较高。

(5)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能是肩周炎的诱发因素之一。

(6)姿态失调。可能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或姿势失调造成。

(7)心理因素。

肩周炎发病机制

图片

肩关节前面观、后面观、侧面观

完整的肩关节运动主要由四个关节完成,即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及肩胛胸壁关节。

图片

肩周炎主要发生在盂肱关节,其由肱骨头及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因肱骨头比肩胛骨的凹窝相对大很多,塑造了肩关节特殊的功能:

  • 活动度极大,可做多方面的活动,包括前举、后伸、侧抬及内外旋转;

  • 相对不稳定,且容易松脱。


肌和肌腱:
外层为三角肌,内层为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四个短肌及其联合肌腱。联合肌腱和关节囊紧密相连,附着于肱骨上端如袖套状,称为肩袖或旋转肩袖。

肱二头肌长头腱起于关节盂上方,经肱骨结节间沟的骨纤维隧道;肱二头肌短头起于喙突,经肱盂关节内前方到上臂。

滑囊:

有三角肌下滑囊、肩峰下滑囊及喙突下滑囊。其炎症可与相邻的三角肌、冈上肌腱、肱二头肌短腱相互影响。

关节囊:

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黏连,从而产生疼痛和功能受限。后期黏连变得非常紧密,甚至与骨膜黏连,疼痛消失但功能障碍却难以消失。

图片

图片

图片

肩肱关节的关节囊(前面观、后面观、额状切面)

肩周炎的特点是当肩关节的疼痛与活动限制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继续发展,并且疼痛逐渐减轻以致消失,关节的活动功能也逐渐恢复,但也有少部分不能完全恢复。

肩部检查

寻找肩部压痛点,可发现在肩前方的喙突外侧肱骨结节间沟、肩峰下及肩峰后,可见肩胛肌,冈上、下肌及三角肌萎缩。

下面介绍几种肩关节活动试验~

1)搭肩试验:

正常人手摸对侧肩部时,肘关节可以紧靠胸壁,而肩关节患者搭肩试验多阳性。

2)外展试验:

①外展开始不痛,到一定程度疼痛,活动度越大越痛,可能为肩关节粘连。

②外展过程中疼痛,上举时反而不痛,可能为三角肌下滑囊炎。

③外展上举 60°~120° 范围内疼痛,超过此范围反而不痛,为冈上肌肌腱炎。

图片

疼痛弧

肩锁关节病变疼痛弧在肩关节外展150°~180°。

图片

肩锁关节疼痛弧

3)肱二头肌长腱试验:

肩关节内旋试验:让患者主动做肩过度内旋活动,在屈肘位,前臂置于背后,引起疼痛为阳性,说明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周炎患者为阳性。

抗阻力试验:患者肘关节用力屈曲,医者手握患者腕部,用力对抗,使患者肘关节伸直,若疼痛加剧,为抗阻力试验阳性,说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4)摸嘴试验:

患者患侧手指经颈后摸对侧口角,正常时能触及口角,冈上肌肌腱炎时,此活动可明显受限,肩周炎患者也受限。

5)摸背试验:

患者患肢后伸,手指尖向对侧肩胛骨触摸,正常时能触及肩胛骨下角以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时,此活动受限,肩周炎患者也受限。

鉴别诊断

肩部挫伤:

1.病史:肩部有明显外伤史;

2.症状与体征:肩部疼痛肿胀轻重不一,重者部位较深较广,可有组织纤维的断裂、局部淤肿、皮下青紫等。

3.活动范围:活动受限多为暂时性的,个别患者组织部分纤维断裂或并发小的撕脱性骨折损伤,症状迁延数日或数周。

颈椎病:

颈椎病(主要是神经根型)与肩周炎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X 线片等方面来鉴别。

颈椎病:

  • 病史:颈部外伤、反复落枕、颈部不适、疼痛;

  • 症状:颈、肩、臂疼痛、伴有麻木;

  • 活动受限:颈强直、活动不灵;

  • 压痛:颈旁、肩胛骨内上角;

  • 体征:击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

  • X 线: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

肩周炎:

  • 病史:肩部外伤、受凉、肩部疼痛不适;

  • 症状:肩臂疼痛,呈冷痛、钝痛、酸痛;

  • 活动受限:肩活动受限;

  • 压痛:肩关节周围、喙突、大小结节、结节间沟、冈上下窝、肩峰下;

  • 体征:搭肩试验(+);

  • X 线:颈(-),肩亦无明显改变。

喙突下滑囊炎:

1.病史:受凉或慢性劳损病史,起病缓慢;

2.症状:局部酸痛、胀痛或剧烈疼;

3.压痛:喙突压痛明显,可触及囊性肿物;

4.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

5.体征:抬举抗阻试验阳性,屈肘提物或内旋时引起剧痛。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1.病史:慢性劳损、受凉史。

2.症状:肩关节前外侧间歇或持续性疼痛,肩关节活动后加重,后伸时最痛,前屈或外展 60° 出现持续性疼痛,疼痛可沿肱二头肌向下放射到肘关节,亦可牵涉肩关节周围。患肘屈曲 90° 固定于胸前休息位,疼痛减轻。

3.压痛:肱骨结节间沟处压痛,有时可触及变粗的肌腱,肘关节活动时有时能触及轻微的摩擦感。

4.肩关节活动受限:早期因疼痛使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受限,病人常将肘关节屈曲 90° ,置于胸前来减轻疼痛,晚期由腱鞘的粘连,活动进一步受限。

5.肱二头肌长头抗阻试验:患肘关节屈曲 90°,腕关节背伸,前臂旋后并克服给予的阻力,肱骨结节间沟出现疼痛则为阳性。

6.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因轻微外力或毫无外力情况下就发生肱二头肌长头断裂,断裂的部位恰好在肱骨结节间沟处。

7. X 线片:有时发现肱骨头萎缩、囊性变、肩肱关节间隙变窄、钙质沉着等。若作腱鞘内造影,对诊断更有帮助。

冈下肌炎:

1.病史:多有劳损或受凉史。

2.症状:肩背、上臂酸重疼痛或有凉麻感,肩关节外展、内旋

疼痛加重。

3.压痛:冈下窝压痛明显,可触及块状或条索状物。

4.活动受限:肩关节内收、外展和内、外旋活动受限

5.抗阻试验:肩关节内收、外旋抗阻试验阳性。

肩峰下滑囊炎:

1.疼痛:开始为肩峰下局限的间歇性隐痛,疼痛较轻,逐渐发展成三角肌止点的持续性疼痛。

2.压痛:肩峰下弥漫性压痛。

3.肿胀:因滑囊肿胀积液,肩部轮廓增大,可在三角肌前上缘鼓出圆形肿块。

4.肌肉萎缩:晚期三角肌发生失用性萎缩。

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也叫冈上肌综合征(不包括冈上肌腱断裂。

1.病史:急性损伤。

2.疼痛:肩关节前外侧深部和上臂外侧持续性钝痛,可向颈部、前臂桡侧和手指放射。

3.压痛:大结节及其后、下缘深压痛。

4.活动受限:肩关节外展受限,肩袖4块肌肉有各自的运动受限特点。

5.肌肉萎缩:早期局部肿胀,病程较长者,可出现失用性萎缩。

6.X 线片:晚期可示骨质疏松,密度不均。

大圆肌损伤:

1.疼痛:肩后部牵扯性酸痛

2.压痛:肩胛下角压痛,并可触及硬性索条

3.活动受限:肩关节后伸受限。

4.抗阻试验:压住压痛点,上臂内收、内旋、后伸抗阻试验阳性,疼痛加重。

肱三头肌长头腱炎:

1.疼痛:肩或上臂后部疼痛,活动时加重。

2.压痛:肩关节盂下粗隆压痛。

3.抗阻试验:伸肘抗阻试验阳性

4.X 线片:肩关节盂下粗隆增生,密度增高。

病理分期
1)急性期:早期。肩部酸楚、疼痛,压痛范围广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至三角肌的抵止点,常涉及肩胛区、上臂或前臂。肩臂活动因疼痛而受限,特别是外展和外旋受限最为显著。

2)慢性期:疼痛有所减轻,但由于软组织变性、挛缩,发生纤维性粘连性“冻肩”,无论是主动活动还是被动活动,都不能达到正常的肩关节活动范围,这也是区分是否是肩袖损伤的特异性表现。
3)恢复期:肩关节慢慢松弛,外旋活动首先恢复,再是外展和内旋活动。

肩周炎治疗

(1)在肩周炎早期,患者的疼痛症状较重。功能障碍是由于疼痛造成的肌肉痉挛所致,所以治疗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预防关节功能障碍为目的,缓解疼痛可采用吊带制动的方法,使肩关节得以充分休息;或用物理治疗方法除疼痛。急性期一般不宜过早采用推拿、按摩方法。

(2)在肩周炎的冻结期,关节功能障碍是其主要问题,疼痛往往由关节运动障碍所引起。治疗重点以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为目的采用的治疗手段可以用理疗、西式手法、推拿、按摩、医疗体育等多种措施,以达到解除粘连,扩大肩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在这一阶段,应坚持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除了被动运动之外,患者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开展主动运动的功能训练,主动运动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3)在肩周炎恢复期,以消除残余症状为主,主要以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为原则,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在先期已发生失用性萎缩的肩胛带肌肉,恢复三角肌等肌肉的正常弹性和收缩功能。


家庭训练

肩周炎的急性期一般不运动,进入慢性期可以进行轻度关节活动度训练及关节囊各方向的牵伸。

1)外展:拉伸肩关节囊下部。把前臂和肘部放在桌上,前臂渐渐远离身体滑动,轻柔外展肩关节,当滑动到最大程度或感觉到轻微疼痛时,停止滑动,保持 5 秒。

图片

2)外旋:拉伸肩关节囊前部,站立位,屈时约 90°,手掌握住某固定物品保持不动,身体朝远离手掌的方向旋转,当旋转到最大程度或感觉到轻微疼痛时,停止转动,保持 5 秒。

图片

3)内旋:牵伸肩关节囊后部,站立位,手掌置于腰部,肘部支在某固定物品上,身体向肘部旋转,旋转过程中时部位置固定,双脚不动,当旋转到最大程度或感觉到轻微疼痛时,停止转动,保持 5 秒。

图片

4)摆臂运动:弯腰至上身与地面平行,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健侧手可辅助,首先是前后方向的摆动,待适应基本无痛后增加左右侧向的摆动,最后增加环绕动作,逐渐增加被摆动角度。

图片

5)爬墙运动:待肩关节外展达45°时,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缓慢向上,使上肢尽量上举,然后再缓慢退下至原点,重复;而后,患侧面向墙,使上肢尽量外展。

图片

6)水平内收、外展运动:当肩关节上举达90°时,然后双十指交扣,掌心紧贴后脑勺,先向外扩展双臂,使肘部远离头面部,双臂,使上臂贴近头面部。

图片

7)拉环运动:如右图,利用活动拉环进行锻炼,双手分别拉住两个拉环,健侧手向下用力,使患侧手被动上举。

图片

8)毛巾运动:肩肱关节后伸达30°时,健侧上肢在上,患侧在下,双手在背后拉住一条毛巾。

图片

肩袖损伤康复计划!

康复医学研究 2022-08-30 

来源:康复你知道综合整理

编辑:KF姐


肩袖损伤的康复锻炼

阶段训练一(术后0~3周,最大限度保护期)

此阶段给予外固定支架固定肩关节。这是因为腱一骨愈合一般需要6~8周,术后肩关节一般被置于外展休息位,一般为外展3O°-45°,时间6周。外展位可降低缝合部位的张力,使其更好地愈合。但是,如果直到术后2周还不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则可能发生关节粘连。因此,本阶段的主要康复目的是保护手术修复部位,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逐渐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内容主要包括主动活动肘、腕关节,被动活动肩关节,肩胛骨稳定性练习。

术后患肩制动,夜间睡觉时,可在上臂后方放置一个枕头来支撑肩部,使肩处于最舒适的位置。术后第1天即主动活动腕、肘关节。

A.掌屈背伸:患肢腕关节缓慢背伸至极限,然后缓慢屈曲至极限,一伸一屈为1下,每次运动12~36下,每天2—3次。

B.左右摆掌:患肢五指伸直,手掌向尺侧、桡侧来回摆动。一来一回为1下,每次12-36下,每天2~3次。

C.肘部旋转:健手扶持患肢上臂以制动患肩,逐渐旋转肘关节,旋前旋后为1下,每次12-36下,每天3-5次。

D.肘部屈伸:健手扶持患肢上臂以制动患肩,逐渐伸肘屈肘活动,一伸一屈为1下,每次12-36下,每天3-5次。

2.根据肩袖损伤及手术情况,可术后第二天开始功能锻炼(巨大肩袖需要推迟到2-3周开始),训练时卸下支具,被动活动肩关节和肩胛骨稳定性练习。

A.钟摆运动:患者身体前屈(弯腰),双手下垂( 或健手扶桌),做前后左右摆动及顺、逆时针划圈,5-10次/天。训练时确保这项运动是被动的,由躯干发动并带动肩关节在不同平面做小弧度运动。

B.被动前屈练习:仰卧位,患侧上肢处于外展30°-45°,健侧手抓住患侧前臂,在健侧上肢的辅助下被动抬高患肢,每日3-5次活动度锻炼,训练时避免疼痛。

C.被动外旋练习:仰卧外,患侧上肢处于外展30°-45°,上臂下垫毛巾卷,使肱骨头保持肩胛骨平面,健侧上肢横握治疗棒,辅助患肩进行外旋活动,该练习须在无痛及限制的活动度内进行。

D.徒手肩胛骨抗阻松动术:患者侧卧位,健侧朝下,医师协助患者进行肩胛骨的前伸、后缩、抬高和压低运动,训练到一定程度后徒手施加轻柔阻力,进行抗阻力肩胛骨活动。

注意:

1.训练之外支具外展休息位悬吊制动

2.禁止主动活动术侧肩关节

3.避免超出医生规定的活动范围

阶段训练二(术后4~6周,中度保护期)

本阶段的主要康复目的是继续第一阶段的练习,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术后疼痛并开始轻柔的肩袖肌群和三角肌的主动活动。活动内容以前屈和外旋为主,避免主动抬高手臂。

A.主动前屈练习:仰卧位,患侧上肢处于外展30°-45°,主动抬高患肢,如果吃力可在上方置一滑轮,在重物或健肢的助动下上举患肢,每日3-5次,逐渐增大锻炼活动度,训练时避免疼痛。

B.爬墙练习:面墙站立,患侧手扶墙面,手指向上攀爬,循序渐进。每次10~20个往返,每天3~5次。

C.肩袖肌群等长收缩:患者仰卧位,肩关节外展30°-45°,上臂远端下方垫一枕头或叠起的毛巾,在各方向上施予前臂轻柔阻力,使患者进行抗徒手阻力的节律稳定性练习,引发肩袖肌群的轻度等长收缩。

D三角肌等长收缩练习:站立位,腋下肘内侧垫一毛巾卷,使手臂有轻柔的外展(改良中立位),屈肘90°侧肩靠墙,抗墙壁阻力外展,进行三角肌和肩袖肌群的抗阻力等长收缩。

阶段训练三(术后7~12周,早期功能锻炼和肌力增强期)

此阶段患肢的外展支架已拆除,恢复全范围的肩关节活动度,但所有的训练均保持在肩关节平面以下,患者可进行下列运动。

A.屈肘展肩:以上臂为转动轴,前臂沿水平位尽量内收和外展。一收一展为1下,每次12~36下,每天3- 5次。

B.内收探肩:患肢屈肘,用健肢扶托患肢肘部,使患肢内收,患侧手尽量探摸健侧肩部,并逐渐向后探摸健侧肩胛部,还原复位后重复上述动作。每次12-36下,每天3~5次。

C.外展指路:患肢伸直向前抬起呈水平位,然后外展90°后复原,每次12~36下,每天3~5次。

D.爬墙练习:面墙站立,患侧手扶墙面,手指向上攀爬,循序渐进。每次10~20个往返,每天3~5次。

E.被动外展外旋:仰卧外,患侧上肢处于外展90°,上臂下垫毛巾卷,使肱骨头保持肩胛骨平面(约与床面成30°角度),健侧上肢横握治疗棒,辅助患肩进行外旋活动,该练习须在无痛及限制的活动度内进行。

F.内收探肩:仰卧位使肩胛骨固定,患肢置于胸前尝试搭健肩,同时健肢辅助下向内侧牵拉

第四阶段(术后12周以后,后期肌力强化期)

本阶段的康复目标是解决残余活动度问题,使肌力和柔韧性达到正常水平,尤其是注意后关节囊的牵伸锻炼。关节囊和韧带的柔韧度和稳定性恢复后才可尝试过头运动。术后12周就可以进行抗阻力练习,抗阻力练习和牵伸练习一直要持续至术后1年,使肌力达到最大,获得最佳的疗效。联合动作练习肩关节的活动。

A.继续后关节囊牵伸:患者侧卧位,肩关节前屈90°,健侧手抓持并稳定患肢,靠身体重力进行后侧关节囊的牵伸,力量逐渐增大,以不诱发严重疼痛为宜。

B.划船动作或做游泳动作练习:通过此动作可以把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前屈、后伸及上举等多方面动作联合起来练习肩关节的活动。3次/d,20分钟/次。

C.哑铃锻炼:患肢持2~3kg的哑铃行肩关节外展、上举练习,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锻炼,8节为一组,每天1次或2次。

说明:根据患者的职业(运动员或非运动员)、伤情、手术情况等不同,康复计划具有个体化的特点。

肩周炎的自我康复训练法,简单又实用!来源

如果发现肩周炎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造成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受限。肩关节可能出现广泛压痛,并放射至颈部、肘部,严重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缩。

肩周炎的症状

肩周炎病程相对较长,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呈持续性,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肩痛昼轻夜重,对气候变化(寒冷尤甚)敏感。病情加重后,肩关节个方向活动均受限,日常生活中洗脸、穿衣、梳头等动作均受影响,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受影响。


肩周炎的周期

1、疼痛期(持续2-9个月)

以疼痛表现为主,可累及肩关节、上臂、肘、甚至前臂,活动时加剧,影响睡眠。

2、僵硬期(持续4-12个月)

以关节僵硬为主,即使忍痛或另一手帮助也无法达到完全活动范围。

3、恢复期(持续5-26个月)

疼痛和僵硬均逐渐恢复。

从发病到恢复,整个疾病过程约12-42个月。


肩周炎的自愈

肩周炎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大多数人在症状较轻时,通过日常的活动即可自愈。但这种自然恢复的时间不能预计,一般要经过数月至2年左右的时间才可痊愈。还有一小部分人,因为怕疼不进行锻炼,而造成局部粘连,使肩关节活动受限。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自我按摩的方法,加上坚持不懈的自我功能锻炼,通过伸缩肌肉、活动关节,消除局部肌肉紧张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增强肩周围肌肉、韧带的弹性,防止粘连,达到止痛和保持肩关节功能的目的。

肩周炎的误区

误区一:过度依赖止痛药

有统计发现,在曾发生过急性肩痛的被访者中,多数人选择自己帖膏药、用跌打酒,或者随意服用止痛药。

殊不知,止痛药或膏药只起到局部暂时缓解或控制疼痛的作用,引起疼痛的根源仍然不能得到适当处理,治标不治本,反而会引起慢性疼痛。


误区二:担心止痛药副作用而拒绝使用

一些人在行手法松解或关节镜治疗后,因担心止痛药的副作用而拒绝使用止痛药。服用止痛药后,减轻了治疗后的疼痛,有利于功能锻炼,促进恢复。

另外,近年的研究发现:非消炎止痛药有防止再次发生粘连的作用。因此,在手法松解或关节镜治疗后,要适当应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

误区三:肩周炎不需要治疗,自己会好

其实,肩周炎会引起肩痛和功能障碍,肩周炎的自愈主要表现在肩部疼痛的缓解,多遗留有功能障碍。

由于肩胛骨活动的代偿,患者多感觉不到功能受限制。肩周炎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缩短病程,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误区四:所有肩周炎都可通过锻炼恢复

肩周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肩痛和功能障碍,锻炼是恢复功能的重要手段。

但并不是所有的肩周炎都可以通过功能锻炼来恢复功能。

如对于重度的肩周炎,粘连和疼痛严重者,一定要配合手法松解来恢复功能。功能锻炼只是保持松解后功能的重要方法。

图片

误区五:手法松解会拉伤正常组织

事实上,手法松解的是肩关节周围最薄弱的组织。

根据力学原理,在受到相同拉力情况下,断裂的一定是最薄弱的部位。粘连组织相对于正常组织来说,在各个方面都薄弱的多。只要进行的是生理活动范围内的手法,松解的就是粘连的组织。

随着麻醉方法的配合,在患者肩部的肌肉放松后,松解是不用很大力气的,且安全性以及疗效大大提高,大可不必担心正常生理范围内的松解手法,本来肩关节就可在该范围内进行活动的。

肩周炎康复训练方法

注意:

如每天严重疼痛>30分钟,不建议康复训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手臂向前抬起,是第一个得以改善的动作,训练从此动作开始。

手向后摸背,是最后一个改善的动作,如能做到说明基本恢复。

图片图片图片

以上动作1~2次/天进行练习,您的肩关节也会越来越健康的~

网球肘干货解析,防治与康复同样重要!    来源


什么是网球肘

网球肘又称为肱骨外上髁炎,是肌腱炎的一种,可引发肘部和手臂疼痛。这些肌腱是连接下臂肌肉与骨骼的坚韧组织,当肘关节外侧前臂伸肌起点处肌腱发炎疼痛。疼痛的产生是由于前臂背桡侧和手部伸肌群重复用力引起的慢性撕拉伤造成的。虽然名为网球肘,但即便从未打过网球,也有可能患此病。任何重复性抓握运动,特别用到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活动,都可能导致网球肘。网球肘是导致因肘部疼痛去就医的最常见原因,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40 岁左右最常见。

图片

网球肘的患病症状

一、前期症状

患网球肘前期或者初期的人群,患者只是会觉得肘关节外侧有酸痛感,自觉肘关节外上方活动痛,有时候这种疼痛会向上或向下放射,有的人便会因为感觉酸胀不适应,不愿意活动肘部。因为手不能够握重物,所以就不会做拧毛巾,打毛衣,提水壶等运动,否则便会加剧这种疼痛。

二、中期症状

患网球肘到了一定时间,有时疼痛会向下放散,甚至有可能在伸肌腱上也有轻度压痛及活动痛。然而,局部却没有看见红肿现象,肘关节伸屈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前臂旋转活动的时候会十分疼痛。

三、后期症状

一旦到了后期,网球肘病到了严重的时刻,患者就连伸手指头,伸手腕或者是拿筷子都会引起剧烈疼痛,有的患者在阴雨天时会自觉疼痛加重。

引起网球肘的原因

网球肘通常发生于经常旋转前臂和伸直肘关节腕关节的人群反复用力牵拉引起的肌腱损伤,与职业动作有密切关系。同时骨骼肌肉系统的抵抗力缺乏也容易发生网球肘。

所以无论你是运动爱好者、家庭妇女、货物整理人员或是木工、水电工、修理工…都有可能患上网球肘!

图片

病理因素:

当手臂负责伸肘的肌肉长期反复强烈的使用,通过不断的收缩、牵拉,会使这些肌腱的附着处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积累性损伤,肌纤维产生撕裂、出血、机化、粘连,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

图片

功能因素:

以下因素导致前臂伸肌群附着点处——组织应力加大,长期积累逐渐形成损伤,出现炎症反应。前臂伸肌群等的肌力及肌耐力不足,常见敲键盘动作,伸腕肌发力

仓库管理人员为例,他们的需要每天不断重复搬运整理相应工作,如果该动作只以手肘为支点,来回转动前臂和重复伸肘关节腕关节的活动,就会使肘关节外侧的位置出现疼痛。

为什么网球爱好者容易得网球肘,而专业运动员不会呢?

是因为多数运动爱好者在打网球或羽毛球反手挥拍时,只利用了上臂的功能和力量,旋转手臂和伸肘腕关节来控制球拍击球。专业运动员却会使用身体带动手臂进行高空挥拍,这样就减轻了手臂的负担,从而减轻反复挥拍击球过程中对肘关节的应力刺激,减少损伤。

图片

网球肘的危害

一、患网球肘后,其肘痛多数情况下,发病比较缓慢,网球肘患病后的初期症状,只是感觉到肘关节的外侧出现酸困以及轻微的疼痛,患者自觉肘关节外上方活动疼痛,疼痛有时可向上或者是向下放射,感觉酸胀不适,患病部位不愿活动。

二、局部没有红肿,肘关节伸屈不受影响,但是前臂旋转活动时会出现疼痛。严重的患者手指在伸直、伸腕或者是执筷动作时即可引起疼痛。患肢在屈肘、前臂旋后位时伸肌群处于松弛状态,因而疼痛被缓解。有少数患者在阴雨天时自觉疼痛加重。

三、患有此病后,患者不能持重,此外,手也不能用力握物,比如握锹、提壶、拧毛巾、打毛衣等运动都会使患病部位的疼痛加重,从而使病情更加严重,不利于患者治疗。

四、压痛一般在肱骨外上髁处有局限性的压痛点,有时压痛会向下放散,有时甚至会在伸肌腱上也有轻度的压痛以及活动痛。

网球肘的预防

1、注意自己的工作姿势

因为网球肘常常会出现在一些工作人群身上,就比如电脑操作员或者家庭主妇这一类人群,所以这一类人群在工作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姿势,如果长期保持同一种姿势,对于局部关节就是较大的负担。可以适当的调整姿势或者进行改进,这样可以有利于减轻关节和局部软组织的压力,帮助症状缓解。

2、按摩

如果是网球运动员,则需要经常对局部进行按摩,因为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出现损伤。一些运动员在练习的时候免不了要经常活动关节,并且会引发相应的肌肉和关节劳损问题,在早期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可以有效缓解的,就比如使用按摩的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这种方式可以在早期减轻关节劳损带来的负担,并且起到预防网球肘的效果。

3、注意运动的强度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需要进行网球训练或者是相应的运动,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因为运动强度过大的时候,就会引发关节受伤或者是导致肌腱受损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导致网球肘的主要原因,所以想要预防网球肘,要改变这种不良习惯,适当的降低运动强度,才能够起到预防作用。

4、避免不良动作

在进行网球学习的时候,一些初学者会出现一些不良动作,发现这些不良动作的时候要及时改进,因为这些不良动作可能在养成习惯之后对脚部关节造成损伤。如果能够掌握正确的动作,可以减轻局部关节和机体的伤害,并且也能够有效的降低运动强度。在进行一定量的动作改进之后就可以养成习惯,避免因为动作不标准而引发损伤。

5、避免寒冷刺激

到了到了比较寒冷的季节,在运动的时候还是要注意避免寒冷刺激,因为寒冷刺激对于骨骼和关节部位的影响比较大,通常会造成关节炎症或者是肌肉挛缩问题。所以到了寒冷的季节,要做好局部保暖工作,尤其是运动员或者是练习网球的人群,要保护好自己的关节病免引发损伤。

6、佩戴护具

在打球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佩戴护具来进行保护,因为在打网球的时候免不了会长,实践活动走步关节,所以带上弹力绷带可以有效缓解手部肌肉的压力,避免长期运动影响到关节,导致关节炎症。

网球肘是一种慢性损伤,所以只要在损伤之前进行控制,或者是在损伤初期加强预防工作,就可以有效避免。所以进行网球运动或者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还需要做好相应关节的护理工作。


网球肘的康复

1、手指延伸

图片

分开拇指和小指,将橡皮筋撑开,然后慢慢回到起始位,重复10次,4组即可

2、腕伸展

图片

伸直患侧手臂,另一侧手来抓住患侧手指,在保持手臂伸直情况下,慢慢弯曲手掌,直到觉得手腕有拉伸感。保持10~15秒钟,重复5次,3组。(注意,此处是手掌向外,大拇指向下)

3、 伸腕抗阻训练

图片

手握哑铃(0.5-1公斤)然后手掌朝下,然后把小臂支持在膝盖上或者桌椅边沿,慢慢抬起手腕如图,并慢慢放下,来回15次,3组。

4、抓球

图片

选择一个网球,橡胶圈,握力器等。患侧手用力挤压15次,3组。疼痛就休息。

5、 The TheraBand FlexBar

图片

NISMAT的一个研究发表于2009年的美国骨科运动医学学会会议上提出的一个有效治疗网球肘手腕练习使用(TheraBand FlexBar),操作如图。

超全总结,膝关节屈曲的康复功能练习!   来源 


膝关节是各种损伤和骨关节疾病比较多发的部位,也是站立和行走之类日常生活必需的功能的基础。膝关节屈曲练习,与膝关节伸展练习一起统称为膝关节活动度的练习。

在练习膝关节的屈曲角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看看自己没有伤病的那条腿弯曲的最大角度是多少。有些人脚后跟是可以压到挨着臀部,有些人还差很多就已经是和正常腿的屈曲角度一样了。所以练习之前要测试一下自己最大的屈曲角度是多少再开始有控制的练习。



膝关节屈曲的具体练习方法
01
髌骨松动术

所谓髌骨,就是俗话说的膝盖骨,在膝关节的正前方,是接近圆形的一块“籽骨”。在关节不肿的时候,腿自然伸直放在床上就可以看出髌骨的轮廓。伤病和手术之后,由于膝关节的肿胀,髌骨的轮廓可能不好找到,窍门是两条腿同样角度并排放好,对比健康腿的位置就容易找到患腿的髌骨了。(双腿同时受伤或者手术,这个方法就不太好用了)

图片

髌骨的作用对于膝关节非常重要,在关节活动的时候髌骨的运动也非常复杂,这里不多介绍。必须提出的一点是,髌骨的活动度在很多程度上决定着膝关节的屈伸角度,髌骨不能自如的活动,膝关节的角度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和影响!

所以在练习膝关节的活动度之前,通常都会先做髌骨的松动术,这样再屈伸膝关节,效果才能更好。疼痛和危险性也会更低。

具体的方法是这样的:

用手指的指腹(用指尖推会掐得肉疼,也不好用力)推住髌骨的边缘,分别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缓慢用力地推动髌骨,达到能推到的极限位置。每方向5-10次,推到最大活动幅度的时候要保持3-5秒。在膝关节屈曲练习之前进行,能够有利于膝关节弯曲过程中髌骨的滑动。

图片

02
床边垂腿

所谓床边,是因为早期在医院练习的时候不是在病床边练习,就是在治疗床边练习。其实自己在家里练习的时候,家里的床都比较矮,腿垂下去脚就沾到地面了,没法在床边练习。所以可以改成桌边垂腿,就是应该坐在桌子上,让脚离开地面,才能方便练习。

具体方法就是:

坐在桌子或者是足够高的床边。健康的腿在伤病或者手术的腿之下,用脚在下面勾住患腿的脚踝,就是用健康的腿托住患腿。患腿的肌肉完全放松,把整个腿的重量都放到健康腿上。然后,用健康腿的力量有控制的,缓慢的向下放,放得越低,患腿膝关节屈曲的角度也就越大了。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下放。

图片

这个方法适用于0-90°之内的屈曲练习。因为有自己健康的腿在下面保护,不会很紧张害怕,特别适于伤病或者手术后早期的屈曲角度练习,和更大角度弯曲之前的热身练习。

要点就是患腿必须完全放松,越是害怕不敢放松,疼痛就会越明显,弯曲就会越困难。

03
坐位“顶墙”

把椅子正对着墙壁放好。人坐在椅子上,患腿的脚尖顶住墙壁或其它固定物来防止滑动。

身体坐稳坐正之后,缓慢向前移动身体,随着身体的前移,屈膝角度也就同时增大了。在感疼痛后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再向前移动身体至极限。可以通过膝关节距离墙壁的远近来间接测量膝关节的屈曲角度。椅子的高度不变的前提之下,膝关节和墙之间的距离越小,屈曲的角度就是越大。

图片

这个方法适用于90-100°范围内的屈曲练习。如果椅子比较矮,膝关节顶到墙壁的时候,也可以达到110°左右的角度。这个方法非常安全,因为人坐在椅子上,脚放在地上,很稳定,只要不是自己突然发力猛劲往前顶,就不会角度变化过大,基本没有什么危险。

要点是身体要坐正,不能因为疼痛就歪身子或者抬起臀部。否则就无法增大角度,也无法控制角度的进展了。

需要提醒的是:胫骨平台骨折、半月板缝合之类患腿不能负重的手术之后,不能使用这个方法练习屈曲角度!

04
仰卧垂腿

仰躺在床上,双手抱住大腿的膝关节后侧,让大腿垂直于床面,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再有别人帮助来固定大腿保持稳定。

可以由别人托住患腿的踝关节来保护,也可以自己分出一只手来托住自己的脚跟。这样保护好之后,完全放松大腿的肌肉,让小腿在重力的作用自然下垂, 逐渐增大膝关节屈曲的角度。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更大角度放。

图片

这个方式适用于100-120°的屈曲范围,有些屈曲角度比较灵活的,也能靠这个方法练习到130°左右的角度。

如果是关节粘连等情况,腿的重量不能增大角度。就可以在踝关节处加上负荷,但是负荷绝对不能太重,否则肌肉不能放松,也容易发生危险。

要通过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重量。最好是在开始的3-5分钟内不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小腿敢于自然放松下垂。3-5分钟后开始疼痛。最后的3-5分钟疼痛的程度达到需要坚持忍耐,可以勉强坚持到10-15分钟为适当。

要点是固定好大腿,不要移动。同时要学会放松肌肉,不要伸膝对抗疼痛。同时掌握好负荷的重量。窍门是不使用沙袋,用一个袋子绑在脚腕处,往袋子里加东西,轻了就多加一点,重了就拿处一点,就可以非常方便地随时调整重量了!

05
坐位抱膝

坐在床上,先主动弯曲膝关节到最大角度。之后双手抱住自己的脚踝,用力向身体这边拉,让脚跟缓慢逐渐地接近臀部,来增大膝关节屈曲的角度。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更大角度抱腿。

图片

这个方式适用于110-130°的屈曲范围,有些屈曲角度比较灵活的,也能靠这个方法练习到130-140°左右的角度,甚至达到正常。

这个练习方法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测量脚跟与臀部之间距离,间接的测量膝关节屈曲角的度 。


06
俯卧牵拉屈膝

俯卧,就是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先伸直,再主动用力弯曲,屈曲到最大角度之后,由别人帮忙或者是自己握住患侧的脚踝,之后向臀部的方向拉近,这样来被动使膝关节增大屈曲角度。如果角度还没有达到能够抓到自己脚踝的程度,可以找没有弹性的带子或者是自己的裤子套在脚踝处,方便向更大角度用力牵拉。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更大角度牵拉。

图片

这个方式适用于120-135°的屈曲范围,有些屈曲角度比较灵活的,也能靠这个方法练习到140-150°左右的角度。甚至达到脚后跟挨到臀部,达到全范围的屈曲角度。

这个方法的优点就在于,练习膝关节屈曲的时候会感到大腿前侧肌肉有明显的牵拉感,这非常有利于增加屈膝的拮抗肌,也就是股四头肌的延展性和弹性,能够帮助提高膝关节屈曲的灵活性。

要点在于,绝对不能用暴力突然增大角度,尤其是别人帮忙的时候!


07
保护下跪坐

这个时候角度已经接近正常了。可以扶好东西保护,用体重逐渐向下跪坐,来增大膝关节屈曲的角度。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更大角度跪坐。

图片

注意身体要正,双腿平均分配体重。身体歪斜可能造成膝关节屈曲的时候伴有旋转或者内外翻,可能发生危险!

要点同样是绝对不能用暴力突然增大角度,同时必须是有很大角度作为基础时才可以开始这个练习,否则可能非常危险!


08
保护下全蹲

膝关节屈曲角度基本接近正常之后。可以扶好东西保护下蹲,用体重逐渐向下蹲,来增大膝关节屈曲的角度。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更大角度蹲。

要注意的是身体要正,双腿平均分配体重。身体歪斜可能造成膝关节屈曲的时候伴有旋转或者内外翻,可能发生危险!

要点同样是绝对不能用暴力突然增大角度,同时必须是有很大角度作为基础时才可以开始这个练习,否则可能非常危险!




总结

以上这些,就是不同角度和情况下膝关节屈曲的练习方法。一般来说,无论用哪种方法弯腿,整个过程都应该控制在30分钟之内。太长时间和反复的屈曲会过度的刺激关节,造成膝关节的肿胀和炎症的增加,对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害无益!

在练习膝关节的屈曲角度时,每次练习要坚持到底,不能中途放松休息。也就是整个过程中间不要“反复”。不要觉得疼了就放松休息,之后再练再弯。应该缓慢推进角度,在开始疼痛之后保持1-2分钟,组织适应后疼痛会有所缓解,这时再向里抱一点,使角度逐渐增大。否则就是在不断重复膝关节的屈伸动作,同样会刺激关节,造成膝关节的肿胀和炎症的增加。

最重要的一点:以上介绍的,虽然都是不需要专门的器械,可以在家里自己练习的方法,但由于每个人的伤病和手术不同,组织情况不同,练习的时候还是必须经过专业医生治疗师的评定和指导,认为你适合某项练习,才可以去做。自己盲目练习片面追求角度,只会造成危险!



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      来源

OA
骨性关节炎
01
定义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弹响、积液和不同程度局部炎症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以及滑膜炎症等。

图片

02
发病机制

发生发展与年龄、体重、性别、雌激素、自身免疫等诸多因素有关

03
临床表现
01

疼痛:

逐步加重的钝痛、间隙性的摩擦痛,一般休息后好转,有时与天气有关。

休息痛——软骨下骨充血。

疼痛程度不一定与X线片所示骨病变等同。

02

僵硬:

关节僵硬感常出现在清晨或一段时间关节不活动后。活动后关节疼痛减轻,活动度增大。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

03

功能障碍:

(1)髋关节0A——屈曲、外旋和内收畸形。

(2)膝关节0A——内侧关节间隙狭窄,膝内翻畸形。

(3)手部0A——手指畸形大多外侧偏斜畸形拇指腕掌关节内收,掌指关节过伸畸形。

04
辅助检查
01

X线检查

OA在多个征象出现后,X线平片结合临床资料多能确诊,不必再行其它影像检查。但在典型征象出现前,特别是病变尚处于软骨退变阶段而骨质增生轻微或尚未出现,平片往往无能为力。

02

CT:

能更早更精确发现平片所能见到的全部征象,且易于观察关节腔及滑囊内是否有较多积液,以便排除其它关节疾病,但CT检查难以直接观察关节软骨的变性坏死,关节间隙的轻微变窄及关节的半脱位。因此CT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排除其它关节病而非诊断该病。

03

MRI:

MRI技术可以提高0A的早期诊断率,随意观察关节内及其周围微细结构,包括关节软骨、韧带及半月板等。具有X线平片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是观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最好方法之一。

05
诊断标准
01

髋关节OA的诊断标准:

(1)临床标准:(ESR为血沉)

①前1个月大多数时间髋痛

②髋内旋<15°

③ESR<45mm/h

④屈曲<115°

⑤内旋>15°

⑥晨僵<60分钟

⑦年龄>50岁

⑧内旋时疼痛

满足①+②+③项 或 ①+②+④项 或 ①+⑤+⑥+⑦+⑧项可诊断髋骨关节炎。

(2)临床、实验室和放射学标准:

①前1个月大多数时间髋痛

②ESR<20 mm/h

③X线片有骨赘形成

④X线片髋关节间隙狭窄

满足①+②+③项 或 ①+②+④项 或 ①+③+④项可诊断髋骨关节炎。

02

膝关节OA的诊断标准:

(1)临床标准:

①前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

②有骨摩擦音,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

③晨僵<30分钟

④年龄≥38岁

⑤膝检查有骨性膨大(骨性肥大)

满足①+②+③+④项 或 ①+②+⑤项 或 ①+④+⑤项者可确诊。

(2)临床+实验室+放射学标准:

①前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

②X线检查显示有骨赘形成

③滑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

④年龄≥40岁

⑤晨僵<30分钟

⑥有骨擦音,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

满足①+②项 或 ①+③+⑤+⑥项 或 ①+④+⑤+⑥项可确诊。

03

手OA的诊断标准:

①前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手痛、发酸或发僵

②10个指定的指间关节中有硬性膨大的≥2个

③掌指关节肿胀≤2个

④远端指间关节硬性组织肥大>1个

⑤10个指是的关学的不形的9个

满足①+②+③+④项 或 ①+②+③+⑤项可诊。

06
非药物治疗
01

有氧运动训练:

①有氧训练:

适合的有氧运动能使OA患者恢复受损软骨及改善软骨糖胺聚糖含量,从而减轻关节疼痛、

功能障碍,并提高肌肉的力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体能。

②力量训练:

力量运动训练对于OA患者恢复肌肉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是缓解关节疼痛、僵硬、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

02

行动支持 :

主要减少受累关节负重,可采用手杖、拐杖、助行器等

03

力线改变:

改变负重力线 根据OA所伴发的内翻或外翻畸形情况,采用相应的矫形支具或矫形鞋以平衡各关节面的负荷。

07
药物治疗
01

局部药物治疗:

首先可选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乳胶剂、膏剂、贴剂和非NSAIDs擦剂等局部外用药。可以有效缓解关节轻中度疼痛,且不良反应轻微。

02

全身镇痛药物:依据给药途径,分为口服药物、针剂以及栓剂。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及软骨保护剂包括双醋瑞因、氨基葡萄糖、依托考昔片、塞来昔布胶囊等可以缓解疼痛。部分药物如维骨力、硫酸软骨素可参与软骨代谢,延缓软骨退变。

03

关节腔药物注射:

关节腔药物注射 ①注射透明质酸钠可起到润滑关节,保护关节软骨和缓解疼痛的作用。②糖皮质激素,对NSAIDs药物治疗4~6周无效的严重OA或不能耐受NSAIDs药物治疗、持续疼痛、炎症明显者,可行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但若长期使用,可加剧关节软骨损害,加重症状。因此,不主张随意选用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更反对多次反复使用,一般每年最多不超过3~4次。

跟腱炎的相关康复治疗 康复汇 2022-09-06

跟腱是我们日常活动中经常会运动到的部位,参与我们站立、行走、奔跑等等一系列活动,而跟腱一旦损伤,会给日常行动带来及其不便。

跟腱是小腿肌肉力量传达至足部的最主要的解剖结构。

有研究显示,跟腱在快跑时承受的力量是体重的12.5倍,约900kg;而在跳跃或骑自行车时承受的力量则达到体重的6-8倍。

跟腱解剖

跟腱由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侧头)、跖肌及其延续在足上方融合而成;长达15cm,自上而下逐渐变窄、然后再增厚,刚好在跟骨结节上方4-6cm位置形成了一个 最窄区域 ,而最窄的这个区域的血运偏偏又少的可怜。

所以,在剧烈运动的急停急转过程中,跟腱就很容易发生断裂,而且,手术后的康复也会比较慢。

临床表现

1、早期患者会出现足跟部上方的、内部的疼痛、酸痛、压痛、僵硬,活动后加剧。

2、肌腱会肿大,在病变区域出现结节,跟腱疼痛或者僵硬多发于清晨。

3、病情严重时,患者的踝关节会变得更加僵硬,随着跟腱逐渐活动而逐渐减轻,跟踝部肿胀,距离跟腱在跟骨上止点5厘米处压痛,早晨起床时最明显。

治疗

1、在跟腱炎急性期时,运动者通常会出现明显的肿胀以及疼痛。所以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停止训练,避免二次损伤。随后使用冰水混合物对跟腱进行冰敷,以控制肿胀,但要注意每次冰敷不要超过 20 分钟,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2、当冰敷完成后,我们可以选用2-3条适当长度运动机能贴剪成网状形,贴在跟腱肿胀部位,帮助消除肿胀以及避免再次受伤。

贴扎方法中的“水母贴法”是公认有效帮助淋巴系统组织液回流。一般来说,两条“水母贴”交叉贴在肿胀部位就足以缓解肌腱的肿胀(图中红色贴布)。若肿胀效果较严重,可沿着跟腱走向再多加一条(图中蓝色贴布)。

3、我们需要找一个踏板或者台阶,前脚掌踩在踏板上,足跟缓慢匀速下降低于踏板平面,大概3-5秒钟,提起足跟,再次落下足跟。1分钟重复10次左右,每天3分钟。膝盖可以伸直也可以弯曲,伸直膝盖训练腓肠肌,弯曲膝盖训练比目鱼肌。


预防

1、逐渐增加活动水平。

如果您刚开始运动,慢慢来并逐渐增加锻炼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放轻松。避免在跟腱上施加过大压力的活动,例如坡道跑步。如果您参加剧烈活动,应当先以较低的运动节奏热身。如果您在特定运动过程中出现疼痛,应当停下并休息。

2、选择合适的鞋子。

您在运动时穿的鞋子应能为脚跟提供充分的缓冲,并有坚实的足弓支撑以帮助减轻跟腱受到的拉力。更换磨破的鞋子。如果鞋子状况良好,但无法支撑双脚,则应尝试在两只鞋子中放入足弓垫。

3、每天拉伸。

早晨、运动前后花点时间拉伸小腿肌肉和跟腱,以保持柔韧性。这对于避免跟腱炎复发尤其重要。

4、强化小腿肌肉力量。

强壮的小腿肌肉让小腿和跟腱能够更好地应对在活动和锻炼时受到的压力。

5、交叉训练。

交替进行高冲击性活动(例如,跑步和跳高)与低冲击性活动(例如,骑车和游泳)。


最后,由于该病常与肌腱局部过度负荷、训练错误有关。因此,检查使用的器械如跑鞋、球拍等,检查运动力学如跑步、投掷、发力姿势等,诊断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肌力不平衡,以上这些都非常重要。

椎管狭窄别硬撑,对症治疗才可以康复汇 2022-09-20 

01
椎管狭窄的定义

椎管位于脊柱内,由椎骨的椎孔、椎间盘和韧带环形围成,包含及保护脊髓、马尾神经及相关供应营养的动静脉。

椎管狭窄(spinalstenosis)是各种原因引起椎管各径线缩短,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从而导致疼痛、麻木、肢体无力、跛行、大小便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椎管狭窄从狭窄部位上分为:颈椎管狭窄、胸椎管狭窄及腰椎管狭窄。其中颈椎和腰椎椎管狭窄症最常见,胸椎相对少见,可是胸椎椎管狭窄一旦出现,极容易致残。

02
椎管狭窄的病因

1、先天发育异常

椎孔是由椎体/椎间盘、椎弓根、椎板围绕,形成一个近似“圆”的孔状。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导致椎管矢状径变小,脊髓、脊神经根受到压迫、刺激,引发一系列神经症状。

主要为先天性小椎管,特点是多节椎管发病,起病较早,神经功能症状明显。

2、退行性变化

这种病因比较多见,退变发生的时间、程度,因年龄、职业、劳动强度、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个体差异。中年后因劳损易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再加之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骨化等一系列变化,会导致椎管内有效容积减少,引起相应节段脊髓或神经受压。

3、外伤

遭遇外伤时,破坏了椎管的骨性、纤维性结构,使得骨折块凸向椎管或椎体滑脱等,从而引发脊髓神经受压迫的临床表现。

4、医源性损伤

主要因手术引起,如手术创伤,手术瘢痕、粘连压迫脊髓,椎板切除范围过大,造成椎体不稳,引起继发性、创伤性结构改变等。

5、其他病变

如感染 、肿瘤 、脊柱侧后凸畸形等,也可导致椎管狭窄。

03
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

1、  颈椎管狭窄

(1)患者颈部、枕部、背部、肩部、肩胛骨区出现疼痛不适感,疼痛可引起颈椎活动度受限,且后伸活动最明显。

(2)患者可有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性疼痛,严重者出现麻木或感觉减退,上肢、手部肌肉无力或萎缩。

(3)患者多诉手臂甚至躯干及下肢麻木感,手精细动作不能完成,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2、胸椎管狭窄症

(1)患者一侧或双侧下肢沉、僵、无力,有广泛性麻木和(或)疼痛,且行走不稳。

(2)腹部有束带感。

(3)可出现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

(4)严重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或性功能障碍。

3、腰椎管狭窄症

(1)腰痛

是大多数患者所具有的症状,多数患者先有反复的腰痛,此后出现腿痛。

(2)坐骨神经痛

多数椎管狭窄患者,疼痛多为逐渐发生,具有放射性,疼痛由臀部向足背部放射。

(3)马尾综合征

椎管狭窄可压迫马尾神经(马尾神经是指在脊髓圆锥以下的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急性发病时应作为急症手术的指征。

(4)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为腰椎管狭窄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行走一段路程后,出现一侧下肢或者双侧下肢麻木、疼痛、酸胀、无力等感觉,常迫使患者坐下,在休息后可继续行走,骑自行车运动不受影响

04
椎管狭窄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

(2)持续减压牵引。

(3)理疗、推拿、按摩。

(4)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激素硬膜外注射。

(5)痛点封闭。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继续加重、疼痛。大小便出现问题。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后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要佩戴颈托、腰围保护4-6周,翻身时要让脊柱呈一体,轴位翻身。避免过度活动使内置物松动。

(2)术后加强四肢活动,防止神经根粘连,再次疼痛。

(3)密切观察四肢活动情况和感觉异常改善情况,如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加重,可行激素及神经营养等治疗。肢体疼痛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

(4)卧床及肢体活动障碍的;需加强被动活动,避免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需下肢泵促进循环。排尿困难患者需加强尿道护理,防止尿路感染。

(5)出院后适当腰部负重,适度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可做游泳及瑜伽等锻炼,仍存在神经症状者可行高压氧等神经康复治疗。


表格总结版!主要肌肉的起止点、作用与神经支配2022-08-25  来源

肌肉起止点、作用、神经支配说明大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注意

本平台注明文章来源的均为转载,转载仅为分享专业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