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户乙投资理念及经典案例15万字连载(十八) $泸州老窖(SZ000568)$ $中国神华(SH60...

 千里走单骑2 2022-06-18 发布于云南

散户六

2022年5月29日

应部分球友的要求,现将散户乙大哥的帖子分期连载出来:总共15万字、162个帖子,大概需要20期。

再次感谢原作者散户乙,希望我们认真学习、研究交流,共同进步!

(注:编号后面的小标题是编者归纳后加上去的)

132、修改于02-09 12:19· 来自Android

每当聊到我的一些投资思路时,回复里总是有大概类似的回复:你因为钱多,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言外之意,这些理念太保守并不适合资金小的朋友。

其实,我能有点钱,也就是这几年的事。

不怕各位笑话,我甚至现在都还不知怎么说话、怎么待人接物、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才能让自己像个有钱人。我的生活习惯、思维还是和以前没什么钱时一样。

说这个的意思是告诉大家,我并不是一开始就以有钱人的身份进入股市的。

我这两天算了下,如果你现在30岁,有10万资金,按我2013年后的思路(所谓有钱人的保守思路)来投资,那你不到五十岁就会比我现在还有钱。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你现在钱多钱少,而是你是否愿意二十年后才有钱。

当然,这也只是个投资态度问题,并不是说你愿意慢慢变富就可以变富,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但正确的态度很重要。

133、怎么理解白酒的周期风险?

我之前的帖子说:对于有些行业,不要太在意周期。我还说:过度关注短期业绩变化的蛛丝马迹来推测未来,并决定重大的买入卖出决定,并不是价投所为。

我发现有些朋友可能不太理解。

其实,价值投资,一切都立足于长期价值。

所谓风险大小,也是考量其对企业长期价值的影响大小。

对那些负债高,重资产,行业更新换代快的行业,遇到一个周期就会伤筋动骨,甚至殃及生存。对于这类行业,周期就尤为重要,要想投资,必须准确把握。我能力有限基本就不碰了。

而对于白酒这类企业,你要对引起它的周期有一个起码的认识。我的理解就是:白酒涨价的预期开始降低后,外加流动资金的趋紧,会导致渠道囤货的意愿降低,开始慢慢减少进货优先消化库存,这就使的经销商从厂家进货量减少,厂家的报表上出现利润增速减慢甚至降速。一段时间后,渠道库存降低到一定程度,渠道的补货开始增加,就导致厂家报表增速开始提高,就形成了白酒的周期。

当然,这一现象的根源,是来自于终端消费出现的变化。

但喝酒人数的周期变化导致的终端实际销量变化,远远小于厂家报表体现出的周期变化幅度,因为它叠加了渠道清库存的部分,就放大了白酒真实消费的周期。

那么,白酒的所谓周期影响,主要就是清理库存。一个品牌有十亿库存,对该白酒企业在这轮周期的影响就是十来亿。

这就是为什么每一轮周期后,白酒企业又是一条好汉的原因。

白酒周期对一个白酒企业影响的大头,其实就是累计的渠道库存数。

老窖2013年的那轮惊心动魄的周期调整,说到底不过是清理了50亿的渠道库存而已。体现到报表上就是业绩断崖。

当然,传导到股市上,股价波动会大一些。对特别在意股价的人,对于靠短期股价来排名的基金经理来说,可能就是个挺大的风险。

而从价值投资者来说,这五十亿对老窖长期现金流的折现影响有多大呢?并不大。

所以我说:不要太在意

134、来自Android修改于02-10 13:59

对这次白酒“周期”强弱的判断

历史上白酒的确是有周期的,这个周期表现在全国白酒的产量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网上搜一下中国历年白酒产量,我查到最早是从1989年开始的,依稀记得1990年白酒产量是400多万吨,然后逐年增长到1998年的800万吨。然后又逐年降低到2004年的300多万吨。周期性还是很明显的。当然,全国产量数字波动如此之大,就不仅是渠道库存的影响,更有大量酒厂趁周期向上外购基酒自己贴牌的产量重复计算。

按照全国产量数据变化来看,这轮白酒周期应该从2016年已经开始向下了。

你对历史上白酒周期造成的影响有记忆吗?我相信,除了2013年那次,大部分人都没什么印象。

我对历年白酒周期的总结是:对于普通酒,每轮周期都会涌现出几个热点广告酒,然后再消失。对于头部酒企,每次周期对他们的影响都极小,且每次周期都成为他们再上一个台阶的契机。

2013年是白酒的正常周期调整吗?回头看,当时的白酒产量依然向上走着自己的向上周期通道,并无拐点。

2013年只是白酒周期上升期时遇到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就是:塑化剂和八项规定。它的主要冲击就是名优酒。

2013年的调整为什么会如此惨烈?你可以脑补一下:大批经销商正在享受白酒上升周期带来的红利,毫无顾忌的囤积着未来还会不断涨价的货物。然后突然不计代价的紧急清货,唯恐砸在手里,更有很多经销商金盆洗手离开白酒行业。这一切都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

这就是为什么以往白酒周期没什么波澜而2013年惊心动魄印象深刻的原因。

说到这里,还要明确一下,既然这轮白酒周期下行在2016年已经明确了,那白酒“资深”人士嘴里的周期下行,其实指的是名优白酒。

我不知道名优白酒是否已经进入下行周期,也无从判断。

既然曾经持有白酒的“资深”人士根据蛛丝马迹固执的认为已经进入下行了,那我就全当进入了。

那就重点讨论下名优白酒的这轮下行会否真如“资深”口中耸人听闻的惨烈呢?

历史上所有名优白酒的经销商都有囤货的行为,不仅是这一次。道理很简单:如果预期明年会涨价,今年都会尽量多进一点。这次囤货数量会是多少?没人说的清。呵呵,在我看来,这个数字其实没必要说的清。你看历史就行了,既然“囤货”行为历史上每次周期都有,而且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什么害怕这次?

你不能用2013年那次当参照系,那次是特殊事件,这次周期并没有出现2013年的突发事件,为什么要认为它会和2013年那次惨烈呢?

我们应该和2004年那次正常的周期调整来比较。你可能会感觉这次渠道囤货量要大的多。你也别忘了,2004年GDP才20多万亿,现在都110万亿了,整个消费的体量比GDP增长的更大。

另外,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多少也会让经销商的囤货有所顾忌。2021年疫情会持续多久?也会让渠道留有后手。2022年面对地产、经济等风言风语也会让他们有所准备。总之,风险来自于突如其来的猝不及防,比如2013年那次。而这次即使是周期也是市场有所准备下的正常周期。

所以,我觉得这次真的进入下行周期,不要用2013年吓唬自己,要用2004年那次做参考。

退一万步,真如2013年又怎么样呢?又不是没经历过。

当然,我讨论的是这轮“周期”对名优白酒本身价值的影响,而不是股市对股价的影响。名优白酒股价会不会经历双杀,我就不清楚,我也不猜测。

加油,兄弟们!

135、修改于02-10 16:32· 来自Android

其实,一直以来都看到有球友在讨论茅五泸时谈未来喝酒人数减少的事。

我很赞成投资要看长远、要有格局。但首先要基于底层逻辑。这个问题看似看得长远格局很大,但并不是基于底层逻辑提出的。

首先,底层逻辑基于底层数据。

2016年前后,中国白酒产量达到1300万千升,名酒产量不到13万千升,大约占1%。

这就是底层数据。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如果有一百人次喝酒,只有一人次喝名酒。

有了底层数据,你才可以用你的格局去判断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并得出底层逻辑:未来喝酒人数有可能减少到90人,那喝名酒的人有没有可能变成2个?再过若干年,喝酒的总人数降到80人,喝名酒的人数会不会增加到三个人?

其实,投资神华大概也是这个思路。

136、来自Android修改于02-14 10:40

如何控制“风险”(一)

在不同的人眼里,风险是不同的。

更确切的说:买入时的态度,决定了你看风险的角度。

1,如果选股时的标准是基于公司本身的长期价值,把买入股票当做是买入了公司的一部分。那么,凡是不影响公司长期价值的,都算不上风险。再拓展一下,遇到影响公司短期业绩的突发事件,且造成股价大幅波动,就是买入的机会。

2,如果你选股的态度是基于未来股价的表现,那股价的波动就是风险。这里面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选股完全基于股价的,股价涨了=好股。股价跌了=坏股。还有一种选股是通过判断公司未来业绩来预测股价的涨跌。无论如何,只要买股时是基于未来股价的涨跌,股价的波动就是风险。

第一种情况的风险如何规避?也就是如何避免自己选的公司会出现长期价值受损的事件发生?

其实是没有一种具体的方法来做到的。

只能说:你对企业长期价值的理解能力,对所处行业前景的理解能力,决定了你控制风险的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控制风险的能力?途径有两个:第一是不断的学习和“正确”的思考提高自己的选股能力。第二是选简单,容易看得懂的企业和行业。

即使这样,也不可能完全控制风险,还必须保持现金流。

最后,就看国运和个人的运气了。

137、如何控制风险(二)

如果买入时考虑的重点是随后的股价涨跌,就会把股价的波动当做主要风险。要规避这种风险就必须知道引起股价波动的主要原因,我想了下,大概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业绩波动。

2,行业周期变化。

3,市场热点转化。

4,股市牛熊。

5,公司暴雷。

要规避股价波动带来的风险就要在上述几个方面下功夫。

比如,不停的根据相关数据测算公司短期业绩,根据各方面的蛛丝马迹判断行业周期拐点,注意政策导向找准风口买到赛道股,根据宏观环境、利息走向、美元趋势、地缘政治等判断股市牛熊,等等。

不怕各位笑话,我以前投资就是侧重这些方面的,那时的自己很忙,也很紧张,睁大眼睛,竖着耳朵,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这样做能否控制风险呢?回头看,有时似乎是躲过了一些下跌,但也错过了很多的上涨。由于股价和基本面并不完全同步,搞不好,还会左右挨耳光。

最主要的是,如果仅仅根据短期业绩等财务数据而缺乏对行业和企业价值的深刻理解,就会选到类似突然少了几百亿的康美和盲目扩张的恒大这样的股票,如果仅凭市场的风口和热点,更会选到乐视网这样的股票。

换句话说,以短期股价的涨跌为导向选股,其实是一开始就放任或者忽略了主要风险。而随后的所谓控制风险,都是靠碰运气的后手。

比如雪球某知名人士曾买过乐视网,虽高位跑了赚到一笔。但运气这东西,不能依赖,更不能作为防范风险的手段。

如果一开始选股时就立足企业,即使选到了泸州老窖这样并不突出亮眼的公司,随后,即使你的运气差到极点,在2008年大牛市的最高点76块买入,又经历了2014年的大周期,又经历了丢钱的暴雷,也经过了新冠的社交停摆,依然不改企业的长期价值。

所以,我现在选股一开始就尽可能的立足于企业长期价值,在这个角度上尽可能的把风险考虑的清楚全面一些。这时,股价的波动就显得没那么重要。我就可以悠闲一点过自己的生活。

最后说明一下:我和大家一样,既不是大V更不是权威。仅仅是一个正走在投资路上的散户,一切都还在摸索学习中。我的话仅仅是我个人认知下的一点感受,供你参考,千万别当成令箭!

加油,兄弟们!

138、修改于02-15 16:47· 来自Android

刚看到@坑坑大师 转了唐书房一个贴,我相信这个贴应该是几年前的。

估计很多球友有疑惑。闲着没事,我解释下这事。

老窖职工少的问题。

2013年当时的董事长张良曾解释过。老窖是个老国企,早年是大而全,为了轻资产,老窖把所有的非核心车间和部门都独立出去了。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茅台包装车间的女工在紧张包装的照片,这个包装车间在老窖是独立出去的。老窖除了核心酿酒,其他很多是外包的。这个所谓外包,其实就是包给以前老窖自己的其他部门。老窖虽然当时有1万多口窖池,但一次的发酵期至少要3个月,就像在家发面蒸馒头一样,大多数时间只需静静等待,平时并不需要多少人,这个我们从图片也可以看出,一个偌大的车间很多窖池,基本看不到人。而到了需要投粮或者起窖时,很多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体力活也可以找临时工。不养闲人,剥离非核心部门,轻资产,成本就低,出厂价就低,税就少。

另外有球友提醒,老窖的大商模式是人员很少的关键。这个我就没研究,记得前两年当时有媒体说:全国从事老窖销售的人员有近10万人。当时我查了下老窖在编得销售只有几百人。不知其他的酒企销售这一块是什么情况,我就没对比过。

再说一下老窖外购基酒的事。

老窖之前自己有1万多口窖池,大概可以年生产五万吨基酒(65度),折合成品酒大概六七万吨。但老窖2014年左右最高峰时期产量达到20万吨。显然,比自身产能多出的部分就是外购基酒。而从报表可以看到,老窖的核心产品销量却并不多,自身产量是完全可以满足的。结论不难得出:外购的基酒主要用于非核心产品,也就是贴牌和二曲。

外购基酒也分两个部分:

1,非嫡系,贴牌。

老窖派出质检和技术人员去其他小酒厂把关,直接贴牌出厂。实现了张良当时的理念:轻资产,重品牌,并利用品牌输出赚钱。这类产品的特点是包装一看就是老窖的酒,但没有完整的:泸州老窖四个字。

2,嫡系,就是二曲。

浓香固态的特点,就是最后留下大量的酒糟。如果把食用酒精在酒糟里过一下串香,就成了固液法白酒。当时市面大量十块钱左右的泸州老窖二曲就是这种酒。这种酒基本没什么钱赚,老窖为什么还大量生产呢?张良的解释是:中国有大量比较贫穷的酒民,屡次发生小作坊用劣质酒精甚至工业酒精导致中毒事件。老窖作为国企,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丢掉这块低端市场让非法产品泛滥。

上述两个部分,就是构成老窖外购基酒的主要部分。

自从淼峰组合后,张良的经营理念已经逐步被放弃。

目前新增纯粮固态产能十万吨已经陆续投产。最近老窖又发起制定了“中国白酒”纯粮固态法的行业标准,不是纯粮固态生产就不能叫中国白酒。

老窖食用酒精串香的固液法二曲将成为历史。

139、修改于02-15 18:08· 来自Android:老窖224.01元

考虑周全与胆小多虑,看似挺像,都显得挺谨慎想的挺多,但其实二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考虑周全,一定要基于底层逻辑,而底层逻辑一定要基于底层数据。 胆小多虑,是或凭空想象或道听途说的搞出很多可能性,然后自己吓唬自己。 所谓市场的情绪,我猜也大多是由后者促成。

140、修改于02-16 21:40· 来自Android

2013年我们质疑老窖的生产人数,主要是刚研究老窖,其实是质疑它的真实产量。后来挖出了它有大量外购贴牌酒和外购食用酒精二曲的事实。以及张良的将非核心生产独立出去、轻资产、重品牌、注重品牌输出的经营理念。

到了今天,老窖投资近九十亿,产能十万吨基酒的新厂已经陆续投产,食用酒精二曲已经成为历史,贴牌酒也已经大幅缩减中。当初质疑的结果其实已经成为历史。

其实,浓香白酒的最核心资产是老窖池,而不是产量和生产人数。2020年时,老窖的窖池数量还是10000口,核心生产人员(包装仓储等非核心人员已独立出去)是1300人,那么2020年洋河有多少窖池?我模糊的印象应该不止三万口,是老窖的三倍多,另外,洋河的六千生产人员有没有包括包装等非核心生产人员我就不知,但这样比较,老窖人数其实就并没有那么离谱了,些许的差别可能是受生产工艺,机械化程度等影响。至于五粮液,它是个典型的老国企,无论是人员构成还是思维理念,都是老国企那套,也是我当初没买的主因,时隔八年后有没变化我也没持续跟进研究。这里应该质疑的是:五粮液的生产人员为什么那么多?

141、修改于02-18 11:34· 来自Android

我平时看书不多。买价投的书不超过五本,而且其中被奉为投资圣经的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我根本就看不懂。印象里看过的两三本书也没有一本是全部看完的。我只看前面的部分:理念的部分。后面涉及到枯燥的学术部分就看不下去了。

我看巴菲特的书,目前只记住两句话:

1,买股票就是买了公司的一部分。

2,不会花1秒钟去想着如何改变别人。

我看霍华德。马克思《投资最重要的事》只记住了:

第二层思维在投资中的重要性。

这句话和巴菲特的第一句话对我的投资影响巨大。

而巴菲特的第二句话,正在改变我的生活。只是我还做不到巴菲特的:不花一秒。我有时为了说服别人,还是要花上一些时间,但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固执了,时间也已经开始逐步缩短了。

粉丝:第一层次思维:碳中和下,中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限制煤炭的使用,神华的前景是暗淡的;第二层次思维:虽然碳中和,但是中国的能源需求还会增长,中国的能源资源是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作为能源的压舱石基础不变,只是在能源占比会减少,神华作为中国资源禀赋最好的央企,而且煤电运输一体,其经营反而会具备持续的稳定性,另外他的大股东是国家能源,神华已经和大股东在开展新能源的投资基金建设,未来也不能说没有新能源业务!

142、02-18 12:50· 来自Android

我这一辈子,收到最好的礼物,都是自己送给自己的。 大道理是针对所有人的。 对自己最有用的道理,都是自己在实践中悟出来的。 一开始就把这些寄希望在别人身上,就是往错误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143、修改于02-22 13:43· 来自Android

佛在回答什么是禅时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我个人理解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表达了对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二是禅的境界也是无止境的没有标准答案,任何人对禅的解释都包含了个人的主观成分。

其实,投资也是如此。

我越来越感觉到,投资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或者知识。它也是含有两个部分:既有一些财务指标和基本原理这些可以说的部分,也有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部分。

究竟怎么才是成功的投资?其实就无一个固定的模式。

就拿芒格和巴菲特来说,他两个都是价投的典范。

但从近几年他两个的投资目标看,显然已经不同了。

每当有人提到芒格买的股票时,巴菲特总是笑着推给芒格去解释。

以我对巴菲特的了解,芒格投资的有些股票他其实是看不懂的。他之所以不反对伯克希尔买入这些股票,应该是因为他相信芒格的投资智慧和理念进而相信他的判断。

因此,大家在看我写的关于投资的帖子时,一定要明白一个前提:我对投资的理解是受我的学识,投资经历、投资额、年龄等诸多个人主观因素决定的,只能供你参考。

144、修改于02-23 18:25

你落袋为“安”了吗?

对我来说,现在和以前最大的变化,是看风险的角度不同了。

曾经的我,把银行账户当成了避风港。在我的潜意识里,钱在银行账户里就是最安全的(因为钱回到银行账户后数字就停止了波动)。

而股市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是无数人都想在里面捞一把的赌场。账户波动巨大,风险巨大。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知。每次我把资金投入股市,就好比渔船驶出安全的港湾,顶着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来到了深海,经过一轮冒险的操作后,或带着捕获的收获,怀着庆幸的心理把渔船驶回港湾数钱。或没有收获甚至赔了本钱,沮丧的把船驶回港湾疗伤。

总之,我资产的大本营就是银行账户,无论如何,过段时间钱就要回来一下,或数钱或总结经验,然后再出发去下一次冒险。

以前每次钱回到银行账户,就是落袋为安了。但其实每次“安”了几天,就又不安起来,总想着再出去捞一把。

现在,我的思维是反过来了。我觉得股票账户才是最安全的港湾(尽管每天数字波动很大,但资产长期趋势向上)。银行账户反而到成了风险很大的地方(尽管它数字不变,但资产的长期趋势向下)。我的资产大本营是证券账户,银行账户仅仅是每年的生活费,以及每年分红的暂时中转站。

现在对我来说,证券账户满仓买入了股票,就是落袋为安了,而且特别的踏实。

呵呵,你不会天天看银行账户吧,因为你知道钱在里面少不了。

我也不会天天看股票账户,因为我也知道资产在里面长期是增值的。

以下是我曾经截取的账户较大波动的两天。

145、来自Android修改于02-26 18:17

再谈白酒周期

首先声明一下,我谈白酒周期,并不牵扯白酒的股价周期。我还是那句话:未来老窖有可能业绩增长到10元每股,如果届时市场估值是15倍,股价有可能只有150块,如果40倍估值,股价有可能400块。目前股价这块,我不是算命先生,我就不猜测了。

说回正题。回看整个白酒的周期,其实非常的清晰。上一轮白酒从2004年的320万吨最低点开始,一直持续上升到2016年的1358万千升的顶点。然后开始下跌,一直到2020年的741万千升。2021年我估计这个数字可以持平,是否进入筑底阶段,还有待观察。

如果最近才通过观察白酒的整体销售并大呼小叫的得出结论:白酒已经进入下降周期。就并不是吹哨人,而是后知后觉。

我不是投资整体白酒的,我就并不关心整体白酒的周期情况。我投资的是泸州老窖,而老窖的利润大头是国窖1573,它属于名酒,那我就只关心名酒的周期。

我曾经把早年名酒和整体白酒的产量做过统计,名酒的周期基本与整体白酒同步,只是波动更小,更平滑。

而这次名酒的周期和整体白酒明显的不同步。

原因有二。一,2012~2013年名酒先后出现了塑化剂事件和八项规定。导致名优白酒的销售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基本上是渠道出清存货的一次彻底调整。二,随后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富裕阶层快速膨胀导致的消费升级。

这两个原因,导致这轮名优白酒首先是在上升周期时突然中断、出清,随后的消费升级又导致需求增大。

我看到有资深白酒人士用白酒前30年的周期变化来预判这轮周期,我觉得就并不靠谱。先不说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就是把整体白酒与名优酒混在一起来谈也是不恰当的。你看洋河还有老白干基本都是跟着整体白酒的周期在走,而茅五泸就不是。

既然名优酒是受惠于富裕人群的增长,那富裕人群的数量是周期变化的吗?还是不断增长的?

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得出结论:名优酒的销量短期内有可能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疫情、比如局部经济冷热交替等等短期因素扰动,会有一些同比或环比的波动,但绝不可能再次出现什么所谓的大周期。我个人认为,即使有周期,也比洋河的这轮周期调整幅度小。

从目前多地的经销商报告都很明确可以看到,受疫情影响,厂家不压货,渠道囤货也很谨慎,其实变相的也降低了周期风险。

另外,大家普遍担心的茅台巨量囤货会在周期出现拐点时倾销,导致价格崩塌,进而影响其他白酒。呵呵,白酒的囤货很大部分在私人手里收藏无法对当期的销售造成冲击。另外,即使是囤积在渠道的茅台,他们也都很清楚,这是一个越放越好喝、越放越贵的东西,并不同于股市里融资买入的热门股,不需要有点风吹草动就夺路而逃,更不存在强制平仓。

粉丝问:一直有个大问号,为何不选择茅台呢,519的ROE独步A股。呵呵,我就坦白了吧。其实又是分红率占了上风。当时我计算,茅五泸三个股分红再投如,只有老窖10年可以回本。

146、估值只是艺术,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可以准确地估值!

修改于02-25 10:17· 来自Android

我91年入股市时不懂预测股价和估值。 我花了20年研究如何掌握预测股价和估值的本领。 然后我又用了近十年研究如何能忘记这一本领而不被它误导。

147、修改于02-25 16:34· 来自Android

呵呵,我为什么要忘记长期辛苦摸索的预测估值和股价的方法?我估计点赞的大多数人不一定清楚。很多朋友会认为我在装高深。

一方面,预测股价和估值在关键时刻并不准确,有点类似于算命,无法做到高准确率,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决定长期投资回报的更重要和准确的指标。

既然发现了更重要的、更准的,自然就要放弃之前不准的咯。

那为什么还要努力忘记之前的呢?就是怕干扰到现在正确的方法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