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第一的科技、军事和经济强国。但即使是第一,也无法做到所有的技术都领先于他国。在战斗机的短距/垂直起降技术领域,对美国来说一直是一个短板。 ![]() 前苏联的雅克-38战斗机 短距/垂直起降飞机使用面较广,对机场的要求比较低,适用于航空母舰和大型两栖登陆舰。虽然这类战斗机的载重较低,但由于美国一向喜欢四处欺负小国,在这种非对称的战争中美军战机的载重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美国军队最在意的就是战斗机的快速和便捷。那么短距/垂直起降就成为了美国军队追逐的一个技术。可包括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内的众多美国公司对此一向是束手无策。 ![]() 海鹞战斗机 二战后开发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技术最成功的国家是英国和苏联。苏联和美国当时正处于冷战对抗阶段,与苏联合作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美国首先选择了与英国合作,让美国的麦道公司与英国宇航合作升级英国的“海鹞”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升级后的战斗机被命名为AV-8B鹞式攻击机。 ![]() 美英联合开发的AV-8鹞II式攻击机 虽然与英国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款战斗机毕竟还只是一款亚音速战斗机。美国军方迫切的需要一款超音速短距/垂直起降的战斗机。正在这时,1991年苏联的解体为美国提供了机会。 ![]() 英国范堡罗航展中飞行的雅克-141 为替代故障率居高不下的雅克-38短距/垂直起降飞机,前苏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研发一款新型的超音速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北约给予该机的代号是雅克-141“自由式”。原型机于1987年首飞,但不幸的是该机还未服役,苏联便已解体。随着资金捉襟见肘的独联体宣布不再为此项目注入新的资金,该机型的研发陷于停滞。之后在俄罗斯国企的私有化过程中,雅克列夫设计局这类的军工企业竟然也进行了私有化。私有化之后的雅克列夫设计局开始寻求国际合作,以获得开发资金维持开发方案。 ![]() 试飞中的X-35原型机 在苏联解体后雅克列夫设计局不停的带着雅克-141的原型机四处参加航展寻找合作。正在此时,为竞争联合先进攻击技术开发X-35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遭遇技术难题。不久前还曾是冷战对手的他们,竟然奇迹般的一拍即合开始了合作。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首先为雅克列夫设计局提供了约4亿美金的资金支持,让雅克列夫设计局制作3台新的可飞行原型机,以及1台用作改进机身设计和航电装置的静态测试机。作为回报在这期间雅克列夫设计局将他们的设计图纸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进行分享。 ![]() 雅克-141三视图 《詹氏世界飞机大全2000-2001》认为其原型机的部分技术来自于当年洛克希德从雅科夫列夫手上购得的雅克-141的图纸资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于1994年承认了与雅克列夫设计局之间的合作。而当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联合攻击技术X-35,最终演变成了今天美国的第二款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F-35闪电II战斗机。 ![]() 可短距/垂直起降的F-35B战斗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