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8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94条条文)

 文文ap25 2022-06-19 发布于山东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2年的6月16号,那么由于工作原因啊,排的太满,所以早上没有讲课,现在呢,我们将早上的课补起来,所以现在是晚上的六点半下午的六点半啊,应该说下午吧,应该还没到晚上。

那么,今天为何我用这一首写诸葛亮的诗来开篇呢?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何等聪明之人,但是就是这么聪明的人,并没有完成他的使命,所以才会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为何将这首诗用在这里呢?因为呀,我们今天讲的第94条条文争议很大,历代医家呢?他们的解读各有各的道理。这些医家就跟诸葛亮一样,是非常聪明的人,都是名垂青史的人,在中医界都能够抖三抖的人,只可惜他们解读这个张仲景《伤寒论》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的完美,即便他们对中医在历史上做了很大的贡献,仍然对于某一些条文会犯一些很明显的错误,因此我用诸葛亮来比他们,说明他们也是名垂青史的伟人。伟大的人,至少在中医上。但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惜了他们对94条条文的解读不怎么的。

我们看一下第94条条文的原文: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我们先品读一下历史上第一个注解《伤寒论》的人成无己。他说脉阴阳俱停,无偏盛者,阴阳气和也。经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今阴阳即合,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阳不足而阴有余也。经曰,阳虚阴盛,汗之则愈。阴脉微者,阴不足而阳有余也。经曰,阳盛阴虚,下之则愈。

首先呢,我们先看一下他第一个错误的地方,他说:脉阴阳俱停,无偏胜者,阴阳气和也这句话就是个错的为什么呢?他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他还引用了这一个伤寒杂病论最开始的版本的原文。

他引用的原文呢,出自于这个王叔和版本伤寒杂病论里面前面的这一个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在这个两个章节里面找到的一些原文,但是用这段原文他来证明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也就说他引用的不对,用他引用的原文来说明这段话。

你用的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所同等,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这句话是没问题的,只不过用在这里就不太妥了。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脉是阴阳俱停

阴阳俱停是啥意思啊?阴阳俱停是指寸、关、尺三部脉象都隐伏不现,就摸不到,你用很大的力气摸都摸不到,它很沉,这个脉象沉到里面,像埋伏在里面,你根本就摸不到那么摸不到的脉那当然寸、关、尺都一样啊,因为大家都摸不到嘛那都摸不到的脉,有没有可能是死脉呀,当然有可能了,死人的脉就摸不到嘛所以说脉阴阳俱停,它是有可能是绝脉、是死脉的那么你说阴阳俱停,那么就阴阳没有偏胜的,所以它就是阴阳为和平,此脉为和平,是好脉吗?显然不对嘛所以说寸、关、尺三步脉都摸不到了。的的确确们三个都是同等的,但是你能说它就是阴阳平和的脉吗?大错特错啊,这个地方是大错特错。

另外,他说:今阴阳即合,必先振慄汗出而解阴阳即合就要振慄汗出而解吗?显然也不对呀那阴阳即合的有很多种,那么三部脉都很平和,是正常脉的时候他也振慄而解显然不对嘛!振慄而解不是这么个意思嘛。但阳脉微者,阳不足而阴有余所以汗之则愈。汗之则愈呢原文怎么没有给方子啊?先汗出而解呢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方子都没有。那后面,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那下法为什么给了方子?那汗法为什么没有给方子啊?所以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脉法平脉法的这个内容,强行的牵强附会的解读这条条文,可以说是错的当离谱。

这样吧,我先把我的解读和理解解读出来之后,然后我再说一下其他意见啊,其他医家他们错的琳琅满目啊,各有各的错法那么我们要理解第94条条文,那首先要搞清楚一些,你自己觉得无法理解的地方,要把它详细的很透彻的理解出来,才能够解读清晰,否则你各种解读都是牵强附会。

这条条文我们首先要看的是第一句话,太阳病未解太阳病未解,为什么他在这里加个未解两个字啊?为什么不说太阳病,然后脉阴阳俱停,直接这样的呀,把未解加上去岂不是显得多此一举?那么张仲景在这里把未解这两个字放在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太阳病,本应该有太阳病的浮脉啊脉是浮的嘛,中风和伤寒都是浮是吧,只不过一个是浮紧,一个是这一个浮缓。那么太阳病未解,他把这两个字未解加在这里,是为了强调什么?的确有太阳病太阳病有,为什么要强调的确有太阳病呢?因为后面来了一句,脉阴阳俱停。比如说,这个人的确有太阳病,而且还没有治好啊,没有解除,但是它的脉象呢,却是阴阳俱停

阴阳俱停呢是指寸、关、尺三步脉都摸不到,并不是脉真的停了,而是医生去号脉的时候号不到了。那么一般来说,我们阳脉代表寸部,阴脉代表尺部,阴阳代表寸、关、尺三部脉。这个寸脉为阳主表或者上焦。尺脉主里或者是下焦为阴,脉为阴部、阴脉所以阴阳俱停就是寸、关、尺三部脉象摸上去都摸不到,好像脉象停了一样。其实是什么呢?其实是这三部脉都沉在里面,很沉,沉的你摸不到叫隐伏不现。

那么这个脉象摸不到了,摸不到呢,这个病人呢,又有太阳病,无论他有没有通过治疗,反正太阳病没有解除所以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这个脉摸不到但是脉摸不到,我刚才已经说过啦,脉摸不到,有可能是死人哦,或者这个人快死了呦,但是这个人没死,他很正常他只是有太阳病,但是脉摸不到了,就说明了什么脉阴阳俱停,但这个人却很正常,只是有太阳表证没解而已,并没有任何的这个其他的很危重的临床表现,并非将死之脉,所以这个阴阳俱停,那他肯定不是绝脉。

我们接着往下看,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这个必在这里呢,我之前的条文当中早就说过啊,这个必是可能的意思,不是一定,不是一定或者必须的意思,是可能的意思。意思就是说这个脉摸不到了,三部脉都摸不到,那么有可能出现什么出现人振颤,打寒颤战),然后发汗,那么这个病就解除了,这个病就愈了。

这个必呢,是可能的意思,如果有些人没有听过我之前面的课的话,那我这里呢,解读一下啊32条条文: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你看它这里就用了个必,但这个必呢,不是一定的意思,而是什么而是可能。太阳与阳明合病有可能会自下利,用葛根汤来治疗这个我们之前已经讲过啊,如果没听还不清楚的可以回过头再去听那么为什么这个必是可能呢?有可能出现自下利呢?因为第33条马上又说了一句,他说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你看,如果这个必是一定啊,必须出现的这个情况的话,那么第32条不当场打脸吗?所以张仲景的这个必字是可能,可能出现,可能的意思啊,一定不要理解成一定、必须。

那么必先振慄汗出而解这个 “先”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在这里有个先呐?为什么不说必振慄汗出而解,非要加一个“先”在这里面呢?其实它是省略了后面的一个字,他应该什么?必先振慄而后汗出而解先振慄,后汗出。就先打寒颤战),然后出汗这么个意思,这个先在这个地方是先振慄打寒颤战),后汗出而解,其实这个汗出前面加个后字就更好理解了。

所以呀,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应该是太阳病没有解除,寸、关、尺三部脉象都隐伏不现,但是又没有出现死证和危证啊。那么这种情况之下呢,就可能会出现先寒战,后汗出而病解,这个就是指战汗而解后世医家称为战汗而解,就从这里来。

那么有人要问了,脉阴阳俱停为什么会战汗而解呢?这个阴阳俱停是指脉象隐伏在里面为什么隐伏在里面?是因为太阳病,病邪太重,正气暂时无法与其相争,于是乎呢,正气为避邪气之锋芒,就什么?就潜伏起来啊。积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呢,再进行反扑而一举歼灭之,就这么个意思脉为什么摸不到?因为正气埋伏起来了,正气埋伏起来之后,这个脉象就好像摸不到一样那么正气埋伏起来之后,待到时机成熟就会出现什么呢?这个正气就会向邪气聚集的方向进攻。这是正气,欲驱邪外出,先积蓄力量先屈后伸的这么一种情况。

那么正气积蓄力量之后,就会奋起的来抵抗邪气。而由于邪气又重,正气奋起抵抗的时候,邪正交争的这一个状态很激烈,于是乎就出现了什么?振慄就出现了振慄。那么这个振慄是先出现,就是先斗争后汗出,那么这个邪气被正气赶出去了,随汗而解这么个意思。

就如同什么呢?就如同如果你用拳头去打人,那么你要把拳头先缩回来,然后再伸出去,那他力量就强一些,他就有爆发力。如果说你的拳头握着往前轻轻一推,你这个力量肯定没有先积聚力量,就是先回缩再推出去的力量大吧。那么你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力量呢?是因为邪气太甚,对方太强。于是乎呢,你就先隐藏实力,避其锋芒,往后退,然后找准时机,一击毙命。这就是战汗而解。

所以当你把拳头收回来的时候,积蓄力量的时候,这个脉就出现了阴阳俱停的这种假象。这其实是一个假脉啊,它并不是说阳气没了,正气没了,而是正气和阳气潜伏起来啊,待到时机成熟,一击毙命,它的力量更强大,所以就出现先振慄而后汗出,然后太阳病就解了,邪气就随汗而走,随汗而解。

我们接着往下看,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请大家注意细节啊,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这里有个先字这里为什么会有个先字啊?难道是张仲景在这里写错吗?绝对不可能写错,这个先字,任何一个版本的《伤寒论》的第94条条文都有这个字,所以这个先汗出而解这个先字啊非常重要好多这个著名医家在解读的时候,没有搞清楚这个先在这里是个什么意思,所以呢,就解读的错的很离谱,各种各样的错的解读都有,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先搞清楚了之后,就不会出错了。

这个但就是仅仅啊那么他接着前面的,接着前面的什么呢?脉阴阳俱停,就是脉寸、关、尺三部都摸不到了,但阳脉微者,如果仅仅只是出现了阳脉微微的搏动,而这个阴脉还是停,就是摸不到。就是在阴阳俱停的基础之上,这个阳脉开始搏动了,但是呢,它的前面加了个但字,就是仅仅只是,就是只有阳脉出现了这一个微微的搏动,就是说这个脉象已经在恢复了。

那么,如果仅仅是阳脉在恢复,这个阳脉是指寸脉啊,也是主表阳主表,阴主里。主表证,那么当阳脉微者就是阳脉在搏动了,而阴脉却还是不见,还是见不到,还是隐伏不现,那么阳脉微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的正气呀,正在向表,在运动,向阳在运动那么这个拳头就要出来了,这个拳头往哪里打呀?打算往表,打算出表了,所以他是阳脉微就阳脉已经在搏动了,但是脉还没有搏动,是因为这个正气将会从表而出那么正气将会从表而出,就会出现什么?就会出现先振慄汗出而解所以这个先汗出而解是一个省略,省略了前面振慄两个字他为什么要省略?因为他再说同样的话就显得重复了,他就用一个先字替代了。

所以后面这句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其实是对什么?其实这句话是对前面必先振慄汗出而解的解释说明和解读所以他就先汗出而解,先汗出而解就是前面那句先振慄汗出而解的简写,省略了振慄两个字为什么他把必省略呢?因为必是有可能的意思,而在这里呢?是不是有可能的事一定出现了,一定出现,反倒没有这个必字了?好,我们联系起来看啊。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太阳病没有解除,寸关尺三部脉都摸不到,有可能会出现先寒战,然后汗出而解,那么什么情况下出现这种这种战汗而解,是当阴阳脉阴阳俱停,慢慢出现什么呢?出现了仅仅是阳脉出现搏动的时候,就证明了这个正气正在向阳,在向表蠢蠢欲动,这个时候就一定啊,原来是可能,现在是一定,一定会出现先振慄后汗出而解,多么完美。所以说,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是对必先振慄汗出而解的一种解读。什么情况下会有战汗?什么情况啊?是阳脉微者。

紧接着他说,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你看下之而解前面又没有“先”又没有“后”的,为什么没有啊?因为他已经在说另外一种情况了,所以不需要先或者后了。前面的先汗出而解是先振慄汗出而解的简写,如果不是先振慄汗出而解的简写的话,那么请问先汗出而解,那后什么呢?后面还有什么治疗方案呢?后面还出现什么情况呢?没了,张仲景怎么可能先说了一个东西,后面又没呢?那不是前后不相连接,那不可能出现这种语法错误啊?

但阴脉微者,如果仅仅是阴脉出现了微微的搏动,那么它的前提条件还是什么?还是脉阴阳俱停,就是寸、关、尺三部脉都摸不到,如果仅仅是出现了阴脉,阴脉就是主里证,你也可以说是尺脉。尺脉慢慢搏动了,他不是寸脉,是尺脉说明了什么?说明正气在积蓄力量向里在运行。为什么向里呀?因为有里证嘛。里证比表要严重嘛,所以呢,它就向里而去了。但阴脉微者就这么个意思,和但阳脉微者是正气走的方向不同,一个向表,一个向里。

那么说明了什么?说明太阳病未解,应该是表里同病,是不是?因为邪气这么盛嘛只是以表证为主要矛盾,还是以里证为主要矛盾?如果说是以表证为主要矛盾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什么?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就会出现战汗而解这种情况那么如果说他这个邪气往里去了,就是正气不具备战汗而解,你积蓄力量也打不赢它,那么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么这邪气就内陷内陷到哪里啦?内陷到阳明,是吧?那就成了阳明病

那么成了阳明病呢这个时候的邪气就往阳明方向跑,往阳明方向跑,那他脉象就会出现什么?脉象就会出现,但阴脉微者。那么但阴脉微其实是什么?是正气在向内、向里来驱邪邪气在哪里,正气就往哪里跑,这是很正常的,是吧?那么邪气既然在里为主要矛盾,他可能也是表里同病,表也有,里也有,但是由于里更甚,所以阳气就跑到里来治疗里病那么正气就跑到里面来治疗里,这阴尺阴脉微就出现了,就是这个时候,就是脉阴阳俱停,但是阳脉还是停的,阴脉已经慢慢的出现了搏动,那么阳气就是往阴这个地方跑了,就是往里去了去治里证了,就这么个意思

那么由于邪气已经内陷,那么正气在祛邪,到治里证的时候,他力量有所不足因为邪气如果在表为主要矛盾的话,是战汗而解嘛不需要用药,战汗而解。那么邪气到里呢,说明邪气,它比战汗而解的这种邪气更甚,它已经到了里面。说明我们正气想抵抗,但是仅凭自己的正气抗不了邪)了,这个时候要用下法咯下之而解下之而解怎么办?由于我们正气已经在恢复,所以下之而解的不需要用太大的下法,若欲下之宜调味承气汤。就是用一点点调承气汤来协助正气攻一下邪气OK。

那么在里的邪气解决了,在表的那一点邪气)就不治而愈因为在表的他现在是表里同病的话,以里病为主,表证为辅,里证解决了,表自解,就这么个意思。而且这个调胃承气汤啊,它是即护正气,又袪邪气,因为它有甘草,是吧,它能补气。那么大黄,芒硝泻之就是调胃承气汤所以它用调胃承气汤,只是轻轻辅助一下正气,因为正气已经跑到了这个地方来攻邪气了,下之而解嘛,所以宜调胃承气汤,就这么个意思这多清楚,多明了啊。

我们重新把他一整条都解读一下啊,那么就更明朗了。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意思就是说,太阳病,本应该有太阳病的脉浮但是太阳病未解,无论你是用了治法还是没用,没治疗过,还是没有治疗过,总之太阳病还存在。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了寸关尺三部脉象隐伏不现,摸不到了。那么这种情况呢,就有可能会出现先打寒战,然后出汗,随之病邪而解,病邪而解病愈。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战汗而解呢?但阳脉微者。也就是说当寸脉微微搏动,仅仅是寸脉微微搏动,仅仅是阳脉微微搏动,阴脉还没有搏动,阴脉还是停的脉阴阳俱停嘛,那么当阳脉有微微搏动的时候,证明了体内的正气,以及蓄力量来袪在表之邪,所以呢,就会出现先打寒颤,然后流汗,病邪随之而解。如果说是阴脉慢慢出现了搏动,也就是说尺脉慢慢出现了搏动,就证明了什么呢?证明邪气在里,以在里的邪气为主,那么正气呢,正在往邪气的方向去,所以它的阴脉就开始搏动了,这个时候我们用下法但是呢,用下法呢,由于我们的正气,自身不能够把这些阳明的邪气下下去,因此需要用药物来辅助,那么如果要辅助来下它的话,适宜于用调承气汤来辅助正气攻邪,那么下之而解那么下完之后,里邪解了,表邪自解这就是完整的解读。

那么我这种解读呢,我个人认为是最合理的啊,也是能把每一个字都解读清晰的,但是有些人就解析得不这么清晰了。

比方说曹颖甫,他在《伤寒发微》呢,他说:师言太阳病未解,初未尝言欲解也。脉阴阳俱停不可通,“停”实“微”字之误,玩下之文但阳脉微,但阴脉微两层,其误自见。曹颖甫这个人很过瘾啊,专门喜欢改动,然后自己解释给自己听啊,错误连篇。这个“停”绝对是停,是阴阳脉摸不到,绝对不可能是微啊,当他把它变成微的时候,后面就无法解读了。

有些人呐,他解读不清楚的时候,最喜欢把条文的字拿来改,因为《伤寒论》中会有一些错简,但是错字可能会少见。曹颖甫之前改的错改得更离谱的是把一整句话都改了,他太离谱了他觉得解不通的时候,他自己绞尽脑汁想不清楚的时候,他就认为字错了,这是他的一大特色啊。

这个柯琴《伤寒来苏集》,他更过瘾呢。他说:言未解便有当解意停者相等之谓说这个停是相等的意思,他说阴阳俱停就是阴阳相等,阴阳的脉都是一样的,是这么个意思,嗯。

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本来是对先振慄出而解的一个补充说明的解读而已。医宗金鉴怎么说啊?他擅作主张,他没有认为后面是对前面的补充,他把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还搞了个方子出来了,他搞了个麻黄桂枝各半汤来治疗。

这个刘渡舟刘老呢,他就有一点点避重就轻的意思啊,他就在解读这个条文,就把战汗说了一下,说了自己曾经一个战汗的例子对于后面的阳脉微者,阴脉微者根本就没有解读,因为什么呢?因为他他解错了,我估计他是怕自己解读的不对,然后干脆就不解读,就把战汗说一下,收工。

胡希恕胡老呢?它的解读呢,更有味道。他说这个94条是93条的另外一种说法,他把这个战汗而解和冒家这个汗出自愈说是差不多的意思啊,说必振慄而汗解啊,那么这个暗示这个冒啊,就是头前那个啊,他说的是冒。冒家自汗而愈,和战汗是两回事啊,胡老。另外,胡老说: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应该用桂枝汤来解,哼哼

但是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先贤啊,圣贤前辈你们如何解读先汗出而解要这个先字啊这个先字在这里是啥意思啊?医宗金鉴说麻黄桂枝各半汤,胡希恕胡老说用桂枝汤,那么你用了麻黄桂枝各半汤,用了桂枝汤之后,然后呢?然后没了,后面没了那这个先汗出而解这个先是啥意思啊?所以你们把这个先字,如果不考虑进去的话,难免会出现解读上的误差和错误啊。

不过呢,各位先贤大家,你们都是名垂青史的榜样啊,我张某人也是看了你们的很多书成长起来,我并没有数落各位大家的意思,而是为了澄清这条条文,它究竟在讲什么?用我的解读来解读出来,百家争鸣嘛!没有对各位大家有人品、人格上的侮辱啊,仅仅只是对这个条文的解读的不同的意识见)而已啊,不同的解读而已。当然了,如果等我百年以后在九泉之下能够碰到各位的话,我仍然持我本人观点,说不定还可以和你们理论一番。

不管怎么说,我把你们比作诸葛亮一样的伟大,你们对历史、对中医历史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你们就是中医历史长河当中那天空闪闪发亮的星星,指点着、指向着、指示着我们后辈,在发扬和传承中药的路上啊师古而不古,继承和发扬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医未尽之事业,我相信会有更多后来者来继承你们的衣钵,将中医发扬光大,传承后世。你们也将永垂不朽

好,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一节课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