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干刺激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高良姜 2022-06-19 发布于浙江

​神经干刺激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神经干刺激疗法,是刺激与疾病有关的神经干以达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的刺激方法是针刺,电刺激及埋线等方法,推拿刺激神经干的方法,虽然在临床中经常应用,但是尚不被广大临床工作者系统掌握。笔者在研习贾立惠(点穴疗法)基础上,综合各家经验,用点穴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失眠,月经失调等,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点,按拨等手法刺激神经干及其主要分支。本文将刺激神经干的推拿手法及常用刺激点作一介绍。由于部分刺激部位与针灸穴位重合,为了便于描述和临床应用,本文以现代解剖学定位为准,解剖定位参照屈勇主编(实用神经干电刺激疗法》中相关定位刺激手法。

刺激手法主要采用贾立惠编著的(点穴疗法)中的点法和按法 点法的手势有两种,一是掌指关节微屈,示指按于中指背侧,拇指抵在中指末节,小指,无名指握紧,重刺激时采用此法:二是中指与示指并齐微屈,拇指抵于中、示指的末节,小指与无名指握紧,,轻刺激或中度刺激时果采用此法,一般每秒2-3次 点法按照刺激强度分为轻,中、重三种强度。轻度偏于补,多用于小儿,妇女或年老体弱患者和虚性疾病 中度具有调和营卫,疏通经络的作用,可用于虚证,也可用于实证。重度主要用于青壮年及体格健壮的患者和临床表现为实证者。

按压法:是拇指伸直,其余4指或扶持于所按部位之侧旁,也可将4指握起,拇指之第二节关节紧贴于示指之桡侧。操作时拇指指端与被按部位呈45-90角向不同方向用力按压 在按压时拇指指端如向上、下、左、右拨动时,称为“按拨法”;拇指指端转动时,则称为“按扭法”。按压法其力很大,是一种强刺激的手法,具有镇静、止痛,解痉的作用,多用于实证。

2 常用刺激点

2.1 头面部

2.1.1 三叉神经刺激点 滑车上神经刺激点:眉毛的内侧端,主要用按扭法。眶上神经刺激点:位置在眶上缘内1/3与外2/3交界处,主要用按扭法颧神经刺激点:外眼角外2m处,主要用按拨法,眶下神经刺激点:鼻翼外下缘至外眼角连线中点主要用按扭法 上齿槽神经后支刺激点:外眼角垂线与上颌骨颧突下缘相交处,主要用按扭法 颧神经刺激点:口角下一横指处或在下颌骨上下缘之间正对第二前磨牙处,主要用按扭法。耳颧神经刺激点:耳屏前缘凹陷的沟中,颧浅动脉后方,主要用按扭法。下颌神经刺激点:颧弓下方,下颌切迹中点,主要用按扭法。

2.1.2面神经刺激点 乳突前点:耳垂后凹陷处,主要用按拨法或按扭法 乳突后点::乳突尖后上方0.4~0.8cm处,主要用按揉法 耳前点:由耳珠前缘向前外眼角及口角各引一条线,由二线构成角的等分线上鼻侧1-2m处,主要用按揉法。2.2 颈项部舌咽迷走神经刺激点:下颌角与乳突连线的中点,主要用按法或按扭法 喉返神经刺激点:喉结下二横指,气管两旁,主要用按拨法 副神经刺激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1cm处,主要用按糅法 。舌下神经刺激点:舌骨大角与下颌角连线中点,主要用按拨法 。枕大神经刺激点: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旁开1.5处,主要用按拨法 枕小神经刺激点:枕外隆突中点旁开5.0cm的上项线上,主要用按拨法。颈丛刺激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主要用按拨法。 臂丛刺激点:锁骨中点上1寸.主要用按拨法 。耳大神经刺激点:乳突后缘,主要用按扭法。 颈神经根刺激点:自乳突尖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做一连线,各横突结节之间,主要采用按揉法。

2.3 驱干部 胸神经根刺激点:各胸椎棘突之间旁开4~6cm,主要用点法或按拨法。腰神经根刺激点:各腰椎棘突之间旁开2.5~3cm,主要用点法或肘压法 腰丛刺激点:两髂嵴最高点连线(腰4棘突水平)下3m,后中正线旁开5cm,主要用点法或肘压法。腹腔丛刺激点:第一腰椎棘突中点左侧2.5~3cm,右侧相应部位处有下腔静脉,主要用按法。⑤)骶神经后支刺激点:由两髂后上棘连线距正中线2.5cm处直上1.2cm为第一骶后孔的位置,由该点向同侧骶骨角外侧缘引一直线,在该线上距第一骶后孔2.5cm为第二骶后孔,距第二骶后孔2cm为第三骶后孔,距第三骶后孔1.5cm为第四骶后孔的位置,主要用点法或按拨法。胃丛刺激点:胸骨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主要用按法 肩胛上神经刺激点:肩胛岗的纵轴外1/3与内2/3交点的上方1cm 处,主要用点法或按拨法 脊髓刺激点:第二腰椎以上的各脊椎棘突之间(多用于颈段及胸股),主要用按揉法。

2.4 上肢部 臂丛刺激点:腋窝顶部腋动脉搏动处,主要用按拨法 。腋神经刺激点:有二,一是腋神经点,垂肩,肩后腋后纹端与肩胛骨肩峰连线的中点;二是三角肌点,在三角肌的中央,分前、中、后三点。主要用按拨法或点法 肌皮神经刺激点:有两个点,一是肌皮神经点,在喙突下方2cm处:二是肱二头肌点,位于上臂屈侧肌腹隆起的中点,主要用按拨法。桡神经刺激点:有七个点,一是肘上点,在肩峰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上2/3与下1/3交点,成人约在上臂外侧肱骨外上髁上方6~7m处;二是肘窝点,在肘横纹上外1/4与内3/4的交点,相当于肱二头肌止腱外侧1cm处:三是肱三头肌点,长头在上臂背侧上1/3与下2/3交点近腋后缘处,外侧头在上臂背侧同一平面桡侧缘处,内侧头在上臂背侧上2/3与下2/3交点近尺侧缘处;四是旋后肌点,在前臂伸侧桡侧缘上1/4与下3/4交点;五是指伸总肌点,约在肘部桡侧至腕背中央连线中点稍上;六是拇长伸肌点,在前臂伸侧腕横纹上4m近桡侧缘;七是拇长展肌点;.约在前臂伸侧桡侧缘的中点,主要用按拨法或点法。 正中神经点;有六点,一是肘窝点,在肘横纹上,肱动脉内侧;二是腕上点,腕横纹中点上4cm,掌长肌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三是旋前圆肌点,在肘横纹内1/3与外2/3交点的下方2.5cm处。相当于肱二头肌止腱的内侧;四是指深屈肌点,在肘部尺侧缘至腕横纹中点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五是指浅屈肌点,前臂屈侧上2/3与下1/3交点近桡侧缘;六是拇长屈肌点,腕上约5cm近桡骨缘处,主要用按拨法或点法。 尺神经点:有二点,一是肘后点,在肘尖和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尺神经沟内(小海);二是腕点.腕横纹上,尺动脉尺侧或碗豆骨的桡侧主要用按拨法。

2.5 下肢部 坐骨神经刺激点:有六个点,一是臀点,位于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下缘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二是股上点,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内1/3交界处;三是股中点,股后中线中点;四是股二头肌点,分别位于坐骨结节至腓骨小头连线的上、中或中、下1/3交点;五半膜肌刺激点,股后侧缘的中点;六半腱肌点,股后上1/3与下2/3交点近内侧缘,根据部位主要用肘压法,按拨法或点法。臀上神经刺激点:坐骨神经刺激点的股上点上方7.5cm处,主要用按拨法或点法 。臀下神经刺激点:坐骨神经刺激点的股上点内上方5cm处,主要肘压法或点法。胫神经刺激点:有四个点,一是腘上点,腘横纹上方,股二头肌内缘与半腱肌外缘上部形成三角形的顶角处;二是腘点,腘横纹中点;三是胫骨后肌点,小腿后侧上2/3与下1/3交点近胫骨缘;四是内踝点,跟腱与内踝连线的中点,主要用按拨法或点法。腓总神经刺激点:腓骨小头后下缘主要用按拨法。 腓深神经刺激点:有三点,一是腓深神经点,在外膝眼下5cm胫骨外缘一横指;二是胫骨前肌点,位于小腿前侧上1/3与下2/3交点胫,骨前嵴外约2cm;三是足拇长伸肌点,小腿前侧中线上,踝关节上方5~6cm处,主要用按拨法或点法 腓浅神经刺激点:有三点,一是腓浅神经点,位于腓骨小头和外踝连线的中点;二是腓骨长肌点,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界点;三是腓骨短肌点,腓骨小头至外踝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界点,主要用按拨法或点法。股神经点:有二个点,一是股神经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5cm处,股动脉外缘;二是股直肌点,大腿前方中点,主要用按拨法或点法。闭孔神经点;有二个点,一是闭孔神经点,位于腹股沟韧带内1/5与外4/5交界处下方5cm处:二是内收大肌点,约在腿内侧上1/3与下2/3交点附近,主要用按拨法 股外侧皮神经刺激点:髂前上棘内侧缘下2cm处,主要按拨法,或点法,隐神经刺激点:位于于足内踝上7m处、紧靠胫骨内侧缘后面,主要用按拨法或点法。

3 总结

神经干刺激疗法在临床已经成为一个流派,为了使该方法更加充实完善,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我们参照现代解剖学知识,将刺激部位重新厘定,以方便掌握,其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非药物自然疗法,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