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成拳学讲习录2

 逸心茶舍 2022-06-19 发布于内蒙古
说拳
尚云祥先生常练劈拳和崩拳,他好学好练,学了很多,后来就教人十二 形和五行拳。他一个五行拳打一遍,能打上一上午,三四个小时。他有一陈 姓弟子,练拳动作很规整,王芗斋的弟子跟他们关系都很好。劈拳一个动作 半个小时,手抓回来、伸出去又半个小时,一趟五行拳,一个上午打不完, 他劈拳后不动。
弟子:赵堡太极拳要求小腿直,怎么能直?
师父:重心转换的时候,一条腿支撑,整个拳架是一条腿支撑,用力是 均匀的,始终在均匀状态下用力。孙禄堂的拳是活步。武禹襄跟陈清平学, 所以,武式太极拳跟赵堡太极拳的风格比较接近。杨家保守,外姓弟子都不 如自己子侄。赵堡太极拳长期盘架子,他们讲究身桩虚灵,三直四顺,手走 圆,立身中正。头是正的,身子和小腿是直的,做什么动作都不影响。手上 不挂力。
形意拳也是一样,它是用筋骨之气(筋骨脱开皮肉而出〉把身上揉起 来(现在人练不是这样〉,这才是形意拳,大成拳就是形意拳。为什么要那 个东西出来呢?那个东西出来才不是对抗,因为对方找的是你这个东西,你 这个东西对方不知道、找不着^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皆由 此出,这样才能百战不殆。对方不知道的那个东西,要练得壮大。对方不知 道你进攻的武器,但你的武器不能制胜也不行,要把这个武器练得壮大,让 他难以反抗。这就是神体、意体和形体百分比的变化。神、意体要站出来, 然后要壮大神意之体。
弟子:形意拳揉身体不是为了用,也不是为了打,只是为了练,是这样吗?
师父:形意拳五行十二形,是练打的“一个”状态,也是练打的能力; 一个有形的状态,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练出无形。一个练的原则、原理,变 化着才能用。两手的来回、神意的起落与吞吐,就练这种状态。到用的时候 你用的是这种状态,平常练的时候你就当用着练,但确实不是这样用,但不 这么练也不能用;手能伸、能回,都是用这种状态。手伸出去不能把状态破 坏了,是用自己练的整体去打别人的非整体,对方是一拳一脚、一枝一叶, 你是一个组织、一个混元体。
这个混元体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是筋骨要穿起来,这样,对方用的力 都是散的。为什么对方很有劲,但一搭手还是不行呢?因为他碰的我这地方 不是这地方,只是他认为是这地方,这地方是我整体的代表。我出去一个手 指头都代表我的整体,别以为后面没人。就像电视剧里面的场景,一帮人拿 着刀围着一个人但不敢砍,因为外面还有一帮人拿着枪围着他们。
意体出来以后,就容易成整体了。形体不作主张,这个混元体才能出 来,才容易形成。意气君骨肉臣,臣不能有自己的主张,臣的主张就是君的 主张,这才叫整体。俗人练的拳法,形破了,一开始就错了。现代不同于古 代,古代人生活状态的那个心跟这个拳是吻合的,现在人是不吻合的。为什 么要不停地看、不停地听呢?听的当下是这个东西,一会儿就被惯性移走 了。所以,要生活在这种状态里,这个拳才能入进去;你生活在那种状态, 这个东西是进不去的。做学问,宁可在屋里什么都不做,也千万别做那些不 该做的。没事看本书^那本书就不能看,不看还可能在正确地做事,你一 看就把你带走了。所以,要有传承,没有传承一切都无从说起。要看书就看 《大成传习录》,你得看明白,得看懂,不能用俗人的心来理解这些东西, 要用公心、大心。要追时间^落到自己身上去,要拿身体来印证每一句 话。时间要抓紧,别浪费,把书里“说得真好”的东西都变成自己的心, 要不然说得再好跟你还是没关系。
张强上次说的走摩擦步的事情,几年前了一一可见他心里还有这个亮 点,就跟说时间的长短一样,最起码能碰撞一个点。把这一个点弄成一个 面,再弄成一个立体;或者把点连起来;或者用这一个点把这个圆化出来, 全变成这个圆^从明白一点就能明白两点一你这一点就能把别的东西化 出来。这一点是光明,也要能照亮其他地方。这需要时间。心要安,越想厉 害,就越狂妄,精神就越守不住。不用形体时就清逸大勇,只有意体神体出 来才行。
立禅站桩的初期要讲浩然之气。有些人发疯、高兴的时候,脚底下就没 根了,气就上升;悲伤的时候,气衰,在底下。浩然之气,就是喜怒哀乐不導
能夺的中正之气。只有意体出来,喜怒哀乐才不容易夺;意体没出来,形体 占主导,就会常露出来。如果用的是形体,就是匹夫之勇、血气之勇;用意 体,是无我的状态,七情六欲、六根六尘就很难动这个东西。
烦恼在肉里面。推手犯错误,特别是练出粘沉劲的人,就是拿肉干这个 事情,闹情绪。推手,如果是用形体,那要么是凭技巧,要么是反应快,要 么是无明(就是闹情绪〉。若是用意,时刻保持意体的状态,就不容易被对 方把自己的无明刺激出来一一因为这个形体是保护意体的,意体一出来,形 体就有了,就知道了自己意体出来了。
意体就是站桩的那种神气,把形体忘掉,这个过程很漫长。有的人,心 性跟这个接近的时候,他用的时间很短。还要心性坚定,意体出来后,别人 影响不了;有的人不坚定,出来了之后,别人一动,他就又回去了。这就是 站忘,没有身体了,不是一瞬间没有,是任何状态下都没有,没有身体但有 神。如果用一个有形的东西,譬如说珠子,行气如九曲珠,珠子是无形的, 不是关节了,就是更细致的非有非非有的状态。说有又没有,说没有又有, 没有有的状态,非有非无的状态,最后用的就是这种状态。
有人会用满,满有空、实两种状态。对方拳来了,你就跟对方连为一 体,无限延伸,把自己合到虚空中,就用这个虚空打,对方就如泥牛入海, 过来就回不去了,这是空满。实满,对方就像一片树叶,你就像排山倒海一 样压过去。这就是用空、用实。很多人不懂、不会用空一一练的时候要当这 空存在,时时刻刻都认为这是空的。
弟子:您说的这个虚空,是不是要站桩站到能感觉身体和天气、地气相 通的时候,才能把这个空、无练实?
师父:先把身上练没了,那个一瞬间就练没了;身上风能穿过去,外面 不就实了嘛^这就是法。要感知,思考容易形成执着的思维。心要在这个 状态,不在这个状态就隔一层,隔一层就到不了,这是难的地方。心变了就 不难,就简单。很多人心变不了也正常,因为心变需要很多因素^环境、 师父、圈子、朋友、机缘等。机缘得碰,就像有些事情不是你奋斗就能行 的,是你准备好了,就等着,看有没有这个缘分。当然还得做,不做肯定 不行。
弟子:您当时得到了什么机缘?
师父:有一次,我跟朋友从长白山回长春,下着雪,路面都是冰,朋友 开车。前面有辆大车,带着防滑链,开得很快。我们准备超车,对面却来了 一个大车,这种情况刹车或者加速超过去都存在危险。我看着她松了油门, 大车吸力大,就这么扭着扭着,我们的车就慢了下来,跟在大车后面,速度 慢慢地减下来了。当时我就想,她是无我的(不知道是她是否是害怕还是怎 么了,仅仅是松开了油门〉,没有想法了。加油是过不去的,刹车也很危险, 松了油门就跟大车成呼应了。当时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跟它一体了就是它 的延伸,排着队了,她自己有想法的话就完了,所以,不能有想法。从这里 面我悟到了一个道理一一无我,没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一个机缘,很 难得。
图片27
【谈批】本节先说各家拳法,应该已说到要害。因为鸿坤到处寻师学艺,所以了解各家拳法。这些说法,一般读者都应该感兴
趣;写武侠小说的人,如果懂得这些要害,故事情节就可以更精彩更靠谱。我认识的金庸和倪匡二位先生如今年纪已高,恐怕再也不 写武侠小说了。如果想写,很可以由赵堡太极拳写一个女侠,你看 “三直四顺,手走圆,立身中正”,还有“头是正的,身子和小腿 是直的,做什么动作都不影响,手上不挂力”,像不像女侠的形象?
就心的变化有何机缘,答者便说了一段行车的故事。自己的车 跟着一辆大车,想超车时对面又来了一辆大车,那么应该怎么开才 安全呢?不能加油,不能刹车,所以只能无我地随着大车走,这便 是没有任何思维而成变化;要思维,便一定想到刹车、加油等动 作。对拳的变化亦应如是,不能老是落在思维中来主动变化,必须 空了自己的思维,用感知来随宜变化。万物生成都是随宜,随着这 块宜就成蚂蚁,随着那块宜就成人类,在佛家说为随缘任运。
28,行气如九曲珠
弟子:我在想,站粧时脚底下的种种反应是否就是在通脚底下的气脉? 是不是因为它吃重比较大,所以反应比较明显?
师父:身体的自然反应。站久了,血液自然会凝于脚底。气是身体的一 种功能,它会辐射出去,力达四梢。站得脚动不了,那个不对。
弟子:赵堡就是通过盘架子才能出来?
师父:对,差不多,讲究圆、直、顺等。河南有个和兆元,陈清平的弟 子。《拳论》上有“一丝不挂”的要领,但是现在人不易做到。这个很难明 白,你要不挂劲,怎么能练出功夫?不挂劲,练时间长了,也能有功夫,但 这种功夫还得站桩。
弟子:我们几个在聊拳、站粧的时候,如果脊柱不竖起来就感觉不行, 竖起来后就像九曲珠中的那根线,提着身体。感觉脖子后颈很重要,要立 起来。
师父:所有的关节都是弹性连接状态。九曲珠就需要这条无形的线把它 连起来,这样才能不丢弹性状态。这珠子,如果堆在这,就没有弹性了;如 果把珠子拿棍子撑起来也不对,拿铁丝穿起来也不对,用竹签穿成糖葫芦也 不对,都是不能动了。不是用线来穿,是用气来穿,这样就清晰了。《拳 论》上讲,行气如九曲珠。光有气没有珠子就没有功能,光有珠子没有气, 起不到功能的作用,这个是中环之理。无形就是这个气,有形的就是这个珠 子;珠子想打人,需要这个气来领着,领着它打,两个谁都离不开谁。
到时候还要把这些珠子练得看不见了,气就是看不见的。这个时候才能 做到弥漫过去,这个就是化境,融化了。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 动之动才起这个作用,看着轻飘飘的,过去就挡不住,是用串珠子的气做这 个事情的。两个人扭拉在一起的时候,不能因为拉着把珠子拉散了,珠子还 是由气穿着在做这个事情。这个气不能变,一变,就成对抗了,就是这个无 形的气把它穿起来,看起来轻飘飘的,一碰,人就粘到墙上了,既简单,也 很不易。为什么不易呢?这么简单的东西,大家一听就懂了,但很难做到, 因为心不对。心要变过来一变换气质,变过来的这个气,才能领着珠子。 这个心不能有杂染,不能让这个事、那个事把你的心影响了,瞬间回去了。 所以,别的东西夺不过这个心的时候,你才算做到了。
年轻时打人也能打赢,但那个是情绪,是动了情绪。现在情绪影响不了 这个心。现在对阵,一上来就这样,这多厉害,这多清逸。这个心,这个立 禅,从头到尾说的都是以身正心,用这个身体把这个心给弄出来,外在的东 西包括自己的想法动不了这个心。所以,这个心就有智慧,就有感知的能 力,才能印照外面的万事万物,才能格物。带着情绪、成见、我执、法执的 心,怎么能感知?你跟这人有仇,这人动动嘴,你就想着他在骂你;你喜欢 这个人,他咧嘴一笑,你就觉得是对你笑。实际上他可能不是在对你笑,是 你的心往那走了。要有天下为公的公心、大心,看谁都是自己的亲人,要有 这种心,要有愿力,这都是学佛必需的。学佛很有意思,第一要发愿,不发 愿的学佛是随波逐流,观念容易变,发愿才行。
弟子:对这个变心,我以前觉得挺难的。上次在群里说“关节充满弹 性”,你说“把这个全身充满弹性去掉”,哎,我当时真是,一下子关节就 没有了这种状态,关节马上就是活泼泼的那种感觉,而不是一种弹性的 东西。
师父:你要是老想着那个弹性,就是弹性里边有你的想法的时候,就有 你的意识在里边,你要这弹性保持纯洁,保持干净。别给它加这些东西,连 自己的意识都别加进去。就像两个人对抗一样,你的心本来很干净,不能再 想着我恨你,就用这个干净的心做这个事情就行了,这就是用心。用心,就是做事的时候心是干净的,不参与。
说话要有来有往,听懂听不懂没关系,没听懂我再想办法让你懂。其实 它不难,很简单,还很直接,就是人们过不去,得翻来覆去地说这个事情。
弟子:一个是说的时候复杂,另一个还是需要站桩的积累。
师父:得站,不站不行。老前辈说,你站不一定行,不站肯定不行。站 就有可能行,不站连行的可能都没有。只有站的时候,才能让这肉不工作, 才能让心亮出来,让那个清虚的东西出来。平常老在惯性状态一一身心紧的 状态,根本就分不清楚,就不知道是咋回事。然后你用大的心出来,弥漫出 来,这些人和事,只要你的心能包住,你就能看清他。那你心有多大,量就 有多大,如来佛说孙猴子跳不出他这手掌心,就是这个意思。
弟子:九曲珠这个气?
师父:还要用气,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俗人练拳,在身上,他们运这 个气,不是这个东西。我前几天在群里讲势,风吹树叶飘起来。你要打对方, 你要靠身体外面的气把你运起来,里面别有。身体里边有气还是死的,就像船 在海上漂的时候,让海运推动这个船,这样才有势。你要让身外的气来运你, 见了强大的对手也是这样。人们见了对手,第一个反应就是对抗心态,不是防 守就是进攻,那不行,这是普通人。练大成拳不能用普通人的思维。
要是有人听到这些话,他就记在心里,不停地练,就易成功。现在时代 不同了,人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是没有精力练,再就是听了这个道理还想 听更好的,这样就难了。当年郭云深教尚云祥的时候,教几天回去,过很长时 间才过来,就看一下哪些没练好再继续教,教好了就走了。尚云祥在北京也是 练很多年,劈拳、崩拳练好几年,而且是专业的,一天到晚干这个事情。你们 是好久来听一下,回去做事,又回到原来的生活当中,把这早都忘了。这种 情况就不能说自己都学了十几年了还没学懂,这十几年已经不是那个事了, 你再没有时间那就更难了。中国传统拳术特別是这些比较高妙的拳法,虽不 尽是拿时间来衡量,但没有一定时间的积累肯定是不行的。
29,大成真义
我们习练大成拳,很多人不了解“大成”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道德, 有人说是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基于自 己的知识、自己的经验和学问来诠释这两个字。儒家讲,大成是圣人之学, 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统摄的整体,要在革新人 类习气之流失,而复其本然之善,全齐性德之真,方是成己成物,尽己之 性,尽人之性,这才是大成。整体是生生不息、不断不住的。
大成应是什么样的身心呢? 一定是觉悟了的身心,一定是有了智慧的身 心。身体和心是互相促进而不制约的开放状态,我们就要以身正心,拿身体 练心,以心印物,以物用心。这样的身心才有感知力,这样的身心才能用, 也就是刚才说的无杂染才能起用。大成拳有四种状态,鹰与熊、狮与虎、蛇 与鹤,最后一个是猴。无杂染之用时,可以用出鹰,需要熊的时候它带出了 熊,甚至需要蛇的时候,它也可以变成蛇。这种需要是感知出来的,不是我 预定的,跟对方一搭手,神机一对就知道需要什么。
应该怎么做?对方是因,你怎么做是果。不能预设,不能说我想怎么 做,这个是要因敌变化示神奇,是敌人需要你怎么做,是这个事情需要你怎 么做。所以是要这样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是不杂染的,生生不息的。
怎么练出这样的状态呢,拿什么练呢?专门的方法是立禅。立禅以外 呢?它又跟生活打成一片,拿生活来练。
怎么用呢?你练出了什么东西才能用?无杂染的中气要出来,拿这个中 气感知。感知就是遇到什么感应什么,遇到什么感知什么,所谓相敌的功 夫。相敌是观察对方的气场,这个人气场大,那个人气场小;这个人走路气场偏,那个人走路气场横;这个人走路下半身是空的,只上半身有气场;那 个人走路完全没东西,根本没有气场一一你这样相一下,就把对方看透了。 相,是用感知的能力去相,不光用眼。
【谈批】用生生不息来定义大成拳,无论出于什么角度都适 合。这里是说本然之气,那就合乎佛家的思想,如来藏将一切都归 于本然;甚至用科学都能解释得通,现在很多科学家也用本然来解 释一些科学问题。所以,大成拳主张生生不息之气,归入本然来感 知,实在是很高的道理。佛家能证入本然可以感知万物,拳家由本 然来观察对方的气场,实在是很小范围的事,自然很容易办到。不 过,要明白这个道理,实在难能,所以,我觉得大成拳的拳理可以 说是最高的拳理。
图片28
3定要清晰
笼罩的范围有多大?最小得把对方给笼罩住,必须在你的范围之内。你 要是笼不住了,他就成对抗状态了,成两个东西了。这是精神笼罩。然后是 良知良能的笼罩,就是让有形的身体没有实,让它自己不受心的控制,它不 再用力,不用力才是良能。我说过一个比喻,像在水中的渔网,它不是靠力 来捕捉鱼,或靠形来捕捉鱼,它仅仅是随着水漂,根本没有实的东西,就把 鱼笼罩着了。渔网不但没有发形的实,甚至没有自我的控制。你体会一下水 中渔网就知道清晰是怎么一回事儿,愈没有作意愈清晰。如果渔网作意去捕 鱼,张开、发力,想用形去笼罩,那就不仅不能清晰,甚至可以说是糊涂。
【谈批】用气场来笼罩对方,而不是用力、用形,这样才能配 合生生不息的本然之气。能达到这样的状态,一切形都只是反应,
而且是自然的反应。渔网捕鱼,渔网本身并无作意,亦只是反应而 已,所以才说“愈没有作意愈清晰”。清晰,是指感知的清晰,不 清晰便可能有错。看打西洋拳,总觉得拳手太有作意,他们不是反 应,而是作意去攻击对方。所以,我国拳手若能知道点大成拳的拳 理,打胜西方拳手应该容易一些。
31.中气才是真的间架
间架要配备妥当。怎么才叫妥当呢?人站着一定是直的,可若太直了就 死板,死板就不能起用,所以要直中有曲。直是本来的自然状态,即使在直 中有曲的状态下,直是依然保持着的,这样才是守着中气的状态。
不管是散打还是打泰拳,打出去、收回来就是直中有曲。收回来就回到 原来的零点坐标,即是回到本来就有的状态。一定要回到本来的自然状态才 能继续打、不断打,可以持久,可以生生不息,所以说间架要配备妥当。
一些人解释这个东西的时候,总是说不到主体上,总是纠缠于旁枝末 节。妥当的主体就是要垂直状态,虽有曲折的形状,但是意必须是直的,神 必须是直的,这才是中。在这种状态的时候,喜怒哀乐夺不了你的中,情绪 之外的东西,包括你自己的觉知,夺不了你的中。这样中气才能壮大,才能 出来,中气出来才是真正的间架。
中气出不来,你用的完全就是形,这个形就不是你要练的那个东西。你 要把这个形破掉,破掉你才能周身无一处着力。周身无一处着力是什么状 态?是不对抗的状态,也就是我所说的水中渔网的状态。我们一直说不对 抗,你只有真正做到了周身无一处着力,才是不对抗。不对抗的时候,跟对 方才是一个人,就能跟对方合上,就像网跟鱼合上一样。一对抗就是两个 人,一有用力必然要对抗,所以渔网都不用力。
用势解决问题,用势不用力。良知良能就是把自己的惯性去掉,用力即 是惯性。你坐着时肌肉紧张而你不知道,不知道就是惯性。把它去掉以后恢 复不为而能,才能有感知的能力。感知就是觉悟状态,这得从立禅中获得。
图片29
【谈批】这里说间架牵涉到形的问题,形是曲中有直。可是这
31.中气才是真的间架直,却依然是意。这也就是说,形需曲,神却需直,这口诀便是形 与神的配合,非常重要。
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很多,目的在健身。可若不能神直,那便只 能说是身体的运动,对内脏的作用很有限。健身也必须神直,密乘 修炼,一入门便强调这点,说为“中脉”。练太极拳的人若能细参 此理,对自己的健身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32,一静一动
推手、断手是一个东西。这里讲不二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精神和形体是 两个东西,但是要有君臣的先后。形的惰性和意的主动,这样才能将精神跟 形体配合,两个配合就完美了。完美是什么呢?就是跟对方圆满连接的状 态,不是对抗,不能有反应,一反应就是对抗。你可以快也可以慢,但不是 被对方主导的反应,不是现代运动讲的反应、技术、力量、素质。在这个过 程中,随时要有恢复的状态,就是零坐标的状态。精神是什么呢?精神就是 那种无中有,那个东西要出来。无中有,色即空,就是要把对方看空,看空 以后才符合这个理,是连接不是对抗。
第一次听我这样讲的人,听着可能有点费劲,这个没有关系。做到这个 以后,素材就有了,然后怎么做呢?无中有、色即空、笼罩,这样贯穿起来 就有了。无论你用劲不用劲,我这手没想法,良能就是接触点上没有想法, 就是手上没有作意、没有执着,没有执着的时候它就随应对方了。有时候对 方快,随不上,因此你会对抗,这就错了。怎样才总能跟对方连接上呢?就 是用神来笼罩,我罩着你,无论你对抗不对抗,我都罩着你;无论你用力不 用力,我都罩着你。
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好呢?是没有间隙。一有间隙就有两段了,两段 就是两个。譬如大海,水波不断连接,所以大海是一个整体。必须是一个, 然后才能说神、说中。表面看大海似乎很平静,一跳人海中,你就会感受到 海的真正力量,因为大海是一个整体,海水满溢,整体的满溢海水就有无穷 的力量。如果只是一个水波,断开后又接着另一个水波,这些水波便不见得 有力量。因此,要借对手的势成为自己的势,借的时候静似海溢,有如渔立禅即意:大成拳学讲习录
网,借的就是鱼冲进来的势,它是凭着海水的力量来借。可是一动起来,就 不用海水的力量来比喻了。王老先生说,动的力量有如山飞,山飞没有技 术,可是它的力却无人能抵挡。这就是“静似海溢,动若山飞”。
【谈批】王芗斋老先生说“静似海溢,动若山飞”,其实是因 果关系。若不能静似海溢,一定不能动若山飞,所以前者是因,后 者是果。神要满,所以不能间断。一边立禅,一边养神,神气便满 溢了,这便可以说是蓄势待发。一发之时,才能有如山飞,无可 抵御。
密乘有几个招式来练神,要诀也只是中神、直神,形虽动而神 不动,这样神才能静、才能满。王老先生曾与密乘人士结交,可能 由此受到启发。
33,只一个势
如果讲势不讲力,两人相接气势要和。如果讲技术和力量,这个主动、 被动就分开了,很难解决问题。讲势,要把对方放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中,这 个时候对方若突然进攻一拳,也只能落在你的气势感知中。若气势没有超过 对方身体而将他笼罩,他才有突然发拳的机会;若你的气势笼罩着他了,他 就没法子突然发拳。所以,有了气势,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讲气势,还要知道气势是敌我一体的,这才是和。和的时候,对方的东 西便很难出来,一出来我就可以借他的势,因为他已在我的笼罩之中,他的 势其实就是我的势。
他也可以不随我,但是当我的神气笼罩了他的时候,我一动他就必须跟 着,因为我与他已经合一。所以,就是手随着神气,手随意变。如果不是用 势而是用劲,对方的劲一大,你就不能借他的劲成为自己的劲了,这时对方 的劲、自己的劲就成了两个东西。我们必须明白,势只有一个,而劲可能是 两个。
【谈批】当自己的神气能笼罩对方的时候,对方就不能突然发 拳,这是很高的拳理,许多人也许不认同这一点。其实,说他不能 突然发拳,并不是说他不能动作,而是说,他发拳的动作无非只是 我气场中的一个变化而已,这变化在我神气笼罩之中,因此可以不 把他看成是对自己的攻击,就可以随着他的动作来因应变化,所谓 “后发先至”,应该便是这个意思。
34,动静不二
弟子: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孩子上学途中,经常被一群孩子围着殴打。 后来,他模仿家里的狗学打架,再跟同学打架就打赢了。再后来,他失恋 了,因酗酒疯掉了,常常像狼一样嚎叫,谁都不敢碰他。
师父:你想说明什么?
弟子:我想表达的是,现在他已经看不到我们的势了,你一靠近他就咬 你,你一挨他,他就撞你。
师父:你现在把对方当对手了。你要放空了,空着就不论大小。譬如有 人钓鱼,你不能因为这个鱼大了、猛了就把这个线给弄断了,或者你说这个 鱼大了我不钓了,我换个小的。连接就是连接,对方一疯,精神一出来就是 你的,你得用这个东西。你不用,它就夺了你的心,你的心就不稳了。你应 该随着对方的精神变大,而觉得用这个东西很舒服。你得用上,否则与用这 个东西的频率不配套了,要跟得上还要调整自己的频率;柔和状态时你感觉 挺好的,如果突然快了,你还是这样就不行。他就是眼光再锐利,跟你都没 有关系,这是感知。
如果对方的精神已经影响了你的心,就说明你心里的功夫没有他那个势 大。你的心量得容下他,要跟上他,你的频率得对。你心不够厚,他的凶恶 就把你对抗的一面给拉出来了。你的目的是为了连接,连接是要调整自己而 不是调整对方。你不能说“你好,你先别打我哦”,那样不行。就是六尘不 染,喜怒哀乐都不能影响你的心,你才能用这个东西,你的中气才能到饱满 的状态;他的凶恶和你没有关系,他的善良和你也没有关系,你要打的人他 再善良必须打的时候你也得打。你懂得了这个道理,做不好就是自身有问题,
34,动静不二
王选杰先生
还得继续修炼。你啥都懂了还是做不好这个事情,原因应该是你练的量还 不够。
现在讲方便的入门之法是以静制动,还有以动制静之法。以静制动是有 敌无我,以动制静是有我无敌,都可以动静不二,聚散随意。
大成拳不立一法,不废一法,一气之流行,自性之流露,所有事情用大 成之法一以贯之,如此才能见到光明。
35,观照不失
师父:有些心法技巧,不是大法。像他刚才说的肩膀通了,脖子还有点 痛,那就用意观照,就是过去讲的念起即息;不能老想着,老想着不行,要 把它忘掉。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的法,为什么一些学会了,一辈子也修 不完呢?它需要很多东西,也很庞大。它虽然庞大但不是主流,如果是主流 它就完了。它需要有血有肉,有很多东西,这些就难了,需要积累。
你竖起来无为法,色即空,无中有,这很容易;你要做这个事情就有很 多东西要修。念起即息,念息以后那感觉还在,让它感觉那个觉,感觉快灭 的时候念头又会起来,像炖汤一样,慢慢炖。你不能说这里不通就一定要弄 通它,那反而通不了。譬如说,有时候肩膀放松不了,那你放松手呗。这些 有时候是传授,有时候是经验,有时候是自己的感觉。譬如有气在肚子里 面,肚子又大,那就必然不通。你要通了,肚子就小了,跟背上的化开是同 步的,气息就通畅了,不聚在那里了。我们练的空,不是丹田气很足、膀臂 很粗,不练这个东西,应该是没有的。这样你才能融、才能合,就是感知, 就是一天能学会,一辈子修炼都不见得能修炼好。
图片30
弟子:意思是最简单的东西也是最不容易学的东西,是吗?
师父:它不是学的,不能学。你看,一学就有惯性,你要不停地恢复、 恢复。通俗地说,恢复也是学的一种方式,但在这里是可以的。学就是增加 新东西,不是本然的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