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史氏曰】《可见的学习》用来支撑评价反馈的主要理论是“Solo分类评价法(即“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是由香港大学约翰·比格斯和凯文·柯林斯在1982年提出的,不久这个方法逐渐成为一个脍炙人口的教学模型。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相比其优点是提供了一个系统与语言模式,学生们可以使用它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查缺补漏并评估自己的理解程度。换个说法就是这个分类法可以为独立学习设计活动、提供机会。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SOLO评价法的特点是不仅关心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如何,更关注学生的答案反映出的学生思维能力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及思维层次,如下图: ![]() 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已经尝试永SOLO分类评分法实行“采意给分”的评分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了。作为打基础的基础教育各科教学,要很好地在课堂教学种落实新课程方案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尤其是学科思维素养时,就要有意识地运用类似SOLO评价理论,认真评估本班学生在某一个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可能达到的问题思维层次,并在教学种让学生明确不同思维水平层次应该达到的具体学习目标和成功标准,提醒他们在具体的学习进程中对照目标与标准判定自己的学习程度,通过自我反馈,调整学习策略与方法,依据标准,朝着自己可能达成的下一个目标努力。 作为语文老师,我十分认同黄玉慧老师所说,“SOLO分类评价理论,不仅是一种评价标准,也为我们提供了阅读文本的思维方法——有根有据地分析文本。阅读要从文章中找到正确、全面的可靠依据,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周全缜密地思考问题,既要思考依据与观点之间的联系,还要考虑依据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够运用归纳、演绎、推理思维方法,抽象出开放性的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