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瞭解一種蔬菜 就是重讀一段歷史,認識一種文化。 有可能它的存在 不少蔬菜也是擁有了傲人的歷史長度。 是超越了我們人類存在的時間; 有可能它的命運 也像一個民族一樣充滿了悲歡離合。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詩經.衛風.伯兮》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位婦人因丈夫遠征,因為思念良人,遂在家居北堂栽種萱草,藉以解愁忘憂,從此世人稱之為“忘憂草”。 萱草是百合科的一種,花開時漫山遍野,其香味芬芳濃烈,讓人沉迷,古人也待它如蘭花一般,供之高堂,也放在荷包中,作為佩香。 歷代文人也不乏讚美萱草的詩句,比如白居易的:“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 歐陽修的“小庭春老。碧砌紅萱草。長憶小闌閑共繞。攜手綠叢含笑。” 黃庭堅的:“明眼空青,忘憂萱草,翠玉閑淡梳妝。小來歌舞,長是倚風光。我已逍遙物外,人冤道、別有思量。難忘處,良辰美景,襟袖有餘香。 ” ...... 忘憂草在被稱為黃花菜之前,正式學名叫萱草、諼草、宜男花,以前都以觀賞為主,直到明朝以後才被作為蔬菜用,估計也是那以後才被冠以菜名:黃花菜、金針菜、安神菜,而且也是華人專屬的蔬菜,別的國家幾乎也不會作為食用。 黃花菜屬百合科,中秋前後,花期茂盛,亭亭嫋嫋,婀娜多姿,就憑這身段,也已讓人忘憂了。 嚴格說來,觀賞的萱草和食用的黃花菜還是有區別的,觀賞的萱草花所含的大量秋水仙堿,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去除的。 在外觀上,觀賞的萱草花朵花瓣比較寬一點,整個花型更像漏斗狀的百合,有些顏色是朱紅色的。 而食用的黃花菜花瓣是細長的,顏色都是黃色。 但是,通常黃花菜都是在未開放之前就採摘下來了,農民常常也是天不見亮就去摘花了,如果你不是特別內行的人,最好還是別擅自摘來吃。 新鮮的黃花菜清炒就十分清甜。煮湯也是賞心悅口,燙火鍋也是不錯。 新鮮的黃花菜也必須熟食,這樣才能去掉它所含的秋水仙堿,否則吃到肚子裡就會形成有毒的二秋水鹼,讓人噁心、胃痛、腹瀉。 還有一種別致的做法,炸黃花菜。用澱粉或麵粉和成稀稀的麵糊,把黃花菜掛上糊,再放到熱油裡小火炸,炸好後撒點椒鹽就可以吃了。這是不是有點像日本天婦羅啊? 新鮮的黃花菜食用期不長,通常我們吃的黃花菜是乾菜。 黃花菜幹用水發開後,可以做成涼拌小菜。 可能我們接受國外的花文化,康乃馨作為獻給母親的花朵已經深入人心了。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我們中國也有母親花,就是這忘憂草。 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這首《遊子詩》也一向敬愛母親的孟郊,借萱草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在以後母親節時,除了送康乃馨,不妨做一道黃花菜菜肴孝敬媽媽吧! 黃花菜做給母親吃,也確實再適合不過了,孕期的準媽媽,可以吃黃花菜來安胎; 剛生完寶寶的媽媽,可以多吃黃花菜來催乳; 學齡期的媽媽們,每天也是為娃各種操心焦慮,那吃黃花菜則可以理氣解郁; 年事已高的母親吃了黃花菜則可以鎮靜安神、健腦、養心防衰老! 那我們下面就來看看黃花菜具體有哪些功效呢? 黃花菜 【 性 】:平 【 味 】:甘 【歸經】:肝經、膀胱經 【功效】:養血平肝、散瘀消腫、祛風止痛、生肌療瘡 對於頭暈、耳鳴,心悸,腰痛,吐血,流鼻血,水腫,小便不利,尿路感染,貧血,胎動不安,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眼紅癢痛、咽喉發炎,肺熱咳嗽,腮腺炎及瘡癢潰爛等病症都有療效。 黃花菜如此好,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也用它來做了著名的素食四物湯。 △想要知道素食四物湯的做法,可以點擊上面圖片查看鏈接 下面我們來看看黃花菜還有什麼美味做法吧! 黃花菜燜豆筍 ![]() ![]() 準備食材: 黃花菜、豆筍、乾香菇、洋蔥 紫蘇油、生薑、花椒、八角、山柰、桂枝、香葉 醬油、料酒、紅糖 ![]()
黃花菜酸菜粉絲湯 ![]() ![]() 準備食材: 黃花菜、四川泡菜、粉絲、青菜 芥花油、花椒 ![]()
黃花菜拌海蜇 ![]() ![]() 準備食材: 黃花菜、海蜇、綠豆芽 小蔥、生薑、大蒜、野山椒、紫蘇油 醬油、陳醋、紅砂糖、花椒油、黑芝麻 ![]()
黃花菜拌木耳 ![]() ![]() 準備食材: 黃花菜、木耳、黑豆素腸 小蔥、生薑、大蒜、紫蘇油、辣椒油 醬油、陳醋、紅砂糖、花椒油、黑芝麻 ![]()
黃花菜打滷麵 ![]() ![]() 準備食材: 黃花菜、茶樹菇、香菇、老豆腐 芥花油、花椒、醬油、料酒、甜麵醬、 小蔥、麵條 ![]()
推薦了這麼黃花菜美味,要不要問問母上大人喜歡哪一款? 明天就陪煮給媽媽吃,陪伴就是最好的禮物,有你在的餐桌,對於老人家來說,吃什麼都格外美味。 想要更多更及时的美食分享,可以加入思嘉素社群哦! 在这里我们 分享更为健康的饮食习惯 推荐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 探求更为善意的生活理念! 希望加入社群的朋友 |
|
来自: Scarlett32vjeh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