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剖学笔记:盆壁肌和盆底肌

 豆子htpuvvjjvj 2022-06-21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洛浦春晚景宜人——

一、盆壁肌

1.闭孔内肌(obturator internus  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临近骨面,肌束汇集成肌腱经坐骨小切迹出盆腔至臀区,止于股骨转子窝。它的前上缘及其筋膜参与闭膜管(闭孔神经血管束通过)的构成,下部筋膜参与阴部管(Alcock管)(阴部神经血管束通过)的构成。

2.梨状肌(piriformis  位于骨盆腔侧壁的后份,起自骶骨盆面外侧部,经坐骨大孔出盆腔至臀区,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未完全封闭坐骨大孔,其上、下缘的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梨状肌下孔,有臀上、下神经血管束及坐骨神经通过。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粘连或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和血管,此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梨状肌综合征。

二、盆膈

盆膈(pelvic diaphragm)又称盆底(pelvic floor),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共同组成。

图片

肛提肌(levator ani  为一对阔肌,两侧连合成漏斗状,尖向下,封闭小骨盆下口的大部分。肛提肌起于耻骨盆面、坐骨棘及张于两者之间的肛提肌腱弓(tendinous arch of levator ani )。肌纤维向后内方,在中线处与对侧肌纤维会合止于会阴中心腱(会阴体)、肛尾韧带和尾骨尖。根据肌纤维的起止和排列,肛提肌自前向后又可分为前列腺提肌(男性)或耻骨阴道肌(女性)、耻骨直肠肌、耻尾肌、髂尾肌等4部。

1.前列腺提肌(levator prostatae)(男性)或耻骨阴道肌(pubovaginalis)(女性)  起自耻骨体盆面及肛提肌腱弓前份,纤维几乎水平向后止于会阴中心腱。前列腺提肌夹持前列腺尖的两侧,有固定前列腺的作用。耻骨阴道肌的肌纤维沿尿道、阴道的两侧行走,并与尿道、阴道的肌纤维交织,有协助缩小阴道口的作用。

2.耻骨直肠肌(puborectalis  起自耻骨盆面和肛提肌腱弓的前份,肌纤维位于其他部分的上方,行向后,绕过直肠肛管交界处的两侧和后方,止于肛管侧壁、后壁及会阴中心腱,并与对侧的肌纤维连接,构成“ U ”形袢,还有部分纤维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的纤维相融合。耻骨直肠肌是直肠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又可拉直肠肛管交界处向前上方,形成肛管直肠角,能控制粪便由直肠进入肛管,对肛门自制有重要作用。肛瘘手术时,切勿伤及此肌束,以免引起大便失禁。

3.耻尾肌(pubococcygeus  起于耻骨盆面及肛提肌腱弓中份,止于骶、尾骨侧缘及肛尾韧带。具有固定直肠的作用。

4.髂尾肌(iliococcygeus)  起于肛提肌腱弓后份和坐骨棘盆面,止于肛尾韧带及尾骨侧缘,具有固定直肠的作用。

尾骨肌(coceygeus  位于肛提肌后上方,骶棘韧带的前方,起于坐骨棘和骶棘韧带,止于尾骨和骶骨下部的侧缘。

图片

盆膈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其后部有肛管通过,其前方两侧肛提肌的前内侧缘之间留有一狭窄裂隙,称盆膈裂孔,有男性尿道、女性尿道和阴道通过,盆膈裂孔下方由尿生殖膈封闭。盆膈具有承托盆腔脏器、协助排便及分娩等功能。分娩等造成的盆底肌损伤能引起盆膈的支撑作用减弱,导致子宫、阴道、直肠脱出、膀胱疝、压迫性尿失禁等症状和体征,病人腹内压升高时(如咳嗽等)即可引发。

图片

三、尿生殖膈

尿生殖膈由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筋膜和尿生殖膈下筋膜共同组成。

1.会阴深横肌(deep transverse muscle of perineum  起自坐骨支内侧面,肌纤维横行,与对侧肌在中线交织,部分肌纤维止于会阴中心腱。男性此肌内埋有尿道球腺,其分泌液是精液的组成部分。女性此肌外表面有前庭大腺,其分泌液有润滑阴道的作用。

2.尿道括约肌(urethral sphincter)(男性)  位于会阴深横肌前方,肌纤维环绕尿道膜部,起到括约尿道、挤压尿道球腺的作用。尿道阴道括约肌(urethrovaginal sphincter),围绕尿道和阴道周围,起到括约作用。属随意肌,常处于收缩状态。

四、阴部浅层肌

1.会阴浅横肌superficial transverse muscle of perineum 起自坐骨结节,止于会阴体。

图片

2.球海绵体肌bulbocavernosus  起自会阴体,男性包绕尿道球和尿道海绵体的后部,止于阴茎背部的深筋膜,收缩时使得尿道变短细,协助排尿、射精和阴茎勃起。女性此肌覆盖在前庭球表面,收缩时可缩紧阴道口。

图片

3.坐骨海绵体肌ischiocavernosus  起自坐骨结节,覆盖并止于阴茎(蒂)脚的表面,收缩时可压迫阴茎(蒂)海绵体的根部,阻止海绵体内的静脉回流,使阴茎(蒂)勃起,所以此肌又被称为阴茎(蒂)勃起肌,女性此肌较为薄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