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退思斋1964 2022-06-21 发布于北京

经常有人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关于对错、是非、道德的问题吵得死去活来。

但可以明确一点,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两面,而是充满灰度的。

也就是一件事情,不仅只有对和错两个答案,在道德上也不仅只有好和坏两个标准。

本质上,关于这些判断,源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框架。

在不同的框架底下,我们对待问题的判断标准也完全不同。

这样一来,会发现我们有时争论的并非是一个问题,而是认知框架的孰优孰劣。

就像一个信基督教的和一个信佛教的,争论哪一个宗教更好。

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认知框架的碰撞,争得面红耳赤,打得鼻青脸肿都是不可能有答案的。

如果我们同时拥有两个框架,那么就能做到理解他人。

学习他人的认知框架,这才是在“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本质。

正如争论界的“和事佬”菲茨杰拉德所说:

“一个人能够同时拥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一个人的心中,应该要有三种“对错观”。

1)法学家的对错观

2)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3)商人的对错观

什么意思呢?我来给你一一解释。

在此之前,先看一个例子,在心中给出你的答案,看看你现在判断对错的标准是哪一种“对错观”。

有一天晚上,A把B诱骗到一个没有锁门的工地,这个工地是属于C的,而C和A、B两人都不认识,最后B失足摔死了,请问这是谁的错?

给出你的答案,然后往下看。

1

法学家的对错观

从法学家的对错观来看,这当然是A的错,明显就是蓄意谋杀啊。

还有什么可以辩的吗?

法学家看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A一定要受到正义的审判,法律的制裁。

只有做到“一报还一报”,保证正义得到伸张,社会的秩序才会稳定。

通过这次公正的判决,才能防止再一次发生相同的事件。

2

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A把B诱骗到C没锁门的工地上,是C的错。

哈?为什么啊?这个C也太冤了吧,他和A、B两人都不认识啊。

经济学是一门事与愿违的学科。

也就是在经济学家眼中,很多充斥着美好愿望的政策,实施之后反而适得其反,造成更多人的痛苦。

比如为了稳定价格的“价格管制”,却无形中抬升了价格和导致黑市的出现。

再比如为了提升工人福利的“最低工资标准”,却导致了更多人失业和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著名的经济学家哈耶克就说过:“通往地狱的路通常都是由善意铺成的。”

因为经济学家追求的是“社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在这个例子中,判定C有错,虽然违背法学家们眼中的道义。

但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讲,避免B被A诱骗,成本是很高的。

但C在离开工地以前,把门锁上,这个动作成本是很低的。

通过判定C的错,以后所有的工地都会锁上门,就能杜绝坏人在工地行凶的可能性。

3

商人的对错观

商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在这件事情上,是B的错。

因为不管是抓了A还是抓了C,B都已经死了。

哪怕法律再公正,社会总收益再高,但B都不可能起死回生。

这就是“谁损失最大就是谁的错”。

我不该蠢到在夜晚随随便便跟A去无人的工地,这样我就不会死了。

在商人的对错观里,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是无用的。

因为最后损失最大的是自己。

比如说很多人投资失败,怪公司,怪行情,怪制度。

可是又能怎么样,在投资之前自己不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就是自己的错。

因为最终的损失都是要自己买单。

4

同一个问题,用三个不同的视角,能够诠释出三个不同的结论。

那他们谁对谁错?都对。

学习三个不同的视角太麻烦,我从今往后可以只挑一个视角吗?

假如我走在马路上,看见红灯硬闯。

人家在旁边大喊,有车有车!

我慢悠悠回过头来,摆摆手。

“没事没事,他不敢撞我,他撞我是他全责,不然要被抓起来的。”

然后我就一命呜呼了。

这是谁的错?

开车的人当然有错,也需要付一定的责任。

可对于我来说,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

如果固执地只用一种视角来看待所有的问题。

这样的认知是无法救命的。

所以,跟人争辩一个问题的时候,先去理解别人的认知框架。

看看他是以什么视角在跟你谈论事情的对错。

就会发现,“噢,原来他是用这个角度在看问题的”。

然后就可以心平气和地走开。

最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

心中牢记一句话,“我的错我的错,都是我的错”。

“怪”这件事,很简单。

但到头来改变不了任何结果。

只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改变最终的结果。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tem/70333702613658342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