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学诗】005期 〔总第013期〕

 关山老怪怪 2022-06-22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  起  学  诗  

图片

图片

对仗

        对仗指(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的对偶就是对仗,在诗句中,两句不管几个字,相对就是对仗。对联来说,上句叫出句,下句就是对句。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词性相同,平仄相对。 
        有两条原则要牢记:一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二是出句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记住:出句前两个字是平声字,对句一定要用仄声字。这是规则!
        好多人都会把对仗和对偶混为一谈,但实事是:对仗与对偶有着根本的联系,但也有着区别。在律诗中,对偶与对仗并不是完全相同。律诗中的对仗是在一般对偶基础上的更为严格的对偶。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近,词性相同。如果是仄起的,出句正确的格律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辨别这个,首先要学会辨四声,才能准确地辨别平仄。有关辨别四声的方法,前几讲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如果还有人不懂的,可以翻一翻前面几讲。
        对仗是古典诗词的要素之一,就像平仄押韵一样,不可或缺。其实,对仗还是修辞手法之一。就像夸张、拟人一样。

图片

        
        对仗的作用,主要是增强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律诗特别讲究对仗,有的律诗整篇都是对仗的。其实,律诗中不一定都对仗,只在颌联或颈联对仗,开头两句和结束两句不一定对仗。每句都对仗,给人的感觉累赘。
        律诗一般只有八句,第三四句是颌联,就是下巴颌的意思。颈联是第五六句,就是人的脖颈的意思。这是经常使用的词汇。
        对仗的位置。绝句对对仗没有要求,可对可不对。律诗对对仗有统一要求,即颌联与颈联要求对仗。首联和尾联不要求对仗!
        律诗中最常用的是工对和流水对。还有反对和借对等。
        对仗有两种避忌。一是合掌,合掌就是出句和对句意思相同或相近。比如:日月如梭逝,光阴似箭飞。意思是一样的。二是结构雷同。比如:红旗高举跨时代,观念更新促大潮。其结构全一样。对仗要敢于立异创新才能超越古人。
        对仗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过于求正求工。七拼八凑,晦涩拗口,句式雷同,单调平板。二是合掌,已经讲过了。三是词组结构的雷同。
        总之,在运用对仗这一技巧时,既要保持对仗的整齐美,对称美,又要避免因雷同而造成呆板。
        论及对仗之⽅法,不论选择何种对仗形式,皆必须注意如何构思,如何⽤字、措词、造句,诗意⽅能贯串。其词意⽅⾯,有取其相对者。如:“悲”对“喜”、“善”对“恶”、“新”对“旧”等;有取其相似者,如“天长”对“地久”、“⽗慈”对“⼦孝”等;有取其相关者,如“江风”对“海雾”、“狂风”对“骤⾬”、“珊瑚”对“玳瑁”、“青草地”对“⽩云天”等。但词性⽅⾯,宜取词性相同者⽅能成对。
        我国⽂法上之词性,共分九种,称之为“九品词”。其中名词、代名词为实字类,其它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等为虚字类。亦有将动词与状词列⼊实字类者。诗中所⽤以名词、代名词、动词、状词居多,副词、介词、连词较少,⾄于叹词与助词等则更少。
        对仗即是⼀联两句之中,其句型与词性之排列相同也。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状词对状词。且其词句之组成型态,亦应相同。如单字词与单字词相对,双字词与双字词相对,三字词与三字词相对等。现将前⼈常⽤之对法说明于下,以为初学者之参考。

图片

一、实字对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冠拜冕旒;

旌旗⽇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

    诗中对仗以实字居多,故称为“实字对”。

⼆、虚字对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情亦动⼈;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计⽔东流;

   诗中对仗以虚字居多,故称为“虚字对”。

三、错综对

⾹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凤凰枝。

柳絮打残连夜⾬,桃花吹散五更风。

        此种对法,即所谓之“倒装句”法。

四、连珠对

树树皆秋⾊,⼭⼭惟落晖。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时时龙⼀吟。

⽆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客⼦⼊门⽉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此即“迭字”对法。

五、⼈物对

黄公⽯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

    对中以“⼈物”之典故为主轴。

六、鸟兽对

⽞豹夜寒和露隐,骊龙春暖抱珠眠。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潜逐杜鹃飞。

     诗中对仗以“鸟兽”为主轴。

七、数⽬对

百年莫惜千回醉,⼀盏能销万古愁。

有时两点三点⾬,到处⼗枝五枝花。

⼋、巧变对

鸟去鸟来⼭⾊⾥,⼈歌⼈哭⽔声中。

      此即重出句法之对(亦即张正体⽒所谓之“拱璧对”者)

图片

九、隔句对

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

今朝逾岭易,抱笑⼊长安。

        此即第⼀句与第三句相对,⽽第⼆句与第四句相对。此种对法,⼜称扇对格。《苕溪渔隐丛话》云:“律诗有“扇对格”,第⼀与第三句对,第⼆与第四句对。如杜少陵《哭台州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贵殁潜夫”。东波《和郁孤台》云:“邂逅陪车马,寻芳谢朓洲;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唐⼈绝句,亦⽤此格,如“去年花下流连饮,暖⽇夭桃莺乱啼,今⽇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之类是也。

⼗、互成对

黄叶仍风⾬,青楼⾃管弦。

江流天地外,⼭⾊有⽆中。

四年三⽉半,新笋晚花时。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

⽆情有恨何⼈见,⽉冷风清欲坠时。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

画图省识春风⾯,环佩空归⽉下魂。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鸟飞。

        此种对法亦称“句中⾃对”,如⾸例句中之“风⾬”⾃对,“管弦”⾃对,⽽“风⾬”⼜与“管弦”成对。“黄叶”与“青楼”亦各⾃成对。沈德潜《说诗晬话》云:“对仗固须⼯整,⽽亦有⼀联中本句⾃为对偶者,五⾔如王摩诘:“赭圻将⾚岸,击汰复扬舲”;七⾔如杜必简:“伐⿎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杜⼦美“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鸟飞”之类。⼜洪迈《容斋续笔》云:“唐⼈诗⽂,或于⼀句中⾃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烝兰藉,桂酒椒浆;桂棹兰枻,斲冰积雪”。⾃齐粱以来,江⽂通庾⼦⼭诸⼈亦如此”。《升庵诗话》亦云:“王维诗“门外青⼭如屋⾥,东家流⽔⼊西邻”,严维诗“⽊奴花映桐庐县,青雀⾈随⽩鹭涛”,皆谓之当句对”。

⼗⼀、流⽔对

野⽕烧不尽,春风吹⼜⽣。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登临怨落晖。

        此种句法,两句只⾔⼀种意思,且互为因果。葛⽴⽅《韵语阳秋》云:“梅圣俞五字律诗,于对联中,⼗字做⼀意处甚多。如《碧澜亭》诗云:“危楼喧晚⿎,惊鹭起寒汀”;《初见淮⼭》云:“朝来汴⼝望,喜见淮上⼭”;《送俞驾部》云:“何时鹢⾈上,远见炉峰迎”;《送张⼦野》云:“不知从此去,当见复何如”;《和王尉》云:“度鸟不曾下,新⽂谁寄评”;《昼寝》云:“及尔寂⽆虑,始知机尽空”。如此者不可胜举,诗家谓之“⼗字格”。⽼杜亦时有此格,如《放船》云:“直愁骑马滑,故作泛⾈回”;《对⾬》诗云:“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江⽉》云:“天边长作客,⽼去⼀沾⼱”。今⼈⽤之者殊少也”。

⼗⼆、问答对

谁爱风流⾼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

        此种对法,以⼀问⼀答⽅式为之。然答语不可过于直率,须把诗意荡开,⽅能显出含蓄与蕴藉。

⼗三、借韵对

厨⼈具鸡⿉,稚⼦摘杨梅。

根⾮⽣下⼟,叶不坠秋风。

住⼭今⼗载,明⽇⼜迁居。

因寻樵⼦径,为到葛洪家。

        此种对法,乃是借同⾳字以为对仗。如借“杨”为“⽺”,以对出句之“鸡”字,借“下”为“夏”,以对下句之“秋”,借“迁”为“千”,以对上句之“⼗”字,及借“⼦”为“紫”,借“洪”为“红”,⽽琢成对仗。明俞弁《逸⽼堂诗话》云:“《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规啼”;以“红”对“⼦”。“住⼭今⼗载,明⽇⼜迁居”以“⼗”对“迁”。《朱⼦儋诗话》谓其论诗近于穿凿。余谓孟浩然有“庖厨具鸡⿉,稚⼦摘杨梅”;以“鸡”对“杨”。⽼杜亦有“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以“枸”对“鸡”。韩退之云:“眼昏长讶双鱼影,⽿热何辞数爵频”,以“鱼”对“爵”。皆是假借,以寓⼀时之兴。唐⼈多有此格,何谓穿凿哉?”

⼗四、虚实对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舳舻为实字,来往为虚字;利涉为虚字,⽽风潮为实字。如此相对,称为“虚实对”,亦有以“交股对”⽬之者。

⼗五、交股对

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出句之第四字“密”,对下句第七字之“疏”;出句第七字之“少”,对下句第四字之“多”。如此交互相对,称之为“交股对”。“裙拖六幅湘江⽔,髻耸巫⼭⼀段云”亦同于此类。释惠洪《冷斋夜话》载介甫诗云:“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多”字当作“亲”字,世俗传写之误。洪之意,概欲以“少”对“密”,以“疏”对“亲”。予作荆南教官,与江朝宗偶论及此,江云:“惠洪多妄诞,殊不晓古⼈诗格”。此⼀联以“密”对“疏”字,以“多”字对“少”字,正交股⽤之,所谓蹉对法也”。

⼗六、浑括对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伯仲之间”与“指挥若定”,在字⾯上虽不甚⼯整,然整联看来,意思却铢两悉称。如此只对意不对字⾯者,称之为“浑括对”。

⼗七、逆挽对

此⽇六军同驻马,当时七⼣笑牵⽜。

回⽇楼台⾮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沈德潜《说诗晬话》云:“温李擅长,固在属对精⼯,然若⼯⽽⽆意,譬之剪彩为花,全⽆⽣韵,弗尚也。义⼭“此⽇六军同驻马,当时七⼣笑牵⽜”;飞卿“回⽇楼台⾮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对句⽤逆挽法,诗中得此⼀联,便化板滞为跳脱”。
        以上为诗词之对偶型态,与属对⽅法,⾄于排律之对偶,则除⾸联与末联不对外,中间不论句数多寡,皆须⽤对。此为近体诗运⽤对偶之准则,⾄于古体诗,则对与不对,固⽆⼀定之限制,纵有对句,亦极其⾃由。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期编辑:慕雪
本期制作:慕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