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百题》(14) 易律夫撰

 易律夫 2022-06-22 发布于湖南

                          《易经百题》(14)

                             易律夫撰 

      古来《易》指《易经》,与《周易》是有区别的。《左传》提到《易》、《易象》二书,非卜占书。其一是“《易》不可以占验”(《左传·昭公12年惠伯语》),其二是史书,《易象》与《春秋》并举(《左传·昭公2年韩宣子语》)。故汉班固云“《易》,道天地也“(《汉书·律历志》),司马迁公云“《易》以道化”(《史记·太史公自序》)。“周易”二字,在西汉末刘歆前仅《左传》(6次)《史记》提到《周易》(2次),但均指刘歆《七略第六·术数略》所载的38卷本《周易》,与古《易经》是分道扬镳的。把《易经》与《周易》当作一回事,是错误的。(详见本人凤凰、网易博文“《周易》非《易经》考论”一文)。

    古人是一直称《易》或《易经》的,如孔子《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通观诸子百家,惟《左传》《史记》等极少数书籍提到《周易》,俱非今天通行本《易经》,这是有个中原因的。如《左传·昭公22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明显指周朝的《易》,是关于卜筮的。所以《左传》关于这样的卜筮载记地方场面很多。而《左传》多次出现的《易》,还有《易象》,《易象》且与鲁《春秋》并提,俱是载史的。更何况《春秋三传》于学界早有汉初造经者“伪托”的呼声,《公羊》《谷梁》二传的伪托,证据是确定的,其结论是比较一致的,《左传》亦当是如此。至于司马迁公《史记·太史公自序》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一句,也是指周王朝的《易》。同时,此处“周易”之“周”,是“演绎”。如汉经学家郑玄《易赞》云“《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也”,这里的“周”,显然是反复、循环之义。而《史记·周本纪》“(文王)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句,其中的“益”,是“增加”的意思,与“周易”之“周”,意义一样。另外,有学者已指出,此“周”是衍生字或迭词。同时,文王益《易》句,是加了不定语气词的,说明司马迁对此情况不甚清楚,也不能肯定。周王朝的《易》在西汉刘歆《七略·术数略》(中国第一部书目类著作)里有反映,即《周易》38卷,内容是杂多的,因为是卜筮术数类。而“《易经》二篇”在《七略》之首,由于是典经,内容自然是不容掺杂其它,故而只有精干的二篇。这与晋出土战国魏襄王时的汲冢竹书《易经》情形完全吻合。但不管《周易》之周是指周代或是指循环往复,亦或是司马迁的“益易”,都只是演绎发挥古《易经》,而不是古《易经》本身。古《易经》与《周易》是有很大区别的,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根本不是一回事。主要是解释发挥者的思想立场社会地位差别问题,百家争鸣,各执己见。就是所谓对古《易经》解释最为成功的战国阴阳家《易传》,也仅是在中国哲学文化圈里,然而比之世界层面的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显然有差距。而《易传》对古《易经》的精髓即排列组合科学,却几乎没有提及。整个汉代是没有解说《易》而称《周易》者,如汉《京房易传》虞翻《易注》郑玄《易赞》等。从西汉王莽“颠倒五经”(班固《汉书·王莽传上》)刘歆刘向父子“卜筮38卷《周易》”(《七略》)到魏王弼250多年里,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汉末三国兵荒马乱,文明不举,《易经》少有人研究,易学观念模糊王弼的《周易注》《周易略例》(以古《易经》内容为对象)才得以堂皇出笼并滥觞至今。而关于王弼此举,我们还得算一笔账,那就是王弼、王粲、王龚(东汉权臣)、王莽(新朝皇帝)有无直接的裔传关系,史载,王弼与王粲为族亲,王粲是王龚曾孙,王龚与王莽出生地相距不过百里,很可能存在属亲关系。而如果存在这一关系的话,古《易经》与卜筮《周易》的混淆,阻碍中国文化文明发展问题,此或是隐匿着一家族阴谋所导致。

另外,汉文帝时的出土文物长沙马王堆《汉帛易经》是今天通行本《易经》楚域古本,当时未标书名,考古人员名“六十四卦”,也不是《周易》,也不能是《周易》,应是古《易经》。就是宋朱熹《周易本义》书内,无见“周易”名,多是“易”,即使首造《周易》为《易经》者王弼,其《周易注》或《周易略例》书内文里亦是如此,未提到“周易”一词或书名,而且在王弼时期时人均称《易注》《易略例》宋朱熹的《周易本义》初版亦名《易本义》。明《永乐大典》残卷(见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八册)二卷《易书》也不标《周易》,而是《易》,且到了“易”92-93卷,规模不小,至少有上百卷。虽然其中有天象晷历,但只是易学象数理论上说的,无术数卜筮的某些迷信部分。出现《周易》顶替古《易经》混乱现象,取代中国典经,不是偶然的,是一小撮杂毛不和谐分子引起的,国人应高度注意,提防颠覆我国文化文明的险恶用心。

                            古腓尼基字母表图览(百度)



                   (纪元2017年3月13日阴历丁酉仲春旬日易律夫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