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里希那穆提:要理解一个问题,就不能预设结论,以免被干扰

 文明世界拼图 2022-06-23 发布于重庆

克里希那穆提:要理解一个问题,就不能预设结论,以免被干扰。

要理解一个问题,在自己和问题之间就一定不能受到任何提前的结论或答案的干扰,也就是不能预设结论。因为我们的头脑充满了结论和关于各种回应的记忆,所以我们从未直接地与问题产生关系。我们从未直接地同问题相关联,在我们与问题之间树立了一扇屏障——摘引的屏障、结论的屏障,对你有利的答案所铸造的屏障——这都会阻碍你对问题整体意义的理解。因此,要直接地觉察一个问题是异常艰难的。

文章图片1

其实,每个问题都是一个崭新的问题,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生活就是一个挑战和回应的过程。这种挑战是永新的。但是回应却永远受到制约和限制,而且你也总是将挑战按照陈旧的套路来解释,因此,你永远都不会完全理解问题或挑战。我们在严重的危机时刻遇到的都是全新的挑战。对问题的兴趣要么受到了某种激发,要么就是问题本身非常紧要,要求这种兴趣存在。如果这种兴趣是通过某些影响而产生的,那么它不久就会淡去。

文章图片2

没有任何真实的事物是你能通过影响、通过激发来辨明的。一旦你受到影响,那么这就意味着你的行为失去了柔韧性。一个收到了影响之人不久便会丢掉其自身体验和理解的完整性。只要做到认真诚挚,就会拥有醒悟,而这种兴趣并不是有情绪决定的。认真并不是可以培养出的特质。当您内心出现了悲伤,但又并未逃避它,这就是认真。如果你对理解悲伤不感兴趣,那么仅仅是激发或是影响并不能带来持久的效能。激发和影响会很快使头脑倦怠,从而钝化,浪费了头脑。

文章图片3

是什么使我们冷漠呢?为什么在我们的行为中,并未存有充满生机且又极富意义的兴趣呢?难道不是因为我们的头脑涣散了吗?电影、寺院和酒精帮助我们回避生活中的强度和目的性的方向。它们其实都是分心,而分心不可避免会钝化头脑。酒精这些东西虽然能够暂时地激励我们,但它们会破坏头脑的迅敏和柔韧。因为你渴望满足感,而不是渴望理解,于是你就去追求分心,而这种分心必定会导致头脑的倦怠。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对悲伤敞开心扉——我们总是逃避悲伤,处在不满足的境地中,我们总试图从不满足中逃脱。因此,思想本身就变成了一种分心。

文章图片4

重要的是找出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冷漠或如此肤浅。为什么人会陷入这种苦难之网呢?你对痛苦、对浩然的天空、对飞过的鸟儿,对我们关系中的裂缝麻木、不敏感,而答案就存于你亲自辨明导致的这种麻木和不敏感之原因的过程中。敏感就是善于感受,只有在这种敏感的状态中,理解才能够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