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符伟国:B型主动脉夹层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yxg2516 2022-06-23 发布于山东

Image

200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发布了《主动脉来层腔内治疗指南》。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新的腔内技术和腔内器具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产生了新的证据。2022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国内血管外科领域专家,参考最新临床研究尤其是基于我国病例的研究结果,结合临床实践,围绕B型夹层的诊断和治疗讨论并制订《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下简称: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其诊疗提供原则性指导和依据,协助临床医生决策。

2022年6月17日,在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伟国教授就本共识进行了精彩解读,同时对比了《2022年美国胸外科学会B型夹层指南》(以下简称)和《2019年欧洲血管外科学会累及弓部主动脉疾病共识》

Clinic門诊内血管

Image

1、主动脉夹层解剖分型

Stanford分型定义 B型夹层,相当于DeBakeyⅢ型,是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胸降主动脉及其远端者,无法明确夹层远端累及的范围。因此,美国血管外科协会(SVS)和(STS)联合新增了解剖分型即原发破口起自1区(无名动脉开口远端至左颈总动脉开口远端)及以远的即为B型。从解剖分型角度看,实际上扩大了B型夹层的范围,顺应腔内治疗的前向拓展。

中国专家共识也新增了解剖分型内容,而欧洲专家共识在Stanford分型基础上补充了“非A非B”型夹层,即原发破口在弓部或B型夹层向近端累及弓部的夹层。

Image
2、主动脉夹层分期

传统的分期是以14 d为界将TBAD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2010年,AHA指南则新增了2~6周的亚急性期。而2014年ESC指南和2020年SVS指南都采用了14~90 d为亚急性期的方法。中国专家共识也采用了相同的分期方法,方便国内外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Image
3、主动脉夹层诊断流程

对于疑似AD的急性胸痛患者,应首先完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再根据CTA或MRI明确夹层;对于无法行CTA或MRI的患者,也可经胸心脏彩超鉴别检查。注意,该诊断流程仅适用于AD,须与其他初始表现为胸腹痛的疾病相鉴别。

Image

4、B型主动脉夹层的细分

在明确TBAD的诊断后,中国专家共识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细分为非复杂型、含高危因素的非复杂型以及复杂型。其中不可缓解的疼痛定义为尽管予以足量的降压、止痛、抗焦虑治疗,患者仍诉剧烈疼痛且持续时间>12 h;无法控制的高血压定义为超过3种不同类型的降压药,按最大推荐或耐受剂量给药,患者仍有高血压且持续时间>12 h。

Image

5、非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2022年美国胸外科学会指南:

1)首先逐级评估:确定原发破口部位,明确夹层近端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关系及其距离,测量主动脉最大径,明确有无内脏灌注不良或其他复杂情况;(Ⅰ级)

2)推荐所有非复杂B型夹层患者接受最佳药物治疗;(

3)非复杂B型夹层患者可以考虑预防性TEVAR,以降低远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或死亡;(ⅡB级)

4)急性B型夹层患者出院后应密切随访。()。

中国专家共识治疗原则:

1)一旦明确诊断后,不论何种类型,均应立即给予药物治疗,其目的是镇静镇痛、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主动脉剪切应力,防止夹层进一步扩展或破裂;

2)在充分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急性非复杂型含高危因素者虽然短期内死亡风险较低,但是单纯药物治疗的预后往往较差,推荐首选TEVAR

3)对于无高危因素的急性非复杂型TBAD,目前其最佳治疗方案依然存在争议,推荐选择腔内治疗,以改善其远期主动脉重构,降低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腔内vs.药物治疗的证据

1)INSTEAD研究将140例B型夹层患者随机分至TEVAR 组(n=72)和单纯药物治疗组(n=68);5年随访结果显示TEVAR治疗组主动脉相关死亡风险更低,且主动脉重构更好,假腔完全血栓化比例更高。

2)滕皋军院士团队分析了2003年~2014年间的338例非复杂B型夹层患者,其中184例接受TEVAR,154例单纯药物治疗;长期随访结果显示:相比单纯药物治疗组,TEVAR组主动脉相关事件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明显降低。

3)ADSORB研究将61例急性非复杂B型夹层患者随机分至TEVAR组(n=30)和单纯药物治疗组(n=31);1年随访结果显示TEVAR治疗组主动脉重构更好,假腔完全血栓化比例更高。

6、非复杂B型夹层的最佳干预时机
张鸿坤教授团队分析了2009年至2013年间,314例B型夹层患者,包括165例急性期,115例亚急性期,34 例慢性期,结果显示亚急性期干预的全因死亡、主动脉相关死亡、再干预、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均低于急性期与慢性期。因此,建议亚急性期干预,同时需动态监测,若病情恶化,应尽早干预,注意个体化选择。

2022年美国胸外科学会指南:对于含高危因素的非复杂B型夹层患者,病情足够稳定可以等待的情况下,考虑延迟接受TEVAR治疗是合理的(24 h~90 d),以减少早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远期结果(ⅡB级)。

7、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在充分的药物治疗基础上,需尽早行手术干预,首选TEVAR治疗。

2022年美国胸外科学会指南:

1)TEVAR适用于解剖学良好,伴有破裂和/或灌注不良的复杂超急性、急性或亚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 Ⅰ级)

2)对于复杂超急性、急性或亚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开放手术只适合于因解剖学无法行TEVAR的患者。(ⅡA级)。

8、慢性夹层的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缺乏比较开放手术和TEVAR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重点在于患者的选择。

2022年美国胸外科学会指南

1)无严重合并症且解剖学不适于TEVAR的患者,应考虑开放手术;(ⅡA级)

2)因合并症开放手术风险高或解剖学合适(足够的锚定区、无升主或弓部动脉瘤),选择TEVAR。(ⅡA级)

9、累及弓部的夹层的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对于近端锚定区不足或锚定区不良,左锁骨下动脉受累,非A非B型主动脉夹层可以考虑近端锚定区延伸的技术,包括分支支架技术、开窗技术、平行支架技术和复合手术;这4种技术各有利弊,尚无明确推荐。需要注意避免脑卒中的发生,其潜在的发生机制包括:频繁的弓上操作导致的管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输送系统释放的空气栓塞以及弓上分支血管的丢失。

2022年美国胸外科学会指南:对于非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逆向延伸局限于主动脉弓部的患者,推荐最佳药物治疗。(ⅡA级)
2019年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共识:

1)涉及0,1,2区的择期TEAVR手术,应考虑预防性重建左锁骨下动脉,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Ⅱa级)

2)对于不适合开放手术且解剖学合适的患者,可以考虑0区的腔内治疗;(Ⅱa级)

3)在无法行开放手术或弓上去分支,但又需要延长锚定区至0~2区的急诊TEVAR手术中可以考虑平行支架技术,同时平行支架技术可以作为弓上分支不慎覆盖后的补救措施;(Ⅱa级)

4)在有其他选择(开放手术,分支/开窗支架)时,不建议平行支架技术作为保护弓上重要分支血流的常规策略。(Ⅲ级)

10、支架源性新发破口的预防与处理

近端SINE多发展为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约为2.2%。RTAD可能与主动脉管壁本身的病变,急性期管壁水肿,锚定区不良,支架弹性回直力,支架管径放大率偏大等因素相关。一经发现需立即按A型夹层进行处理。

远端SINE发生率约为7.9%,远端SINE的发生与支架管径放大率密切相关,其治疗主要是再次行TEVAR手术以覆盖新发破口。倒锥形支架、Petticoat技术以及远端限制性支架技术或能降低远端SINE风险。
11、截瘫的预防与处理

中国专家共识:

1)夹层TEVAR术后截瘫与根大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的覆盖,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时间过长有关;

2)一旦出现,需尽快行脑脊液测压引流,维持脑脊液压力在8~10 mmHg;

3)还可采用提高动脉压的方式,其他治疗包括适当抗凝,应用糖皮质激素等;

4)对于截瘫高危风险者,术前可以考虑预防性脑脊液引流。

2022年美国胸外科学会指南:

1)推荐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遮蔽正向血流后,对其进行血管重建(开放手术或腔内治疗),以降低脊髓缺血的风险;(Ⅰ级)
2)对于脊髓缺血高风险的(支架覆盖长度>20 cm,或支架远端与腹腔干动脉起始部位相距2 cm以内,或其他高危因素)患者,在时间允许(非紧急情况)的条件下,TEVAR术中应建立脑脊液引流;(ⅡA级) 
3)B型夹层患者出现截瘫症状时,应建立脑脊液引流。(ⅡA级)
12、主动脉夹层的随访管理

需长期乃至终身进行规律随访。影像学随访应首选CTA,推荐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后每年一次影像学随访。对于持续稳定超过5年的患者,可适当放宽至2~3年随访一次;

再干预指征包括逆行性A型夹层、严重内漏、残余夹层扩张≥5.5 cm或扩张速度≥10 mm/年、新发破口导致假腔明显扩张、重要脏器缺血、支架感染等。

中国专家共识与STS/AATS指南对比总结

1、分型和分期:中国专家共识与STS/AATS指南均新增了更细化的解剖分型内容,采用了相同的方法对TBAD进行分区。在TBAD分期上,STS/AATS指南新增了24 h内的超急性期。

2、治疗:

1)急性复杂型TBAD的治疗:治疗原则上,中国专家共识与STS/AATS指南均建议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尽早行手术干预。在TEVAR的选择上,中国专家共识推荐首选TEVAR;而STS/AATS指南推荐对解剖结构合适,伴有破裂征象和/或脏器关注不良的超急性、急性或亚急性复杂型TBAD,推荐TEVAR。

2)急性非复杂型TBAD的治疗:

(1)急性高危型:中国专家共识与STS/AATS指南均建议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手术干预。在TEVAR的选择上,中国专家共识推荐首选TEVAR,并加强术后随访;对于急性高危型,应积极治疗;对于稳定的急性高危型,可动态监测,尽早干预。而STS/AATS指南建议可考虑预防性TEVAR,以减少晚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和主动脉相关死亡;在手术时机上,考虑延迟TEVAT治疗(24 h~90 d)是合理的。

(2)急性非高危型:中国专家共识推荐TEVAR,以改善其远端主动脉重构;并指出亚急性期干预的疗效更佳。而STS/AATS指南建议可考虑预防性TEVAR,未明确说明TEVAR时机。

3)慢性TBAD的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与STS/AATS指南均建议控制血压和定期影像随访,存在指征时进行手术。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中国专家共识指出TEVAR和开放手术各有利弊,重点在于患者的选择。而STS/AATS指南建议对于解剖合适,且存在开放手术高风险的患者,可考虑TEVAR;对于合并巨大AAA,远端锚定区不足和/或远端存在较大再破口的患者,不推荐单用TEVAR干预;对于无高风险并发症,且解剖不适合TEVAR的患者,考虑开放手术。

4)结缔组织病导致的TBAD的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首推开放手术,同时指出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并非TEVAR的绝对禁忌证。STS/AATS指南对于结缔组织疾病合并急性复杂型TBAD,且解剖结构合适TEVAR的患者,可以先施行TEVAR,作为二期开放手术的过渡措施;对于结缔组织疾病导致的TBAD,实施最佳药物治疗后仍有疾病进展的患者,开放手术比TEVAR疗效更好。

3、TEVAR联合脊髓保护:

1)近端锚定区延伸: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对于近端锚定区不足或锚定区不良,LSA受累,非A非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以考虑近端锚定区延伸技术。STS/AATS指南推荐TEVAR覆盖LSA并阻碍其顺行血流时,建议重建LSA(开放或腔内),以降低脊髓缺血的风险。

2)截瘫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对于截瘫高危患者,术前可以考虑预防性脑脊液引流,术中应保留或重建左锁骨下动脉,避免全身低血压。STS/AATS指南建议TEVAR覆盖LSA并阻碍其顺行血流时,建议重建LSA(开放或腔内),以降低脊髓缺血的风险;对于接受TEVAR治疗的TBAD患者,如果存在高脊髓缺血风险,在非急诊手术情况下,预防性脑脊液引流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42(4):370-379,387.



本篇文章经专家/主办方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