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员风采】邱 斌 -《质交郑周故》

 天好文化 2022-06-24 发布于江西

《质交郑周故》

邱 斌 译文/图

学习历史文化,了解《春秋》故事,读懂《东周》历史,研究《质交郑周故》史书内涵。

在中国的春秋时代,是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段时为东周历史。在孔子的著书中有一部叫《舂秋》的书,因而这段历史就称为《春秋》时代。

在这290多年间,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社会风雷湧荡,也可以说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霸,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夺霸主,谁有势力就称霸,号令天下。

西周末年,周幽王爱美人,不爱江山,为博得褒姒一笑,多次“烽火戏诸侯”;在幽王讨伐申侯中,申侯和缯、犬戌,犬戎发兵五万,杀奔京城。幽王速点烽火来征诸侯的救兵;但是各诸侯以为幽王又在点烽火戏弄,就认以为常,没有发兵。不久,镐京陷落,周幽王被杀, 西周灭亡。

在这时期,因郑恒公不小心在“犬戌之乱”中,为保护幽王而战死在疆场,以忠臣的形象而“名垂千古”。郑国是周朝大忠臣的政治基础,他的后代就可以顺利地在周朝为官了。

郑恒公以忠臣的形象献身于大周后,郑国人共立他的儿子公子掘突即位,史称郑武公。郑武公在周幽王死后,与秦、襄公、卫武公等一起立大太子宜臼续承王位,并护驾东迁洛阳,建立王城,史称平王东迁。

在这里我要介绍的故事是,周平王与郑伯侯之间发生的一个重要的真实故事,故事以小篆文字(玉简)玉书的形式记载,传递给我们当时的真实故事情节。

规格:高17.5厘米,宽2.1厘米,共28片,全文225字,新疆和田青玉质地。

《质交郑周故》

故事发生在隐公三年(即公元前720年)

原文:

《质交郑周故》

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

三月庚戎,天王崩。

夏,四月辛卯,君氏卒。秋武氏子来求赙。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癸末、葬宋穆公。

译文

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此文是最早提出日食之始。即现在的日食现象。

原文

三月庚戌,天王崩。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

译文

春,周王历的三月,壬戌,周平王驾崩。以庚戌赴告,所以经上就记载为庚戌。平王崩:庚戌是比壬戌早十天。因为周室希望诸侯赶紧来,所以赴告将提前十天。

原文

夏,四月辛卯,君氏卒。夏,君氏卒,声子也。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寢不于姑,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为公故曰君氏。

译文

夏,隐公的母亲声子死了。不赴告于诸侯各国;葬后从墓地回来,不到正寝哭祭;并且不衬祭于祖姑。声子的丧礼缺少了这三种礼节,故不说是薨。并且因为不称夫人,故经上不说是葬。不写她的姓,然而为了隐公的缘故,称她为君氏。

赴:照例应该写到竹简上送往各国诸侯。不反哭于寝:葬后不回到正寝去哭。不于姑:因为最初的礼节,并非合葬,所以《礼记.檀弓》篇说“合葬非古也”。按照最古为二部制,互通婚姻,下代的妻讨恰与其姑同姓,故必须衬于姑而不能衬于夫。薨:夫人等于诸侯亦曰薨。不书姓:以避免为正夫人。君氏:因为隐公现在为君,所以称他为君氏。

原文

秋,武氏子来求赙。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

译文

周大夫武氏的儿子来鲁国求取平王助葬礼物,因平王尚未下葬,新王还不能行爵命,所以只称武氏,并且不称王使。

武氏子:平王崩,桓王未即位,不能命爵,故称父族。赙:音付,助葬的物品。王未葬也:平王尚未下葬。

原文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译文

宋穆公病危了,召见大司马孔父,把殇公托付给他。

殇公:宣公子名与夷。穆公:名和,宣公力之弟。大司马:宋官名。

原文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译文

冬,齐国与郑恒结盟于石门。这是重修卢的盟约。

石门:齐地,在今山东省长青县西南。

卢:齐地,在山东省长青县西 南二十五公里。

原文

癸未、葬宋穆公。

译文

癸未这天,给宋穆公行葬礼。

原文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郑周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译文

郑武公庄公父子两人皆做过周平王的卿士。平王想把他们的政权分给西虢公。因此郑伯怨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回事”。因此周室与郑国互交换人质。王子狐到郑国做人质,郑公子忽到周室做人质。平王驾崩后,周人将把政权给予虢公。四月,郑大夫祭足,率领军队去芟践温地的麦田;秋天,又去践踏成周的禾田。于是周室与郑国互相疾恶。君子说:“诚信”若不是出于心中,交换人质也是沒有用处的。只要明察恕道,并且以礼约束,虽然沒有人质,谁又能够离间他们呢?

卿士:就是六卿。贰于虢: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有虢城。王欲分政于虢,不复专任郑伯。无之:没有分政的事。交质:交换人质。王子狐:平王之子。公子忽:郑伯之子。畀:音(bi),给予。祭足:(祭足丧事期)郑大夫。温:周地,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三十公里。成周:即今洛阳。交恶:互相怨恶。中:心中。无益:没有用处。明恕:明察的恕道。要之以礼:加之以合礼。间:离间。明信:明定的诚信。

通过多年对古玉文字的不断探索和钻研,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在藏友和古文字爱好者的支持帮助下,在古玉文字工作室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视力不好的情况下,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刻苦钻研克服困难,最终在清代“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卷一七二十七经部和《春秋左传》隐公三年,得于证实。

《质交郑周故》是一部以古玉文化,古文字艺术,古玉雕刻艺术为一体的,雕工精细,玉质精美,设计精巧的东周(玉简)玉书。(玉简)玉书记载了隐公三年的真实故事,周平王为了体现对郑武公的无比信任,提出了周、郑交质的要求,这就是《质交郑周故》的主要故事情节和内容。

《质交郑周故》故事,发生在2730多年前,这个故事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的文化艺术珍宝,足十分稀罕的实物典籍,是玉文字实物宝贵财富精髓。

在学习《春秋左传》今注今译,卷一隐公三年。日讲“春秋”解义卷二,佐证了该(玉简)玉书的真实性。(玉简)玉书的自然沁色,包浆的浑厚,小篆文字的篆刻艺术,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古文字价值,古艺术品价值,古玉价值及史事价值。对于了解东周历史,研讨东周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古(玉简)玉书珍品,是古玉文字故事的绝品佳作,是目前存量稀少古代玉书(玉简)精典古籍,值得重点保护和珍藏。

这是我们研究历史,了解东周,读懂《质交郑周故》故事的亲身体会和粗浅认识。由于查阅的历史资料文献有限,还没有完全掌握理解东周历史,对东周研讨还比较浮浅,有的内容还需要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研究,争取能取得更好的研究东周历史成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研究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为保护中华古文明、古文化、古文字、古玉器而做更大的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