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311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311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本条承接《伤寒论》试解No.310中涉及咽痛的部分,开始讲述咽痛的病机和治法[注1]《伤寒论》试解No.310中我们提到针对病机为津液虚而不荣者,即津液虚而不达局部从而出现局部不荣则痛的情况(可参照《伤寒论》试解No.283中不荣之咽痛),可以猪肤汤生津养液(清虚热)来治疗,而甘草汤亦为生津养液(清虚热)桔梗汤在既生津养液清热祛痰排脓
少阴病,为表阴证少阴病如前述表阴证(少阴病)内传往往在2-3天,内传到里阴证(太阴病)多在4-5天或以上(参见《伤寒论》试解No.282、《伤寒论》第358条),本条指已感受外邪2-3天的情况二三日,优先考虑已内传,此时出现咽痛,优先考虑已传半表半里(少阳病厥阴病咽痛者,若此时正气虽虚但邪气不盛(脉象虽弱但尚且偏柔和),此时的咽痛优先考虑为津液不达之不荣则痛,则可以考虑用甘草汤生津养液(清虚热)处理(若传至少阳病一般单用猪肤汤甘草汤均可,但若传至厥阴病多不单用猪肤汤而用甘草汤,或合方处理)可与甘草汤;若此时正气虚且邪气较盛(脉象沉弱但而有寸浮/关弦等邪盛脉),此时的咽痛优先考虑既有不荣也有不通(详见下段),扶正祛邪同施,可以考虑用桔梗汤生津养液清热祛痰排脓处理不差,与桔梗汤[注2]。临床中采用甘草汤和桔梗汤者往往仅有咽痛而无其他明显症状,若同时出现复合病机而有很多症状者,多在标准方基础上合用甘草汤或桔梗汤,如小柴胡汤加桔梗当归四逆汤加甘草等。
中医学的疼痛观分为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痛而闭不通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医宗金鉴》“伤损之证,血虚作痛”、《证治要诀》“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等经典,不荣则痛强调的是正气(津液)虚而不达局部,局部无法得到补充/濡养从而出现相应症状,动力不足,例如小建中汤证四逆汤证肾着汤证等;不通则痛强调的是邪气聚集于病位导致正气(津液)无法到达局部,局部一方面无法得到津液补充/濡养,另一方面又时刻受到邪气影响,即通路受阻,例如五苓散证旋覆代赭汤证桂枝茯苓丸证等。
甘草汤组成仅一味生甘草甘草性平、味甘,用之以生津养液清虚热,生甘草较炙甘草更多入阴分,因此若为厥阴病无明显热象可替换为炙甘草煮水饮,而少阳病可见较明显虚热者多用生甘草。现代用量多用10-15g生甘草煮水即可。
桔梗汤组成生甘草、桔梗,甘草性平、味甘,用之以生津养液清虚热桔梗性平、味苦辛,用以之清热祛痰排脓而利咽,因其性平,临床中可使用于实热也可使用于虚热,二药联合即扶正又祛邪。现代用量多为桔梗6g、(生/炙)甘草12g,或把握桔梗:甘草=1:2也可。

PS.个人认为,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而言,猪皮和甘草对于咽痛的机理(即有效物质)理应不同,甘草是典型的纤维质(根茎皆可入药,但多用根),猪皮则以脂类、蛋白质为主,因此二者最终起效的原因不同:甘草依靠特定有效成分(已知包含:*甘草甜素、*黄酮类物质甘草次酸等数十种化合物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功能、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免疫调节功能等,通过免疫、受体、抗炎等复合作用纠正咽部炎性反应;猪皮主要以补充对应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等)让机体有足够原料可供合成使用来纠正咽部炎性反应(或以免疫调节的形式,或以自体抗炎的形式等),这也符合阴病一般不单用猪肤汤的临床经验,因为机体机能不足时,无法及时将原料合成为机体所需的物质,而此时增加摄入原料和底物,机体又无法及时吸收,反而对机体造成负担。供参考。

[注1]从310条到314条都有论述咽痛病,在临床医案集【3】中[例1]即有用本方,针对咽痛、咽喉溃疡而失声等咽部炎症用药按程度分可为: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增液汤(白虎增液汤)<玉女煎+马勃<苦酒汤(咽中生疮)<半夏散及汤(咽中痛)
[注2]条文原文中用的是“可与”而不是“主之”,提示用药仍有商榷的余地,应仔细辨证用药,另外也提示咽痛好转未必立竿见影,毕竟已内传,病程或也需要时间,可通过四诊(尤其脉象)判断其是否有效好转及预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