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设立节度使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唐朝|安史之乱|李隆基|边疆|节度使

 炫叶楓雪 2022-06-25 发布于广东
唐朝设立节度使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皇帝追求边功,导致边疆战事频发,需要专职机构节制一方的军政资源以应付;第二,朝廷掌握的财源远不足以填补军事开销的漏洞;第三,土地兼并、均田制崩溃,进而导致支撑唐初军事奇迹的制度基础,府兵制的崩溃。而设立节度使制度是在环境变化以后为了适应新局面的正常处置措施,并不是皇帝脑残拍脑门的决策。
仅从经济角度讲,就是经济的发展,租庸调制度的不合时宜与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制的崩溃。但是府兵制的的崩溃到后期藩镇割据是一个过程。先说唐初的府兵制'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府兵制让中央牢牢地把调兵权掌握了起来,可随着边疆的扩张,府兵制的没落,不得不招募士兵,充实边防。(最早,唐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六都护府)与此同时,都督等军事类官职也逐步提高兼管行政,统一事权。而到了唐睿宗景龙、先天年间,就开始出现了节度使。尤其是到了玄宗时,因为对外积极的扩张,在边境正式设立十节度经略使。
比如北庭节度使用来防御突骑施,朔方节度使防御北狄。直到安史之乱,朝廷还尤为倚重各个藩镇,以至于后来以藩镇制约藩镇。并不是朝廷不想削藩,只是平定安史的功臣是节度使,河北安史叛将投降后,依然是节度使,你无法彻底消灭他们,只能凭他们自由发展,只要这些人还奉大唐为正统,也可保相安无事。毕竟,天宝之后,大唐上下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西北回纥,东北的契丹,青藏高原上还有吐蕃,河北还有安史叛将残留割据,你要对付这些,不都得靠藩镇吗?而东南地区的藩镇,还担任着帮唐中央政府收税的担子。而在玄宗时期,确实对藩镇是有监督制度的,有宦官监军。
总结三点:一、河朔地区富足,当地节度使可以完全不靠中央就能存活;二、唐中央政府因为党争、财政等问题而无法组织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导致讨伐都无功而返;三、边疆形式的变化,需要藩镇护卫中央。这三点,导致藩镇无法被彻底取消,也只能在可控制的前提下,任其发展了。因为唐玄宗好大喜功,希望开疆拓土,所以边将的权力越来越大,兵力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为了方便调动军粮军饷,地方的权力就落到边将手里了,这是唐玄宗放任的结果。
不过节度使开始的时候也是像宋朝一样频繁调动的,但随着战事的扩大,边将的任期越来越长,势力越来越大。安史之乱和节度使制度没有必然联系,主因是李隆基以为天下太平,耽于逸乐,放任李林甫长期专权,造成唐朝吏治的败坏。唐朝有边将立功担任宰相的习惯,李林甫为了长期担任宰相,就建议李隆基重用胡人担任节度使,因为胡人没文化,不可能当宰相,并且排挤走了节度使里面最忠诚的王忠嗣,为安禄山反叛铺平了道路。
安史之乱是李林甫专政、胡人长期担任节度使、安禄山拥兵自重、唐玄宗不作为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的。回过头来看节度使制度的形成,和唐玄宗个人的意志是有很大关系的,他把猛兽放出来了,自己却在看守笼子的时候打盹儿了。安史之乱后,节度使由一种边疆军事制度开始推行到内陆,是安史之乱的后遗症。
简而言之,当时唐朝面临的状况需要赋予地方适当的权力,但没有足够的经验、操作水平,翻车了。稍微具体就是,地方需要有人来干清朝时督抚大员干的活,但没有演化出后世更稳定的操作方式,只弄出来了隐患巨大的节度使制度。后来的朝代也是一代代积累经验教训,才有了新的地方操作,例如清代常设的巡抚、总督,在明代曾经只是临时设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