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帛书《道德经》第二章详细解读学习圣贤智慧

 玄龙国学 2022-06-26 发布于福建

(本文由“原文译文”和“详细解读”两部分组成,“原文译文”可了解经文大意,“详细解读”可深入理解经文含义。)

原文译文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天下都认为某种现象为美,把它当作美的定义,与之对立的恶的定义便同时形成。都认为某种现象为善,把它当作善的定义,便指责他们所认为不善的现象。

有无同时产生,难易同时形成,长短同时呈现,高下同时增长,音声互相应和,先后互相跟随,这是不变的道理。只要依据某种现象形成某种定义,那么依据与之对立的现象便形成另一种定义,它们都有所局限,不能作为恒常不变的道理。

所以圣人依据不执着于某种方式的规则,推行不停留在某种观念的教导。万物产生而不去谋划它,运行而不去把持它,完好地顺应万物的功能,而无所执着。只有无所执着,不去干扰万物的运行,所以万物才不会偏离本性。

详细解读

一、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1、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

“知”表示认知、区分以及由此形成的观念。“訾”表示指责、否定。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这两句的意思表示:天下都认为某种现象为美,把它当作美的定义,与之对立的恶的定义便同时形成。都认为某种现象为善,把它当作善的定义,便指责他们所认为不善的现象。

2、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相”表示互相、同时等意思。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这几句的意思表示:有无同时产生,难易同时形成,长短同时呈现,高下同时增长,音声互相应和,先后互相跟随,这是不变的道理。只要依据某种现象形成某种定义,那么依据与之对立的现象便形成另一种定义,它们都有所局限,不能作为恒常不变的道理。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这几句主要讲述只要依据某种现象形成某种定义,那么依据与之对立的现象便形成另一种定义,它们都有所局限,不能作为恒常不变的道理。以具体的例子阐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其中美与恶、善与不善、有无、难易等定义,都属于“有名”、“可名”、“可道”,而非“恒名”、“恒道”。

二、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1、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表示了解万物本质的人。“居”表示停留、依据等意思。“为”:古文字“爲”字描述人用手牵引大象的场景,表示牵引、控制、顺应、听从等意思。从主动的角度可以理解为牵引、控制事物朝某个方向,按某种方式运行,从被动的角度可以理解为事物顺应某个方向,听从某种方式运行。(“为”读第二声时表示主动控制,读第四声时表示被动听从。)“无为”表示不执着某个方向,某种方式。“事”表示所奉行的指令、规则,“无为之事”表示不执着于某种方式的规则。

“行不言之教”,“言”表示言说,以及言说的内容,用作名词表示思想观念。“不言”表示不停留在某种观念上,“不言之教”表示不停留在某种观念的教导。

其中“无为”和“不言”都表示无所执着,“无为”侧重于不执着某种行为方式,“不言”侧重于不执着某种思想观念。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句的意思表示:所以圣人依据不执着于某种方式的规则,推行不停留在某种观念的教导。

这句主要讲述圣人不执着具体的某种规则,某种观念,也就是无所偏好,“无欲”的状态。

2、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始”表示谋划,“为”表示顺应某种方式运行。“成”表示全面、完好等意思,“功”表示事物的功能、运行方式,“成功”表示完好地顺应事物的功能。(“成功”在这里表示一种行为,表示完好地遵循事物客观规律的行为,因为有“成功”的行为,所以才有“成功”的结果。)“居”表示停留、执着,“弗居”表示不执着。“成功而弗居”表示完好地顺应万物的功能,而无所执着,其实也就是“道法自然”的意思。“去”表示脱离、偏离。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这两句的意思表示:万物产生而不去谋划它,运行而不去把持它,完好地顺应万物的功能,而无所执着。只有无所执着,不去干扰万物的运行,所以万物才不会偏离本性。 

这两句主要讲述圣人无所执着,任由万物自然运行,所以万物才不会偏离本性。也就是无所偏好,“无欲”的具体体现。

总结:这章主要讲述只要依据某种现象形成某种定义,那么依据与之对立的现象便形成另一种定义,它们都有所局限,不能作为恒常不变的道理。所以圣人无所执着,无所偏好,任由万物自然运行,所以万物才不会偏离本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