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但同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患者数量接近七千万。并且根据中国外科植入物专委会的预测,到了2050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或将上升到 2.12 亿人。 其中老年人,就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 因此不少人有这么一个疑问:“是不是年龄越大,骨头就越松越容易得骨质疏松?” 一、年龄越大,骨头越松?别陷入这3个误区!什么是骨质疏松?这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因此在患有骨质疏松症时,我们骨骼的内部结构会变得脆弱,当骨头的质量和力量都在减弱的时候,可能轻微的摔倒或磕碰就能导致骨折。 而年龄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首先是因为激素的影响,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占20.7%。 这是因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加就导致了骨吸收功能增强,继而发生骨质疏松。 其次是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减弱,骨头重塑、修复的速度下降,分解掉的骨组织超过了新生的骨组织,骨质加速丢失,导致骨质疏松。 再加上年纪一大,老年人的运动减少,骨骼的成骨细胞减少,而《成人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的调控作用及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中指出:成骨细胞自身特征变化导致骨重建失衡是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年龄越大,骨头越松,也不无道理。 另外,关于骨质疏松这个沉默的杀手,我们要正确对待,才能做到正确的预防和治疗。以下这3个误区,一定要规避。 误区一:年纪大了,就会骨质疏松,是正常现象 不少朋友会认为,骨质疏松就和老年斑一样,年纪大了就在所难免,所以可以不用预防、治疗。 虽然年龄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但这并不代表预防不了。加之骨质疏松的危害不单单是容易发生骨折,还会因为其活动受限,而引发一些如肺栓塞、坠积性肺炎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因此积极应对骨质疏松,才是正确的选择。 误区二: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补钙就行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归根结底就是要增加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的含量,防止骨质的分解和流失,减轻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 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关键物质,一旦缺乏还会加快骨量的丢失,因此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需要补钙,也无可厚非。 但要注意,钙并不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唯一关键物质,所以骨质疏松也不是单纯补钙就能防治的。 因为骨质疏松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疾病,雌激素、遗传、营养、物理因素都与之息息相关。所以想要改善骨质疏松,就得先找到导致骨质疏松的成因,对症下药,而不是单纯补充营养成分。 误区三:因为骨头松,怕骨折,就干脆不运动 我们说了,骨质疏松会导致我们可能轻微地摔倒或磕碰就发生骨折,因此很多朋友在得知自己患上骨质疏松后,就拒绝运动,害怕动一下哪里就折了。 但其实骨质疏松患者更应该进行合理的运动,适当的力学刺激有利于修复骨骼微损伤、增加骨密度。骨质疏松患者可以选择强度相对较小的运动,比如慢跑、瑜伽、太极等,做到循序渐进。 从以上内容中,相信不少朋友已经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接下来我们再讲讲,骨质疏松的三大症状。 二、三大症状,提示骨质疏松,你中招了吗?老年骨折患者超过三成与骨质疏松相关,而年龄越大,患骨质疏松的几率就越高。所以老年朋友一定注意,如果有以下三大症状,或提示你可能是骨质疏松了。 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了腰背或全身骨疼痛。通常出现在睡觉翻身、长时间起坐站立时,有时候还会伴有肌肉痉挛。除此之外,明显的负重能力下降、简单劳动后觉得劳累不堪,也是骨质疏松患者的症状之一。 另外一个明显症状,就是容易在胸腰椎、髋部、肋骨、骨盆等部位发生骨折。可能一个轻微的磕碰,就能发生骨折,而且愈合的时间相比不患病者更长,也容易发生二次骨折。 而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因为椎体压缩性骨折,即脊椎椎体负重增大,出现压缩变形,就会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形。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查准确地检测我们有没有骨质疏松。而骨密度检查报告上的数值,我们也称为“T值”。对于“T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可以解读为: 当T值大于等于-1.0,则正常骨密度; 当T值在-1.0到-2.5之间,则骨密度低下; 当T值小于-2.5,则提示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如今已影响了我国上亿人,严重危害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健康问题。 三、医生提醒:“三不吃二坚持”,或能强筋健骨《健康指南》指出,发生骨盆骨折后1年内,因各种并发症死亡的患者高达20%,而有50%的存活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生命质量。而恰恰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好发部位在胸腰椎、肋骨、骨盆等。 因此,改善骨质疏松尤为重要。做到“三不吃二坚持”,或能强筋健骨。 三不吃:不吃以下三种“磨骨”食物 一不吃高盐食物 很多老年人因为味蕾的敏感性下降,长期处于嘴淡无味的状态,因此特别喜欢重盐重口味的食物,比如罐头、腌咸菜、果脯等食物。 但这些高盐食物,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其实密切相关。因为体内摄入过多的盐,在肾小管重吸收的时候,增多的钠离子和钙离子会发生竞争,加快体内钙的排出。 此外高盐还会刺激人的甲状旁腺,引起破骨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损坏了正常的骨质代谢,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几率。 高盐饮食不光会影响我们的骨头,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患高血压和水肿的风险。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摄入盐含量,不超过5克,如果是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量还应该控制在4克以下。 二不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肥胖与骨质疏松》指出,脂肪组织会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同时肥胖者体内胰源性激素水平增加,会和脂肪细胞因子一同组成复杂的作用网络,从而影响骨的形成和骨密度。 而杂志《放射学》中也有提到,肝脏与肌肉脂肪水平高的人,其骨髓的脂肪水平也会相对较高。研究中发现,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越高,骨髓的脂肪水平也会增高,骨骼的密度就会降低。 这是因为脂肪堆积导致骨质流失,骨头变得脆弱,增加骨骼断裂的风险,出现骨质疏松。 因此,想要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日常中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坚果类、油炸类、奶油蛋糕、肥肉等,把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不吃烟酒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明确指出,抽烟会加速骨密度降低,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其中烟碱会刺激破骨细胞,骨吸收量增加,导致骨量减少、骨作用减弱。 另外,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还会促进雌激素的分解,而雌激素会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加就导致了骨吸收功能增强,继而发生骨质疏松。 而酒精则会导致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流失,抑制骨细胞正常代谢,同时酒精还会对钙的吸收造成影响,继而加重骨质疏松。 说完“三不吃”,我们再来说说“二坚持”:坚持做好以下两件事。 一要坚持合理运动 虽然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头非常脆弱,但无论是对骨质疏松的预防还是改善,运动都是必不可少的。 合理的运动,一个可以锻炼肌肉,肌肉强健可以保护骨骼,减少骨质的流失;第二个可以使身体保持平衡,防止摔倒,要知道,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而已,即使是一次轻微的磕碰摔倒,都有骨折的可能。 日常中,可以做像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乒乓球等运动,尽量选择户外活动,还可以通过晒太阳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 二要坚持补充足够的钙 钙质的流失和钙吸收的减少,会导致骨小梁的稀疏、骨密度降低,从而发生骨质疏松,因此钙的摄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公布的数据,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1000mg左右的钙。而钙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包括奶制品、西兰花、菠菜、海产品等等。 总结: 骨质疏松作为沉默的健康杀手,其导致的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骨质疏松危害性极大,但我们仍可以通过日常的习惯入手,积极预防应对,秉承着“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的原则,减少其对我们健康造成的影响。 |
|
来自: 柏涂hyzvi9113s > 《养生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