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4.清燥救肺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6-29 发布于山东


244.清燥救肺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清燥救肺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经霜桑叶9克 煅石膏7.5克 甘草3克 炒胡麻仁3克(研) 人参2.1克 杏仁2.1克  真阿胶2.4克 炙枇杷叶1片 麦冬3.6克
加减;
1.痰多,加贝母 、瓜蒌.
2.血枯加生地.
3.热甚加犀角,羚羊角、牛黄。
5.人参改用西洋参更佳。
 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癌以及皮肤 瘙痒症等,属燥热犯肺,气阴两伤者。1.偏瘫  2.咯血   1.蘑菇肺  2.咯血  3.日光病  4.单纯性老年皮肤瘙痒症  5.斑秃  6.失声   温燥伤肺重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 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 本方系治疗温燥伤肺重证之代表方。以身热不退,干咳少痰,气逆 而喘,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证治要点。 
.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卷4)
    [组成]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三钱(9g)  石膏煅二钱五分(7.5g)  甘草一钱
(3g)  人参七分(2g)  胡麻仁炒,研一钱(3g)  真阿胶八分(2.5g)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
(3.5g)  杏仁炮,去皮尖七分(2g)  枇杷叶刷去毛,蜜涂炙黄一片(3g)
  [用法]  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功用]  清燥润肺。
  [主治]  温燥伤肺重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
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
    [病机分析]  本方主治为温燥伤肺,气阴两伤之证。肺合皮毛主表,燥热伤肺,故
身热头痛。不恶寒,说明邪不在卫,已入气分。肺为燥热所袭,肺气失其清肃,加之燥
热伤肺以致气阴两伤,故见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肺气上逆而咳喘过甚,则胸部气机窒
滞,故为胸满胁痛。燥热损伤阴津,则见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舌干无苔系燥热
伤津之象,脉虚大而数则说明不仅津液受损,而且真气耗伤。
    [配伍意义]  针对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肺失清肃之病机,法当清燥热、养阴液、
降肺气而兼补中气。方用桑叶经霜而柔润不凋者,得秋之全气,秉清肃之性,质轻辛
凉,可除燥热,故重用为君;前人所谓“物之与是气俱生者,夫固必使有用于是气也”
(《读药书漫记》)。石膏辛甘大寒,善清气分热邪又不伤津,与麦冬之甘寒养阴生津配
伍,可助桑叶清除温燥,并兼顾损伤之津液,共为臣药。原方中石膏用煅,且用量较桑
叶为轻,究其方义,乃从肺为娇脏,清肺不可过于寒凉着眼。煅石膏清热敛肺,既能清
泄肺之燥热,又可敛降肺气,具有清中寓敛之妙。其余杏仁、枇杷叶、阿胶、胡麻、人
参与甘草诸药,均为佐药。杏仁、枇杷叶味苦而善肃降肺气,以止咳平喘,即《素
问.藏气法时论》所谓:“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阿胶与胡麻皆能益阴润燥,进一
步加强麦冬的作用。人参和甘草皆为补中益气之品,喻昌谓人参“生胃之津,养肺之
气”,甘草“和胃生金”,说明此二药不仅可补既亏之气,更能培补中土以生肺金,亦即
《难经。第十四难》所谓“损其肺者益其气”之意。甘草甘平,善和诸药,则又具使药之
意。诸药合用,使燥热得清,气阴得复,逆气得降,而肺复行其治节,则诸症自愈。,
    本方的配伍特点,吴瑭称是“辛凉甘润法”(《温病条辨》卷1),可谓要语不繁。盖
方以辛凉清泄温燥(桑叶、石膏)为主,辅以甘寒甘润(麦冬、人参、甘草)。全方结
构严谨,主次井然,清热而不重浊,润燥而不滋腻。    '
    [类方比较]  本方与桑杏汤同治温燥伤肺,但邪气有深浅,病情有轻重,故治法与
用药亦同中有异。桑杏汤证燥热较轻,.邪在肺卫,故身热不甚,微有恶寒,咳而不喘,
其脉浮数而右脉略大;本方证则燥热较重,邪已人气,且损伤气阴也较严重,故身热较
甚而不恶寒,咳喘并作,胸满胁痛,口渴鼻燥,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因此,桑杏汤
以桑叶配杏仁轻宣燥热为主,稍佐沙参、梨皮以兼顾燥热所伤之津;本方则用桑叶伍石
膏清泄燥热为主,并用大队之麦冬、阿胶、胡麻、人参与甘草以救其虚。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系治疗温燥伤肺重证之代表方。以身热不退,干咳少痰,气逆
而喘,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原书云:“痰多加贝母、瓜蒌;血枯加生地黄;热甚加犀角、羚羊角,
或加牛黄”。痰多加贝母、瓜蒌可润燥化痰;血枯者,血虚也,加生地能养血滋阴;热
甚者,此热系指已人营血之热,故加犀角、羚羊角或牛黄以凉血止血,镇惊安神。方中
人参,若易之以西洋参,则于病证更为合拍,因西洋参能补元气而益津液故也。
    3.现代常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癌以及皮肤
瘙痒症等,属燥热犯肺,气阴两伤者。
    [使用注意]  方中石膏,原书用煅者,现代临床一般使用生石膏,煅石膏则以外用
为主。至于石膏的用量,当按病情轻重并参照原方的比例酌定,以避免过重而伤肺气。
    [源流发展]  喻氏此方之制,实受缪希雍所订清金保肺汤的启发。清。柯琴曰:“古
方用香燥之品以治气郁,不获奏效者,以火就燥也。惟缪仲淳知之,故用甘凉滋润之
品,以清金保肺立法。喻氏宗其旨,集诸润剂,而制清燥救肺汤”(录自《古今名医方
论》卷1)。清金保肺汤出于《医醇媵义》卷2,由天门冬、麦门冬各一钱五分,南沙
参、北沙参、玉竹、杏仁、瓜蒌皮、海蛤粉各三钱,石斛、贝母、茜草根、茯苓各二
钱,梨二片,藕五片组成。主治肺受燥热,发热咳嗽,甚则喘而失血。清金保肺汤重在
甘寒养阴,以平肺之燥热,清热的力量较弱。喻氏在清金保肺汤甘寒滋润的基础上,结
合秋燥的特点,着重清宣燥热,乃创制了清燥救肺汤。当然,喻氏制此方还与其善于思
考和不盲目尊经,从而提出了“秋燥论”有关。《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于湿,上逆
而咳”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之文,历代医家,大都认为是
伤于长夏湿土之气所致,因长夏之终,即秋气之始。独喻氏认为这是“秋伤于燥”的错
简。其理由是春、夏、冬三时,均是伤于主时之气,秋主燥而伤于湿,这是不合逻辑
的。既有秋伤于燥之病,便当有治秋燥之方,乃创制清燥救肺汤以治之。
    清燥救肺汤的制订,对温病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叶桂《三时伏气外感
篇》说:?温自上受,燥自上伤,理亦相等,均是肺气受病……当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
自平而愈,慎勿用苦燥劫烁胃汁。”所谓“辛凉甘润之方”,叶氏虽未明言,但实际上清
燥救肺汤就是一首典型的“辛凉甘润”剂。吴瑭著《温病条辨》,其卷1《上焦篇.秋
燥》更是原样照搬了喻氏的原文原方,至于吴氏制订的桑杏汤,亦系化裁于清燥救肺
汤,已述于桑杏汤的“源流发展”项,请参见。
    [方论选录]
    1.喻昌:“诸气膑郁之属于肺者,属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气郁之方,用辛香行气,
绝无一方治肺之燥者。诸痿喘呕之属于上者,亦属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法,以痿、呕
属阳明,以喘属肺,是则呕与痿属之中下,而惟喘属之矣。所以千百方中,亦无一方及
于肺之燥也。即喘之属于肺者,非表即下,非行气即泻气,间亦有一二用润剂者,又不
得其旨矣。总之,《内经》六气,脱误秋伤于燥一气,指长夏之湿,为秋之燥。后人不
敢更端其说,置此一气于不理,即或明知理燥,而用药夹杂。如弋获飞虫,茫无定法示
人也。今拟此方,命名清燥救肺汤,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也。其天门冬虽
能保肺,然味苦而气滞,恐反伤胃阻痰,故不用也。其知母能滋肾水、清肺金,亦以苦
而不用。至如苦寒降火,正治之药,尤在所忌。盖肺金自至于燥,所存阴气,不过一线
耳。倘更以苦寒下其气,伤其胃,其人尚有生理乎?诚仿此增损以救肺燥变生诸证,如
沃焦救焚,不厌其频,庶克有济耳。”(《医门法律》卷4)
  2.柯琴:“古方以香燥之品以治气郁,不获奏效者,以火就燥也。惟缪仲淳知之,
故用甘凉滋润之品,以清金保肺立法。喻氏宗其旨,集诸润剂而制清燥救肺汤,用意
深,取药当,无遗蕴矣。石膏、麦冬禀西方之色,多液而甘寒,培肺金主气之源,而气
可不郁;土为金母,子病则母虚,用甘草调补中宫生气之源,而金有所恃;金燥则水无
以食气而相生,母令子虚矣,取阿胶、胡麻黑色通肾者,滋其阴以上通生水之源,而金
始不孤;西方虚,则东实矣,木实平之,二叶禀东方之色,人通于肝,枇杷叶外应毫
毛,固肝家之肺药,而经霜之桑叶,非肺家之肝药乎?损其肺者益其气,人参之甘以补
气;气有余便是火,故佐杏仁之苦以降气,气降火亦降,而治节有权,气行则不郁,诸
痿喘呕自除矣。要知诸气愤郁,则肺气必大虚,若泥于肺热伤肺之说,而不用人参,必
郁不开而火愈炽,皮聚毛落,喘而不休。此名之救肺,凉而能补之谓也。若谓实子可
泻,而久服芩、连,反从火化,亡可立待耳。愚所以服膺此方而深赞之。”(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1)
  3.王子接:“燥曰清者,伤于天之燥气,当清以化之,非比内伤血燥,宜于润也。
肺曰救者,燥从金化,最易自戕肺气,《经》言秋伤于燥,上逆而咳,发为痿厥,肺为
娇脏,不容缓图,故曰救。石膏之辛,麦冬之甘,杏仁之苦,肃清肺经之气;人参、甘
草生津补土,培肺之母气;桑叶人肺走肾,枇杷叶人肝走肺,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
实;阿胶、胡麻色黑人肾,壮生水之源,虽亢火害金,水得承而制之,则肺之清气肃而
治节行,尚何有喘呕痿厥之患哉?若夫《经》言燥病治以苦温,佐以酸辛者,此言初伤
于燥,肺金之下,未有火气乘胜者i嘉言喻子论燥极而立斯方,可谓补轩岐之不及。”
(《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中)
    4.吴谦,等:“《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肺主诸气故也。然火与元气不两立,故用
人参、甘草甘温而补气,气壮火自消,是用少火生气之法也。若夫火燥愤郁于肺,非佐
甘寒多液之品,不足以滋肺燥,而肺气反为壮火所食,益助其燥矣。故佐以石膏、麦
冬、桑叶、阿胶、胡麻仁辈,使清肃令行,而壮火亦从气化也。《经》曰:肺苦气上逆,
急食苦以降之,故又佐以杏仁、枇杷叶之苦以降气。气降火亦降,而制节有权,气行则
不郁,诸痿喘呕自除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4)
    5.张秉成:“夫燥之一证,有金燥,有火燥,前已论之详矣。此方为喻氏独创,另
具卓识,发为议论,后人也无从置辨。虽其主治固五金燥、火燥之分,而细阅其方,仍
从火燥一端起见。此必六淫火邪,外伤于肺,而肺之津液素亏,为火刑逼,是以见诸气
愤郁、诸痿喘呕之象。然外来之火,非徒用清降可愈。《经》有火郁发之之说,故以桑
叶之轻宣肌表者,以解外来之邪,且此物得金气而柔润而不凋,取之为君。石膏甘寒色
白,直清肺部之火,禀西方清肃之气,以治其主病。肺与大肠为表里,火逼津枯,肺燥
则大肠亦燥,故以杏仁、麻仁降肺而润肠,阿胶、麦冬以保肺之津液,人参、甘草以补
肺之母气。枇杷叶苦平降气,除热消痰,使金令得以下行,则愤郁喘呕之证,皆可痊
矣。”(《成方便读》卷3)    、    、
    6.冉雪峰:“查此方辛凉甘润,清轻而不重浊,,柔润而不滋腻,以疗无形无质燥邪
之伤肺,实为合拍。夫肺为清金,今感外来燥邪,不清而燥,两燥相搏,内外合邪,所
存生气几何?辛烈既张其邪焰,苦寒又戕其生机,惟滋甘凉润沃,庶足以泽枯涸而救焦
樊。喻氏补秋燥一条,以辨证《素问》之脱简遗佚。其言明漪清彻,实乃野炭渔火,暗
室一灯。此方在清热剂中,别具一义,另是一格。”(录自《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评议]  喻氏之论,首倡秋燥,填补了《内经》之缺漏,为清燥救肺汤的制订提供
了理论依据。后世医家对此均表示赞同。柯琴说清燥救肺汤“用意深,取药当,无遗
蕴”,并不过誉;不过,柯氏对配伍意义的分析,虽亦言之有理,然似有过分迂曲之嫌。
王子接的方论,简明扼要,对本方命名含义的解释,也颇精当。张秉成认为此方的配
伍,以桑叶和石膏为主,乃得要领之论,也与喻氏制方原义相合。吴谦等引用前人有关
肺主气、损其肺气者益其气和火与元气不两立等理论,突出了方中人参与甘草的补气作
用,从另一角度来分析方剂的组方意义,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恐不利于初学者把握
此方清燥润肺的立法重点。冉氏提出清燥救肺汤“辛凉甘润,清轻而不重浊,柔润而不
滋腻”,揭示了本方的配伍用药特点,十分精辟。
    [验案举例]
    1.偏瘫  《福建中医药》(1966,l:45):某女,41岁。发病五天,初起恶寒发热,
头痛,咳嗽,咽干,昨日午后,突然剧烈呕吐,继则语言不出,右侧肢体偏瘫。检查神
志尚清,体温38℃,血压140/90mrnHg,脉搏115次份(细数),舌质淡红,苔薄黄
而燥,舌中无苔。面色淡红,目闭,咳声不扬,痰粘不易咯出,喜饮易呕。大便四日未
通,小便黄小。膝腱反射迟钝,右侧腹壁反射消失,右侧身体痛觉消失。其它体征及血
象检查无重大变化。初用西药配合针灸并内服天麻钩藤饮,效果不显。次日经过进一步
研究,认为患者开始有头痛、寒热、干咳、咽燥,显系外感燥气,肺金受病。用清燥救
肺汤加减。处方:桑叶、麦冬、胡麻、蒌实、枇杷叶各9g,石膏12g,洋参3g,杏仁、
贝母各6g,甘草4.5g,生地、竹沥各15g。连服3剂,诸症消失;
    按语:本例先有外感燥热之症,然后才发生偏瘫,《内经》有“肺热叶焦,发为痿
蹵”之说,故认为属于肺受燥热,津气不能遍布于身所引起,乃用清燥救肺汤而获良效。
    2.咯血  《中医杂志》(1985,10:49):某男,25岁。患支气管扩张症已数载,经
常咯血,近因情绪激动引动宿疾。咯血频作,昼夜约数十口,干咳无痰,自觉胸中有热
气上冲咽喉,冲则咳甚血出,口渴咽干,胸胁作痛,脉细弦,舌光红无苔。。肝火犯肺,
肺燥津涸,热迫络裂。治拟清燥救肺,佐以平肝。处方:桑白皮9g,甜杏仁12g,生石  ,
膏15g(先煎),麦冬9g,珠儿参12g,火麻仁12 g,焦山栀4。5g,白蒺藜9g,枇杷叶
9g,清炙草3g,蛤粉炒阿胶珠9g(烊化分二次冲)。服上方两剂,咯血已止,干咳亦
减。续服两剂,咯血、胸中热气上冲悉除。再予滋阴润肺之品,以善其后。
  按语:本例患者久病咯血,肺阴本虚,复因情绪激动,肝火犯肺,益耗肺津,加重
与促进了燥化。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既可清其燥火,亦可滋润益肺,清金平木。药证相
合,故能投剂辄效。又,原报道者在另几则清燥救肺汤的验案中,均以桑白皮代桑叶,
抑或系报道者的独到经验焉?
    [临床报道]
    1.蘑菇肺  本病系患者吸人了蘑菇释放出的孢子,而引起的过敏性呼吸道疾病。
其发病快,危害重,培植人员95%患本病。报道5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4
例;49例为蘑菇培植人员,其余7例均有密切接触史;初患12例,反复发作44例;病
程最短2周,最长达半年余。临床症状有咳嗽,为刺激性干咳,咳黄白痰,少许泡沫
痰,伴有胸闷气短乏力等;听诊两肺底有少许湿哕音;X线主要表现为肺纹理粗乱增
多,中下肺野点片状阴影。用清燥救肺汤(人参6g或党参15—18g,甘草、麦冬、石
膏各12g,阿胶、炙枇杷叶、杏仁、炒胡麻、桑叶各9g)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1
El 2次。10天为1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痊愈31例,好转16例,
无效9例,总有效率84%Llj。
  2.咯血  运用本方治疗咯血38例,其中10例经支气管碘油造影确诊为支气管扩
张症,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10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10例,病因不详7例。治疗方
法:以清燥救肺汤为基础方,再结合以下加减:木火刑金,烦躁易怒,口苦胁痛,加黛
蛤散、石决明以平肝阳;心火刑金,心烦口渴,胸中热气上冲,加黄连、连心莲子以清
心火;痰火灼伤肺络,咯黄稠痰,脉滑数,加陈胆星、鲜竹沥以清火涤痰;大量咯血,
急用西洋参益气固脱。水煎服,日2次。结果:近期治愈(1周内咯血停止,1月内不
再咯血,咯血伴随症状基本消失)35例,治愈率92%;显效(1周内咯血基本控制,
偶见痰中带血,咯血伴随症状基本消失)1例;有效(一周内出血量减少,咯血伴随症
状有所改善)1例;无效1例。近期总有效率.97%L2j。
  3.日光病  本病是因食用粗制棉油,而棉酚蓄积中毒所致。临床表现为畏光渴饮,
肌肤焚热潮红,枯燥无汗,心悸头昏,食饮不振,或肢麻拘挛,小溲清长,闭经,不
育,舌红少苔,脉细数。报道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日光病35例,其病程22天至6年
不等。具体方药为:桑白皮12g,生石膏、玉竹各30g,北沙参、连翘、麦冬各15g,土
茯苓50g,麻黄lOg,甘草6g。上肢麻加桑枝,下肢麻木软瘫加木瓜,痉痛加蚕砂,脉
细缓加阿胶,纳差加山药、扁豆、鸡内金。结果:经用药3—14天,痊愈32例,好转3例,所治病例,全部有效。    、
    4.单纯性老年皮肤瘙痒症  18例本病患者,发病季节均在春秋季节,表现剧烈瘙
痒,夜间为甚,伴神疲乏力,口干渴饮,舌红少津,苔薄白,脉细弱等。采用清燥救肺
汤治疗,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皮肤检查无抓痕、血痂,舌淡红,苔薄白而润)
9例;有效(症状明显好转或部分好转)7例;无效(服药3剂后症状无改变)2例。
    5.斑秃  报道用清燥救肺汤加减(人参、甘草各5g,枇杷叶、阿胶、胡麻仁、杏
仁各6g,麦冬lOg,石膏15g,桑叶9g。头痛加菊花,便秘胡麻仁易火麻仁,加郁李
仁)治疗本病38例,结果:痊愈3l例,好转7例(5,。
    6.失声  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失声85例,其中暴喑57例,久喑28例。肺燥型单用
本方;风寒型加荆芥、防风;痰热型加川贝、桔梗;实热型石膏用至30g,便秘加大黄
12g,咽痛加银花、马勃;肺肾虚型沙参改白参6g,石膏改石斛,另再加诃子、黄芪;
肺气耗伤型加诃子。结果:治愈(语声如常,3个月内无反复)84例,无效1例。治愈
病例中服药1—3剂者45例,4—6剂33例,7剂以上6例163。
    沙参麦冬汤    (《温病条辨》卷1)
    [组成]  沙参三钱(9g)  玉竹二钱(6g)  生甘草一钱(3g)  冬桑叶一钱五分(4.5g)
麦冬三钱(9g)  生扁豆一钱五分(4。5g)  天花粉一钱五分(4.5g)
    [用法]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功用]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  燥伤肺胃阴分证.咽干口渴,或身热,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来细数。
    [病机分析]  《温病条辨》指出本方主治证是燥伤肺胃阴分,可理解为其人素体阴
津不足,更因秋令感受燥邪,致燥伤肺胃津液。盖肺为燥金之脏,外合皮毛,燥邪侵
袭,首当其冲,复因素体阴虚,内外相合,故致燥伤肺津。肺为胃行其津液,肺津损伤
过甚,必进一步燥伤胃津,故秋燥伤人,初则邪犯肺卫,继而燥伤中土,终致肺胃津液
损伤。肺津被耗故咽干,胃液损伤故口渴,而舌红少苔及脉细数,则系阴津受伤之征;
或见身热者,阴虚则内热也;或见干咳少痰者,肺阴损伤,肺失清肃也。
    [配伍意义]  本方证的病机为燥热伤津,肺胃受损,故治当清养肺胃,甘寒生津。
方用沙参、麦冬与桑叶共为君药,其中,沙参味甘微苦而性寒,有养阴清肺之功,《神
农本草经百种录》谓:“肺主气,故肺家之药,气胜者为多。但气胜之品必偏于燥,而能
滋肺者,又腻滞而不能清虚热。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
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非此不能清也。”麦冬亦系甘寒之品,入肺胃经,可滋养
肺胃津液,合沙参则生津液而清燥热之功益彰。然燥热为病,终属外邪,,故又用桑叶专
清燥热,并辛凉宣散以祛之。如此,沙参、麦冬与桑叶相伍,则扶正与祛邪兼顾,用药
十分周到。玉竹、花粉为臣,玉竹甘平,养阴润燥,滋而不腻5花粉清热生津,此两药
相配可加强君药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之功。胃液既耗,运化必受影响,’而且养阴清热药
物亦有滋腻损伤脾胃之弊,故又用生扁豆健脾胃而助运化,同时又寓培土生金之义,是
为佐药。生甘草清热和中,调和诸药,用作使药。诸药相配,共成清养肺胃,育阴生津之效。   
    本方在配伍特点上,是以甘寒养阴药为主,配伍辛凉清润和甘平培土药品,全方药
性平和,清不过寒,润不呆滞,而清养肺胃之功甚宏,真乃王道之制。    .
    [类方比较]  沙参麦冬汤与清燥救肺汤功用、主治相近,但清燥救肺汤证燥热较
重,以燥热伤肺,失其清肃,气阴两伤为主,故治疗着重清燥救肺,止咳平喘;本方证
燥热较轻,以燥伤肺胃阴津为主,且无气逆见症,故治疗重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临
床应区分轻重,辨别病位,根据邪正双方的消长情况,择宜选用。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是清养肺胃之代表方,原为秋燥损伤肺胃阴液而设,现代广泛
用于温病乃至杂病中肺胃阴伤的病证。以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象细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原书曰:“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久热久咳,说明病久不愈,阴
虚而生内热,且虚热灼肺,失其清肃,故加地骨皮以清虚热。现临床尚可作如下加减:
咳嗽较重者,加贝母、杏仁等;伴咯血者,加仙鹤草、白及、阿胶等;.大便燥结,加全
瓜蒌、火麻仁;胃津伤而口渴甚者,可兑人梨汁而服。
  3.现代常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慢性胃炎、糖尿病等,辨证属于肺胃阴虚者。
    [源流发展]  沙参麦冬汤出自《温病条辨》卷1之《上焦篇.秋燥》,先云:“秋感燥
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然后云:
“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并自注:“此条较上二条,则病深一层
矣,故以甘寒救其津液。”说明秋燥初起,邪在于肺,治疗可用桑杏汤、桑菊饮;若秋
燥进一步发展,不仅燥伤肺津,还损伤了胃阴,治疗当用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汤的立
法配伍用药,系化裁于桑杏汤与麦门冬汤。因为燥伤肺阴,故取桑杏汤之沙参、桑叶,
以清养肺阴,并清宣肺经燥邪。因为燥伤胃阴,故又取法于麦门冬汤。麦门冬汤出自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原治肺胃津枯之虚热肺痿,有滋润肺胃,
培土生金之功。沙参麦冬汤之麦冬、甘草、生扁豆,即仿麦门冬汤之麦冬、甘草、粳
米、大枣之配伍意义。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再加玉竹、天花粉,以加强清热养阴生津之力。
    [方论选录]    .
    1.李畴人:“此方治深秋燥热伤肺之症。以沙参、麦冬、玉竹清滋甘润,并补肺气,
而养肺液,桑叶清肺络,花粉清胃热,白扁豆清脾热而养阴,生甘草生津和胃,共收清
肺热,养肺阴之效。挟外感者不宜,嫌沙参、麦冬腻滋也。”(《医方概要》)
    2.蔡陆仙:“夫阴虚火旺之人,其肺之津液先虚,再感秋令燥热之气,则阴愈亏。
肺津涸,则形体萎缩,叶焦举而气不下降,全失其清肃之令,大便恒燥结,气上逆则作
咳,或吐类似白沫之痰。肺气枯灼,则不能润泽皮毛,则皮毛焦热而肌表干燥,水津不
外布,亦不能作汗而透解也。胃为阳明,本主燥金,胃津既亏,燥热复凑合,则胃之津
液两伤矣。胃为中焦,为水谷之化源,胃津虚者,则水先消竭,不能化津,谷之濡润之
汁,亦被燥热消耗殆尽,则又何能滋生以化充血液耶?故见脉细而无力也。然燥热从外
而凑合,究属表邪,内之津液虽伤,而气必须辐辏于外,此脉之所以仍浮也。水津不上
潮于口,虚热上腾,故舌干绛,阳明热炽,则苔色必黄,所以咳吐白沫如津唾者,胃之
液,肺之津,不能滋养百脉,化生血液则煎熬阻于上,咳则从口而出也。总其治法,必
当两清肺胃,兼以滋养津液,以为作汗之源,再用清轻疏越皮毛之品,令燥热之郁于表
分者,仍作微汗,从表而宣泄之,表气宣泄,燥热自不内壅,肺津胃液,逐渐恢复,肺
气一肃降,而脉皆得濡润,则身热口渴、咳嗽均止矣。有沙参、玉竹以清肺胃,麦冬、
花粉滋生血液之源,佐扁豆之禀秋金凉爽之气者以清燥金,而祛暑热之余气,复得大甘
之甘草调剂其间,成为甘寒润燥,增液清热之妙方。本方尤必赖桑叶之微辛,以透表宣
达也。惟于津液两亏之燥热者宜之,若外感秋凉之表症多者,则又逗留邪势,而反致病
内遏不解矣,此又辨治者之所宜慎焉。”(《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
    [评议]  沙参麦冬汤主治燥伤肺胃阴津,有甘寒生津、清养肺胃之功,李氏与蔡氏
的方论于此均有所发挥,李氏认为此方挟外感者不宜使用,蔡氏则详细地补充了临床常
见症状及其病机。这对本方的临床应用,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验案举例]
    1.咳嗽  《吴鞠通医案》:甲子四月廿四日,吴,二十岁。六脉弦劲,但咳无痰,
且清上焦气分。沙参三钱,生扁豆三钱,连翘一钱五分,麦冬三钱,冬霜叶三钱,玉竹
三钱,冰糖三钱,茶菊花三钱,杏仁三钱。煮三杯,分三次服。三帖。廿六日,于前方
内去连翘,加丹皮二钱、地骨皮三钱。
    2.醉酒伤胃  《中医杂志》(1986,6:48):某男,33岁,1978年6月初诊,醉酒
后,呕吐大量未消化食物、黄色苦水,并带有少量血沫。3日来不思饮食,口干,精神
疲倦。诊见患者形体壮实,舌质红无苔,脉细弦。大吐之后胃阴必伤,气亦受损,治当
滋养胃阴为主,佐以益气培中。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处方:沙参25g,麦冬12g,玉
竹12g,花粉15g,生甘草6g,党参15g,石斛15g,炒白术15g,生鸡内金15g。两剂,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二日后复诊,已能进食,舌上生薄白苔而湿润。此乃胃
之气阴已复。再进异功散加沙参、生鸡内金、石斛两剂以调之。
    3。/J~JL迁延性肺炎  《辽宁中医杂志》(1986,3:24):某男童,1岁。诊断为病毒
性肺炎,西药对症治疗45天,症情好转,但肺部哕音迁延不愈。诊见患儿消瘦,神情
疲倦,面色苍白,微喘,咳声无力,舌淡少津,两肺明显干湿哕音,脉细数无力。证系
气阴两伤,正虚邪恋,治宜养阴益气消痰,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JIl ij7
母、孩儿参、白芥子各lOg,瓜蒌7.5g,生甘草5g。两剂后喘咳减轻,肺部哕音大减。
此方加减治疗2周,肺部哕音基本消失,痊愈出院。
    按语:案1咳嗽,干咳无痰,脉来弦劲,病属阴虚而阳亢。方用沙参麦冬汤去
甘草,加连翘、菊花、杏仁、冰糖以加强清热、止咳及润燥之功。另外,本案就诊
的日期是春季,说明吴瑭运用本方并不局限于秋燥之一隅。案2系醉酒伤胃,胃之
气阴俱虚;案3之小儿迁延性肺炎则属肺阴受损,气虚痰恋,故俱用沙参麦冬汤加
减而取效。
    [临床报道]
    1.小儿肺炎  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25例,均为住院患儿,其中男患
儿15例,女患儿工O例,病程均在1个月以上。具体药物为:沙参、麦冬、玉竹、花
粉、瓜蒌、川贝母、孩儿参、甘草浓煎。日3—4次口服。久热加生地、地骨皮;痰多
加知母、橘红、白芥子;咳甚加紫菀、款冬花;脾肺气虚加人参、白术。结果:治愈
20例(肺部哕音完全消失,X线肺部阴影消失或明显改善),好转4例(肺部哕音减
少),死亡1例。疗程最短7天,最长30天,平均12天L1j。近又有报道使用沙参麦冬
汤加减治疗thJL肺炎25例,取得较好疗效。25例中,男患儿14例,女患儿u例,年
龄10个月一工3岁,病程3天一3个月。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少痰,甚至气喘,手
足心热,盗汗,乏力,或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舌质红或淡,苔剥或少苔,脉滑细或细
数,辨证属于气阴两虚者。治疗用药:沙参、麦冬、百合各8—12g,桑叶、白扁豆、
杏仁、桔梗、地骨皮各6一lOg,百部6—8g,甘草3—6g。若热重阴伤者,加生石膏、
竹叶;久病阴伤气耗者,加太子参、山药、白术;痰多者,加桑白皮、炙枇杷叶。每日
1剂,水煎取汁100~200ml,分2—3次服。经治疗7—10日,结果:痊愈(症状、体
征消失,胸片恢复正常)22例;基本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胸片明显吸收好转)
2例;有效(症状、体征减轻,胸片吸收好转)1例L2j。
  2.小儿口疮  对于阴虚内热引起的/JUL口疮,运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34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lO例,发病时间最长11天,最短2天。门诊患者21
例,其中伴发热者6例;住院患者13例,其中肺炎、扁桃体炎伴口疮8例,营养不良
伴El疮1例,上感4例。处方: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扁豆各6—9g,冬桑叶
6g,甘草3—6g,大青叶、人中白各9—12g。加减:大便燥结加大黄;热甚加青蒿、野
菊花;舌红少苔加知母、石斛;营养不良去大青叶,加太子参。结果:34例全部治愈,
一般服药2—5剂,平均3剂,溃疡面愈合,饮食、二便恢复正常L3j。
    3。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属于中医的“喉痹”,其属于阴虚火炎者,可以运用沙参麦
冬汤。报道该病8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52例,年龄20~35岁,病程3个月至儿
年,平均3.18年,均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药用:沙参、麦冬、玉竹、元参、黄连、
黄柏、知母、天花粉、桔梗各lO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10剂为工
个疗程。加减法:咽干口渴者加石斛、生地;大便干结加大黄、芒硝;虚火上浮加肉
桂;咽痛甚加射干、马勃;痰涎壅盛加鹅不食草、百部、黄药子;风热外感加大青叶、
车前子、连翘、薄荷。结果:显效(症状消失,局部检查无明显体征)46例
(57.5%),有效(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改善)34例(42.5%),总有效率达100%1.4J。
    [实验研究]
    1.对动物在体胃运动的影响  就沙参麦冬汤水煎液对动物胃运动功能的影响,进
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沙参麦冬汤(23g/kg)1次给药及9g。kg一、.d、及23g.kg一1。d一1
连续5天灌服均能显著抑制小鼠胃酚红排空率(P<0.05),9g/kg、23g/kg 1次给药能
对抗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胃排空加快(P<0.05,P<0。010);胃浆膜埋植应变片记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