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孔德之容①,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望唯沕②。沕呵望呵,中有象③呵;望呵沕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④,中有精⑤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⑥ 。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 【注释】 ① 孔德之容:“孔”是大的意思;“容”当动作、容态讲 ② 唯望唯沕:望:辽阔、辽远的意思。沕:深远的意思。 ③ 象:是体现,表现,象是有一个物体,它在外边所呈现的东西叫象。 ④ 幽呵冥呵:幽:深远的意思。冥:指比较暗。 ⑤ 精:核心的物质,万物生长发育的根本。 ⑥ 众父:万物的开端。 【译文】 有德之人一行一动,都是按照道的准则。道在生成万物的过程中,因为道深远、辽阔,所以无处不在。由于道深远、辽阔,开始有物质的表“象”,然后开始有“物”形成。深远的难以琢磨,其中具有核心的物质“精”。“精”是非常真实的存在的,其中有非常信验真实的东西。今天到古代往以前推,道的运用,一直是这个规律。万物都是按照道的规律来生发、来形成的。我是怎么知道万物的规律?就是因为我知道了道的规律。 【延伸阅读】 这一章里,老子阐述了“道”和“德”的关系,认为德是博大和无所不包的,也是由道衍生而成的,受道的支配,即“惟道是从”。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显现;“无道”就“无德”,“有道”就“有德”,合于道者有德,不合于道者无德。只有符合于“道”的“德”,才能称为“德”,只有符合于“道”的行为,才能称为“有德”只有真正领悟大道的人才能拥有大德,才能将德行发挥到极致。这就是大道和大德的关系,我们只有对大道和大德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将它们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才能领悟大德的真正内涵和意境,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有一篇《自然之道》的文章,几位旅行者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去旅行,顺便观察海岛上的海龟离巢进入大海的活动。当他们看到最先出现的小海龟,惨遭食肉海鸟啄食后心中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帮助这些小海龟进入了大海。可是接下来出现的一幕惊呆了所有的人,无数的小海龟从藏身的沙滩中涌出来,向大海爬去,等在周围的鸟类一拥而上,失云庇护的小海龟惨遭杀戮。原来,最开始出现的那些小海龟是“侦察兵”,外面危险多的话它们就会返回巢穴,从而警告海龟群:还未到可以全面进行的时机。但因为旅游者的怜悯之心,使海龟群得到了错误的信号,以为外面的危险都不存在了。他们本想做好事,帮助小海龟,却造成了一个愚蠢的后果,导致成千上万的海龟丧生鸟口。 旅行者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纵容怜悯之心,造就了场小海色的灾难。这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德”应该顺从于“道”,这样才能称为德。 |
|
来自: 知行国学 > 《道德经-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