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与中国生命文化(深度解读)

 道就是爱 2022-06-3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中华文化,肇始于《周易》,是我国古代圣贤在人天相应的条件下感通天地自然的大道至理,并与自身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类思维的巅峰,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先祖。《周易》对我国哲学、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如班固所说:“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周易》分为《易经》与《易传》,其中《易经》又称本经,是我国西周末年的一部人天关系的学术典籍,是殷商到周朝自然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的总结,是一部自然科学与哲学密切结合的伟大著作,中国文化思想的三大流派儒家、道家、墨家以及诸子百家无不以《易》为根据。

《易》对中国文化、科技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也是空前的。

在思想方面,《易》为儒家之祖。儒家思想来源于《易》,并以《易》为德之准心。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无不潜心于《易》。《周易大传》相传为孔子所作。道家之宗《老子》,也以《易》为圭皋。“一部道德经就是易经的注文”。老子之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便胎始于“生生之谓易”。

《道德经》其作五千言无不宗于《易》。儒学与道学,前者遵《易》“乾刚之阳动”,后者效《易》“坤顺之柔静”,从而构成儒道的不同发展宗旨。

《周易》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尤其宝贵的是其精深的医学哲理,故有“医易同源”之说。中国一代大医孙思邈说:“不知易,便不足以知医”。

《医门棒喝》曰:“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说明了《易》对中医学的影响。《易》是中华生命文化的基石。

一、《周易》的基本原理


1、“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易》的阴阳观是十分鲜明的,既是易说的中流砥柱,也是易说的哲学基本原理和六十四卦的基本原则。“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描述了事物的基本格局,也点明了阴阳变化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以阴阳对立为前提,以变易为核心,二者组成《周易》的思想基础,是《易》的灵魂。原文“刚柔相推,变在其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往来不穷谓之通”等,都说明了《周易》认为事物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观点是十分智慧且是富有规律性的。

《周易》还强调“交感”是变易的主要形式之一,如“天地交而万物通”,“天地感而万物化生”等。

3、“生生之谓易”
《周易》强调阴阳易而化生万物,“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天地之交感的结果,这也是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思想之根源。由此可见,《易》,是强调新生、新兴的。

4、“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象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周易》所以能“体天地之撰”,“通神明之德”,是因为观象的收获。《周易》尤其注意法天地而观万物,如“易与天地准”,“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体现了《周易》的宇宙观是“与天地准”的,并且是以天地为本源的。

二、《周易》是中华养生理论的渊薮


中国是东方养生文化的源头,而《周易》则蕴含着丰富、系统的养生原理,对中华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对内丹学影响极大的《周易参同契》及道家养生理论,也都源于《周易》。

《内经》提出“和于阴阳,法于术数”的养生原则,也是各门功法的要诀。术数在养生方面的应用,流传较广的是吐纳数息,如《素问·剌法论》:“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又如,《养生延命录》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即后来流传甚广的“六字诀”养生方法。《医方集解》记载:“调息之法,……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以一至十,以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等,皆说明术数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养生文化特别注重气的运行,包括大、小周天运行及丹田运气,其目的在于加强内运动,以炼“精气神”。

此外,养生家还讲究顺应阴阳日月的消长盈虚,注意顺应自然的生物钟摄生原则。

1、《周易》“变则通”与导引术

《周易》动静观分别为儒家和道家所宗。儒家为“主动派”,但动中有静;道家为“主静派”,然静中有动。其理论皆始于《周易》,如《易·系辞》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对导引术的影响很大。《易·系辞》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为儒家导引及道家大、小周天功的理论源薮。

《庄子·刻意》首载导引二字,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导引术即四肢动作导引精气以流通气血的养生方法。道家主静,其导引以缓、柔为特点,由于受《周易》太极图的影响,大多数导引及运气皆以圆为特点。

我国西汉时代导引术很盛行,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即有导引图。《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出:“导引以按跷”。张仲景《金匮要略》曰:“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吕氏春秋·尽数》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皆说明导引是非常盛行的。

 2、《周易》开阖理论与吐纳功
《周易·系辞》提出:“一阖一辟谓之变”。阖,闭也。辟,开也。一开一阖,指精气之出入,为后世养生方法中的吐纳派开了先河。吐纳是养生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各家都极为重视。

如《黄帝内经》遗篇《剌法论》即载有吐纳之法。汉代出土文物“行气玉偑铭”即有“行气——泻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桩在上,地几桩在下,顺则生,逆则死”的记载。

道家养生尤其重视吐纳调息。吐,呼出浊气。纳,吸入清气。为气机升降出入的重要过程。导引促进精气的升降游魂,吐纳帮助清浊的出入交换,可见呼吸吐纳对于养生的重要意义。养生方法中的“食气”,即为吐纳功夫的主要内容之一。

此外,《山海经》中也有不少关于吐纳的记载,尤其是借人面蛇身之神不吃不喝,只做潜呼吸,来体现潜呼吸的功效。潜呼吸属于闭气功,其原理在于使人体处于人为的缺氧状态,被迫打开储备系统,以增加储备系统的利用率和提高人体的应激力,也可同步产生辟谷现象,属较高层次的养生境界。

3、《周易》时空观与养生

在时间方面:

《周易》十分重视人与天地盈虚的关系:“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人乎”;“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此为后世养生之应时理论的渊源。

《黄帝内经》中《灵枢·五十营》对养生法天、法时也有重要启示。五十营的意义在于通过人体气行二十八脉与天体运行二十八宿相应,说明人体这个小宇宙的气血运行是与大宇宙运行相应的,也即是说,生物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其生物信息节律与日月天体的运行密切相关。

这也为养生的生物钟理论奠定了基础。我国古代养生理论的各学派,在〈周易〉人天相应理论的影响下,都十分重视各种功法与时间方位的关系。

如以一年四季而言,春夏阳气方升,阳主动,因此应在阳地做导引以助阳气升发。盛夏阳气最隆,应在阴地做静功以引阳气下潜。秋冬阳气始收,阴气始盛,应做吐纳功,诀要在吸长呼短以助阳气之收。冬季阴气至隆,冬应蜇藏,故宜在室内或阳地做静功,以护敛阳气。

以昼夜晨昏而言,清晨寅至卯时,为阳气苏醒,阴气渐消之时,肺与大肠经值时,肺主呼气,故应做户外导引与吐纳相结合的动功,并宜以呼为主,目的在于吐一夜之浊气。动则生阳,故此阶段以导引动功为主。

午时太阳当顶,阳气最盛,为心与小肠经当值,血气最易沸越,故宜做静功。静则生阴,以导阳气下潜,使血气归经。黄昏酉时,阳气收敛,肾经当值,肾主纳气,宜做慢导引功,并辅以吸气为主的吐纳,以助阳气收敛,入夜,阴气至隆,宜做静养功以助阳气潜藏。

在空间方面:

《周易》八卦很重视方位问题,八卦分应四方四偶,如《易·说卦》曰:“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方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并且强调“面南”的重要意义。“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南方为离卦所应,为乾卦所治,故南方尽得天阳之德为八方之贵位,因此后世养生功法方位大都面南,并在面南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如早晨旭日在东,则练功时面东,黄昏夕阳西移则向西。此外还结合个体五脏而异,如肝虚者向东,肾亏则面北,心虚者朝南,肺虚者对西。因此,方位可因脏腑的虚实而定。

三、《周易》与道家养生思想

    
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为基础体系的道家养生极富特色,是中华养生文化中的重要干流。

1、道家养生注重“守一”
从伏羲、到广成子,再到黄帝、老子,道家本源的大生命观与《易》一脉相承,这一主流文化非常重视先天虚无一气的生命本源价值,因此其养生思想也不离先天虚无一气,以涵养精气神。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庄子曰:“养神”、“贵精”、“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太平经》记载,“守一之法,为万神本根”。

如此等等,皆说明道家主张静守。所谓“守一”,即指清静专一,并须结合守窍、调息、内视。守窍的部位各有不同,《黄庭经》记载为守黄庭,《黄庭经考·释题》说:“按黄庭三宫,上宫脑中,中宫心中,下宫脾中,黄为中央之色,庭为四方之中,并具中义”。

陈撄宁认为,庭乃阶前空地,故黄庭表示中空的意思,对人体而言就是脐内空处。总而言之,“黄”是中央之色(根据五行说: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土色为黄,故黄为中央之色),“庭”指四方之中, “黄庭”即喻指道家内修功夫的中空现象。

黄庭分为上中下。上黄庭又称“泥丸”,主脑,藏上丹田;中黄庭谓之绛宫,主心,藏中丹田;下黄庭曰气海,在脾,与下丹田不一致。

老子《道德经》提出守“玄牝之门”,为后世养生思想奉为正宗法脉。《道藏》载《胎息经》说:“脐下三寸为气海,亦为下丹田,亦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为玄牝,非也”。此处将《黄庭经》提出的“气海”与下丹田相提并论,并指下丹田为玄牝。但内丹学秘传的玄牝之说,则另有精要。还有的道家主张守祖窍(两眉间)。《阴符经》提出“守三要”,即意念闭塞耳目口,以除心之三害,使心能静守。

上述方法沿袭下来,至今已演变为守丹田的方法。

 “守一”,亦即“炼己”。根据纳支法,《周易》离卦纳“己”,离在人为心,故道家修炼过程中的“炼己”,实为炼神的专一术语。

此外,儒家、释家、武术等诸家皆重视静守对于养生和开启生命智慧的意义,此不赘述。

2、道家养生主张胎息

胎息即闭息的功夫。最早记载于《山海经》:“有神,人面蛇身……不食不息不寝”。道家的胎息源于龟息仿生,即以腹部丹田为气息的方法,到汉代即演变为胎息法。胎息法实为道家的密宗,是种极缓慢而深沉的呼吸,其标志正如《抱朴子》所言:“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庄子·大宗师》也说:“其息深深,真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邱处机真人说:神入气为胎,气入脐为息。这里的胎是指圣胎,息是指真息。《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前句言神,后句言气。神气合修之旨,在“伏气“二字,而伏气之要又在“凝神”,并且明言:“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反反覆覆,都只是神气二字。

胎息可以达到“辟谷”及“食气”的境界,总的原则是掌握呼吸的缓、柔、深、长,主要以腹式呼吸进行,宗法《周易》的坤柔顺静之原理。

3、道家养生法象“周天”运行

《周易·系辞》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为道家养生运气周流的理论先导。诸家功法都注重周天运行的规律,所谓“百日筑基”,实为打通人体周天运行的道路。

道家内丹功尤其重视周天运行,有大、小周天之分。在周天运行中分别有炼己、调药、产药、封炉、炼药等过程,又称“河车搬运”。小周天包括任督交通与坎离交泰(子午周天),为道家内丹术的精髓,其原理是,督脉为阳海,任脉为阴海,任督通则百脉通。

玄牝周天又称子午周天,取坎填离。因先天八卦,玄,乾卦(纯阳)。牝,坤卦(纯阴)。人出生后,因乾坤相交感而中间一爻互为转化,先天八卦转变为后天八卦,乾卦转为离中虚,坤卦变成坎中满,故须不断进行取坎填离,即取坎中满爻上填离中之虚爻而恢复成乾卦,同时坎卦恢复成坤卦。也就是说,后天八卦(水火坎离)要返回先天八卦(天地乾坤),从而达到水火济既,阴阳调和的目的。

大周天指乾坤交媾。由于小周天功法能能充实后天精气,使之返回先天精气,而大周天功法即在先天精气基础上再次行功,所以在卦象上,小周天以后天八卦为指导,称“取坎填离”、“子午周天”。大周天以先天八卦为指导,称“乾坤交媾”、“卯酉周天”。

这是因为,先天八卦经后天取坎填离后,已由后天八卦的子北午南转变成乾南坤北,故有“乾坤交媾”之称。然而在实际修炼中,内丹功重视的,总是落在坎离两卦上,而原来后天八卦的坎离两卦,由于此时已分别转到了东卯西酉的位置上,所以又称“卯酉周天”。

小周天炼精化气的运炼,主要是把精气合一的“外药”炼成温养下丹田内的黍珠状“内药”。而大周天炼气化神,则进一步使小周天后期炼成的“内药”真阳团聚,炼成精气神三者合一的“大药”。

道家极为重视性命双修。所谓“性”即神(心),命即精(身)。具体又有上窍属性、下窍属命,离火为性、坎水为命,性命相依,上下贯通之道。道家主张守上下窍,即所谓守性命。如上守祖窍,下守气海,并以任升督降、气运大小周天为道家静坐养生的主体

四、《周易参同契》与内丹养生


1、内丹的始祖

《周易参同契》,“参”即三,三是指《周易》、“黄老”以及“炉火”,契是指契合。“参同契”,即指把《周易》、“黄老”之学说与“炉火”理论合而为一,故《周易参同契》的核心理论在于“炉火”。

《周易参同契》仿《周易》将天地比作大宇宙,把人体喻为小宇宙,并把人体比作一个炼丹炉,提出了“火候”原则,从而成为中国第一部炼丹的专著,其所创内丹理论,也成为了中国生命文化的一座里程碑,为中国文化养生体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系统应用“月体纳甲”理论

《周易参同契》把《周易》八卦时空与人体生物钟节律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内丹学的核心体系,其体现于“月体纳甲”与人体生物钟配合的金丹原理,是将丹道与易道结合,运用汉代象数易学的成果,巧妙地阐明了修炼金丹的道理和方法。

所谓“月体纳甲说”,是用周易八卦模拟月体在太空运行过程中,一月之内所出现的晦朔弦望之盈虚变化,并以其出没方位作为纳甲的依据。

它的“乾体六爻模拟月相说”,以乾六爻之象模拟月体的晦朔弦望,以明阴阳的消长变化。它的“十二消息卦变说”,以十二辟卦论说周天火候,以明进阳火和退阴符之分。

3、养生运气功法的开山

《周易参同契》借内丹修炼的论述,把人体比作鼎炉,通过内丹的形成过程,论述了炼丹中的阴阳交合及水火升降原理,指出了人身元气的运行道路,为养生运气功法之圭皋。此外,其内丹理论还蕴含了生物场的转化现象,寓藏了人体生命的奥秘,对后世养生学的发展开辟了更宽阔的道路。

修行修炼,联系:gengc7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