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政任性、北伐皆败,士人的精神境界有多高,治国就有多无能

 新用户04570WNT 2022-06-30 发布于北京

一、士族在治国平天下方面的表现

前面介绍了东晋士族的精神寄托是庄子意境,介绍了士族在寄情山水,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又对士人在日常行止上的几个案例做了解析。

但是,士人终归是士人,他们的潇洒风度,最应该体现在执政上,在这方面他们的表现如何呢?

历代对此的总体评价是偏向于否定的,归结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点:

(1)骄纵、无能。

(2)没有家国情怀、没有社会责任感,对百姓贪残。

(3)对北伐的态度和作为,真情少,作秀多。

总之,东晋士人在文学艺术和行为艺术上的洒脱精神,极少能体现在治国平天下上。

文章图片1

1、执政方面的骄纵与无能:

公元339年,王导、庾亮谢世以后,新一代东晋士人纷纷上位,在政坛上一展英姿。

这可算是最典型一代东晋士人的集体表演,可惜的是,除了桓温以外,统统不及格:

先有褚裒面对大好形势,战败,羞愤自杀;殷浩北伐,两战皆北;谢尙是其中重要的责任人。荀羡、诸葛攸、谢万,丢掉了桓温二次北伐的成果。

刘惔、王濛,号称东晋顶级名士,除了躲在后面说风凉话,没干实事。

其中所反映的名士们的骄纵与无能,可以拿谢万和王徽之的案例详细分析一下。

(1)谢万的日常与战场的作为。

谢万是谢安的弟弟,当时名士,爱谈老庄,似乎也颇为学到几番不动心的风范:

在一次欢送支道林的聚会上,与蔡系(蔡谟的儿子)争座位,被蔡系推下座椅,不恼不怒,事后不追究。

谢万成日摇着个扇子,坐着个肩舆,四处臧否人物,连他老丈人王述都不放在眼里。

王述升任扬州刺史以后,谢万坐着肩舆跑过去说:人家都说您是个呆子,您确实是个呆子。王述只好自辩说,我只是大器晚成罢了。

谢万著作《八贤论》,说隐居比出仕就是高。

结果他们在官场的哥哥谢尙、谢奕先后去世,谢家需要有人顶替,谢安谦让弟弟,于是谢万还是去做了豫州刺史。

到任以后,成日妄自矜高。谢安劝他多接触将士,他召集众将聚会,手板往下一扫说:诸位皆是劲卒。

引得众人对他恨之入骨。

【注:在两晋,军人受到严重歧视,谢万夸军人是“劲卒”,就好比现代夸大学生是“好劳力”的感觉差不多。】

朝廷让他帅军从中路援助洛阳,结果东路主将荀羡因病退兵,他以为是北方的燕军势大,便不战自退,引起军队惊溃。

将士们想乘机杀掉他,后来还是看在谢安的面子上,让他跑掉了。回来后被朝廷废为庶人。

文章图片2

点评:谢万的问题在哪儿呢?

(a)孙绰就他写的《八贤论》争论说:真正的高人是心隐,而不是非要隐居山林,不问世事才算高人。

(b)王羲之在他上任豫州刺史时点拨他说:

“以君迈往不屑之韵,而俯同群辟,诚难为意也。然所谓通识,正自当随事行藏(“行藏”即进退,全句的意思是“随机应变”),乃为远耳。

愿君每与士之下者同,则尽善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复何有,而古人以为美谈。济否所由,实在积小以致高大,君其存之。”

王羲之的意思,就是要谢万礼贤下士,与将士同甘共苦,才能驾驭得了众人,才可能建功立业,才是真正的高人。

所以,真正的性情,实际上正如湖南人自我标榜的一句话:霸得蛮,耐得烦。

高尚的心志,是应该沉入于细碎的实务之中去,才能致其高远的。

而谢万,则是如郗超对他的评论:把使气任性当本事了。【按:原文为:“伊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

文章图片3

(2)王徽之,以雪夜访戴而名扬千古。

但他的洒脱,用在社交和职场上,就没那么让人赞赏了。

王徽之日常社交中口无遮拦,喜欢肆意评点人物:

支道林是东晋高僧,王徽之某次看到支道林脸上有点神色傲慢,就说:他嘴上的胡子和头上的头发要是都长出来,是不是就会显得更高傲一些?弄得支道林很尴尬。

郗愔是他的舅舅,出任北府将军,大家都来祝贺,他跑过来说:“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不断地在屋里走动,不断地念叨。弄得晞愔全家尴尬得要死。

前秦贵族苻宏叛逃到东晋来,谢安设宴招待他,但这人说话喜欢霸场子,别人都不好意思说。

王徽之来了,谢安让王徽之陪着说话,王徽之上前盯着苻宏看了半天,说:这人也没啥了不起的吗?弄得苻宏下不了台。

但是谢安看不上王徽之,说他:话多,浮躁。

如果说王徽之在社交场合还有几分率真,那么,他在执政方面的作为,就不那么好看了:

桓温招他做参军,他成日披头散发,不理政务;后来桓冲继续聘任他为参军,有一次问他:你管哪个部门?

答曰:大概是管军马。

又问:“有多少马?”

答曰:“不知马,何由知数!”

又问:“马匹死多少?”

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又有一次跟着桓冲行军,遇到暴雨,王徽之直接从马上下来,爬到桓冲的车子里,说:“公岂得独擅一车!”

桓冲曰:你在我这呆了很久了,我将来会关照你,给你升官。

徽之初不酬答,直高视,以手版柱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意思是,我没兴趣。后被引申为“不善逢迎”。)

【按:问题是,您既然如此轻贱官场、公务,为啥还要出来做官呢?】

王徽之对政务的这种不屑,在东晋官场上是四处弥漫的。

如刘惔、王濛,贵为会稽王司马昱的高参,却不理政务。

人送刘惔一副对联: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

何充是东晋少有的老黄牛一样的执政大臣,却遭到二人嘲弄。

偏偏是不做事情的人得到清名,成为时代的引领者,默默做事的人则受到时代的不齿。这样的官场风气,怎么可能做好事情呢。

文章图片4

2、士人缺乏家国情怀,缺乏社会责任

在《晋书·殷仲堪传》中可以看到,一边是上层士人的悠游雅致,一边是下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东晋下层的老百姓,大量来自于北方流民,经受家破人亡之痛,流落南方,却变成了士人田园的“僮奴”,有卖身为奴的,也有被劫掠为奴的,更多的应该是逃避沉重的税赋劳役,甘愿在士族的羽翼下为奴的。

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凡是一个太平的朝代,最广大的百姓身份应该是“编户齐民”。

而东晋广大的黎民百姓,却是半奴隶的身份。

士人对他们不仅毫无同情心,反而凌驾与其上,欺压百姓。举两个名士祸害百姓的例子:

(1)王廙,是王敦的从弟,在艺术上造诣很深,被称为东晋第一书画家。

王敦把陶侃从荆州排挤走,让王廙担任荆州刺史,结果王廙一味排挤原来陶侃的部下,滥行屠杀,贪婪残暴,结果引起当地士民反抗,荆州大乱。

后来王敦叛乱,他不仅不从中劝阻,反而助纣为虐,结果事后还被朝廷宽容。

士人还赞赏他博古通今,与谢鲲齐名云云。最后还得以善终。

像王廙这样的人事,发生在东晋的上升期,这要是在别的朝代相应的时期,早就被满门抄斩好几回了。

(2)殷浩的父亲殷羡。

也是风流倜傥,从豫章太守任上进京出差的时候,地方士人写信托他带去京城跑官要官,信件多达一百多封,他到了半路上,把这些信全都扔进水里,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这话一语双关,说得多么的通透,多么的玄远啊。

可是他自己在长沙太守任上,为政贪残,恶名遍布朝野。乃至于当政的庾冰都不好意思提拔他儿子殷浩。

还是庾翼看得通透:说现在官场都这样,上层士族为政作奸犯科,最后弄出事情了就让下层寒士小吏顶缸送死。

在《晋书· 良吏传》前言里,唐朝史家评论说:两晋根本就没有什么良吏。真正有德有才的寒士,大量积压在下层;而上层全是高门子弟。

文章图片5

3、北伐中的做秀

东晋大多数士人和广大的黎民百姓,都是从五胡乱华中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的;而且北方胡人政权也长期是东晋的重大军事威胁。

所以,北伐,始终是东晋朝野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东晋居于汉人心中的正统地位,并非没有机会,但是却长期偏安于一隅,置北方百姓于不顾。

荀羡北伐攻城,曾经抓住一个为前燕死心效力的汉族官僚追问:你不仅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反而替胡人负隅顽抗,良心被狗吃了么?

这人回答说:中原人在北方受苦受难这么多年,你们都到哪里去了?

东晋实际上有多次北伐行动和预谋,却全都失败。

如:祖狄北伐,庾亮、庾翼兄弟预谋北伐,褚裒北伐,殷浩二次北伐,桓温三次北伐,谢安预谋北伐。等等。

这些北伐的失败,有多方原因:北方形势、主持者无能、东晋内部的不团结,互相牵扯,等等。

但东晋高层上上下下,动机不够纯正,没有真情,没有精诚团结,没有励精图治,是最重要的原因。唯有谢安领导的淝水之战,是个例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