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地一风味!中国各地“吃茶”方式合集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7-02 发布于上海

我们平常总说喝茶,但是在中国古代,“吃茶”却是比较流行的。那么“吃茶”是如何演变到现在的喝茶的呢?

文章图片1

吃茶这个说法其实是和当时的烹饪方式有关。盛唐时期,茶学家陆羽编纂的《茶经》,是人类历史中第一本系统性的茶文化百科全书。

在《茶经》中记载,唐朝时期最流行的便是“吃茶”。在当时,茶饼要放在火上烤,再碾成粉末后放到水里煎煮,同时加入姜、葱、橘皮、红枣、等熬成粥糊便可食用。可见,在唐朝及之前,煎茶成粥才是吃茶的标准操作。

文章图片2

从陆羽开始,就推崇煮茶时什么都不放,品尝茶的自然清香。他在《茶经》中嫌弃“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的茶水是“沟渠间弃水”。

直到宋朝时期,吃茶被当时的人们吃出了花样。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记载,临安城中茶坊在冬天售卖的便是“七宝擂茶”,由花生、芝麻、核桃、杏仁、姜、龙眼、香菜与茶叶共同捣碎,熬成茶粥。

唐宋时期喝茶的时候,会放一些盐、姜、苏椒、酪等物。南方的口味淡一些,唐代薛能说“盐损添常诫,姜宜著更夸”。苏轼有时觉得放点姜就行,只是别放盐“茶之中等者,若用姜煎,信佳也,盐则不可。”

相比之下,当时的北方人把喝茶大概是当成喝粥了,苏轼的弟弟苏辙写了一首诗《和子瞻(即苏轼字)煎茶》“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就是说的这个。

明朝初年,朱元璋有感于过去吃茶之繁奢,下圣旨“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从此,以茶叶为形式的芽茶开始盛行,吃茶的主流形式也演变成为以沸水冲泡的喝茶。

文章图片3

时至今日,在中国广东的客家地区,从客家擂茶中依旧可以看到古时中原地区擂茶的风韵。当然,吃茶并没有消失在中国历史长河之中,我们依旧可以在现在的中国各地,看到各种各样的吃茶形式。

1、擂茶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的擂茶。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文章图片4

“红桃曾照秦时月,黄菊重开陶令花。

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

这首七言绝句是汪曾祺先生在《湘行二记》中写下的,彼时汪先生身处湖南桃源县,桃源在古时隶属武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么写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桃花源中人,先世为避秦乱,迁入桃花源与外界分隔。民风淳朴,无论何人,皆拿出酒食招待来客。不知那误入桃花源的武陵渔夫,可曾“与君安坐吃擂茶”?如果有,那么吃茶这事儿,至少自秦时便有了!

文章图片5

擂茶

文章图片6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文章图片7

擂茶

2、茶泡饭

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写道:“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子(jī)忙忙地咽完了。”由此可见,以茶送饭这等吃法,不仅简便,还能让口味刁钻的贾宝玉吃得痛快。茶泡饭,很多人以为是日料的手段,实在不然。

文章图片8

茶泡饭,日料

对于古代人来说,茶泡饭只是夏季消暑解腻的点心,宋代的《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中,就有描述茶泡饭只是街头小贩卖的零食。

到了明清时期,茶泡饭才正式被民间美食家搬上饭桌。明末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就是茶泡饭的粉丝。这位美貌才华集一身的少女厨艺高超,不仅发明虎皮肉的做法,还会做甜品桃膏瓜膏,可她最推崇的食物还是清淡的茶泡饭,而且传说每天都要吃一顿。

《红楼梦》里,宝玉因为和姐妹们作诗来不及吃饭,“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渣忙忙地咽完了”。可见茶泡饭已经深入百姓家,连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也会偶尔吃一顿。

提起茶泡饭,也许我们只想到日式料理,其实茶泡饭在我国江南、四川等南方地区可是隐藏的美食。日式茶泡饭制作继承了简单的美学,最重要的步骤是三个:选用具有香味和苦味的煎茶或抹茶,配上放凉的米饭,再点缀上其他配料。传统的日式茶泡饭,搭配着最不起眼的食材,如梅干、海苔、盐、酱油等。

日本人最早吃茶泡饭可追溯到飞鸟时代至平安时代。茶泡饭作为简单方便、养生食品,几百年间,抓住了贵族到庶民的胃。《源氏物语》中,源氏公子把茶泡饭当成是招待宾客的消暑食品;要干体力活的平民们则把茶泡饭当成提神醒脑的快餐,平日生病吃一碗,醒酒也吃一碗。

文章图片9

茶泡饭的前身“水饭”一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的饮食记录中。《礼记》的“君未覆手,不敢飧。”中的“飧”,指的就是“水泡饭”。

传闻最早的茶泡饭,来源于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记载的“茶粥” 。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茶泡饭叫擂茶,分布在粤湘赣闽桂等客家、土家族文化的所在地。

擂茶通常是节日招待亲朋好友才会制作,因为擂茶不只是茶泡米饭去,还需要亲手研磨茶底,制作还是很花心思的。 以广东地区为例,制作擂茶先选多种新鲜蔬菜,切碎炒熟,放进擂茶钵里加上茶叶一起慢慢碾磨,擂完之后加点开水就成了纯天然的擂菜茶水。口感爽脆的瘦肉末、虾仁米、鱿鱼,腰果,炒花生等被当作“饭”,还可以加碾碎的方便面,味道是香甜苦辣于一体。

江南一带也有味道朴素的泡饭、茶淘饭,上海人的早餐经常是一碗热水冲的泡饭,和着油条、酱油匆忙喝完,感觉舒坦又不油腻。若能配上腐乳、酱瓜、榨菜、咸蛋等小菜,就算豪华早餐了。

四川地区的茶泡饭就显得重口味一些,当地人民用粗茶泡饭吃,调味工作交给了配菜 “洗澡泡菜”。做菜剩的萝卜皮、青笋头、青菜梗,丢进泡菜坛子里泡一段时间就能用来泡饭。青绿的洗澡泡菜,加一勺火红的辣油,泡菜的鲜嫩爽脆加上辣油茶香,一口干了感觉一下子打通任督二脉,令人上瘾。

3、罐罐茶

文章图片10

彝家糊米罐罐茶,云南普洱

罐罐茶是大西北非文化遗产的象征,罐罐茶流传于甘肃兰州、会宁、定西、通渭、武山、甘谷、天水、陇南、一带,罐罐茶是大西北非常盛行的一种饮茶方式。

文章图片11

罐罐茶与油圈,甘肃

罐罐茶顾名思义,就是用罐罐熬茶,它是用熬茶的器皿而命名的,熬茶的罐罐特别讲究,它是由上等的砂陶由手工制作经高温烧制而成的,有带釉的也有不带釉的,看似简单,但你千万不可小觑。

罐罐形状各异,有上小下大的,也有中间大两头小的,还有口沿比罐体大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一般罐罐有小手把,没有手把的人们用一根较粗的铁丝环绑在口沿,拧成手把,手把上缠些布条或塑料袋,以防手握烫手。

文章图片12

罐罐茶在甘肃陇原大地非常盛行,是农村人不可缺少的茶餐,人们一边喝熬制好的罐罐茶,一边吃着油饼子或馍馍,一边商量着今天要干的农活,饮用熬制的茶是西北农村早起的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了。

在兰州有许多老年人每天早晨有熬罐罐茶的习惯,晨曦洒落大地,街巷中就会飘出罐罐茶的清香。罐罐茶因熬茶采用小型粗陶罐而得名,一笼火、一只茶蛊、一撮茶叶,几样常用的材料,古老而又讲究,喝一杯醇香的罐罐茶,享受其带来的美好时光。

文章图片13

喝罐罐茶是一门艺术,而熬罐罐茶则是一门技术;第一步是烤枣,枣皮糊了,散发出清香,然后就可以放在罐罐里了,据说这样枣味才更入茶香;第二步是把装好原料的罐罐放在炉上,一般茶叶是最后放入的,只要茶一入,水就会沸腾的;第三步是把喝茶的小茶杯准备好,看着罐罐内沸腾的水面,等着飘香;慢慢煮,静静呷,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品味到原料的醇香。

文章图片14

与其说罐罐茶是兰州的一种饮食,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煮罐茶是个慢活,也是个细活,它代表的是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方式。

4、龙井虾仁

著名美食文学家汪曾祺先生在《寻常茶话中》写过:“裘盛戎曾用龙井茶包饺子,可谓别出心裁。”裘盛戎先生作为中国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裘派艺术创始人,竟能想到用龙井茶叶来包饺子,实在是不拘一格,其龙井茶饺的滋味一定不俗。

文章图片15

龙井虾仁,杭州

在杭州,龙井虾仁是以茶入馔的代表之作。著名美食家高阳的《古今食事》中写道:“翁同龢创制了一道龙井虾仁,即西湖龙井茶叶炒虾仁,真堪与蓬房鱼匹配。”龙井虾仁,选用的虾仁玉白,鲜嫩弹滑,龙井茶芽叶清香,色泽雅丽,虾仁之鲜美与龙井茶之清香水乳交融,其香郁郁菲菲,回味无穷。

5、樟茶鸭

文章图片16

樟茶鸭,成都

在四川成都,樟茶鸭色泽红润,外酥里嫩,香气袭人。一只正宗地道的樟茶鸭,要经腌熏蒸炸四道工序,尤其是第二道工序“熏制”别具一格。熏制樟茶鸭,少不了当地的柏树枝、樟树叶与花茶叶,熏出来的樟茶鸭,色泽棕黄,带着独有樟树香与茶香,最解鸭子的腥臊之味。

6、三炮台

文章图片17

三炮台,兰州

在兰州,三炮台的名字,听着特唬人。由茶盖、茶碗、茶托组成的盖碗茶,被豪爽的兰州人喝出了名堂。甘肃的临泽小枣、福建的桂圆、新疆的葡萄干、云南的春尖茶……天南海北的组合,被兰州人一股脑装进了盖碗之中,放上几块冰糖,冲入沸腾的黄河水。

7、八宝茶

文章图片18

八宝茶,回族风味

八宝茶,源于四川成都,之后传入西北,成为了当地西北人的待客佳品。一碗八宝茶,大抵有茶叶、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菊花等。八宝茶,虽名八宝,但无定式,完全可按个人喜好来搭配。这一碗八宝茶是包容的,也是热情的,喝出的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西北风味。

8、打油茶

文章图片19

恭城油茶,瑶族风味

贵州的布依族,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

不过,们们的做法略有不同。步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直到沸腾为止,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匀即成打油茶。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翌,雷打不动”之说。

而广西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葱等配料,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最后加水煮沸,虑出茶渣,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

侗族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9、盖碗茶

盖碗茶,四川等地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

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一些懂茶道的人很会品茶,他们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然后冲如沸水盖好盖子。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饭之前,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受托碗捧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沏盖碗茶也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文章图片22

10、盐奶茶

文章图片23

蒙古族奶茶,内蒙古

在内蒙古的每一个清晨,一锅咸香的蒙古族奶茶唤醒了人们有滋有味的生活。不同于寻常的奶茶,蒙古族的奶茶是咸口的,由砖茶熬煮而成,加入黄油、奶皮子、炒米……滚烫饱腹的热量沁润着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将青砖茶敲碎,取50克左右的茶叶放到能装四、五斤水的铜壶或铁祸内,用沸水冲沏后再在微火上煮沸几分钟或直接用冷水煮开,等汤色浓后掺入一、二勺奶和一些盐即成盛奶茶。蒙古族和藏族牧民爱喝盐奶茶。他们每天旱晨煮一大壶置于微火上,趁热边喝盐奶茶边吃炒米和酪蛋子,一直到吃饱为止。

文章图片24

11、三道茶

文章图片25

在云南大理,白族人的三道茶是招待贵客的佳品。

三道茶,有“一道苦茶,二道甜茶,三道回味茶”的讲究。第一道苦茶,乃烤茶。在小砂罐中烤茶,再冲入开水,其茶汤色如琥珀,焦香扑鼻,入口苦涩。第二道甜茶,则在烤茶的基础上,在茶碗中加入了当地的乳扇、桂皮、红糖等,口味香甜可口。

第三道茶,讲究回味。茶碗中换做了炒米花、花椒粒、核桃仁等。这杯茶,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实在回味无穷。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饮之使人回味,故称回味茶。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爱饮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苦尽甜来,令人回味无穷。

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悟性。

12、凉拌酸茶

文章图片26

酸茶,德昂族风味

在云南德宏,凉拌酸茶是德昂族的美食。德昂族酸茶,选用大叶种茶,晾晒后放入蒸笼中杀青,茶叶放凉后装入竹筒内用芭蕉叶密封,埋入地下发酵进行发酵。发酵好的酸茶,佐以豆子、番茄、芫荽、芝麻、小米椒、盐、花椒油等配料,简单搅匀便是一道凉拌酸茶。凉拌酸茶,既无茶叶之苦涩,更有茶之回甘,酸茶配上豆子的脆香、番茄的酸甜、芫荽的清香,滋味迷人,别开生面。

13、姜盐芝麻豆子茶

文章图片27

姜盐芝麻豆子茶,湖南

在湖南湘阴,不论是谁家做客,一碗“姜盐芝麻豆子茶”是少不了的。湘阴吃茶,离不了擂姜钵,选用的鲜姜要嫩,姜末冲去茶水之中,鲜爽辛香,分外宜人。芝麻豆子茶的豆子,要炒得恰如其分,既要炒香,还不能炒糊,过火则要发苦。一碗芝麻豆子茶,茶叶、豆子、芝麻、姜末就着茶水,汤汤水水,连吃带喝,要是碰上热情的主人家,添上几回茶,便要吃得肚儿溜圆。

14.酥油茶

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叶捣碎,在锅中熬煮后,用竹筛滤出茶渣,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较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酥油茶既可单独诙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文章图片28

15、盐巴茶

盐巴茶是怒江州一带怒族一种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罐放在火炭上烤,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人罐烤香,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开水稀释。

这种茶汁呈橙黄色,这样边煨边饮,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蔬菜缺少,就常以喝茶代蔬菜。现在,怒族人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

文章图片29

16、龙虎斗茶

纳西族用茶和酒冲泡调和而成的“龙虎斗”茶,被认为是解表散寒的一味良药,因此,“龙虎斗”茶总是受到纳西族的喜爱。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龙虎斗茶制法:配方:茶叶5-10克,白酒适量。用法:先将茶叶加水煎熬5分钟左右成浓涩茶汤,冲入有酒的容器中,即成。代茶及时饮服。

文章图片30

17、虫茶

虫茶又叫“茶精”,主要产在贵州、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虫茶并不是茶,只是外形似珠茶,冲泡之后色如茶水,故有“茶”名。虫茶泡出茶来,香气四溢,喝上几口,味道醇香甘甜,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虫茶经多年陈化后,口味更醇和,药性更温和。

它是把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浇上淘米水,让其自然发酵。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这种气味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生育繁衍。它的幼虫特别喜食腐烂的茶叶和香树叶,并排出一粒粒比菜籽还小的虫屎,把这种虫屎收集起来晒干便是虫茶。

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杯盖。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虫茶泡出的汤清香宜人,沁人心肺。

文章图片31

18、竹筒茶

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又有清花的竹香,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便烤边捣压,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

冲泡竹筒香茶时,一般大家围坐在小圆竹桌四周。一般可分两步进行:1、泡茶。先掰下少许竹筒茶,放在茶碗中,冲入沸水至七八分满,大约3~5分钟后,就可开始饮茶。2、饮茶。竹筒茶饮起来,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非常可口,所以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文章图片32

19、功夫茶

广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功夫茶。饮功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

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三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

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

文章图片33

20、寄生茶

广西梧州出产一种用老龄茶树的根、茎、叶制而成的茶叫寄生茶。这神茶得用水煮四、五十分钟后加糖才可饮用,如能加点鸡蛋花则更好。据说是鸟雀叼衔一些树果停歇在桑树上啄吃,其中一些种子粘落在山茶科和山榉科等树枝或伤陷处寄生,吸取树的养分长成。人们采集这种寄生物的嫩叶晒制成茶,即为桑寄生茶。其节、茎、枝、叶均可入药,作茶剂、煎膏和泡酒之用。味苦、甘,性平和,不寒不热,补肾补血。

文章图片34

泽青茶道文化传媒工作室,是一家茶文化高端品牌。致力于茶文化推广、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茶道文化、茶健康生活、香道花艺、中外名酒、世界咖啡文化、艺术品鉴赏、养生膳食、茶空间的一个以茶为媒的东方生活美学平台。

专注于茶垂直领域,茶原产地保护,坚持深入核心产区,关注茶界生态。将专业级茶学知识变为更适于读懂和交流的原创内容。安全茶 健康品。精彩生活,从一盏茶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