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道毫无技术含量的菜----香煎黄米&油响丝瓜

 五次方物语 2022-07-02 发布于山东

把这两道毫无关系的菜放在一起,是因为二者的共同点就是简单(复杂的我也不会做),只说一个的话内容就太水了。

糠稷Panicum bisulcatum Thunb.,黍的野外亲戚

先说第一个,香煎黄米。这道菜是一家叫做“北纬45°”的餐厅见到的,18元一份,但感觉不是北纬45°一带应该有的风格。是吧?

黄米酷似小米,但不是小米。小米是Setaria italica (L.) Beauv.,禾本科狗尾草属);黄米是黍(正名为Panicum miliaceum L.,禾本科黍属)。比小米略大,故也叫大黄米,在山东地界少见,是我唯一没观摩过植株的“五谷”。

一般市面上的黄米是有粘性的,小米则否。事实上,这两种作物均有粘和不粘的品系,含支链淀粉多者粘,以直链淀粉为主者不粘。就这个菜来说,必须用粘的。步骤如下:

1. 取适量大黄米,用水浸泡30分钟。时间可酌情缩短,我个人认为略过这一步也是可以的。

2. 按照大米饭的做法把大黄米蒸熟,用电饭煲就行。注意水分不宜太多,我这个稍嫌多了。盛出凉透,整理成圆饼状。这会儿吃就可以了,再用油煎有画蛇添足之嫌。但不添的话就不算菜算主食了。

3. 锅内倒少量油,转动,使之尽可能地浸润更多面积。油热后放入“圆饼”,中小火,两面均煎成焦黄。出锅后用刀简单划开(也就是做个样子),撒白糖,开造。

最后一步有风险。过程中哔哔啵啵爆裂声不断,并有无数看不见的小油滴四处飞溅,光膀子操作不行......另,要防止粘锅。我做的就粘锅了,本来煎好的表面掉了一些。但这锅应该由锅来背,显然是锅不好。

--------------------------------分割线-------------------------------

丝瓜,学名Luffa cylindrica (L.) Roem.,葫芦科丝瓜属

再说第二个,油响丝瓜。丝瓜是烂大街的蔬菜,南北普遍栽培,也没什么好介绍。在看到这道菜的做法之前,我从未买过丝瓜。具体如下(有些步骤太简单,没怕照片):

1. 丝瓜去皮,切厚度1厘米的段。2. 水开后大火蒸3分钟。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否则丝瓜颜色会很诡异。3. 蒜切成蒜蓉。在油锅内炸至略呈黄色后倒适量生抽,3秒钟后关火。

4. 将热油生抽淋在丝瓜上即可。此时会发出滋滋啦啦的声音,故曰“油响丝瓜”。与此同理,还可以有油响黄瓜、油响秋葵等等,都是简而单之的做法。

有同学说,老婆就会拿丝瓜做汤,天天喝的头晕,不如就试试这个。这菜简单至极,除控制“蒸”的时间外,没有任何注意事项,是人就会,而且色香味俱全。

最后善意地提醒一下那谁,丝瓜汤导致头晕太不科学了,更可能是给你下药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