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 “蔽而新成”还是“蔽不新成”?

 舞酒绿林 2022-07-03 发布于广西

《道德经》第十五章最后部分:“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这是通行本原文,其它版本分歧较大,特别是最后一句。河上公、王弼本是“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而”改成“不”。傅奕本是“夫惟不盈,是以能敝而不成。”帛书本为“是以能敝而不成。”少了“夫唯不盈”。到底是“蔽而新成”还是“蔽不新成”?古人的观点就不说了,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只需保有此道,不求满盈。由于不求满盈,虽有弊端也能新成。”(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49页。)他认为是“蔽而新成”。但他把“蔽”译成“弊端”是不对的。“弊”,古通“蔽”,但那是隐蔽的意思,不是弊端。

南怀瑾说:“因为能不盈不满,所以才能'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蔽’,就是保护很好的旧东西,由于东西永远是旧的,是原来的样子,一直小心使用,并没有坏。因此,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南怀瑾:《老子他说》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86-187页。)他认为是“蔽不新成”。但他把“蔽不新成”说成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很是别扭,也与“夫唯不盈”的意思关联不上。

陈鼓应今译:“保持这些道理的人,不肯自满。只因他不自满,所以能去故更新。”(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1页。)他赞同“蔽而新成”,并引注:易顺鼎说:“疑当作'故能蔽而新成’。'蔽’者,'敝’之借字;'不者’,'而’之误字也。'敝’与'新’对。'能敝而新成’者,即二十章所云'敝则新’。”他说得比较清楚。

盈,即盈满。蔽,词意为遮挡,隐蔽,在此不好解释。说“蔽”应为“敝”,破旧之意,与新相对,就好解释了。

到底是“蔽而新成”还是“蔽不新成”?先按字面意思直译:

“蔽而新成”,破旧了而能更新,焕发生机,取得成就,与“夫唯不盈”意思相配。

“蔽不新成”,破旧了也不更新,没有进取精神,与“夫唯不盈”意思不相配。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是前后关联句。翻译为,持守此道的人,不求盈满。唯有不盈满,所以破旧了也能不断地焕发生机。

不盈满也即不骄傲,不骄傲才能不断进步,有进步才有成就。只有不骄傲自满,留有余地,当事物破败或遇到困难才有回旋的余地,从而起死回生。后来的《警世通言》说:“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就是最好的注释。

本章主要是描述“道者”。得道之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老子一开始就讲:“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只能勉强描述。首先,老子说了道者的七大形象;其次,说了道者的不凡能力;最后,说道者的品德。其实,老子的用意就是最后一句:“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教育后人不要骄傲自满。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毛主席说的。《尚书》有句名言:“满招损,谦受益。”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谦虚的地方最多,本章只是其中之一。人,唯有不骄傲自满,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焕发生机。现代人生的三句话: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悠着点生活。那些早餐就吃几千元,一天花费几十万的人,能长久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