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林小霖 2018-03-05

道德经: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道德经说:有『道』者不处。“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

刘先银:道德经讲述天道演化地德的生化过程。

“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并崇尚的“无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刘先银书法作品 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2017 北京

为人父母,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儿女,不知医为不孝。

第一句:百病皆生于气

第二句:生病起于过用。

第三句:德全不危。

道灋自然,道生萬物,道常無爲,無爲而治。道德经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註繹 刘先银編註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註繹刘先银整理编绎

显德章第十五

古之善为道(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之将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而)新成。

【注解】①士:信仰“道”的人。②豫:兽名,性多疑。这里形容迟疑不决,下不了决心的样子。③犹:也是兽名,警觉性很高。这里形容反复考虑,像提防戒备的样子。④俨:恭敬、严肃,不敢放肆。凝定、矜庄貌。⑤涣:流散、洒脱,任自然而不执着于原状。⑥孰:孰厚老实。⑦旷:空阔。⑧混:不分明。

【译文】

1.古时以善为道的修行者,通微通妙通玄,渊深不可识。 

2.由为不可识,只好勉强形容。 

3.审慎啊如履薄冰;警惕啊怕扰四邻;虔诚啊恭敬如宾;和顺啊涣然冰释;敦厚啊犹如素朴;旷达啊虚怀若谷;混沌啊似浊不清。 

4.谁能像浑浊的水流一样停止流动,安静下来慢慢变得澄清?

谁可以像草木那样保持长时的静寂,却萌动生机而不息?

5.持守善道者,没有欲望彰显自己道行的盈满。 

6.唯有不自满自溢,所以能在破旧的事物中获得新生。

这是道德经中形容古之善为道者的境界。

谁能使自己的思想、情绪(魂)从追逐外境的烦扰中慢慢的澄净于虚灵无有(魄)的状态呢?

谁能良久地保持这种虚灵无有的状态进而能在日常的处事中而不失生动活泼呢?

【题解】此文是老子的人生论,似乎全篇都是对古善为“士”的高尚品格的挖掘和赞颂,其实都是老子自己内心的感悟和表白及要求。善为“士”者应怎么样?思考问题和行动小心谨慎;仪容和态度恭敬、严肃,却又洒脱不羁;老实质朴虚怀若谷,气量如奔流之河流,又能静能动,生机在守静中。这就是玄妙渊深而通达的上古和老子心目中的善“士”者。老子认为,有道之士,质朴虚怀,静中生动和自敛锋芒,食住行等生活的各方面粗朴不拘,这才不为尘世所羁。这是他自己的表率,也是他对“善为士者”的要求。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这段话有很多不同版本,也有很多不同解法。

谁能将浑浊在静止时慢慢变得清澈?谁能将安寂在运动中渐渐孕育新生?唯有道具备这样的力量!懂得并遵守这个道理的人,他就不会认为这是自己的力量,因此永远不会盈满。正因他不盈满,所以他是在道的荫蔽之下,能依靠道的力量、遵循道的规律去改革和创新,却不把这些改革和创新看成是自己的作为。

这段话说明创新的本质是:人可以去发现和运用道的变化规律,而人永远不可能去创造一个道本身没有的全新的规律。这样,“蔽而新成”指人在道所蔽下,通过发现和运用道的规律“新成”;“蔽不新成”指人在道所蔽下,人本身不可能“新成”。两者是一个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