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瓷器制造场景图

 自华居 2022-07-05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到制瓷工序“共计一之力,过手七十二,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坯

  方克

  图片

  世界其它主要产瓷区的手工陶瓷技艺都已式微,唯独景德镇还保留一整套技艺和工匠,让全球的陶瓷艺术家们能够实现自己的创作灵感,继续自己的艺术之梦。

  一、选矿

  1、勘山

  图片

  景德鎮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礦藏量最大的是優質瓷用原料——富含石英雲母等礦物質的瓷石、瓷土。瓷土都有礦脈,得尋找礦源、礦點。元代制瓷工藝個重大改進就是將制瓷原料從原來的瓷石壹元配方改為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從而增加了瓷胎中氧化的含量,提高了瓷器的燒成溫度,降低了燒成中的變形率,為造大型器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蘊藏

  和絹

  壹

  鋁

  復雜

  2、烧矿

  图片

  古代采礦由於表層的礦頭比較堅硬,用薪柴堆放在上面明火燒壹陣,然後擔滅,石質由於冷縮,礦石就會出現裂縫,用養角鎬、頭順著石紋向裏挖掘,慢慢就成了壹座瓷石礦洞了。

  祼露

  水澆

  熱脹

  鋤

  二、制不(dǔn)

  3、运石

  图片

  景德鎮水土宜陶,山區瓷石豐富,溪流密布,是水碓粉碎瓷石最廉價的動力。瓷石礦大多在山裏,運輸礦石得人力擔筐肩挑或獨木輪車運送,要挑到臨河建有水碓棚的地方進行粉碎加工。

  壹般

  4、碎石

  图片

  在水碓棚邊,人工先把挑來的大塊瓷石用鐵錘砸成雞蛋拳頭大小的規格,以備碓石進壹步粉碎。

  5、筛洗

  图片

  人工把瓷石進行淘洗,去除,提高原料的純潔度。

  雜物

  6、舂石

  图片

  水碓棚都挖有壹條引山溪的水渠,利用水的落差,沖動碓輪上下起落,而瓷石放在碓臼裏,被擊打成粉末狀。

  7、淘洗

  图片

  把舂石後碎粉淘出來浸到棚內的淘洗池裏,不斷地用泥耙淘洗,棄去粗渣,淘成粗泥,而粗渣返回碓臼繼續舂打。

  8、过筛

  图片

  淘洗後的粗泥過篩入澱池,棄去細渣。

  沈

  9、制浆

  图片

  瓷泥沈澱池沈澱後放掉余水,用磚頭吸幹水分,得到稠化濃縮的瓷泥漿。

  10、制不(dǔn)

  图片

  瓷漿泥陰涼幾天,成泥後放在長方形模匣裏,用隔泥線去掉多余的泥,提去模匣,就制成長方形的“不”(dǔn)子半成品原料。

  三、运料

  11、船载

  图片

  景德鎮境內水系發達,主流昌江,源自安徽祁門,經浮梁穿城而過,流入鄱陽湖。四鄉有大小50多條河流匯聚昌江,形成了便利的水運網絡和南河流域、東河流域、西河流域陶瓷文化。古代以水運為主,泥秞瓷土“不”多以竹筏、船運出山到商行、作坊。

  12、存行

  图片

  原料的經銷商把色澤純凈、品質細膩的瓷土以現金交易,或者以先貨給制瓷作坊。明代開始對各道工序進行分類組合,建立比較完備的行業生產體系和營銷網絡,如原料業的“白土行”、燃料業的“窯柴行”、成型業的圓琢兩器作坊、燒窯業的“攣窯店”和“滿窯店”、彩瓷業的“紅店”和“洲店”、包裝業的“茭草行”以及運輸業的“船幫”等等。

  賒

  四、烧釉

  13、烧灰

  图片

  陶瓷需要,要有釉灰,把釉灰石用一种青白石和凤尾草堆叠在一起烧炼,把灰用水淘细,就成釉灰。

  饰釉

  秞先

  14、配釉

  图片

  按瓷器的不同品种和规格需要,加进瓷泥砖加水调剂,配制成不同比例的釉汁。

  五、制匣

  15、制匣

  图片

  烧造的瓷器,其坯胎都要装进匣钵里,来保证胎质的洁净和避免破损。用匣钵土泥片在木制活页桶形上敷卷匣钵柱体,将卷好的匣钵柱体接底成型。匣钵有大小器之分,大器平口尖底一器装一钵,小器平口平底可装多只坯。

  16、镀匣

  图片

  制好的匣钵略加晒干后,再放进柴窑里去入窑烧制,方可经久耐用。匣钵小器厂三年收一次徒弟,称为“开届”,大器厂则可以年年收徒,人数不限,但学徒要交入帮费。

  六、制模

  17、修模

  图片

  器物定型的模具用粗瓷土加老土,低温烧制后,再采用手工堆削(琢器)或轮制(圆器)制模成型。通常是“一尺之坯只得七八寸之器”。

  18、定型

  图片

  模具成型后,进行必要的修整定型,而定型要“熟谙窑火,泥性方能计算尺寸加减以模范”。

  诚

  七、淘泥

  19、化不

  图片

  将“不”(dǔn)子敲碎放到大水缸(桶)里,浸水化开进行化浆,从细桶中舀清水注满粗桶沉淀片刻,把粗桶上面的细润泥浆舀入两侧细桶,细桶出现水浆分层,又把清水舀入粗桶搅拌沉淀,再舀取润浆,依次反复注水取浆,直到粗桶中润浆取尽,留下粗渣。

  20、淘洗

  图片

  用木耙把不原料搅拌成浆,再用泥锅舀水,用细筛、磁石把粗渣、铁质过滤掉,确保瓷泥纯洁度。

  21、稠化

  图片

  泥浆注入搁泥桶,慢慢沉淀去表层水分,待一段时间后,把桶底泥浆先糊在搁桶内壁上,待泥中的水分稍干后,再放在上进一步晾干,泥浆呈现出浓稠的样子,能用手揉起。

  桶譱

  22、陈腐

  图片

  将稠化后的泥浆揉起,堆放到泥房里的大块青石板上存储,一般要陈腐1~3个月,时间越长越好,经过一段时间陈腐,促进泥料的氧化、水解及有机物腐烂产生有机酸,自然消除泥料中的气泡和应力,水分均匀,增强可塑性,提高成型质量。

  23、铲泥

  图片

  泥料用泥铲进行反复铲移,盘成堆,每铲一铲都要铲背用力拍打,形成“口”字形的泥片,再用力由“口”字打成“田”字泥,堆铲拍打两遍后,泥料达到均匀致密化。

  撲打

  24、泥

  

  图片

  踩泥工赤脚将泥堆用赤脚由外向内反复踩练,踩泥要求一脚跟一脚,由边缘向中心作环形挤踩,踩完一层再加第二层,如此踩练三层,泥料逐渐成堆,这样经过陈腐的泥料踩练达到了精练。业内叫“菊花蕊,莲花瓣,三道脚板两道铲”。

  八、制坯

  25、揉泥

  图片

  精练的泥还要进行类似和面的揉搓,在铺白布的揉泥凳子上,双手用力将泥团揉成锣鼓状或羊头状,排挤出泥里的气泡,使泥中的水分,继而拍扒成团。

  均布

  26、做坯

  图片

  也称“拉坯”,揉好的泥放在轱辘车的转盘中心,陶车转时以手间距离的收放的微妙变化,即可以做成器皿造型的样式。

  27、印坯

  图片

  景德镇俗称“拍死人头”,它是将拉坯成型后的毛坯倒扣在印坯模具上,以手拍按,使坯体与模具吻合。元代,把泥饼、泥条放入模型内,用手挤压拍打成一定厚度的坯体。

  28、利坯

  图片

  经过拉坯成形的圆器器皿,稍干后,还得经过在陶车上的旋削,使器皿表面光洁和厚薄一致,是成型中的关键工序。

  29、接坯

  图片

  利坯工序,对造型偏大的或成型复杂的器物坯散件进行组合成体。

  30、剐坯

  图片

  或叫“挖足”,拉坯时圆器的坯底会留有一段多余的工艺性泥足,必须把泥足挖掉。

  九、运坯

  31、驮坯

  图片

  瓷器坯胎从作坊运送到晒架塘、拉坯场、画坊或窑场,有用左右两手肩托抗坯板的人叫驮坯工。

  32、

  挑坯

  图片

  挑坯工将大小搭配、轻重均衡的坯体放在一种竹制或木制坯架内,单肩挑坯到指定的地方。

  33、晒坯

  图片

  做好的瓷器坯胎,一定要让它干透,防止烧制过程变形,最好在有太阳的晴天搬捧出来晒,或放在坯坊的晒架塘上,上可日晒,下可通风,有利均衡干燥。

  十、青花

  34、抳料

  图片

  景德镇是个包容与创新的城市。元代开始,利用波斯的钴料烧制了优雅的青花瓷。画工用小钵进行泥状青花料压制,直到青花料磨成稠状待用,讲究的画师还会经过细筛,去除粗质使用。

  35、试照

  图片

  试照子,将不同的青花料画在泥坯样片上,置入窑内试烧,观看青花料发色,以确定调制青花料的品质好坏。

  36、淡描

  图片

  按起稿的定位用青花料勾线、描画,呈色淡雅轻的青花绘画装饰效果。

  37、混水

  图片

  也叫“分水”,是在青花勾线的轮廓里把勾好的青花线的图形内用鸡头笔,酌浓淡不同的青花料水进行渲染填色,有中国水墨画的“墨分五色”的风味。

  十一、雕塑

  38、圆雕

  图片

  立体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通常雕塑从一般的手工捏制,发展为捏雕、圆雕、堆雕、镂雕、浮雕等各种成型工艺,雕塑瓷成为我国传统工艺品。

  39、刻花

  图片

  在坯胎上用竹刀(或铁刀)按线图刻画,刻出刻花瓷。景德镇独创的“半泥刀”刻花法,几乎成垂直角度将图案刻在坯胎上,形成内深外浅的斜坡状。

  十二、施釉

  40、捺水

  图片

  也称“补水”,坯胎在施釉之前要进行补水,通过用水笔蘸清水在坯胎上刷抹,除去利坯时的刀痕,及晒坯时残留的粉尘,还可以发现坯胎内隐藏的气孔及混在泥坯中的硬泥团(死泥),并及时地修补。

  41、荡釉

  图片

  瓷器内部要施釉,是采用“荡”的方法。先舀釉水到里面,再用手捧着轻轻地摇荡,让釉水均匀的覆盖整个内壁,然后倒出坯内剩余的釉水,此时应轻轻转动坯体务使口沿布釉均匀。

  42、吹釉

  图片

  用力吹气使釉汁成雾状附着在坯胎上,反复的次数要看所需要的釉层厚度而定。

  43、蘸釉

  图片

  对于瓷坯胎的外釉,一般采用蘸釉的方法,拿一根弯曲的木棍勾托器皿底部,把它在釉水里浸之,其体口沿与釉水平齐时,就马上提出来,一次可以完成施釉。

  44、浇釉

  图片

  对于大件瓷的坯胎施釉,不能用蘸和荡的方法,而要用浇的方法,就是在装有釉水的木盆上放一块木板,把坯胎放在板上,施釉的人两手各拿一只碗,舀取釉水同时从左右方向中间坯胎浇淋。

  45、促釉

  图片

  对器物底部圈足内施釉,釉匀荡数秒后,将多余釉浆倒去,清足,通常用小釉桶浇底足釉。

  46、补釉

  图片

  施完釉后还要检查,对坯胎没有施上釉或釉薄缺的地方,也要用相同的施釉方法进行修补。

  47、取釉

  图片

  施底釉后,把圈足装匣时与垫饼相接触部分的釉层除去或利去,以免器皿因施釉而熔融而与垫饼烧结在一起。

  十三、烧窑

  48、修匣

  图片

  装坯前整理匣钵,去渣、平底、放谷糠灰。

  49、装坯

  图片

  装坯时要看坯胎大小高低选择合乎规格的匣钵,装的时候要洁净平稳,不能有任何倾斜和摇晃,用手捧或用细布条将坯置入匣钵内,待烧。

  50、满窑

  图片

  将装有坯体的匣钵运到窑堂,烧窑工把匣钵根据瓷釉耐火的要求及成瓷标准用叠直竖放的排列顺序布立好,整窑匣钵要分行排列,稳直不斜,中间还须留有焰火流通的空隙。对放置最顶端的匣钵称作“加表”。

  51、挑柴

  图片

  烧窑的柴火主要是选用松树锯断劈成柴块,这是因为松木油脂多,火焰长,耐久烧。挑柴人由码头、途经街巷里弄将柴挑到窑场。

  52、点火

  图片

  烧窑开始点火前,要举行隆重的烧窑仪式,祭拜窑神童宾,由把桩师傅和德高望重的人举行点火仪式。

  53、把桩

  图片

  烧制过程中,由专门的看火师傅(把桩师)在烧制到一定阶段时分次用从火堂里取出火照子,通过观察分析,以判别窑温和瓷器烧制情况。

  钓子

  54、烧窑

  图片

  烧窑工按照“把桩师”的要求,什么时候添柴、加到什么位置依次进行烧窑。

  十四、开窑

  55、开窑

  图片

  待等停火歇窑的时候,窑工们进窑搬出一摞摞的匣钵,取出一件件烧好的瓷器。

  56、看色

  图片

  从窑里开出来的瓷器,由专人按品种、规格、质量好坏来分类检查和挑选。一般分为上色(优)、二色(良)、三色(一般)、脚货(差)四个等级,鉴定产品质量。

  57、选瓷

  图片

  对需要釉上彩绘的瓷器,就要按规定该配对的配对(如花瓶)等,该配套的配套(如茶具、餐具)等。

  58、装蓝

  图片

  经过粗选后的瓷器,就准备放进瓷篮里挑走。

  59、挛窑

  图片

  柴窑烧过多次,难免会有损伤,窑柴后堂或烟囱会有裂痕,需要做窑师进行修补。

  十五、釉上彩

  60、擂料

  图片

  釉上彩绘需要颜料,一般使用水乳研磨,大研槌研钵放在一张矮木凳上,人坐在凳上双手握着研槌研料,研磨粉末要求非常细。彩绘工匠用料之前会用槌再次研磨。

  小研

  61、格色

  图片

  料研细后需晒干,然后根据各种调色性按比例。

  调合

  62、起稿

  图片

  彩绘瓷器,无论是花鸟山水等图样,都讲究形神兼备,画师要先画好一张设计稿。

  63、拍图

  图片

  用墨笔临摹设计稿在一种吸水性强的草边纸上(如宣纸),喷湿后覆盖在待画的瓷上用手掌拍打,使墨迹附着器物表面,出现构图的轮廓线,绘起画来就不会走样了。

  64、搓料

  图片

  作为彩绘工的准备工作,在白釉瓷上彩,先要将需要的各种颜色在料碟里加入乳香油进行充分揉搓调匀,使之有拉丝、稠状形状。也有加水、胶水调剂的。

  65、画瓷

  图片

  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采用不同的线条勾描装饰纹样的轮廓,以利填色或洗染。画画时要结合瓷器造型来绘画,在瓷胎上设计、描绘的纹样,画的山水景致有笔韵,画的花鸟图有风格。

  质需

  66、填色

  图片

  以毛笔将水颜色填在纹样所需的轮廓内,在勾勒出的线描图案中,根据画面要求,填画玻璃白或相应颜色,为下道洗染做好铺垫。

  67、洗染

  图片

  是用来表现画面上某一部分的深浅、浓淡、明暗的层次,产生立体效果。用干笔、水笔进行洗染彩绘,做到阴阳突出、浓淡相宜。

  68、扒花

  图片

  又叫“粉彩轧道、雕地”,皇宫中称“景上添花”,釉上彩绘工艺。先在瓷胎表面吹上一层釉上颜料,然后在吹好颜料的上面,用扒针剔除出各种图案。

  69、写款

  图片

  又叫“落款”,彩繪了,燒制或烤花之前,還要有人寫上譬如紀年款、堂名款及詩句等,字體多是學書法名家。

  完畢

  70、烤花

  图片

  將彩繪瓷器裝在用土磚砌成帶夾層的圓桶形的烤花爐爐堂裏,大件在下面,小件疊在上面,叫“過肩”滿爐,爐堂與外壁周圍形成夾層,面爐蓋好,用以納炭藏火,爐堂四周堆滿木炭,進行中低溫700~800度左右烘烤,使彩繪好的瓷器釉上顏料經過燒煉固定顏色。

  十六、包装

  71、茭草

  图片

  俗稱“打草包”,瓷器發運前,用上好的谷草包紮瓷器。壹般碗盤之類的,每十只為壹筒,用紙墊包後再裹上稻草,再用竹蔑橫紮在腰間,方便運輸。

  72、装桶

  图片

  將稻草包紮好的瓷器裝進木桶內,以防止長途運輸過程中的破損,就可以外運了。景德鎮瓷器是中國對外出口的主要品種,其中較精致的外銷瓷多是定燒產品,其造型和裝飾圖案多屬西方色彩,還有壹些在紋飾中繪有家族、公司、團體、城市等圖標,稱為“紋章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