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咖智库特约专家王静文:后疫情时代的宏观形势分析及展望

 来咖智库 2022-07-06 发布于重庆
2020.04.30

全球经济前景现在非常悲观,我们必须做好风险防控。

文 | laika

编辑 | G3007 

近期,来咖智库第二场直播分享如期开始,来咖智库特约专家王静文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后疫情时代的宏观形势分析及展望》(点击即可回顾精彩直播)的主题分享。

王静文博士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主管,兼盘古智库、凤凰国际智库等机构高级研究员。他长期跟踪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等研究领域,在《经济参考报》、《中国金融》、《第一财经日报》、FT中文网、财经网等媒体发表文章400余篇,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在直播中,王静文博士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势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展望4个方面来展开,对于之前的一些热点事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对未来的宏观经济环境进行了分析和预判。

如下是对此次来咖直播中重要内容的部分摘选。


01

中国经济形势:疫情的两轮冲击

历史时刻之一:近百年以来最严峻的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疫情的风险预警不断提高,全球确诊人数、死亡人数也不断刷新。这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以来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历史时刻之二:全球经济可能会出现负增长。2008年全球经历了金融海啸,但世界经济仍有大概0.01%的增长,并没有出现负增长。但是202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全球经济预测是-3.0%,这可能是1929年到1933年全球大萧条以来最低迷的经济增长表现。

历史时刻之三:美国股市3月以来,10天内发生4次熔断。原因如下:一是疫情影响;二是石油价格下跌;三是股市由于前二者导致波动率扩大,形成踩踏效应;四是美联储的两次紧急降息政策反而加剧了市场恐慌。

历史时刻之四:美联储推出了史无前例的宽松政策。鲍威尔非常坚决地把货币政策打满,后来又推出了一系列降成本、增信贷政策。这轮宽松政策比08年金融危机时候要大不止一个量级。

历史时刻之五:WTI原油期货出现了负的成交价,不止影响到美国的投资者,也出乎国内购买中行原油宝的投资者意料,全球经济停摆导致原油供过于求,全球油库没有多余库存,多头只好倒贴出手。

总的结论就是,全球经济前景现在非常悲观,我们必须做好风险防控。


02

中国经济形势:疫情的两轮冲击

既往的数据是,2018至2019年我国经济基本上就是在6.8~6.0之间,处于线性回落过程。但是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之后,一季度GDP一下子降到了-6.8%,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季度新低。

1月下旬武汉开始封城,然后疫情又开始向全国蔓延,各地基本上都采取了封城断路的疫情防控措施,供给端基本上被切断了,所以在整个2月份经济形势非常悲观。3月份之后,一些主要指标逐渐改善。

改善最明显的是工业增加值,从1-2月的-13.5%回升到了-1.1%,规模以上企业响应国家号召,明显加大了开工力度。最悲观的是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投资仅仅是从-31.5%回升到了-25.2%。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都是出现了小幅度的回升,但跟工业增加值的回升比起来力度相对弱一些。这就是整个3月份的表现——生产端回升力度更大一些,而需求端小一些。

我们实际面临两个阶段的冲击:2月份,主要是供给端的冲击,从3月份再往后的话,主要会是需求端的影响。从需求端来看,不管是投资还是消费,都还在负增长,但幅度有所收窄。

从供给端来看,工业生产在不断修复,3月份回升到了-1.1%,基本上跟去年同期持平。因为政策加大复工复产的力度,而且需求的回暖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工业生产。但在3月份以后,随着全球经济按下暂停键,外需将会非常疲弱,出口交货值将会拖累工业增加值。

从需求端来看,先看投资,投资分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三块。其中基建投资缩窄幅度是最大的,因为3月以来稳增长力度加大,各级政府都把工作重心转向了稳投资,基建项目开工复工速度也在加快。特别是专项债的发行前置和规模扩大,对基建投资有非常明显的拉动。

但是制造业投资,仅仅收窄了6.3个百分点,反弹幅度是最小的。因为企业利润在1-2月还是负的,PPI的降幅仍在扩大,外需也在萎缩,所以企业整个预期非常不稳。而且现在设备利用率是近十几年来的新低,既然设备还没有完全开工,制造业投资肯定还需要时间才能修复。

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了改善,它的改善幅度小于基建投资,好于制造业投资。因为在2月份大家都被困在家里,市场交易冰冻,但3月份之后一些政策利好陆续出台,不管是央行的下调政策利率,还是各地出台的扶持政策,都导致房地产交易逐渐回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正向拉动。

再看消费。消费这块收窄幅度也不是特别明显,因为受到疫情限制,现在线下的一些基础性消费,如餐饮、住宿等,还没有完全复原,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这部分消费应该会逐渐复苏。但现在消费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如果需求尤其是外需不足,则经济难以明显好转,失业率会出现上升,居民对收入稳定增长就会信心不足。如果人们缺乏稳定收入的话,很可能就没有信心来进行消费。

出口。出口在3月份略好于预期的,主要还是前期积压订单的加快赶工。但是进入二季度之后,全球主要国家的需求都开始萎缩,对我们出口的冲击应该是非常大的。所以出口或者说外需,应该是二季度往后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通胀形势。我们可以看到一季度CPI是前高后低,1-3月份分别是5.4、5.2和4.3,在2月份的时候是非常高的,主要原因也是疫情把一些生活的必需品、医疗保健品价格推得特别高。但疫情对CPI和对PPI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它会延缓CPI回落,同时压制PPI抬升。正常情况下,在春节之后CPI会明显回落,但受疫情影响,2月份和3月份的CPI只是渐进回落。而PPI则很快就进入了通缩区间,主要还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同时需求端也比较低迷。

整体金融环境。2月以来,央行加大了宽松的力度,3月份 M2回升到了10.1%,比2月末高了1.3个百分点,3月份新增贷款达到了历史同期新高,新增社融则是创造了历史新高,企业债、政府债规模都增长很快,对社融产生了非常大的支撑,所以整个金融环境出现了明显改善。但是疫情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餐饮、住宿、娱乐肯定是受损的,特别是线下接触型的餐饮旅游酒店受损最为严重。

03

宏观政策走势:从“六稳”到“六保”

2018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今年4月17号政治局会议,则首次出现了“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跟“六稳”相比,“六保”基本上属于底线目标。

为什么4月17号政治局突然提出了六保要求,主要还是因为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次会议提到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跟3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一字不差的,但是它后面的一些细项政策又有跟进。

比方说财政政策,要提高赤字率,而3月27号是适度提高赤字率,去年我们赤字率是2.8%,今年肯定要提到3%以上了,具体数字需要两会来定,但是肯定是要比去年力度加大,然后又明确了要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特别国债在1998年和2007年发行都是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这次政治局特别明确,是要用于抗疫。此外,还要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规模。专项债今年继续前置发行,它可以在两会之前把上一年额度的60%先前置发行,今年这60%即将发完了,但是经济还没有起色,所以要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这是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还是要更加灵活适度,要降准、降息、再贷款等等,其实这些前期也都在推出,但是现在市场最关注的会不会降存款基准利率。如果要降其实是用老百姓的利益来补银行损失。因为CPI还在4%以上,居民存款一年期的基准利率是1.5%,现在已经是负利率了,所以央行不会轻易动。目前,从银行角度我觉得还是会考虑大局,所以存款基准利率近期之内应该不会降,但会采取其他的一些宽松政策。

这个是前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一些做法。4月17号的政治局会议,还提到了10项重点工作。

第一就是促消费,但是消费其实还是负增长,所以这次在促消费里还提到了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第二是稳投资,包括老旧小区改造,传统基建和新基建。4月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是官方正式定调了,新基建和老基建都要同时推,只要是能稳投资、稳增长的,都要大力推进。

第三是保市场主体,目前受冲击比较大的一个是出口企业,另外一个是中小企业。出口企业受到外需萎缩影响。前期是招不到工,现在是没有订单,所以出口企业经历了一个冰火两重天的变化。中小企业的话,因为企业现在缺乏现金流,但是租金、贷款、工资这些刚性支出还在,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的。所以前段时间,很多人都在呼吁中国现在不是要刺激政策,而是要纾困政策,要保市场主体,其实政府也已经看到了。

第四就是保产业链。疫情导致全球经济都按下了暂停键,产业供应链都已经断掉,日本、美国都有声音要求企业回流本国,因此稳定产业链非常重要。

第五就是脱贫攻坚。今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话,脱贫攻坚应该成为一个主要指标,今年有可能不会再设置GDP目标。因为官方“把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提法给去掉了,3月27号会议里还有,但4月17号会议里已经去掉了。因为今年数据已经失锚,要制定合适的指标难度极大,如果高的话,可能又得需要政策加码宽松力度,会造成一些意料不到的后果,如房价飙升、产业结构恶化、产能过剩等等。

第六就是就业。不管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是最重要的。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什么在2008年的时候出台了4万亿计划,就是因为2000万农民工失业,这可能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出手要快,出拳要重”。而今年我们有874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极大,所以一定要把稳就业给做好。

第七是基本民生。基本民生这块我们跟西方国家有非常大的不同,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所以居民储蓄率普遍比较低,基本上是挣多少就花多少,甚至是负债消费。一旦失业的话,没有现金流,生活就马上陷入困境。而咱们国家的储蓄率还是比较高的,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保障体系不是那么完善,大家都需要高的储蓄率。在疫情来的时候,社会出现停摆,基本民生还是有一定的保障,但是现在有一些特别困难人群,需要官方予以关注。

第八,保粮食安全。因为今年很多国家都说要禁止粮食出口,所以在全球大封锁的环境之下,粮食安全非常重要。前段时间政治局开会的时候,不断的在催促春播春耕,要保证粮食安全。

第九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不用多说。

最后是房住不炒。值得多说一下,因为在前几次政治局会议,都没有提到房地产,在4月17号专门提了这么一句,主要还是因为前段时间房价又开始蠢蠢欲动,特别是一线城市里的深圳。很多人觉得如果说政策要宽松的话,房价肯定要上涨。如果预期房价要上涨的话,肯定是买涨不买跌,现在就要入市了,所以市场上也有一定的恐慌心理,这引起了官方的注意。所以在这次会议上也特别提到了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04

后疫情时代的展望

关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展望、国内展望,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命题,我觉得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经济社会逐渐转向正常化,大家可能会有更深入的研究。

现阶段简单而言,从国际关系层面来看,第一是中美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有可能会缩小,但是矛盾是会增加。另外一个就是全球化共识破裂,全球价值链可能会重构。

在国内层面,第一是数字化转型。因为在抗疫过程中,大家发现现在的治理方式可能还不太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还是要向数字化转型。所以发改委的新基建范围里也专门提到了一些信息基础设施。

第二是消费理念的升级,在疫情期间,大家觉得线上消费还是挺方便的,而且它会相对比较安全,云买菜、云购物、云教育、云办公,一个个线下消费场景都转移到线上。在1-2月时候,浙江成为全国唯一财政收入正增长的一个省份,是因为杭州是阿里巴巴的总部,所以他们的线上服务、云服务做得最好。还有健康消费,大家觉得在疫情影响之下,生命是最重要的、最宝贵的,运动、健身、健康、长寿,这些健康养生都是成为长期的消费热点,所以整个消费理念也是在不断的升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