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分院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答卷赏析(下)

 肉佬诗 2022-07-07 发布于广西

编者按:去冬今春,在持续不断的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下,三和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修分院全体师生克服诸多困难,按照教学计划稳健开课已半年,即将迎来更为重要的临床课程与临床带教教学阶段。

首批学子上课感受如何?有何学习体会?知行情况怎样?一直被三和内外关心分院发展的诸位同仁所牵挂。

有幸作为分院工作人员,眼见耳闻,日积月累中,逐渐发觉分院师生教与学的状态越来越契合古代先哲的话“居敬持志,为读书(学习)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学习)之法。”

为尽量满足大家的期望,特摘编每月一次的分院学子心得,与诸位同道分享,如有共鸣,敬希分享友朋,确有提点,诚望金声玉振,不亦乐乎!

以下内容为选编的首届经典分院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答卷赏析及老师点评。

题目二:

请结合所学所行,谈一谈自己对太阳病提纲条文的认识。

温馨提示

文中涉及的用药及针灸处方

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01

  牛淑娴

(供职于重庆市江北中医院)

对于太阳病,我认为它几乎囊括了六经的病。太阳病应该是在六经里唯一能当表证的提纲。太阳经络的循行决定了它的太阳特点,也决定了它为一身之外藩。也决定了他经之病皆从太阳开始。

看太阳病的提纲条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似乎就很直接地说出了太阳病的主症,却又似乎只是给太阳病这一深邃浩大的旅程开了个头而已。比如说,若脉不浮,可不可以出现太阳病?毫无疑问,当然可以。那“头项强痛恶寒”,桂枝汤,麻黄汤一定有效吗?也未尝见得。而且,想解决问题,一定要掌握好次第。

我一直觉得《伤寒论》的文字魅力在于微言大义,需反复揣摩,又需在临证中反复试验,回过头去才能发现大义中的一点点,然后再带着文字出发。

前两天接诊一位颈项强痛恶寒的中学生,17岁的高中生,高考压力大,成绩很棒,却因处于竞争很激烈的名校,每每夜间学习时因看书便出现颈项部酸重难耐,甚至影响睡眠,脉是浮略数。

首诊我太轻敌,直接开了桂枝加葛根汤,服用后未见明显效果,反而汗出增多,二诊时详细询问病史,询问致病因素,结合年幼时常年生病,再加目前思虑太过,心血暗耗之相,给予了四逆汤打底结合补益阴血的药物,此间针刺一次黄帝内针,以少阴、太阳为主经(针刺的手当时出了满手的汗),5剂药后,患者三诊时,面色明显大改,变得红润光亮,颈项部的不适以及心脏的发冷感都明显减轻。甚至连我自己都被这么快的疗效给惊到了。

脉、证虽为太阳病提纲证,但我们审证求因时,要捋到病机的根上才是处方的把手,瞬间感受到赵江滨老师说的“太阳、少阴为人身气化的主体”,仿佛四逆下去就真的将太阳寒水给形象地气化到了周身,皮肤润泽又光亮。

这个病例给我的启发是:有时候临床中我们会遇到很典型的太阳病提纲证,但是这只是显示出来的现象,真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需要我们细细去体察,太阳病证出现,也许是少阳枢机不利,也许是阳明不收不降,也许是太阴脾寒,也许是少阴君火不旺,六经皆可导致太阳病提纲证出现,这也是为何太阳经病中囊括了多数六经病条文脉证的原因吧。临证上医者万不可孤立地去用本经提纲套本经病。

图片

02

  李思琪

(就读于南方医科大学,研二学生)

太阳病的提纲条文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下面,我汇报一下自己的认识。

第一,此条文为太阳表证的体现,其病机为风寒外邪侵扰,正邪相争于表。其中的表可以理解为相对里而言,如皮肤、子宫内膜、肠道黏膜上皮组织等,在疾病上可以表现为风寒感冒、皮肤疾病、急性胃肠炎等。

太阳主水,坎卦代表水,水代表危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处理好太阳表证这一开机层面,后面的枢合就会安全,因此太阳病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一切病的总纲,贯穿在整部《伤寒论》中。

郑钦安先生扶阳思想所强调的坎中一阳,也是在强调太阳和少阴这两个层面,从象的角度去理解,太阳寒水,少阴为肾主水,也与坎水密切相关,可见太阳病于伤寒之重要性。

第二,脉象为浮脉,是太阳表证的一个重要体现,体现为正邪相争于表。摸脉时,手轻轻摸到就能感觉到皮肤上的脉。在《伤寒论》的条文纲要中仅有少阴和太阳的条文纲要谈及了脉象,这表明脉象对于太阳表证判断的重要性。

同时,浮脉的变化也能够体现治疗的效果,如果在治疗之后脉象由浮数变得沉迟,可以考虑病邪正在入里,是疗效不佳的体现;如果一开始为沉迟脉变为浮数阳脉,可以考虑病邪正在从里到表,是治疗有效的体现。有时候病人心不明,“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在描述症状并不是特别清晰的时候,可以根据脉象来进行判断,此处将脉象如此强调,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诊断方法。

第三,头项即头部与项背部太阳经所循行的部位,是太阳病的专位。太阳经实际上包括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个人感受当人们受到表邪侵袭的时候,主要表现为背部受寒或者胃肠道感冒为主,实际上二者也是太阳经循行的部位。

在表邪侵袭引起表证的同时,太阳主开,少阳主枢机,阳明主里,由表入里,也是一步步需要从太阳到少阳阳明深入,也可从少阳枢机再到阴经。具体穴位主要表现为项部的风池、风府穴为主,因此项部比背部强痛更明显,故提纲中也仅谈及项部而没有强调背部。

在冬日保暖上,围围巾胜过穿一件衣服也是这个道理,注意保护好太阳所循行的部位,尤其是风门风府两个穴位,能非常有效果地预防表证的发生。

第四,恶寒为主要症状之一,是太阳病出现最早而且始终贯穿其中的症状,此处强调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的检验检查结果。

不论是太阳中风“太阳之为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或者太阳伤寒“太阳之为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均有恶寒或者恶风的表现,但是不一定会有发热。在临床上,即使是外感的病人也不全部表现为发热,而区分太阳中风或者伤寒的表现即为有无汗出。另外,此处也体现了仲景的一个重要观点,表证的邪气多为寒邪,因此症状上表现为恶寒。

肺主皮毛司呼吸,“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因此外感风邪也常从口鼻入,这是预防新冠戴口罩比较有效的原因。同时,个人得外感的感受,通常是从打喷嚏或者一个寒战开始的,也体现了外邪进入的路径和主要症状。

综上,是我在课堂和临床实践中对太阳病提纲条文的一些思考,但由于并未真正上临床,见识尚浅,停留在理论层面居多,还望各位老师包容和指正,谢谢!

图片

老师点评

赵江滨医师

郑钦安先生在《医理真传》上谈到:“学者欲入精微,即在伤寒六经提纲病情方法上探求,不必他书上追索。”这也是刘力红老师经常引用的一句话,而《思考中医》一书的主要内容也是对六经提纲条文的系统解读。对提纲条文的反复咀嚼,既可以深化对本经病主要病机纲领性的认识,从而提纲挈领,系统掌握本经病条文中有关的理法方药,还可以举一反三,联系前后,树立六经一体观,从而对六经病的进退出入,临证次第有所体认。也许每个阶段我们的认识都不一定相同,但因为我们的逐渐深入,在理事上不断感受到有所相契的欢喜,正是学习中医的乐趣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