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罴•裴侠•柳虬

 守静齋主 2022-07-07 发布于重庆
《周书·王罴列传》载:“罴还,授右将军、西河内史,辞不拜。时人谓之曰:'西河大邦,俸禄殷厚,何为致辞?’罴曰:'京洛材木,尽出西河。朝贵营第宅者,皆有求假。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民间,又违法宪。以此辞耳。’”“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罴为其设食。使乃裂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在这样的时代,王罴这样的性格委实可爱。他会因为受不了王公贵族对地方物产的求取,又不愿违法压榨人民,而不去做薪水丰厚的地方官;他会因为看不起朝廷官员扔弃薄饼边缘而撤除为这个要人设的宴席;他会嫌客人削瓜带瓤太带,而把掉在地上的瓜皮捡起来吃;他还会因为下属陈报私事而来不及命人责打下属,就自己脱下鞋子打这人。这些看似怪癖、有违常理的行为,实则表明这个人在一个混乱而缺乏正义的时代,难得的清醒与高洁。他拒绝丰厚的薪水,已经是对私欲的克制;不怕得罪朝中要人,更是因为爱惜民力而不计个人前途;捡瓜皮这个对细节的“苛求”也是对物力的爱惜;亲手持靴打下属是对假公济私行为的憎恶。这样的行为在太平年代都不是每个人能做到,更何况在北周这个充满着动荡和利己主义的时代。这恰如淤泥中绽放的莲花,清远孤高,超凡脱俗。

同样的品质也表现在裴侠身上。他做河北郡守前,河北郡旧规定,有三十个渔夫猎手供郡守差使。他说:“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就停止了这种制度。又有三十个壮丁为郡守服劳役,裴侠也不把他们的劳动产值装入自己口袋,而是收取这些钱为公家买马,日积月累,就有成群的马了。他离职时没带任何东西走。后来他与其他地方官去拜见宇文泰,宇文泰让他单独站一边,对其他人说:“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结果大家都沉默了,没有敢站过去的。裴侠又为他的九世伯裴潜立传,认为裴家清廉奉公自裴潜开始,想让后辈奉行这种德操,家族中出名的人每人都发了一本。他堂弟裴伯凤、裴世彦当时在丞相府做官,嘲笑他说:“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竟欲何为?”裴侠说:“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复何言。”(《裴侠列传》)裴侠的清廉节俭也是注重个人操守的表现。在那个“人生仕进,身名并裕”的时代,这种特立独行的表现才真正难能可贵。

做官做到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的柳虬,穿破旧衣服,吃很简单的食物,受人讥讽,他却说:“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柳虬列传》)这议论更是用显而易见的道理驳斥了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衣服不过穿暖合体,食物不过饱腹,那样孜孜以求又不能好得了多少,不过白百耗费心思罢了。

可以认为,这样的人都是仁者,他们对个人德操的看重,对民生、物力的爱惜,都是“仁者爱人”的具体表现。正是有了他们,文明的火焰才在暴政、战争、杀戮、饥荒横行的时代得以传承,历史才不尽是冷血。也正因为“仁者必有勇”,王罴在镇守华州时,受到高欢的围攻,高欢对王罴说:“何不早降?”王罴大呼道:“此城是王罴家,生死在此,欲死者来。”以高欢的军事力量,围攻华州,逼王罴投降,王罴却能这样拒绝,可见他确是有勇的人,以至于“齐神武遂不敢攻”(《王罴列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