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踝泵运动预防成人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佳证据总结

 学到老图书馆nd 2022-07-08 发布于广东

阅读提示:可先阅读全文如下读点:

五、最佳证据总结及分析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不正常地凝结,导致静脉管腔阻塞,引起静脉回流的障碍性疾病,其预防主要包括基础预防、物理预防以及药物预防。

踝泵运动是指通过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像泵一样地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从而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近年来,踝泵运动作为DVT预防的措施之一,因其简单、方便以及经济已经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但是踝泵运动如何实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还未达成共识。

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踝泵运动的相关研究,并对其安全及有效实施相关证据进行全面总结,旨在完善DVT预防的干预措施,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践借鉴。

一、资料与方法

1

问题确立

采用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问题开发工具,形成循证护理的初始问题。

2

检索策略

按照6S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库、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中文)、BMJ最佳临床实践、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UpToDate。

3

证据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①成人(18岁及以上)外科手术患者;

②内容涉及踝泵运动预防血栓的研究;

③结局指标包含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血流峰值、患者依从性、满意度等;

④文献类型为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最佳临床实践、实 践推荐、专家共识等;

⑤语种为中文或英文。

(2)排除标准。

①文献质量评价低的文献;

②重复收录的文献;

③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4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本研究采用英国2012年更新的《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AGREE Ⅱ)评价指南质量。

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应的评价标准对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专家共识进行评价。

采用原始文献质 量结果评价最佳实践的质量。

5

文献质量评价过程

文献质量评价均由2名经过系统循证知识培训的研究员独立完成,评价过程中如遇意见分歧,则通过互相讨论或咨询第3名研究人员(经过系统循证知识培训)予以解决。

不同来源的证据存在冲突时,本研究遵循基于循证的证据、高质量证据、最新发表的文献所示证据以及权威期刊文献所示证据优先的原则。

二、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一般特征见表1。

三、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结果

1.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篇指南,各领域标准化百分比及2项综合评价的平均得分见表2。

2. 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纳入1篇系统评价,所有条目评价结果均为“是”。

3.专家共识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纳入3篇专家共识,3篇文献研究设计比较完整,整体质量较高,准予纳入。见表3。

4.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分析4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上文献研究设计比较完整,整体质量较高,准予纳入。见表4。

5.证据总结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纳入1篇证据总结,默认为最高证据等级。

四、证据描述及汇总

本研究采用2014版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对所纳入的证据进行分级。

该系统根据研究类型的不同将证据等级划分为Level 1~5共5个等级,并根据有效性、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将推荐等级划分为A级推荐(强推荐)和B级推荐(弱推荐)。

通过对踝泵运动的证据进行总结,形成了7个方面(必要性、评估、时机、频率、方法、依从性、有效性)的证据综合,包含10条最佳证据。见表5。

五、最佳证据总结及分析

1.踝泵运动的必要性。

踝泵运动是预防下肢DVT的必要措施其起到预防下肢DVT作用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带动小腿三头肌、胫骨前肌的收缩变短及放松伸长;同时通过肌肉的收缩与放松,带动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及新的血液灌注,以此加强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相对于弹力袜、足底泵等物理预防以及皮下注射抗凝剂等药物预防,踝泵运动既简单又经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施过程中潜在风险低。

2.踝泵运动的评估。

(1)踝泵运动开始前应该评估是否有以下禁忌证的情况,包括血栓形成、股静脉置管、病理性骨折踝部骨折未内固定/石膏固定、骨折影响踝关节功能、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踝泵运动,以防二次伤害。

(2)对于血栓形成后落实了规范抗凝,或者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不伴脱落风险等特殊情况,是否应该停止踝泵运动本文还未涉及,需要进一步的原始研究探索。

(3)根据血栓发生风险确定是否应该实施踝泵运动。对于血栓评分为极低危(Caprini评分0分;Rogers评分7分)的患者,建议优先通过踝泵运动预防下肢DVT的发生。


(4)踝泵运动在实施过程中的评估以及出现不适的应急处理流程本文未涉及,需要进一步的原始研究探索。

3.踝泵运动时机、频率和方法。

(1)时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患者早期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DVT。

建议有低危及以上血栓风险的患者入院即开始进行踝泵运动,(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麻醉未清醒前协助其做被动踝泵运动,麻醉清醒后开始做主动踝泵运动。

手术患者直到术后有完全活动能力时,可停止踝泵运动。

(2)频率:可以将踝泵运动安排在早、中、晚或早、中、晚、睡前几个时间节点每次3~5 min,在保证最佳效果的前提下,不成为患者的负担。

(3)方法:建议踝关节实施的过程中应该缓慢匀速,从跖屈到中立位再达背伸30°,停留3 s后再缓慢回复到中立位,停留3 s。

(4)建议采用多形式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对踝泵运动的依从性。

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多为口头说教,新型的健康教育包括采用手机、电视等多媒体播放直观视频,量化踝泵运动频率,为踝泵运动编制口令,制订个体化方案等。

多形式化健康教育生动、形象,可有效增加患者的直观认识,增加患者对于知识的掌握度,激发自我效能,进而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保证踝泵运动的效果。

4.踝泵运动的有效性。

(1)踝泵运动主要包含踝关节的跖屈和背伸,一方面,通过踝关节背伸促进小腿胫骨前肌和三头肌的收缩,肌肉收缩促使血液和淋巴液受挤压而回流;另一方面,通过踝关节跖屈使肌肉放松,新鲜血液补充,最终达到了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的目的。

(2)踝关节的背伸与跖屈可以带动其他肌肉收缩和放松,改善股静脉血流峰值和平均流速,同时能通过增快血液流动改善高凝状态,协同促进肢体肿胀消退和早期康复,抑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由于纳入的证据文献部分为英文文献,纳入人群存在差异,建议科室在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前,结合临床实际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证据的适用性及可行性进行临床审查后实施,以促进证据有效地向临床转化,最终使患者获益。

另外,由于目前的文献有限,纳入文献年代跨度较大,有关踝泵运动的依从性、安全性等证据比较薄弱,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end—

作者姓名、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