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民爱物与扩充四端

 学生有礼111 2022-07-08 发布于山东

按:今天起在此开辟【经典与修持】专栏,摘抄并解读一段与内圣修持有关的经典,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也与朋友们共勉。

〖经典与修持〗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这段话翻成白话,意思是说:

君子对于万物,爱护它,但不必以仁德之心对待它;对于百姓,施仁德给他,而不必去亲爱他。君子热爱亲人,进而施仁德于百姓;施仁德于百姓,进而爱惜万物。

这段话清晰地体现了儒家的仁爱层次观。用现代语言说:对自己的亲人,是亲爱;对其他人,是仁德,即以友善之心、公平公正之心对待,给予他们宽松环境,维护他们的休养生息;对万物,是爱护、珍惜,利生而少杀,维护生态平衡。

儒家的仁爱观与佛、道有所不同,与世界上许多宗教的主张也有所不同。与我们今天网络时代的逮着陌生人就喊“亲”自然也有很大不同。

仁民爱物也是儒家道德修持心学的内容。道德修持心学推崇孟子的“性善”说,认为良知良能、仁义道德是人的天赋(后世称为“天理”)。仁民爱物在道德修持中是一种由亲及疏的修行方法。

道德修持心学除了仁民爱物外,还注重“四端”,主张从发现“四端”而扩充之。所谓“四端”就是大家熟知的四种善良情感的萌芽或端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个“四心”,实际上是一种良性意识状态,是仁、义、礼、智的初级状态。

老师曾经给我详细讲解过“四端”。老师说,尤其是恻隐之心、礼让之心,这两个心起来的时候,内在的“心里边”、身体“里边”(意识与生命活动)就会有那么一种感受,那种感受就是身体气机正常运行的一种健康状态。你有了这种状态,感觉着了,就好好体会它,把它扩充到日常生活中去,这就是修行。就是你没在这个状态的时候,也可以回忆它,回忆当时那种状态,对身心也会有益。

老师说:一回忆那种状态,意识里边就会显示(重现)那种状态,它就带动生命里边起了变化了。所以要经常回忆好事情,回忆高兴的事情,回忆“四端”的、德上的高兴的事情。让它成为自己内在的状态。老师说,如能把“四端”扩而充之,使之充实于全身乃至宇宙,就能成为道徳完善、品格完美的圣人。

四端是一种由近及远的修持方法。它跟仁民爱物一样,是实事求是的,符合常理常情的,几乎适合所有人。虽需较长时间的渐修,若能坚持不懈,终能渐悟而有所成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