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师论坛 || 感悟新课标 思考新方向(新课标领学活动之自读心得5)

 陈昱行思录 2022-07-09 发布于安徽

刘璐,合肥市陈昱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本科学历,一级教师,长丰县北城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长丰县“我心中的好老师”(表彰)。她的明师格言:不忘初心,用爱教育。

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变化以及教学的要求,是我们一线教师必修的功课。近期,在工作室的引领下,我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主要有以下收获:

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新课程标准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把“三会”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教学中通过渗透核心素养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标优化了课程的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增强了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了内容及其组织形式。增强了指导性。新课标针对“内容要求”提出了“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的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每日自读半小时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做好以下几点:

 一、引导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尝试为学生打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学会与同伴交流,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跨学科融合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读书笔记


二、渗透德育教育

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在数学课堂中,要求学生做到认真读题、审题,积极思考,规范书写、答题,准确表达。同时,教育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对事严谨、缜密的习惯。从数学课程内容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家国情怀。通过介绍数学文化史、名人故事等让他们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感受几何图形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轴对称》时,从生活中的对称出发,例如民间的风筝,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美,再让学生观察我国著名的建筑物故宫、天安门等等,让学生从这些建筑物当中感受对称之美,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读书笔记


三、落实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等,因材施教,同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思维及问题解决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新课标,新方向。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模式,今后,我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深刻内涵,积极探索实践,努力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快乐地学数学

读书笔记

作者:合肥市陈昱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 刘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