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悬解》妇人杂病——热入血室,小柴胡汤

 铁毛l 2022-07-09 发布于四川

图片

金匮悬解:卷二十二

              妇人

杂病二十二章

     妇人杂病,缘于脾肾湿寒,风木枯燥,淫溢而传化也。或有寒水不能生木,木郁而变热者,究竟标热而本寒。除热入血室外,余皆阳浮假热之病,未可恣用阴凉之品。末以因虚积冷,总结妇人诸证,妊娠、产后、杂病,共计三十六证,无不皆然也。

杂病一:(热入血室二十二)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此段见《伤寒·少阳篇》。妇人中风,发热恶寒,而值经水适来之时。得之七八日后,热解,脉迟,身体凉和,是当愈矣。乃胸胁胀满,如结胸之状,而作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热不在外而在内也。盖少阳之经,下胸贯膈,而循胁里,经气不降,横塞胸胁,故满如结胸。相火逆升,而烁心液,故作谵语。以肝主血,心主脉,甲乙同气,君相交通,故血热而心病。当刺厥阴之期门,泻其经中之实热,以散血室之瘀蒸也。

1 妇人中风,此是太阳中风之义,外感血热也,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也;《伤寒》太阳二:中风非无外寒,究竟内热多而外寒少。

  妇人中风,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者,是迟缓之义,迟缓不数之变文;热除脉缓身凉和,此是表当解也。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热入血室,当刺厥阴之期门,随经中之实处而泻之,以肝主藏血,肝胆同气,故刺期门。此与阳明刺期门章义同(阳明四十九条)。

2 外感中风,营郁血热,而值经水适来,是血实之时。经阳之外热,内传血室也。太阳之经热从少阳经内传,故见胸胁痞结,如结胸状;血热神伤,故见谵语也。经热内传,血未瘀结,故刺经泻热也。期门,厥阴经最后一穴也。

论:此病胸胁满,如结胸状,有胸胁胀满证,在乳下期门穴位,会有发红或瘀紫症象。针刺期门瘀紫入放血,即是随其实而泻之。血出则经热外泄,胁满结胸,谵语神志不清之状俱解。

本条内传血室,可对比太阳桃核承气汤和抵当汤丸证。热传血室而未结,刺泻经热;热传血室而结瘀,桃核汤抵当再泄下瘀结。

图片

杂病二: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此段见《伤寒,少阳篇》。妇人中风,七八日后,续得寒热往来,发作有时之证,而值经水适断之时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当瘀结。热结血分,少阳之经气不得外达,阴阳交争,互相束闭,故使寒热如疟,发作按时。小柴胡发少阳之经邪,热去则血可自下。不下,然后用下瘀之剂也。

妇人中风,而值经水适来、适断之时,及当经传少阳,相火郁发,不得泄路,邪热随经内传,必入血室。以其经脉新虚,最易受邪也。

1 妇人中风,七八日后,续得寒热往来,发作有时之证(此已是少阳病柴胡汤证),而值经水适断之时者,此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而里虚,三阳之经热,从少阳之经,内陷血室也。

热结血分,是血伤经热而瘀结也,此为里阴瘀结,少阳之经气不得外达,仍有经病不解。里阴瘀结,经阳不解,阴阳交蒸,互相束闭,故寒热往来如疟,发作有时也。用小柴胡汤者,仍是经邪不解。解少阳之经邪,泻相火之上蒸,热去则血可自下。其血必结而不下者,然后用抵当汤攻之。

论:李可老中医治此病,小柴胡加芥穗炭,当时还不明白此理,读至此条再回头看李老医案,则有点开窍的感觉。李老案例,一女,经期洗头,而得外感,成热入血室,神乱发疯,发作有时,问病过程,开方小柴胡加荆芥碳,几天即愈(此案例只是记得曾经看过,书上却没找到,凭记忆写出来的)。此病之理,照搬仲景理法,都能治好这种热入血室之邪病,中医法理,唯有仲景。中医千年未衰,全靠《伤寒金匮》这颗大树。后世之医,不学仲景,皆不为合格的中医,中医不研究仲景,没有出路

图片

杂病三: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此段见《伤寒·少阳篇》。妇人伤寒发热,而值经水适来之时,昼日清白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以血为阴,夜而阳气入阴,血热发作,故谵妄不明。治之勿犯中焦胃气及上焦清气,必自愈也。

1 本条为妇人病热入血室者,治论与病理之总纲。治法之准则。

误汗亡津,则犯上焦。误下败中,则犯中焦。治之不能犯中焦胃气与上焦肺气,必自愈。经热不泄,针刺期门以泻热,故不犯中焦胃气。小柴胡汤,发少阳之经邪,泻相火之上逆,热去则瘀可自下,故不犯上焦肺气。

2 热入血室者,皆是外感之来路。少阳经郁,则见胸胁满如结胸,经热内传,血热伤神,则见谵语,或夜如见鬼状。

杂病四: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而愈。

此段见《伤寒·阳明篇》。阳明病,下血而谵语,此为胃热入于血室。盖心藏神,而神之魂藏于血,血热魂扰,故心神昏乱,而作谵语。头为手足六阳所会,阳气上蒸,表不能闭,故头上汗出。而身无汗,则热入血分,不得外泄。宜刺厥阴之期门,以泻血热。随其实处而泻之,一得濈然汗出,则热解而病愈矣。

1 阳旺于阳明,阳明腑实,伤及营血,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血热则神乱谵语,头为手足六阳所会,表闭不开,阳气上蒸,故头上汗出。当刺期门,以泻血热,血出则内郁之热也泄,阴阳和则汗出而愈。本条同阳明四十九条。

论;阳明腑热,当外蒸皮毛,反热入血室,故下血谵语,刺期门以泻血热,热泄则表和,汗出而愈。不愈者,承气下腑阳之偏。血瘀内结者,抵当证下瘀。阳明四十七条。

2 期门,厥阴经最后一穴位,阳明病也有热入血室,不止少阳与妇人杂病,腑热也是热。

论;提纲随其实泻之,是大承气泻阳明腑实,刺期门泻热入血室之实,或最后以抵当汤泻内停之瘀血,各随其实而泻之。刺期门,放血泄内闭之热,热泄则表里和,汗出而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