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资料

 昵称503199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把满腔爱国激情以及南渡以来的无限感慨和义愤 ,全部寓寄在歌词中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辛词慷慨激昂,纵横驰骋,继承并发展了苏轼豪放派的词风,后人以“苏辛”并称。辛词多方面反映了错综复杂、激烈动荡的社会现实,表现了非凡的英雄气概和创造力。
【课文点译】

【课文全译】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坚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名家点评】
  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冑正准备北伐。闲废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延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冑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这种老成谋国,忧深思远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成功;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马群)

【重点梳理】

【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请写出作者形象地写寄奴功绩的句子。
                                     
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雨打风吹”的具体内容。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这首词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4.这首词在写景方面非常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