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这部片被低估了

 南京栖霞百仁 2022-07-11 发布于江苏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与回归相伴随的,是在过去20多年中,诸多香港名导演也陆续“北上”拍片。

这些初次踏入内陆市场的导演,有人水土不服,有人则在内陆市场打出一片天。

在北上名单中,陈可辛应该算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

他2005年首次以群星歌舞爱情片《如果·爱》打开内陆市场,2007年更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战争动作片尝试——《投名状》。

《投名状》作为陈可辛执导的第一部商业动作大片,当年上映后的反响并不如预期。

3亿投资却只回来2.2亿内陆票房,豆瓣评分也多年在6.5-7之间徘徊,近年才慢慢涨到7.6。

但是十五年后,当我们再回头看这部影片,会发现,无论是在陈可辛的电影序列中还是在整个华语动作片的范畴下,这都是一部相对被忽视的佳作。

所以小万想在影片上映十五周年的节点上,我们就一起来聊聊《投名状》到底是如何被低估的。

2000年初,香港导演和内陆演员合作的合拍片模式初步形成,起初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古装类型。

《投名状》集合了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这三位覆盖两岸三地的顶级明星阵容,甚至在回看时还发现了向佐、郭晓东等熟悉的面孔。

影片一开场就是一个非常写实的战争场面。在烽烟四起的全景画面之外,两军交战厮杀的场景多以近景的方式逼近我们眼前。

这是陈可辛几番坚持下才得以保留下来的拍摄画面。

彼时的陈可辛从来没有拍摄动作片的经验,一上来要控制这种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多少会有些心虚,甚至一度焦虑到不得不中断拍摄“逃回香港”。

“大场面”是千禧年后华语战争片的主打卖点,当时的陈可辛也逃不开“大场面”魔咒,可是“现实感”却是他从影以来一贯的底色。

于是在恢弘的大场面与现实感之间,他拍摄了很多战争中近景,镜头中的士兵们,一招一式之间尽是冷兵器时代拳拳到肉、刀刀见血的肉搏战。

说实话,跟同期非常繁复的动作设计相比,《投名状》战争场面近景的动作确实不够“炫”,但如今看来,恰是这种没有花招的打法,才毫无保留呈现了战争的真实与残酷。

当时的陈可辛或许不懂动作戏,但他从自己一贯的创作思路出发将动作与战争落脚于写实,这透露出的是他对动作背后的情感逻辑和现实逻辑,比大多数导演要重视得多。

这种创作思维延伸到《投名状》上,便呈现出故事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战争或是动作的类型范畴。

表面上,《投名状》的故事讲的是清末乱世之中,任职军中的庞青云(李连杰 饰)被官僚算计,兵败后与土匪二哥赵二虎(刘德华饰)、三弟姜午阳(金城武 饰)结义兄弟,带着队伍投靠朝廷一步步打胜仗。

可是大哥庞青云并不满足于此,他想做的不是一个会打仗的将军,而是要步入官场上层。

权力野心与兄弟情谊的交织,最终让性格和立场各不同的三兄弟反目,走向了互相残杀的悲剧结局。

在这个故事中,有多少朋友和当年的小万一样,代入的是三弟姜午阳的视角,曾单纯地以为大哥与二哥的反目,是因为莲生(徐静蕾 饰)这个红颜祸水?

一句“红颜祸水”,粉饰了兄弟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的价值分歧。

但当我们回头再看,会发现,故事远比印象中复杂……

《投名状》其实是有一定历史原型的。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因为事涉朝廷大员,所以马新贻之死众说纷纭,有权谋论、兄弟残杀说等多个版本,算是清末四大悬案之一。

大导演张彻曾经根据马新贻被刺案件改编了电影《刺马》,而陈可辛的《投名状》原型也可以追溯到这个案子。

《刺马》中的三兄弟

有这么一个集合了政治、权谋、兄弟情的原型打底,注定了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并非一句“红颜祸水”能遮掩过去的。

影片伊始,庞青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他的兵战死沙场,旁白说“他从那一天就死了”。

行尸走肉般的庞青云遇到老三姜午阳带着一帮土匪在街上洒馒头“招工”。

老三一眼看中了庞青云脚上体面的官靴,想要杀人夺靴。庞青云下意识还击自保,利落的身手得到了老三的赏识,加入土匪队伍。

这场戏特别有意思,老三的“见靴起义”一下子就刻画出这个人物的特点,这是一个不把人命当回事儿的“匪”。

而庞青云的理想则是在攻城胜利后他讲出来的,“要让天下的百姓都有尊严地活着”。这个抱负太大,可谓是一种政治理想。

而赵二虎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武夫形象,他与庞青云二人饮酒谈心,他是匪也是江湖人,“兄弟情”是他最看重的东西。

匪走的是江湖道,官走的是庙堂路。

起初,三兄弟是为了吃饭,为了生存而结义。但是当生存问题解决之后,江湖与庙堂之间的裂隙就很难不正视了。

大哥庞青云与二哥赵二虎之间的分歧,本质上是官与匪的价值观碰撞。

庞青云要整肃军纪,要锻炼出一支军法严明的队伍,要步步为营向上攀登。

赵二虎要讲江湖规矩,要守江湖道义、承诺,甚至默许兄弟们在攻城胜利后抢劫和侮辱妇女。

越往后走越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方向。

庞青云庇佑百姓的大抱负要靠一些人的牺牲才能完成。片中,在军粮不够、担心哗变等多重因素之下,他下令杀掉上万名投降的太平天国士兵。

赵二虎对太平天国将领作出的江湖承诺被庞青云一声令下,碾为齑粉。

最初的结拜兄弟情,此刻再也无法维系二人之间完全逆向运行的轨道。

这从来不是“红颜祸水”的俗套故事,甚至也不是简单的动作片逻辑,它刻画的是为官之道与江湖义气这两种不同价值选择的碰撞。

碰撞的结果是大哥用计取了二哥性命,三弟蒙在鼓中,以为莲生是兄弟反目的红颜祸水,是“乱我兄弟者”,所以杀了莲生。

有意思的是,杀二哥时,大哥做局利用的也恰是这点兄弟情。

看似,是兄弟之情败给了为官之路,但无论庙堂路还是江湖道,亦或是兄弟情,其实全都败在了政治阴谋的冷枪之下。

有情的败给无情的,无情的败给不要命的。可到头来才发现,三个人不过都是政治的棋子,朝廷的牺牲品。

当庞青云面见慈禧,谢恩时请求免除江南赋税的那一刻起,他的死局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没有人能逃出时代的局限。

如今再回看这部《投名状》,其意蕴哲思仍旧充满力量,处处彰显出一位北上电影人的野心和他在时代之中的思考。

除了最能代表他的《甜蜜蜜》《中国合伙人》等,希望以后我们再谈起陈可辛时,不该忘记《投名状》这样有野心的古装电影。

它曾被低估,但确实是时候重新定义它的价值了。

当年这部片被低估了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与回归相伴随的,是在过去20多年中诸多香港名导演也陆续“北上”拍片

这些初次踏入内陆市场的导演有人水土不服有人则在内陆市场打出一片天

在北上名单中陈可辛应该算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

2005年首次以群星歌舞爱情片如果·》打开内陆市场2007年更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战争动作片尝试——投名状》。

图片

投名状作为陈可辛执导的第一部商业动作大片当年上映后的反响并不如预期。

3亿投资却只回来2.2亿内陆票房豆瓣评分也多年在6.5-7之间徘徊近年才慢慢涨到7.6

但是十五年后当我们再回头看这部影片会发现无论是在陈可辛的电影序列中还是在整个华语动作片的范畴下这都是一部相对被忽视的佳作

图片

所以小万想在影片上映十五周年的节点上,我们就一起来聊聊投名状到底是如何被低估的

2000年初,香港导演和内陆演员合作的合拍片模式初步形成,起初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古装类型。

投名状集合了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这三位覆盖两岸三地的顶级明星阵容,甚至在回看时还发现了向佐郭晓东等熟悉的面孔

图片
图片

影片一开场就是一个非常写实的战争场面在烽烟四起的全景画面之外两军交战厮杀的场景多以近景的方式逼近我们眼前


图片

这是陈可辛几番坚持下才得以保留下来的拍摄画面

彼时的陈可辛从来没有拍摄动作片的经验一上来要控制这种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多少会有些心虚,甚至一度焦虑到不得不中断拍摄“逃回香港”

大场面”是千禧年后华语战争片的主打卖点当时的陈可辛也逃不开“大场面”魔咒可是“现实感”却是他从影以来一贯的底色

图片

于是在恢弘的大场面与现实感之间他拍摄了很多战争中近景镜头中的士兵们一招一式之间尽是冷兵器时代拳拳到肉刀刀见血的肉搏战

说实话跟同期非常繁复的动作设计相比,《投名状战争场面近景的动作确实不够“炫”但如今看来恰是这种没有花招的打法才毫无保留呈现了战争的真实与残酷

图片

当时的陈可辛或许不懂动作戏但他从自己一贯的创作思路出发将动作与战争落脚于写实这透露出的是他对动作背后的情感逻辑和现实逻辑比大多数导演要重视得多

图片

这种创作思维延伸到投名状便呈现出故事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战争或是动作的类型范畴

表面上,《投名状》的故事讲的是清末乱世之中,任职军中的庞青云(李连杰 饰)被官僚算计,兵败后与土匪二哥赵二虎(刘德华 饰)、三弟姜午阳(金城武 饰)结义兄弟,带着队伍投靠朝廷一步步打胜仗。

图片
可是大哥庞青云并不满足于此,他想做的不是一个会打仗的将军,而是要步入官场上层。

权力野心与兄弟情谊的交织,最终让性格和立场各不同的三兄弟反目,走向了互相残杀的悲剧结局。

在这个故事中,有多少朋友和当年的小万一样,代入的是三弟姜午阳的视角,曾单纯地以为大哥与二哥的反目,是因为莲生(徐静蕾 饰)这个红颜祸水?

图片

一句“红颜祸水”粉饰了兄弟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的价值分歧

但当我们回头再看会发现故事远比印象中复杂……

投名状其实是有一定历史原型的。

图片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因为事涉朝廷大员所以马新贻之死众说纷纭有权谋论兄弟残杀说等多个版本算是清末四大悬案之一

大导演张彻曾经根据马新贻被刺案件改编了电影刺马》,而陈可辛的投名状原型也可以追溯到这个案子

图片

《刺马》中的三兄弟

有这么一个集合了政治权谋兄弟情的原型打底注定了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并非一句“红颜祸水”能遮掩过去的

影片伊始庞青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他的兵战死沙场旁白说“他从那一天就死了”

行尸走肉般的庞青云遇到老三姜午阳带着一帮土匪在街上洒馒头“招工”

图片

老三一眼看中了庞青云脚上体面的官靴想要杀人夺靴庞青云下意识还击自保利落的身手得到了老三的赏识加入土匪队伍

这场戏特别有意思老三的“见靴起义”一下子就刻画出这个人物的特点这是一个不把人命当回事儿的“匪”

而庞青云的理想则是在攻城胜利后他讲出来的要让天下的百姓都有尊严地活着这个抱负太大可谓是一种政治理想

图片
而赵二虎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武夫形象他与庞青云二人饮酒谈心他是匪也是江湖人兄弟情”是他最看重的东西

图片

匪走的是江湖道官走的是庙堂路

起初三兄弟是为了吃饭为了生存而结义但是当生存问题解决之后江湖与庙堂之间的裂隙就很难不正视了

大哥庞青云与二哥赵二虎之间的分歧本质上是官与匪的价值观碰撞

图片

庞青云要整肃军纪要锻炼出一支军法严明的队伍要步步为营向上攀登

赵二虎要讲江湖规矩要守江湖道义承诺,甚至默许兄弟们在攻城胜利后抢劫和侮辱妇女

越往后走越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方向

庞青云庇佑百姓的大抱负要靠一些人的牺牲才能完成片中在军粮不够担心哗变等多重因素之下他下令杀掉上万名投降的太平天国士兵

图片

赵二虎对太平天国将领作出的江湖承诺被庞青云一声令下碾为齑粉

最初的结拜兄弟情此刻再也无法维系二人之间完全逆向运行的轨道

这从来不是“红颜祸水”的俗套故事甚至也不是简单的动作片逻辑它刻画的是为官之道与江湖义气这两种不同价值选择的碰撞

图片

碰撞的结果是大哥用计取了二哥性命三弟蒙在鼓中以为莲生是兄弟反目的红颜祸水“乱我兄弟者”所以杀了莲生

有意思的是杀二哥时大哥做局利用的也恰是这点兄弟情

看似是兄弟之情败给了为官之路无论庙堂路还是江湖道亦或是兄弟情,其实全都败在了政治阴谋的冷枪之下
图片
图片

有情的败给无情的无情的败给不要命的可到头来才发现三个人不过都是政治的棋子,朝廷的牺牲品

当庞青云面见慈禧谢恩时请求免除江南赋税的那一刻起他的死局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图片

没有人能逃出时代的局限

如今再回看这部投名状》,其意蕴哲思仍旧充满力量处处彰显出一位北上电影人的野心和他在时代之中的思考

除了最能代表他的甜蜜蜜》《中国合伙人》等,希望以后我们再谈起陈可辛时不该忘记投名状这样有野心的古装电影。

图片

它曾被低估但确实是时候重新定义它的价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