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园又起昆曲声

 书柜茶室 2022-07-11 发布于上海

俞平伯是昆曲爱好者,也是昆曲的推进者。这个一辈子痴迷昆曲的学者,实际只正式上过一次舞台演昆曲。他当时扮的是丑角彩鹤,画个白鼻子。俞平伯上台后咳嗽一声,接着大声说了这么几句台词:“好跌啊,此跌美跌,非凡之跌,乃天下第一跌也!”岂料这“天下第一跌”竟成了他今后生活的写照。

俞平伯一辈子出奇地顺利,如果没有那次批他的《红楼梦研究》和以后的历次风波。

俞平伯人生的第一跌就是1954年对他《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当时正值批判胡适,找不到突破口,正好俞平伯的思想与胡适胡适思想一致,这下撞到枪口了。上面就是要挖出他的老根胡适思想进行现实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冠冕堂皇说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等都很有意义……

后来两个“小人物”李希凡和蓝翎的出现,对他《红楼梦研究》进行了批判。

其实,当时选择俞平伯卷入政治,这应该算是找错了人。俞平伯从年轻时起就不喜欢政治,对于人情世故他单纯的就如一张白纸,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搅入政治呢?

俞平伯1900年出生苏州,原籍浙江德清,为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之孙。他家祖祖辈辈是研究学问的,祖父是清末学者、古文字学家、文学家、经学家。章太炎、吴昌硕的老师。

俞平伯是散文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关键是和“胡适”,致使他政治生命坠落深渊。

批评他的初因是他1954年生活拮据,要文怀沙帮他出版《红楼梦研究》,这可种下了批判红楼的根基。1955年3月15日,《文艺报》半月刊第五期刊登了俞平伯的检讨:《坚决与反动的胡适思想划清界限——关于有关个人<红楼梦>研究的初步检讨》。检讨发表后,总算暂时过关了。

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十年动乱期间,俞平伯也受到抄家、下乡改造等不公正待遇,但值得庆幸的是,俞平伯和夫人许宝驯相依为命,在逆境中顽强地生活着。

1969年11月,两位年愈七旬的老人被迫赴河南干校劳动,与当地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71年1月,作为特殊照顾的老知识分子,俞平伯夫妇从干校回到北京,他们的生活恢复了相对平静,俞家又可以在曲园听听优雅的昆曲唱腔了。祖父俞樾曾在苏州建造了一座“曲园”,自号曲园居士。

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办俞平伯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庆贺会,坐在主席台中央的俞平伯,摘下眼镜,缓缓地说着:“往事如尘,回头一看,真有点儿像旧时月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