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条名贵鱼突破吃饲料!一斤可赚15元,非常适合工厂化养殖

 水产前沿 2022-07-11 发布于广西
疫情影响之下,鱼价从55元/斤大跌至35元/斤左右,但工厂化养殖依然有不错的盈利空间
  • 文/ 水产前沿 曾铃程

“我们工厂化养殖笋壳鱼,全部都是用饲料。”据广州锐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池金泉(下简称“池总“)介绍,笋壳鱼养殖,目前基本上都是用冰鲜,但饲料养殖是可行的,“锐沣渔业在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市科技特派员林明辉处长的支持下,我们从一两开始养,因为要在外面训好料,养殖11个月后逐步达到上市规格(一斤以上),最终料比在1.6左右。”

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市科技特派员林明辉处长(左)和广州锐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池金泉总经理(右)

笋壳鱼是尖塘鳢属鱼类的俗称,原产于东南亚诸国及澳洲大陆,是虾虎鱼中较大的淡水名贵种类,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云斑尖塘鳢和线纹尖塘鳢已于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先后引进我国珠三角地区,并作为特色品种得到推广,成为热门的人工养殖水产新优品种之一。


“正常18-20块能养出一斤,但在土塘有些人会去到二十几块,因为土塘养殖环境不易调控,加上笋壳鱼养殖周期比较长,如果日常管理不到位,会造成一定损耗。”池总介绍,笋壳鱼对餐饮依赖比较大,因为疫情等原因行情不断下滑,从55元/斤已经降到了35元/斤左右,但工厂化养殖依然有不错的盈利空间。

“我们工厂化养殖笋壳鱼吃饲料是没问题的,而且每条鱼全部可以鲜活到家,不用水,直接顺丰快递,48小时内都没有问题。”这样对运输的要求就低很多,很方便。但是现在存在一个问题,一般的家庭不会自己杀鱼,“所以下一步我们可能要搞一个速冻机。”

笋壳鱼非常适合工厂化养殖,不爱动,对溶氧要求低,可以高密度养殖。“不过我主业是做苗,工厂化养殖只是兴趣,也只养了1000斤,规模很小,如果算硬件成本,分摊下来肯定高。”但是只要面积够大,规模化养殖,那还是值得期待的。

1

饲料养殖的优势


“我们统计过一斤的饲料能顶至少三斤的冰鲜。”饲料养殖的优势不单单是成本,而是的综合评价,比如工人劳动量,“一万斤冰鲜要卸到冷库,投喂时再解冻,还要冲水,还要把它铲上去打浆,再搬去拌粉料,拌完以后再拿到鱼塘去喂,要做至少5万斤的劳动量,而饲料只需要3000多斤,直接拿来就可以用。”

饲料跟冰鲜比起来:
  • 更轻松,节省劳动量;
  • 不用附加冷库,还节省电费;
  • 冰鲜水分多,成本也不低,解冻有营养流失,还不新鲜;
  • 用冰鲜养殖风险也大,多发肝胆综合症,增加药物成本,饵料系数也会增加,养殖周期也会加长。

2

关于笋壳鱼的苗种


“种苗方面,我们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展了杂交尖塘鳢的选育,今年也申报了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笋壳鱼的选育,我们已经做了好多年了,我们有纯正的澳洲种,业内应该都已经很少了。”池总介绍,锐沣坚守笋壳鱼十几年,一直都做纯正一代杂交苗,锐沣的杂交笋壳鱼就是澳大利亚种跟泰国种的纯杂交子一代。

纯正的一代苗具有良好的杂交优势,生长快,抗病力强,也很少畸形苗。生长速度,曾经试过养到3公分的苗,客户要回去10个半月就有鱼卖了,而正常是12个月,提前了一个半月。

3

关于工厂化养殖前景


“工厂化养殖的品种是非常重要的,你选的品种工厂化养殖跟外塘养殖的优势能提升多少,是不是单单是产量高一点?最关键是你这个品种价格能不能支撑工厂化养殖的运营成本?”

“所以现在工厂化养殖比较多的第一个是搞苗,因为周期短,效益比较高;还有一个就瘦身吊水,附加值比较高。工厂化养殖,从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从设备上我们认为都是没有问题的,但还是要取决于市场,投资有没有回报。”

在工厂化养殖方面,广州锐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也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在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的支持下,突破了养殖的关键技术,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池总肯定了工厂化养殖笋壳鱼可行性,他说:“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笋壳鱼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像疫情严重的时候,笋壳也能卖到30多块钱一斤,足以支撑它的运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做品牌,提高附加值。”

“而且笋壳鱼适合高密度养殖,不怎么动,平时都是趴在那里的,它不会窜来窜去。我们试过工厂化养殖150斤/方都是可以的,土塘也有养1万多斤/亩的。它对氧气的要求也没那么高”

“如果是工厂化养殖,还可以做立体养殖。水深也没有特别要求,有二三十公分水就行。”

“最重要是温度,水温要求比较高,这鱼本身是热带鱼,至少25度以上。低于25度,摄食就降低,低于20度就不吃了。池塘养殖,大概一年内适宜养殖时间只有6个月。工厂化就可以加温,优势很明显,养殖周期会大大缩短。

“不过,这条鱼还比较小众,养殖周期比较长,养殖成本比较高,养殖门槛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池总也提醒,养殖笋壳鱼需要一定资金实力,“我们将来还是希望有企业能去走工厂化养殖这条路,因为限制这条鱼很大的因素就是温度,基本只有珠三角有养,清远以北的土塘都养不了,但从市场看,长三角是非常有潜力的。”

“工厂化养殖能够解决加温的问题,而且只要保温做得好,能耗也不一定很高。”

水产前沿优选


聚焦| 回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