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班级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莫源秋论幼教 2022-07-12 发布于广西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学习、交往和参加活动主要是在班级中进行的,所以说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主体,它直接制约着年轻一代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重视和充分发挥班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那么,班主任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该注意些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

     我们班主任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诊断、心理咨询知识,这样使我们工作时更具有预见性,方法更对路,效果更好。否则,光有工作热情,凭个人经验行事,还是不能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好,因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极为复杂和艰巨的。

     其次,班主任要有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带有很大的感染性。在师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更健康、更积极的影响。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将会给学生一种积极健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反之,如果班主任心理不健康,那么将会导致班主任不健康的心理在有意无意之中传染给学生。

     因此,班主任要做到:⒈自信。这样会给学生以一种积极的人格力量。⒉常乐。如果作为一个班主任,终日沉溺在烦恼之中而不能自拔,自顾自都有困难,就更不用说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了;以这种状态强撑去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极易有意无意地把消极的情绪、心态传染给学生。相反,班主任常乐,则可使学生受到班主任“乐”的感染,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⒊平静。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心境经常保持“秋水一泓”。努力做到喜而不狂,忧而不愁,烦而不躁,紧而不急,以静待动,善于处理一切课内外事件,冷静地解决学生中的一切不愉快的事件。为此,我对自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尽量不去“训”学生,如果非要去“训”的话,则预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去“训”。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训”的过程中拿学生来出气,以及由此给学生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伤痛。⒋善待。班主任对学生应该保持同情、友善、公正、尊重的态度,既做学生的师长,又做学生的朋友。班主任这种态势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反之,猜疑、威胁、敌视、漫骂则有损于学生的心理健康。⒌进取。积极的处世态度,将给学生以良好的人格力量的影响;反之,教师消极、厌世、懒惰的处世态度,则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我要求自己做到,在学生面前永不发牢骚——对社会、对他人、对学校、对领导。哪怕学生有时有这方面的要求,我也只教他们如何面对现实,因为这样有利于他们对现实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而这种积极进取的品质,对其终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对社会也是有益的。

     最后,班主任对教育事业要有献身精神,因为教育工作是十分艰辛的,同时又是比较清贫的职业,如果我们没有点献身精神,当我们的巨大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特别是物质方面的回报时,我们就很容易产生心理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心理又会使我们产生许多怨气,在工作中把这种怨气有意无意地向学生发泄,这将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在班级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㈠树立良好的班风

     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着手于树立一种积极向上、团结进取、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富有同情心、和谐、活泼的班风,以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相反,班风不正,学生的心灵就会被扭曲,许多消极的心态便由此而产生。

     ㈡向学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

     向学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认识,并懂得一些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的自我控制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对自己的心理分析和调控能力。

     心理卫生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讲座的形式来进行的,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⒈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心理健康的指标。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⒊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及其防治。⒋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知识、技巧。⒌心境的调控技巧等等。

     ㈢运用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

     通过测量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心中有数,同时也使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这方面的测量主要有:气质、性格、人际关系、羞怯程度等等。

    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

     学生每天都集体唱歌,我就给他们买回《青少年快乐的歌》等,让她们学唱。经常唱这些令人快乐、令人积极向上的歌曲,对她们的情绪、精神状态,对他们整个人都是一种积极的感染。我努力在班上营造一种“快乐”、“积极向上”的气氛。又如,班里黑板报,在内容方面也有同样的要求,只许写一些催人积极向上、令人心情舒畅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我又在班上举行了主系列主题班会——“我们学校的优势”、“我们班级的优势”、“同桌的优点”、“我的优点”……,这一系列的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要使学生学会以一种积极的、乐观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一切,善于发现周围的人、事的“闪光点”,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心理承受力的培养方面,我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失败”,经过多次的“失败”来磨练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并且学会用一种常态心理对待“失败”。为此,我们班举行即兴演讲和表演。由于毫无准备,每个人都难免“失败”。表演、演讲完毕,还要站在讲坛上听同学们对各人的即兴演讲和表演进行吹毛求疵的讲评——只讲缺点不讲优点。刚开始进行这项训练时,有的同学当场哭了,说受不了这种刺激。后来训练多了,大家的心态也随着心理承受力的提高而逐渐恢复正常。

     ㈤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生活当中

 

     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教育”的机会。例如,我要求我班学生,特别是胆小的学生,进教室时,不要从后门“偷偷”地溜进来,而应该从前门大大方方——抬起头,环视一、二遍同学们,再从讲坛上走回自己的座位。因为胆小的同学一般都是从后门进教室,生怕被众人关注。我这一要求,使胆小的同学的心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㈥积极培养和消极防治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然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许多因素是班主任无法控制的,而学生原有的心理承受力又不一样,所以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也是难免的。因此,在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及时地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这方面工作的规律和具体做法,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徐兵:《教师心理健康小议》,《中国教育报》1995.10.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