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5年的一篇读书心得——认识与实践​ || 作者 潘涌昌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2-07-12 发布于上海

1965年的一篇读书心得

——认识与实践

作者 ‖  潘涌昌

潘涌昌先生1932年1月生,甘肃会宁人,会宁简师肄业。助理会计师,主任科员。1951年参加工作。曾任乡文书,区秘书,县、社数单位科员、会计,《会 宁 县 志》编辑。被聘任《白 银 市 志》《会 宁 县 交 通 志》《会 宁 党 史 资 料》(第五集)、《白 银 市 文 物 志》(初稿)编辑,会宁文史资料《古道名城》《三 军 会 宁 会 师 旧 址》编委委员,《古道名城》(续一)副主编,《会 宁 县 文 物 志》(初稿)主编。在《甘肃史志通讯》1993年第二期发表《靖远、会宁两地战国时为北地郡辖境吗?》考证论文一篇。曾两次被甘肃史志编委会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


8月18日记事

写读书心得——认识与实践(一) 

关于这一点,我原来的领会是极不深刻的。对于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类”这个理论概念尤其模糊。最近看了《人民日报》上王占元的一篇文章《关于人和猿的界限问题》后,有了一些较明确的认识。这篇文章是“同吴汝康先生商榷”关于猿转变到人这一飞跃是否存在的问题。争论的焦点是,猿到人这一质变,是从使用天然工具开始,还是从创造工具开始?吴汝康先生主张前者,他断章取义地摘引了恩格斯关于“人之直立行走”的确定是人和猿区别的界限的理论,可是抛弃了恩格斯关于“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和“手不但是劳动的器管,它还是劳动的产物”这一真理。因此,他混淆了事物根本性质的质变过程中的段性。文章作者用唯物主义辨证法的观点批判了这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从这一篇文章的侧面使我认识到,人类最早的认识是从物质的生产活动开始的,没有这一开始就不会有人类,更谈不到一切认识。

8月24日记事

写读书心得——认识与实践(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一步一步的深入,一步一步的扩大。从物质生产活动开始,形成了与物质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这些领域都是人所参加的,因此,人们除了物质生活外,还从社会各个领域获得了认识。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获得的认识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就是说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孤立的。这样,人们也就从各个认识的关系中,逐渐对世界有了总的认识。人们认识的扩大,都是在逐步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对反革命的认识,不从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敌我力量对比,群众基础,反革命的本质等各方面取得深入的认识,就不会产生我们对待反革命的斗争策略。上述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不能离开实践。

8月25日记事

写读书心得——认识与实践(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的基本来源是物质生产活动,而又扩大和加深到社会各个领域,如阶级斗争,政治生活,文化艺术等。人们在这些领域里取得了认识,就要掌握这些各个方面在历史长河中发展的规律,逐步改造他们。因为这些认识是否完全正确,仍须回到这些领域里去验证。比如要判断一项工作计划是否正确,就要实施这项计划。“认识来源于实践”,因此,一般来说,这项计划基本是正确的,或者大部是正确的。但是,人们的认识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可能全部不正确。经过实行,凡行得通的就证明认识的正确,凡行不通的就证明认识的错误。不经过实行,要判定这项计划是否正确是不可能的。毛主席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正确,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毛主席还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说过:“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后来实践的结果,证明了毛主席这一英明论断。

9月6日记事

写读书心得——认识与实践(四)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永恒的,人们的认识也应随着变化。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客观与主观是互相促进其发展变化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认识逐渐提高,逐渐深化,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人们的认识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是感性认识,第二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来,人们的认识,开始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在脑子里积存了许多零碎印象和这些印象间的外部联系。然后通过脑子这个器官,将这许多印象“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达到认识事物的內在规律。”这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人们认识的继续,还须使理性认识仍回到实践中去。这就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飞跃。本来,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认识过程中,对于认识是否完全符合客观实际这一问题是没有得到解决的,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证实。比如科学试验工作中的以点带面都是如此。因此,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在从感性到理性这一飞跃,更重要的表现在从理性到实践这一个飞跃。通过上述两个飞跃,就事物某一阶段来说,这一认识过程就算完成了。但是,事物永远是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也应跟着化。就这个意义上来说,认识永远是不会结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9月9日记事

写读书心得——认识与实践(五) 

公社决定召开大队会计会议,主要研究分配问题。这是最近公社人代会上一位担任大队会计的代表提出分配方面疑难问题后公社才这样决定的。我当时也无法答复这一问题,同时也考虑到其他各队很可能也会存在类似情况,因此决定召开会议解决。我考虑着会议的开法,一连串难以解决的问题涌现在我的脑海,使我心烦意乱,脑子只是嗡嗡直叫。搬了几个文件,有许多难题还未得到解决。最后我如梦初醒,恍然大悟,立即读毛主席的《实践论》以及其他几篇著作,这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毛主席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改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个“亲口吃一吃”是多么的重要啊!于是,我决定向下边作调查,从亲自实践中取得发言权。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