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项“探讨不同机制降压药物在初诊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短期疗效”的研究1,初发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122例,平均年龄(37.7±5.1)岁,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4周后结果发现,替米沙坦可有效控制舒张压,且无代偿性交感神经激活不良反应,同时为ARB类药物具有确切的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可作为单药治疗首选。ARB类药物“替米沙坦”、CCB类药物“乐卡地平”和β受体阻断剂“比索洛尔”均能有效降低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米沙坦”降压幅度与“乐卡地平”相当(P=0.193),优于“比索洛尔”(P<0.05)。 “替米沙坦”和“比索洛尔”均能显著控制患者静息心率(P<0.05),而“乐卡地平”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 “替米沙坦”治疗4周后总胆固醇明显降低(P<0.05),而“乐卡地平”、“比索洛尔”治疗后血脂系列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
替米沙坦联合利尿剂,进一步降低舒张压
根据新版基层高血压防治指南2,当血压在160/100mmHg以内、单药2-4周控制不达标时,需要联合用药;如初始血压≥160/100mmHg,则一开始就需要联合用药。因此,对舒张压高的患者,如ARB类药物(如替米沙坦)单药控制不佳,可以联合其它药物,如利尿剂和CCB。一项针对中国和韩国2/3级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3,分析比较了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替米沙坦单药的降压效果,结果显示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降压达标率更高,舒张压达标率达到62.2%,且耐受性良好。小结:ARB类药物是单纯舒张压升高的首选用药,代表药物替米沙坦与CCB和β受体阻断剂相比,降压效果明确、无代偿性交感神经激活不良反应、具有确切的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可作为单药治疗首选。当单药控制不佳时,可联合利尿剂或CCB,提高血压达标率。参考文献:
实用药物与临床床.2016,19(4):446-450.
中国循环杂志.2021.36(3):209-220.
Chin Med J (Engl). 2013 Nov;126(21):4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