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论语》载,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讲的是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说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也没有说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唯有依存正义来行事。对本章内容,尤其是对于“适”与“莫”的理解大有不同。有人将“适”理解为敌人的“敌”,将“莫”理解为羡慕的“慕”,显得有些牵强。还是把“适”当做归向,把“莫”当做反对更准确一些。  若此,本章的意思应该是,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而具体行为规范则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的。在特殊情况下,可突破一般行为规范的限制,但必须以正义为依归。《道德经》有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也曾把能够权衡、懂得权变作为最高的境界来追求。《孟子》上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说的是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就行了。这些都与本章所表达的意思相一致。这也与“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吻合的。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往往并无好坏的绝对分别,并且这些事情随时都在变化之中。但有不少人思想僵化,不是教条主义就是经验主义,他认死理,不懂得权变。这样的人,对己而言会活得比较痛苦,对人而言会比较难处,在工作中会处处碰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