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那日,只在李瓶儿房中围炉坐的,自从李瓶儿没了,月娘教如意儿休勒上奶去,每日只喂奶来兴的女孩儿。连日西门庆害腰腿酸疼,猛然想起任医官给他的延寿丹,吞时要用人乳吃。于是到房中,教如意儿挤乳,打发吃了药。在源远流长的中医典籍中,各朝各代的医学家都对人乳药用都有记载。如唐代孟洗《食疗本草》、明代缪希雍《本草经疏》、明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清代张溯《本草再新》等,尤其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人乳性味甘、平,补脾益肾,有补血、充液、填精、化气、生肌、安神、益智、长筋骨、利关节、壮胃养脾、聪耳明目”等多种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过当时流传的《服乳歌》:“仙家酒(指人乳),仙家酒,两个壶卢盛一斗。立行酿出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丹田若是干涸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明代《韩氏医通》载:“服人乳,大能益心气、补脑,治消渴症、风火症,养老尤宜。”司马迁的《史记》中,还讲述了一个百岁丞相张苍的故事。张苍是代王刘恒的相国,刘恒成为汉文帝后,张苍便被立为丞相。张苍是对汉朝统一音律、历法和度量单位做出过贡献的一位名相。据说他在晚年很注意养生,因年老牙齿掉光了,他便养了一百多位女人当他的乳母,每天、每顿以人乳为食。司马迁说:“苍之免相后,老,口中无齿,食乳,女人为乳……苍百余岁而卒。”据清宫记载:“清宫规定,每个季节,精选奶口四十人,在内廷之中,辟专室养护,称为坐秀奶口。再选八十人,著籍于宫中,由内府专门供应饮食,称为点卯奶口,意在坐秀奶口有意外时补缺。每季,更换一批……”原来,慈禧太后容颜不衰,就是每天喝新鲜的人奶,再用人奶作为护肤原料所致。人乳外用除美容外,还对蛰伤、灼伤、红眼病有治疗作用。西门庆常觉腰膝酸软,服用补肾的延龄丹,加上益肾的人乳,相得益彰,更能发挥药物的效力。人乳是婴儿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因为它热量很高,所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也都适合小儿的消化能力及需要,人乳内还含有维生素、酶及抗体。人乳的成分可因产后的时期与取乳的次序不同而相差很大,从生产到产后12日所得的乳为初乳;13~30日的为过渡期乳;2~9月的为成熟乳;10~20月的为晚乳。初乳脂肪较少,蛋白质较多,大部分是球蛋白。其中活性免疫球蛋白A,对后天获得性机体免疫系统的再造、强化、持久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具有突出的功效。人初乳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可达5.4~10.8毫克/升。过渡期乳脂肪最高,蛋白质与矿物质渐减。以后的乳液成分约为蛋白质1.2%、脂肪3.5%、碳水化合物7.5%、矿物质0.2%。每次分泌的乳汁,也按照出乳时的先后而成分不同,最初挤出的乳汁,脂肪低而蛋白质高,以后愈挤则脂肪越高,蛋白质渐低,末部乳汁的脂肪较初部的高至2~3倍。人乳蛋白质约三分之二是乳白蛋白,凝块较牛乳小;人乳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脂肪球较牛乳为小,小儿易于吸收;人乳中含的是乳糖,完全溶解于乳液中,因此,人乳易被消化和吸收。所含矿物质,以钙为主要成分,钾、氯、钠、磷、锰等依次减少。人乳含铁量极小,每升仅有1.5~2.0毫克,因此婴儿要添加辅食预防贫血。同一个人同一次挤乳汁,其最初挤出部分与末后的部分,成分不同。另外,影响乳汁成分的因素主要与母体饮食、精神状态、服用药品、急性疾病、月经等有关。如意儿是政和六年六月二十四日,花六两银子买来的,喂官哥儿奶的奶妈,时年三十岁。到政和八年正月,至少已分泌18个月以上的乳了,她分泌的乳应该算是晚乳,其含营养成分大打折扣。但古人对此缺乏认识,吴月娘还想如意儿再奶孝哥儿,这就失算了。尤其在晚乳中,缺少婴儿必需的免疫球蛋白A,对提高婴儿免疫力不利。时年33岁的西门庆用人乳服“延寿丹”,并没有延寿,在当年正月二十一日就一命呜呼了。
本文获作者授权在本公众号首发,转发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