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中医“竹梯”(九)中医是传统文化(下)

 保和堂 2022-07-17 发布于河南
☯ 自学中医  治未病 

图片

如前所述,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文化是中华祖宗“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省人事”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总结,并嘱咐“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

“从之” 即“中和思想”走中道。到顺应自然、适合本体中和境界,天地都会安居正位,万物可以顺遂生长,人体也就没有疴疾

但宇宙是运动的,事物是发展的,从之的中和平衡始终是动态的、相对的;逆之,失中和不平衡,却是经常发生的。

图片

什么是医呢?医与“一”“易”同音,就是“归一”(皈依)的措施。假如失去“中和”,会出现很多紊乱、出现形形色色的偏差,从“数”的语言如“乱七八糟”、“颠三倒四”等等。自然规律、人体本能自发会治理恢复,补偏救弊以回归中和。这个治理恢复,补偏救弊的过程就叫“医”、就是“一”、就需“易”,从而产生了医学。故“医”就是“补偏救弊致中和”的方法。

在中华文明史中,“医”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古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说法,这还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事。人类的历史是多万年,到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开始文字记载才四千多年。所以,中国一切的文化科学宗教哲学,都是从黄帝时代才开始记录,春秋战国时代已逐步完善。

图片

那时的学者把记录皆托名为黄帝经。治国的部分总结为《黄帝外经》,治人的部分总结为《黄帝内经》。后来的医学主要从《黄帝内经》中学习宇宙生命运行规律,掌握人类适应自然规则和维护自身健康的智慧;也老子《道德经》继承祖宗如何养生延年的方式方法。

在古代,“医”的范围是很广的,药王孙思邈说:“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刑治病。”从文化角度讲,凡治国的策略,育人的教程,治病的方法等等,都属于“医”的范围。

图片

相应,凡失去中和思想的方方面面,都属于灾、属于病。古人造这“病”字,从丙(南方火,对应心)。可见这“病”,关键是“心”出了问题。治“病”从根,首先是传承黄老理念的赤诚之心……

《黄帝内经》,作为医书之祖,它包括“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的方方面面。《黄帝内经》的中,也是黄老之学的要点,是通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任何一门学科的大原则。

图片

“医”与“病”是一组相对的概念,《黄帝内经》中谈到“平人者不病”(《平人气象论》)。是说保持走中正、平和之道的人不会生病……

什么样的人才叫“平人”呢?唐代注《黄帝内经》的王冰先师解说:没有太过,没有不及,气象平调的是“平人”。而没有太过、没有不及,就是不偏不倚的“中”、就是守平衡的健康人。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上古天真论》)。“上古天真”,说明早在《内经》成书的春秋战国时代,人已经不及黄帝时代的古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不那么“天真”了…… 

图片

经典在这里要求“形与神俱”。“形”是我们的身体,是物质世界;“神”是我们的心(心主神明),是精神世界。所以,传统中医研究的是两个世界,两者都调平了,才叫健康;走中道才能享受天年。

当今高节奏的生活习惯,更彻底地忽略了这些平衡观,全盘追逐物质世界的高科技、高水平,饮食多生冷、食料转基因、蔬菜违季节;过度照明,作息不分阴阳;过度空调,使冬天不冷反热、夏天不热反凉,致使公然违背自然,人体内环境生态本能失衡,种种慢性病直线上升,给“医”带来了力不胜任的重负。

图片

眼看现代科技好像全能,可我们彻底研究、反复运用后才发现:现代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没有涉及精神世界,或者说涉及太浅薄,把古人的智慧忘了,只有极少数人还在留念传统,默默研究……

这里奉请有心人研究研究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再听听他倡导的《扶阳论坛》讲座。本人就是2003年“非典”之后,在《思考中医》感召下,参加“扶阳论坛”活动的影响后,才认识到医师、中药也存在转基因问题,才从“科学之医”回头注重经典的,才研究体会更深、逐渐转变理念的……

图片

如何“形与神俱”以中正平和呢?《上古天真论》说:“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强调“扶正祛邪”,提出了三个方面: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是“形”的中正平和。“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四气调神大论》)。经文“从之”,即顺自然、从天象,就是与四时气候保持协调一致、处正、处和,就不会生病。

图片

2.“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是“神”的中正平和。心静悟空,神就安宁,或者说是心处中正平和,身心自然康健;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复杂事变,用心计较多生烦恼,使我们不能“恬惔”,才让“邪气”乘虚而入生病的。

3.“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心处泰然,真气不去耗散,能量逐渐上升,身心就会平和健康。好比一个国家,国防坚固,哪有外敌入侵;一个库房,戒备森严,小偷那能进来;一个官员心正廉明,咋会成贪腐?……

图片

在这种哲学思想指导下,中医把“调节平衡”、“扶正祛邪”作为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的主要原则,而不是只用征服疾病的“对抗”和“杀死”手段。这种思维,在对付病毒性疾病的“疫情”及慢性炎症、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等疾病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医把疾病的发生与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改变、情绪的波动、饮食起居的失调、性生活的紊乱等等,密切联系起来,形成现代所谓的“病因学说”。

图片

这种病因学说”是建立在宏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整体思维,与西医建立在微观解剖学基础上的科学思维恰好对应,宏观与微观互为完善……

什么是药呢?药与“钥”同音同源,能打开闭锁就曰钥(药),远古人都是“观音”的,字是中古才发明的。“补偏救弊”的医来看,“药”就是补偏救弊的钥匙或方法。

因为偏与弊是千变万化的,相应补偏救弊的方法与工具也就五花八门、千门万类。凡是能补偏救弊、修复平衡的方方面面,都是药……

图片

但大道至简,古人造这藥(药)字,从“艸”从“乐”来看,不外“治病草”与“悦心乐”两大类也。实质亦就形上之“韵”与形下之“物”两类。古代的巫祝疗法,主要就在“韵”上用功,现代却在“物”上用功。

所用形下的治病草,包括草、木、虫、石、谷五药。我们现代中医用的所有药,就是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在医学健康中有多重要呢?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保证货真价实、完全作满作到位,占比在8%。

为什么百分之十都不到呢?

因为他仅仅注重物质系统(筋骨肉)可见的微小部分,忽略了形上系统(精气神)不可见的绝大部分。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运用,“形与神俱”的中医学,逐渐被世界医学重视了!

图片

医学本来没有域界,不管东方医或西方医,都是关注生命健康的大事,为者必须有一种菩萨心肠济世救人精神,既要关注躯体的生理、病理特征,更要注重精神心态、信息变化,真正研究生命、维护身心健康

医养服务,众心所向; 健康长寿,人之所盼!


申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