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见到有些人白天工作的时候,即使是在上午,也是昏昏欲睡,工作效率低,做什么事儿都没有精神,提不起兴趣。好不容易熬了一天,身心疲惫,终于可以上床睡觉了。 但是睡醒之后,还是没有恢复体力精力充沛的感觉。如果是周末,或者是睡到很晚起床,或者是正常起床,吃完早餐还是昏昏迷迷躺下接着睡到中午,这两种情况都一样,起来时还是没有什么精神头儿。 这种萎靡不振的状态是怎么造成的?有什么方法可以重新焕发出精气神?今天我们好好谈一谈。 这种身心疲惫,休息后并没有精力充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身体存在着“漏电”。 我们身体各个部分、结构之间,存在着骨关节肌肉的不平衡、不良的体态(比如说头前引、弯腰、驼背、XO型腿、扁平足、拇外翻等等)。 我们某些肌肉一直在很费力地在维持这个不平衡的状态和不良的体态。身体存在着代偿的部分,比方说有些肌肉它一直在过度使用、去弥补一些不干活的一些肌肉。 还有我们的动作模式不良,在使用身体时消耗的体力大,比动作模式好的人要消耗额外的能量,还会使身体某些部位产生很大的压力,身体需要额外的肌肉活动做出反应来减少这些压力。 身体存在着弱链,整个身体是一条完整的运动链,当某些环节不适应整个运动链的运转就是弱链,这些部位是一个高耗能的状态。 还有身体在晚上需要休息恢复体力的时候,没有真正得到休息,比方说床垫太硬。 在硬床垫上睡觉,我们的腰椎会悬空,这样,腰椎附近的筋膜、肌肉、关节囊、韧带都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一晚上一直处于紧张、消耗能量的状态。 ![]() 第二,精神上也处于高内耗的状态。 一个人存在着负面情绪,比方说焦虑、迷茫、困惑、愤怒、自责、怀疑、嫉妒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内心的纠结,对任何事情都患得患失,拿不定主意。即使是早晨穿一件衣服都在衣柜前做长时间的纠结和挣扎。 这些负面和纠结的情绪让我们无法专注于某一件事情,谨慎自己的言行,有的时候甚至会压垮自己。 那么怎么去解决身体的漏电和精神上的内耗呢?根本的解决之道有两条: 一个是减少身心的高消耗状态,减少人体熵。熵是代表一个系统的混乱状态,熵越高状态越混乱、越无序;熵低的状态就是有序。 还有一条就是降维打击。对生活、工作、运动、学习等等做任何事情,要想做好做得漂亮,都要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解决问题,形成降维打击。有人说,解决问题的答案一定要比问题高一个维度。 这两条解决问题之道,有一些抽象,下面是一些可落地的具体建议。
李鸿章在晚年写了一幅对联,与你共勉。 上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横批:天天快乐。 |
|
来自: 碧海蓝天kx32di > 《Ⅰ认知思维训练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