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研读手册(上) 专题三小说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剖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分析祥林嫂这个典型形象。 2. 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性。 3. 领会《祝福》的结构特点,掌握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我花了两节课的时候让大家看了《祝福》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再阅读了文本。 提问1:电影和原文有什么不同? (有小朋友找出了电影是顺叙,而原文是倒叙。) 提问2:那你更喜欢哪种叙述方式,为什么?(结合学习目标“领会《祝福》的结构特点”) (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结合具体文本:本文倒叙手法的运用,在情节上,小说开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在内容上,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死去,强烈的对比,更加渲染了小说的悲剧氛围,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 二、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 情节——内容——顺序 结合课本上的思维导图。圈画出文本相关的语句。 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三、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 回顾人物描写方法。找出文中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1.肖像描写总共几次?3次。 比较3次“衣着打扮、脸色、眼睛、精神状态”的异同,思考用意。 (作者通过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2.总结肖像描写的作用。 3.语言描写 (1)自述阿毛之死; (2)与柳妈的对话; (2)与“我”的对话。 4.细节描写 5.动作描写,文中同样用了很多的动作描写,是以“祥林嫂再到鲁镇”这部分为例说说祥林嫂是什么样的心理。(有一定的反抗性) 总结: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生活要求低,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以至于被社会吞噬的人物形象。 四、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性。 提问1:你认为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鲁四老爷、婆婆、柳妈等是凶手,又不是凶手。) 提问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解读文本内容和中心的关键,小说为何以《祝福》为题?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通过这个标题,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提问3:“我”的作用? (“我”是小说的视角,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才能得以展现的。“我”也是祥林嫂故事的唯一批判者,正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命运悲剧才能得以被关注和审视。) 五、找出本文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回顾环境描写的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者背景; 2. 渲染气氛; 3. 烘托人物心情; 4. 衬托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5.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6. 深化主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