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问题》【哲学】:读千卷书之第436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于兆鹏 2022-07-20 发布于上海

《哲学问题》【哲学】:读千卷书之第436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生活哲学类的第三本书籍:《哲学问题

罗素说,哲学要把宇宙“同化于大写的'人’(Man)”,是自我肯定的一种形式。追求的目标是像上帝那样在观看的自由心智:恬淡地、冷静地、以纯粹追求知识的态度在观看。

一、系统怀疑法“我们发现,一切知识都必须根据我们的本能信仰而建立起来,如果这些本能被否定,便一无所有了。但是我们的本能信仰中,有些信仰比起别的要更有力得多;同时其中许多信仰由于习惯和联想又和其他信仰纠缠在一起,这些其他信仰其实并不是本能的,只不过被人误认为是本能信仰的一部分罢了。”

笛卡尔(1596-1650)这位近代哲学的奠定者,曾创出一种方法,即至今还有用的系统怀疑法。凡是他不曾看得十分清楚明白的事物,他绝不相信是真的。任何事物,只要他认为可以怀疑的,他就怀疑,直到无可怀疑为止。运用这种方法,他逐渐相信他所能完全肯定的唯一存在就是他自己的存在。

我们若假设整个人生是一场梦,而在这场梦里是我们自己创造出了一切显现在我们眼前的客体,这个假设在逻辑上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二、不变的理念世界。哲学史上的大争论之一,就是所谓“经验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两派之间的争论。经验主义者(英国哲学家洛克,贝克莱和休谟最足以代表)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得来的;理性主义者(以17世纪大陆哲学家,尤其是笛卡尔和莱布尼茨为代表)认为除了我们凭经验所知道的以外,还有某些我们不是凭经验而知道的“内在观念”和“内在原则”。

康德在两件事情上是有功的:第一,他看到了我们具有一种不是纯粹地“分析的”先验知识,也就是说,一种不是凡相反的命题都是自相矛盾的命题的知识;第二,他使得知识论在哲学上的重要性灼然无疑。各种关系都应当放在一个既非心灵又非物质的世界里。

柏拉图就达到了比普通的感觉世界格外真实的一个超感觉的世界,也就是不变的理念世界,唯有它才提供给了感觉世界一切属于它那实在的淡淡的映象。对于柏拉图来说,真正实在的世界就是理念的世界。

三、形而上学者的企图。根据我们的三个必要条件而论,我们就必须找出一种真理的理论来,(1)它许可真理有一个反面,即虚妄,(2)把真理作为是信念的一种性质,但(3)使真理的性质完全有赖于信念对于外界事物的关系。 

黑格尔的主要论点是:凡是缺乏“整体”性的东西,显然就是片断的,如果没有世界上其余部分来补充它的话,显然它便不能够存在。

形而上学者的一个最雄心勃勃的企图,就是想要证明实际世界中这样那样的外表特点都是自相矛盾的,因此便不可能是实在的

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来自于兆鹏老师的读千卷书系列:每天1分钟读1本书

1、只分享自己看过的书。

2、体系化分享。

3、分享是为了抛砖引玉,而不是喧宾夺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