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山东刘福新 2022-07-21 发布于山东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刘福新


第二集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碑亭(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四人题写的碑文)、“人文初祖”大殿(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轩辕庙碑廊(祭祀古碑和现代功德碑)。

受天气和空气所限,曝光是个严重问题,拍摄的时候不如意,现在处理图片更不理想,整整花了三个钟头,才处理完这篇博文配图。

文后附一资料《黄帝陵地理环境》。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1、碑文里说的很明白,碑亭专收现代四人的,其中一人放在此处勉强了点儿,请诸位细思。(我怕拒发,也怕被私密,不敢多言,但又实在忍不住——奈何?)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2、这就是碑亭。

 碑亭东西两侧有砖墙。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卷棚顶,施灰布板瓦、筒瓦,枋额间施旋子彩绘。碑亭面南柱子上有一幅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三万里”。

1987年以前,碑亭存放碑石47通,1988年将大部碑石迁至轩辕庙内东侧的碑廊。 

碑亭是重要石碑陈放亭,亭内现存石碑四通。西侧二通,前边一通是193745日国共两党共祭黄陵时,毛泽东亲笔题写的“祭黄帝陵文”手迹。后面一通是邓小平为黄帝陵的题词碑,碑上刻着邓小平题写的“炎黄子孙”四个大字。东侧二通,前边一通是孙中山先生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黄帝赞”词一首,后边一通是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1942年冬为桥陵改称黄帝陵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3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4、
孙中山先生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黄帝赞”词一首:“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5、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1942年冬为桥陵改称黄帝陵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此碑原立于黄帝陵墓之前,解放后被郭沫若题字碑代替,现存石碑为重刻碑。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6、193745国共两党共祭黄陵时,毛泽东亲笔题写的“祭黄帝陵文”手迹。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7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8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9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10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11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12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13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14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15、另有现代二人题记,放在黄帝陵十分尴尬,再三考虑,传了之后又删除了。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16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17、黄帝脚印石。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18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19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20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21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22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23、人文初祖大殿

 轩辕庙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也是整个庙院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庙院中心。重建于明朝,1959年曾做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人文初祖大殿占地282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大殿屋顶为歇山顶,雕透花脊,屋面由灰布板与筒瓦相扣覆盖,檐部施勾头滴水,前檐及其他三面均有斗拱。前檐当间建有六扇隔扇门,次间、稍间则各有四扇隔扇门。檐下的栏额、平板枋为和玺彩绘、斗拱彩绘,两侧与两侧背面、内梁等处的彩绘,均精致华丽。正殿门楣上悬挂有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于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夏祭陵时所题“人文初祖”大匾,字体铁画银勾,刚中藏秀。 

    只能用这一幅作“压题图片”。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24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25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26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27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28、轩辕黄帝浮雕像

大殿正中木质壁龛内供放着一尊巨大的石刻轩辕黄帝浮雕像。这尊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浮雕像,是以东汉恒帝建和元年(147年)建于山东济宁嘉祥的武梁祠黄帝石像为蓝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适当融入现代审美理念放大刻制而成。 黄帝浮雕像为全身像,石料采用陕西富平墨玉,高3.6米,宽3.3米,重11吨。浮雕轩辕黄帝沉稳站立,步履向东又回首望西,抬臂扬手,冠带简朴,着装无华。神龛四周的图案为: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神龛与轩辕黄帝浮雕像都是香港同胞湛兆霖、程万琦二先生于1987年清明节专程前来祭陵时,捐款8万人民币制作的。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29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30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31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32、 碑廊简介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33、轩辕庙山门至人文初祖大殿的中轴线东西两边,有两条长长的碑廊,碑廊按汉代建筑风格设计。 碑廊将黄帝陵历代保存的石碑按时代先后和内容类别有序排列,西侧碑廊自北向南依次陈列自宋至清末的56通祭祖和记事古碑,东侧碑廊内自南向北依次陈列党和国家领导人、现代书法家赞颂黄帝功德的碑文和为整修黄帝陵工程做出贡献的功德碑。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34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35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36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37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38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39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40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41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42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43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44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45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46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47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48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49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50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51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52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53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54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55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56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57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58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59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60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61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62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63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64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65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66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67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68


瞻仰黄帝陵[第二集](“陕西之旅”之七十九)                  69

附网络资料:黄帝陵地理环境

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是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子午岭南北而行,北为“子”,南为“午”,故称“子午岭”。桥山总面积566.7公顷,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沮水三面环流 。山上林木茂密,古柏覆盖面积为89.1公顷,计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载:“桥山,《山海经》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谓桥山’。”清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载:“沮水至县北,穿山而过,因以桥名。” 沮河由西向东呈U形绕桥山而过,站在山上朝下看,东边有河,西边亦有河,就像水从山底穿过,故此山名桥山,黄帝陵因山而得名桥陵。

1992711,《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黄帝陵风水轴线”一文,文章说:“黄帝陵风水轴线就是桥山主脊至黄帝墓冢,并与印台山山峰之间构成一条连线,黄帝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是以此为轴线而建造,墓冢方向正好在这条线上”。这条连线是西北至东南走向,也就是说,黄帝陵陵冢的坐向不同于后世帝王的正北正南(坐北朝南)或正西正东(坐西朝东),而是依据地理,背向西北,面朝东南,同桥山、子午岭和号称龙脉的昆仑山走向完全吻合,即中国地理的基本形态——“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